文章索引

14 熱論

熱論第十四

論曰: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也。無表而熱者,謂之裡熱也。有暴發而為熱者,乃久不宣通而致也。有服溫藥過劑而為熱者,有惡寒戰栗而熱者,蓋諸熱之屬者,心火之象他。王注曰:百端之起,皆自心生,是以上善若水,下愚若火,治法曰:少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則汗發之,發之不盡,則逆治之,製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故曰苦者以治五臟,五臟屬陰而居於內,辛者以治六腑,六腑屬陽而在於外,故內者下之,外者發之,又宜養血益陰,其熱自愈,此所謂不治而治也。故不治謂之常治,治之不治,謂之暴治。經所謂諸寒而熱者取之陰,諸熱而寒者取之陽,此所謂求其屬也。王注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用水之主。以製陽光,此之謂也。

病有暴熱者,病在心肺,有積熱者,病在腎肝,暴熱者宜局方中雄黃解毒丸,積熱者局方中妙香丸,暴熱上喘者,病在心肺,謂之高喘,木香金鈴子散,上焦熱而煩者,牛黃散,臟腑秘者,大黃牽牛散,上焦熱無他証者,桔梗湯,有虛熱不能食而熱者,脾虛也。宜以濃朴白朮陳皮之類治之,有實熱能食而熱者,胃實也。宜以梔子黃芩湯,或三黃丸之類治之,鬱金柴胡之類亦是也。有病久憔悴發熱盜汗,謂五臟齊損,此熱勞骨蒸病也。瘦弱虛煩,腸下血,皆蒸勞也。宜養血益陰,熱能自退,當歸生地黃或錢氏地黃丸是也。

木香金鈴子散
治暴熱,心肺上喘不已。大黃(半兩) 金鈴子 木香(各三錢) 輕粉(少許) 朴硝(二錢)
上為細末,柳白皮湯調下三錢或四錢,食後服,以利為度,喘止即止。

牛黃散
治上焦熱而煩,不能睡臥。
梔子(半兩) 大黃(半兩) 鬱金(半兩) 甘草(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煎溫服食後,微利則已。

大黃牽牛散
治相火之氣,游走臟腑,大便秘結。
大黃(一兩) 牽牛(頭末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此謂不時而熱者,濕熱也。

地黃丸
治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虛弱煩,腸下血,骨蒸痿弱無力,不能運動。熟地黃(一兩)山茱萸(四錢) 乾山藥(四錢)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如煩渴皮膚索澤,食後煎服防風飲子,空心服地黃丸。

防風當歸飲子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一兩) 大黃 當歸 芍藥(各半兩) 滑石(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痰實咳嗽,加半夏,如大便黃。米穀完出,驚懼溺血淋閉咳血衄血,自汗頭痛積熱肺痿,後服大金花丸。

大金花丸
黃連 黃柏 黃芩 山梔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百丸,溫水下,日二三服,或大便實,加大黃,自利不用大黃。如中外有熱者,此藥 作散服名解毒湯,或腹滿嘔吐,欲作利者,每服半兩解毒湯中加半夏茯苓濃朴各三錢。生薑三片,如白膿下痢後重者,加大黃三錢。

涼膈散
加減附於後 連翹 山梔子 大黃 薄荷葉 黃芩(各半兩) 甘草(一兩半) 朴硝(二錢半)
上件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蜜一匙,微煎溫服,食後。
咽嗌不利,腫痛並涎嗽者,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咳而嘔者,加半夏二錢半,生薑一錢。如鼻衄嘔血者,加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半兩,一料內服,如淋閉者,加滑石四兩,茯苓一兩。

或閉而不通,臍下狀如複碗,痛悶不可忍者,乃腸胃乾涸,膻中氣不下故,經所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膻中者,臣使之官名,三焦相火,下合右腎,為氣海也。王注曰:膀胱位當孤府。故謂都官,居下內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泄,氣海之氣不及,則隱不通,故不得便利也。先用沉香木香各三錢,酒調下,或八正散,甚則宜上涌之,令氣通達,小便自通,經所謂病在下,上取之。王注曰:熱攻於上,不利於下,氣盛於上,則溫辛散之,苦以利之可也。

當歸承氣湯
當歸 大黃(各一兩) 甘草(半兩) 芒硝(九錢)
上 如麻豆大,每服二兩,水一大碗,入生薑五片,棗十枚,同煎至半碗,去滓熱服,若陽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此陽有餘陰不足,大黃芒硝去胃中實熱,當歸補血益陰,甘草緩中,加生薑棗,胃屬土,此引至於胃中也。經所謂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此之謂也。以大利為度,微緩以瓜蒂散加防風藜蘆,吐其病自愈,後調洗心散涼膈散解毒湯等藥調治之。

牛黃膏
治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者。
牛黃(二錢半) 朱砂 鬱金 牡丹皮(各三錢) 腦子 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治暴熱者,局方中解毒雄黃丸 雄黃(碎飛) 鬱金(各一分) 巴豆(去皮出油十四個)。治久熱者,局方中妙香丸,辰砂(飛研九兩) 牛黃 龍腦 膩粉(研) 麝香(研各三兩) 金箔(九十片研) 巴豆(三百一十粒去心腹炒研細)

治虛勞骨蒸,煩熱下血者,錢氏地黃丸。
治虛熱不能食者,脾虛也。宜以濃朴白朮陳皮之類治之。
治實熱能食者,胃實也。宜以梔子黃芩或三黃丸之類治之,鬱金柴胡亦可。
治表熱惡寒而渴,白虎湯也。
膚如火燎而熱,以手取之不甚熱,為肺熱也。目白睛赤,煩燥或引飲,獨黃芩一味主之,水煎。
兩脅下肌熱,脈浮弦者,柴胡飲子主之。
兩脅肋熱,或一身盡熱者,或日晡肌熱者,皆為血熱也。四順飲子主之。
夜發熱,主行陰,乃血熱也。四順桃仁承氣選用,當視其腹痛血刺痛,與有表入裡,腹中轉失氣燥結之異。
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四順飲子証,與桃仁承氣相似,不可不辨也。發熱雖無脅熱亦為柴胡証,晝則行陽二十五度,氣也。大抵柴胡,夜則行陰二十五度,血也。大抵四順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