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江南溪毒

江東江西諸源澗有蟲。名曰短狐溪毒。又名射公。其蟲有翅能飛。有一長角橫在口前。如弩檐。臨其角端如上弓。以氣為矢。無目。有耳能聽。在山源水中。聞人聲使以氣毒射人。故謂之射公。此蟲畏鵝。鵝能食之。此症似乎傷寒。寒熱往來。身不喜冷。筋急體強。目疼頭痛。張口呻吟。咳嗽。呼吸悶亂。始終更不能言朝輕暮重。非其土人中之。便謂之傷寒。今說其狀。以明其症。與傷寒別矣。

螺螄疔

惡寒發熱。胸膈作悶。身發紅點。如蚊跡者。類乎傷寒。此點起之於手。沿至於心前其人發狂悶亂而斃。不知者。但以傷寒發斑治之。百無一生也。

治法

以三角針刺其紅點之首尾處出血。外用鏽鐵釘。磨水敷之。內服犀角地黃湯立愈。(方

水漬法

(陽毒漸深六脈洪大內外結熱舌卷焦黑鼻如煙煤。)

疊布數重。新水漬之。稍捩去水。搭於患人胸上。須臾蒸熱。又以別浸冷布易之。頻換熱稍退。再進陽毒藥。

驗舌形症。三十六種。

裡黑舌 ps48a23.bmp (缺)

舌見紅色。內有乾硬黑色。形如小長舌。有刺者。此熱毒熾盛。堅結大腸。金受火製。不能平木故也。急用調胃承氣湯下之。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白胎舌 ps48a24.bmp (缺)

舌見白苔滑者。邪初入裡也。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乃少陽半表半裡之症。宜小柴胡湯。梔子豆豉湯治之。

小柴胡湯(方見前)

梔子豆豉湯(方見後)

將瘟舌 ps48a25.bmp (缺)

舌見紅色。熱蓄於內也。宜用透頂清神散。

透頂清神散

當歸 白芷 北細辛 豬牙皂角
上為末,等分和勻。令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藥少許吹入鼻內。吐去水。取嚏為度。如未嚏。仍用藥再吹。

中焙舌 ps48a26.bmp (缺)

舌見純紅。內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熱結於裡也君火熾盛。反兼水化。宜服涼隔散。大

大柴胡湯(方見前)

涼隔散(方見後)

生 舌 ps48a27.bmp (缺)

舌見紅色。而有小黑色者。熱毒乘虛入胃。蓄熱則發O矣。宜用升麻葛根湯。加玄參化湯解之升麻葛根湯(方見前)

化 湯(方見前)

紅星舌 ps48a28.bmp (缺)

舌見淡紅中有大紅星者。乃少陰君火熱之盛也。所不勝者。假火熱以侮脾土。將欲發黃之候。宜茵陳五苓散治之。

茵陳五苓散(方見後)

黑尖舌 ps48a29.bmp (缺)

舌見紅色。尖見青黑者。水虛火實。腎熱所致。宜竹葉石膏湯治之。

竹葉石膏湯(方見前)

裡圈舌 ps48a30.bmp (缺)

舌見淡紅色。而中有一紅暈。沿皆純黑。乃餘毒遺於心胞絡之間。與邪火鬱結。二火亢極。故有是症。以承氣湯下之。

承氣湯(方見前)

人裂舌 ps48a31.bmp (缺)

舌見紅色。更有裂紋如人字形者。乃君火燔灼。熱毒炎上。故發裂也。宜服涼隔散。

涼隔散(方見後)

蟲碎舌 ps48a32.bmp (缺)

舌見紅色。更有深紅色 點。如蟲蝕之狀者。乃熱毒熾盛。火在上水在下。不能相濟故也。宜小承氣湯(下之)。

小承氣湯(方見前)

厥陰舌 ps48a33.bmp (缺)

