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五 疝氣門

疝氣俗名小腸氣。其實非小腸也。其所屬者厥陰肝經也。人之一身。惟兩脅與小腹。以至陰囊睪丸。皆統於肝。肝主筋。而脈循陰器。陰器者。筋之宗也。人因醉飽勞後。房欲忿怒等動火。火鬱之久。濕氣生焉。使濁液凝聚。並入血隊。流於肝經。肝火急速。又暴為外寒所來。是以作痛。甚至有上升入腹者焉。若寒作寒論。恐為未備。大要熱者。遇熱則發。二便赤澀。小腹肛門俱熱。外腎累垂。玉莖挺急。六脈洪數。寒者遇寒則發二便皆利脅腹清冷。外腎緊縮。六脈沉細。又有冷熱不調者。外腎小腹。或冷或熱。二便或閉或利。又其痛走注無形者。屬氣痛。有常處。有形者。乃濕痰食積瘀血。下聚而成也。按之不痛者。屬虛也。

又有脅傍動氣。或時脹起。橫入陰處。響如蛙聲。而下墜者。亦寒疝也。至於感濕而成者。一丸漸大。一丸漸小。而小者或至於消盡。皆並於大者。而成獨丸焉。其冷如冰。其硬如石。至大如鵝卵沉沉而痛上連小腹。筋脈牽引坐臥不得安。乃肝木得濕。暢茂條達。如樹得地氣。易於長成。此為濕疝也。又有身體發熱。陰囊脹大皮破水流。痛不可忍者。乃得之於房勞。因婦人不潔穢水侵淫。熱氣蒸染所致。此為勞疝也。又有身體發熱。耳後忽生 腮。紅腫脹痛。 腮將退。而睪丸忽脹。一丸極大。一丸極小。有似乎偏墜。而非偏墜也。蓋耳傍乃少陽膽經之分。與厥陰肝經相為表裡。少陽感受風熱。故 腮忽生。後又遺發於肝經。故腮既減。而睪丸即大此亦熱疝也。又有陰囊大如斗。陰莖反縮於內。小便淋漓。不能通快。行履滯礙。不能輕健者。非疝也。乃膀胱氣也。蓋腎與膀胱為表裡。腎主水。而不能藏。故膀胱受之。氣化則能出矣。惟腎虛為邪所客。遺病於膀胱。膀胱受邪氣閉而下墜。小便滲入陰囊。日積月累。故脹大如斗也。治此病者。以伐腎邪為主。若夫小兒偏墜。當以食積治。

蓋食積不消。脾濕下行。流入肝部。故成此症。豈以大人之疝治之。至於婦人小腹兩邊。逼近陰處。忽然並結脹痛。或皮內頂起如鵝子大者。乃寒氣聚於厥陰所致。小腹受寒氣。其病即發矣。是之謂陰疝。熟謂婦人無疝乎。大法以熱治寒。以燥治濕。以活血治勞。有食積則散之。有邪則伐之。有寒則祛之。斯得之矣。

脈云

疝脈弦急。積聚在裡。牢急者生。弱急者死。沉遲浮澀。疝瘕寒痛。痛甚則伏。或細或動。脈經云。肝脈大急與沉皆為疝。

立方

二陳雙核飲 治疝氣。遇勞碌風寒即發。外腎腫大墜痛。

陳皮 青皮(醋炒) 橘核(炒) 荔枝核(炒各二錢) 甘草(五分) 乳香 白茯苓 半夏 沒藥 大茴香(各八分) 生薑五片煎服。

一醉散 治寒熱不調。以致疝氣。

青皮 小茴香 陳皮 青木香 荔枝核 橘核 大茴香(各一錢五分) 青鹽(五分) 生薑五片。不拘時服。

七聖飲 治疝氣遇熱即發。並 腮腫退。忽患偏墜者。

山梔仁 冬葵子 青皮(各二錢) 黃柏 豬苓 赤茯苓 大黃(各一錢五分酒蒸九次)燈心三十 。食前服。

薑桂湯 治疝氣遇寒即發。

吳茱萸 肉桂 乾薑 橘核 青皮 荔枝核 甘草(等分) 薑五片煎服。

□□飲 治疝氣。走注疼痛。無有形積。

陳皮 青皮 香附(各一錢) 柴胡 川楝子 廣木香 破故紙 甘草(各一錢五分) 生薑五片煎服。

削堅飲 治疝氣。時常在一處疼痛有形內有積瘀者。

山楂 玄胡索 桃仁 檳榔(各一錢五分) 昆布 海藻 青皮 烏藥(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臨服加酒一杯。

補腎湯 治疝氣內中虛寒者。

羌活 黃耆 大附子(便製) 木瓜(各二錢) 川芎 沉香(磨) 蘇葉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甘草(各一錢)
水煎不拘時服。

蟠蔥散 脾胃虛冷。氣滯不行。膀胱外腎受寒。偏大不消。痛連心腹。並治婦人血氣刺痛。

乾薑 玄胡索 白茯苓 丁皮(各一兩) 莪朮 三棱 青皮 宿砂(各八分) 肉桂 蒼朮甘草(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下。

祛濕止痛飲 治睪丸。一大一小。疼痛不可忍者。此濕疝也。

蒼朮 防己 白朮(各一錢五分) 官桂 澤瀉 烏藥 木通 橘核 萆澄茄(各一錢)
水煎食前溫服。

橘桂湯 治陰囊腫大。皮爛水流者勞疝也。

當歸 紅花 白芍 大茴香 木通(各一錢二分) 黃柏 青皮 橘核 桃仁 官桂(各八分) 水煎不拘時溫服。

檳沉飲 治婦人小腹近陰之處。結聚脹痛。或皮內頂起始雞子大者陰疝也。

檳榔 沉香(磨水) 官桂 廣木香(各一錢磨水) 大腹皮 青皮 香附 小茴香(各一錢五分) 生薑五片煎服。

疝疾靈丹 治一切疝疾疼痛。並陰囊大如斗。小便淋漓。

澤瀉。(一斤分作四分童便。鹽水。醋。酒。各浸七日。放日中晒乾炒。)吳茱萸(二兩炒)
上為末,老米打糊為丸。每服三錢。空心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