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二 中濕門

(附痿症)

濕者天地鬱蒸之氣也。方其升騰於上。氣猶籠結而未開。雖寒天值之。亦覺其溫暖。此濕氣之熱者也。及其布護於下。氣將流演而舒散。雖暑月值之。亦覺其清涼。此濕氣之寒者也。濕氣之熱者。多中於氣虛之人。則發而為濕熱之症。頭面如裹而四肢浮腫身體沉重。而轉側不便者是也。濕氣之寒者多中於血虛之人。則發而為寒濕之症。四肢酸疼而關節不利。筋脈拘攣而行履重滯者是也。其有不因鬱蒸之氣而得者。必其冒雨而行。涉水而走。或露臥以取涼。或汗衣而不解。漸漬於肌肉之中。滲入於骨髓之內。流溢於脾胃之間。牢纏於腰腎之處。則肌內冷而骨髓痛。脾胃薄而腰腎疼。挾於風痰。則麻而不仁。兼乎死血。則木而不覺。動乎火邪。則腫痛而難忍。隨其所感而病斯痼焉。其有不因冒雨涉水等而得者。必其內傷生冷酒面之類。多肚腹腫脹。醫者審其濕之或寒或熱。或虛或壯。病之在上在下。感之在外在內。因其病而藥之。庶乎其得之矣。

脈云

中濕之脈。沉緩微細。兼風者浮。兼寒者澀。兼熱者滑數。兼痛者洪而浮緩。濕在表浮而緩。濕在裡沉而微。

立方

滲濕湯 治濕傷脾胃。下部虛腫。大便泄瀉。小便不利。

丁香 蒼朮 白朮 薑黃 茯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棗二枚。薑三片。煎八分服。

清燥湯 治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子能令母實。致寒涼以救之。燥金受濕熱之邪。絕寒水生化之源。源絕則腎虧。腰下痿軟。癱瘓不能舉動。行步不正。此方主之。

茯苓(去皮)蒼朮(米泔浸炒)澤瀉 豬苓 人參(各一錢)神曲(炒)當歸 黃耆(蜜炙)橘紅(各八分) 升麻 黃柏(酒炒) 柴胡 白朮(土炒) 甘草 生地 麥門冬(各七分去心) 北五味(九粒)
棗二枚。煎八分服。

腎著湯 治腎傷濕。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雲朮 茯苓(各二錢) 乾薑(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棗二枚。煎七分熱服。

防己黃耆湯 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四肢少力。

防己(二錢五分) 白朮 黃 (各二錢) 甘草(八分)薑三片。棗二枚。煎七分服。

獨活寄生湯 治腎氣虛弱。坐臥濕地。或當風取涼。風邪流入腳膝。為偏枯冷痺。緩弱疼痛。行步艱難。並治白虎歷節風。

白芍(酒炒) 獨活 當歸(各一兩) 桑寄生(二兩) 熟地(酒煮) 人參 川芎 茯苓(去皮) 杜仲(鹽水炒) 秦艽(各五錢) 防風 牛膝 細辛 桂心(各四錢) 甘草(一錢炒)
上銼一劑。加生薑煎熟。作數次服。

柏術四製丸 滋陰抑火。開胃進食。能除周身之濕。

川黃柏(去皮四斤 酥炙一斤 人乳浸一斤 童便浸一斤 鹽水浸一斤) 茅山蒼朮(括去皮二斤 川椒炒八兩 破故紙炒八兩 五味子炒八兩 當歸炒八兩)
揀去同炒之藥只用蒼朮黃柏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生附湯 治濕溜下部。兩足無力。步履艱難。腰膝疼痛等症。

大附子 蒼朮 香附 白朮(各一錢) 甘草(三分) 乾薑(五分) 杜仲 牛膝 茯苓 濃朴(各八分)
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服。

當歸拈痛散 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流注足脛。痛不可忍者。口乾壯熱。兩足濕毒瘡痛癢。

當歸 防風 黃 (各一錢) 甘草(五分) 黃柏 玄參 人參 茯苓 白朮 蒼朮(各八分) 干葛 升麻 知母 茵陳 羌活(各六分)
水二鐘,煎八分服。

清熱瀉濕湯 治濕攻注四肢。周身發腫。面色痿黃。小便不利。

茯苓 黃連 車前子(各一錢二分) 木通 豬苓 滑石 蒼朮(各一錢) 石韋 山藥 黃柏(各八分)
燈心三十莖煎八分空心服。

附痿症

四肢軟弱。身體重滯。經年不能起床。而飲食如故不痛不酸。有似乎濕而實非濕。乃肺經受熱。其葉焦垂。不能統攝一身之氣。故成痿疾。

附痿症

舉要曰。尺脈虛弱緩澀而緊。洪大者不治。

附痿症

潤肺扶氣湯 治痿症。肺枯氣弱。

茯苓 人參 白朮 甘草 麥門冬 黃芩(各一錢) 桔梗 百合 薏苡仁(各八分) 北五味(九粒) 當歸 生地(各一錢二分)
水煎加藕汁半鐘。食後服。

又方 治火炙肺枯。不能統攝。

山梔仁(炒黑) 栝蔞仁(去油) 當歸(酒洗) 生地 百部(各一錢五分) 紫河車(二錢)天門冬(去心) 陳皮 桔梗(蜜炒) 人參 沙參(各一錢)
棗二枚。燈心三十莖。食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