舌見紅色。內有黑紋者。乃陰毒厥於肝經。肝主筋。故舌見如絲形。宜理中湯。四逆湯

理中湯

四逆湯(方俱見前)

死現舌 ps48a34.bmp (缺)

舌見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無一生。治者審之。

黃胎舌 ps48a35.bmp (缺)

舌見尖白根黃。其表症未罷也。宜解表。然後方可攻之。如大便秘。用涼隔散。加硝黃泡服。小便澀者。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薑汁少許白滾湯調服。

涼隔散

五苓散(方俱見前)

黑心舌 ps48a36.bmp (缺)

舌見弦白心黑。而脈沉微者難治。脈浮滑者可汗。沉實者可下。始病即發此色。乃危殆之芒也。速進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十五舌 ps48a37.bmp (缺)

舌尖白苔二分。根黑一分。必有身痛惡寒。如飲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湯下痢者。解毒湯。此亦危症也。

白虎湯(方見前)

解毒湯(方見後)

十六舌 ps48a38.bmp (缺)

舌見白苔。中有黑小點亂生者。尚有表症。其病來之雖惡。宜涼隔散。微表之即退。速當下之。下用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十七舌 ps48a39.bmp (缺)

舌見如灰色。中間更有黑暈兩條。此熱乘腎與命門也。宜急下之。服解毒湯。下三五次。遲則難治。如初服量加大黃。

解毒湯(方見後)

十八舌 ps48a40.bmp (缺)

舌見微黃色者。初病即得之發譫語者。由於失汗。表邪入裡也。必用汗下兼行之。以雙解散。加解毒湯。兩停主之。

雙解散 解毒湯(方俱見後)

十九舌 ps48a41.bmp (缺)

舌中見白苔。外則微黃者。必作瀉。宜服解毒湯。惡寒者五苓散。

解毒湯

五苓散(方俱見後)

二十舌 ps48a42.bmp (缺)

舌見微黃色者。乃表症未罷宜用小柴胡湯。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湯下之。表裡雙除。臨証時當審用之。

大柴胡湯(方俱見前)

二十一舌 ps48a43.bmp (缺)

舌見黃色者。必初白苔而變黃色也。皆表而傳裡。熱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遲必變黑色。為惡症為亢害。鬼邪氣深也。宜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二十二舌 ps48a44.bmp (缺)

舌左白苔而自汗者。不可下。宜白虎湯。加人參三錢服之。

白虎湯(方見前)

二十三舌 ps48a45.bmp (缺)

舌右白苔滑者。病在肌肉。為邪在半表半裡。必往來寒熱宜小柴胡湯和解之。

小柴胡湯(方見前)

二十四舌 ps48a46.bmp (缺)

舌左見白苔滑。此臟結之症。邪並入臟難治。

二十五舌 ps48a47.bmp (缺)

舌見四圍白而中黃者。必作煩渴嘔吐之症。兼有表者。五苓散。益元散兼服須待黃盡方

益元散(方見前)

五苓散(方見後)

二十六舌 ps48a48.bmp (缺)

舌見黃色。而有小黑點者。邪遍六腑。將入五臟。急服調胃承氣湯下之。次進和解散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和解散

本 桔梗 甘草(炙各五錢) 蒼朮(三錢) 陳皮 濃朴(薑製各一錢)
上水二鐘。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渣不拘時服解毒湯。

黃連(一兩) 黃柏(五錢) 黃芩(五錢) 山梔(六錢)
上每服五錢。水一鐘半。煎至一鐘。熱服。

五苓散(加茵陳即茵陳五苓散)

澤瀉(二錢五分) 茯苓 豬苓 白朮(各一兩) 肉桂(五錢)
上每服六錢。水二鐘,煎至一鐘。溫服。

涼隔散

生甘草(二錢) 連翹(四錢) 山梔仁(八錢) 大黃(二錢) 黃芩 薄荷 朴硝(各一錢
上作一劑。水二鐘。加淡竹葉二十片。煎一鐘。不拘時服。以利為度。

梔子豆豉湯

梔子(二錢) 淡豆豉(五錢)
上水二鐘,煎七分。去渣服。

雙解散(加解毒湯)

防風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大黃 麻黃 連翹 芒硝(各五錢) 石膏 黃芩 桔梗(各一兩) 滑石(三兩) 甘草(二兩) 荊芥 白朮 山梔(各五錢)
上每服一兩。水一鐘半。薑三片。煎八分。去渣服。

茵陳湯

茵陳(五錢) 大黃(三錢) 山梔仁(二錢)
上水一鐘半。煎至一鐘。去渣服。

抵當湯

大黃(三錢) 水蛭(糯米炒七枚) 虻蟲(炒去翅。足七枚)
上作一服。水一鐘半煎一鐘。去渣服。

十棗湯

莞花(醋浸炒) 大戟 甘遂(煨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弱人減半。水二鐘。棗十枚。煎八分去渣服。

二十七舌 ps48a49.bmp (缺)

舌見黃而尖白者。表少裡多。宜天水散一服。涼隔散二服合進之脈弦者。宜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散(方見前)

二十八舌 ps48a50.bmp (缺)

舌見黃。而色有膈瓣者。熱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煩渴。急宜大承氣湯下。若身發黃者用茵陳湯下。血用抵當湯。水在脅內十棗湯。結胸甚者入陷胸湯。

大承氣湯 茵陳湯 抵當湯 十棗湯 大陷胸湯(五方俱見前)

二十九舌 ps48a51.bmp (缺)

舌見四邊微紅。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氣湯下之。熱退可愈。必下三四次方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

大承氣湯(方見前)

三十舌 ps48a52.bmp (缺)

舌見黃。而黑點亂生者。其症必渴譫語。脈實者生。脈澀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見黑糞亦不治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見前)

三十一舌 ps48a53.bmp (缺)

舌見黃中黑至尖者。熱氣已深。兩感見之十人九死。惡寒甚者亦死。不惡寒而下利者可治。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調胃承氣湯(方見前)

三十二舌 ps48a54.bmp (缺)

舌見外淡紅心淡黑者如惡風表未盡。用雙解散。加解毒湯。相半微汗之。汗罷急下。如結胸煩躁目直視者不治。

雙解散加解毒湯(方見前)

三十三舌 ps48a55.bmp (缺)

舌見灰色。尖黃而不惡寒者。脈浮可下之。若惡風惡寒者。用雙解散加解毒湯主之三四下之見糞黑不治。

雙解散加解毒湯(方見前)

三十四舌 ps48a56.bmp (缺)

舌見灰黑色。而有黑紋者。脈實急以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用涼隔散。

大承氣湯

涼隔散(方見前)

三十五舌 ps48a57.bmp (缺)

舌根微黑。尖黃脈。滑者可下之。脈浮者當養陰退陽。若惡風寒者微汗之。用雙解散。若下利用解毒湯。十救七八也。

雙解散

解毒湯(方俱見前)

三十六舌 ps48a58.bmp (缺)

舌根灰黑。尖黃。隱見或有一紋者。脈實急用大承氣湯下之。脈浮渴飲水者。以涼膈散解之。十可救二三。大承氣湯。

涼隔散(方俱見前)
以上三十六舌。乃傷寒驗証之捷要。臨症時當細心治之百無一失耳。

灸少陰(少陰吐痢手反不冷反食飲水脈不至者)
少陰即太溪穴也。太溪二穴。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中灸七壯。
灸關元穴(臟結死症不可攻宜此)
關元穴。在臍下一寸是也。乃少陰任脈之會。
灸期門穴(婦人熱入血室 咳逆 打呃)
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丈夫及乳小者。以指為率。陷中有動脈是穴。艾炷如小豆大。灸五七壯婦人熱入血室刺之下針。令病患吸五吸。停針良久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