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下 藥方篇第四

藥性

原蠶沙 諸霍亂之主藥也。
黃芩 溫病轉霍亂之主藥。凡吐下而熱邪痞結上焦,胸次不舒者,並可與黃連、半夏同用。
石膏 暑熱霍亂之主藥。凡吐利而苔黃大渴者,並宜用之。外挾風寒者,佐以紫蘇、桂枝、內挾痰滯者,佐以濃朴、半夏、菖蒲、橘紅之類。下兼寒濕者,佐以防己、細辛、海桐皮、滑石 濕熱霍亂之主藥。熱甚者,佐石膏;濕甚者,佐茵陳。
薏苡仁 霍亂轉筋、溺秘者之主藥也。
木瓜 霍亂轉筋、溺不秘者之主藥也。
香薷 夏令浴水,迎風而霍亂之主藥也。
扁豆 中虛而暑濕霍亂之主藥也。
西洋人參 虛人霍亂之主藥也。
枳、桔、蘆菔子 停食霍亂之主藥也。
梔、豉、石菖蒲 穢濁霍亂之主藥也。
楝實、黃柏、桑葉、絲瓜 霍亂而肝火盛者之主藥也。
茅根、地丁、益母、蒲公英 霍亂而血分熱熾之主藥也。
竹茹、石斛、蘆根、梔子、枇杷葉 霍亂嘔噦之主藥也。
濃朴、蘆菔、大腹皮 霍亂脹滿之主藥也。
茵陳、連翹、綠豆皮、絲瓜絡 霍亂身黃之主藥也。
通草、車前、海金沙 霍亂無溺之主藥也。
綠豆、銀花、竹葉、黃連 霍亂誤服熱藥之主藥也。
旋覆、紫菀、麥 、蘆菔子 霍亂誤補之主藥也。
人參、龍骨、牡蠣、甘草、石脂、余糧 霍亂大虛欲脫之主藥也。
桂枝 傷寒轉霍亂之主藥也。
紫蘇、藿香、生薑、濃朴、白豆蔻 霍亂因外寒之主藥也。
吳茱萸、烏藥、砂仁、高良薑 霍亂因內寒之主藥也。
人參、白朮、炙甘草、蓮子 中虛而寒濕霍亂之主藥也。
丁香、木香、川椒、神曲、瓜果魚蟹生冷傷中霍亂之主藥也。
乾薑、附子、肉桂、硫黃 陽虛中寒而霍亂,及寒霍亂誤服寒藥之主藥也。

方劑

治諸痧中惡,霍亂五絕,諸般卒倒急暴之証。

西牛黃 飛金箔(各四分) 梅花冰片 荊芥 羊躑躅(各二錢) 麝香當門子(五分) 朱砂(六分) 豬牙皂角(一錢五分) 燈心炭(二錢五分)
九味共研細,瓷瓶密收,毋使泄氣。以少許搐鼻取嚏。垂危重証,亦可以涼開水調灌分許。

並治癰疽發背,蛇蠍蜈蚣咬傷,用酒塗患處。

按︰羊躑躅,俗名鬧羊花,辛溫大毒,湯不入劑,只可用以取嚏。近目即昏翳。今肆中臥龍丹,以此為君藥,又去牛黃而加蟾酥,減輕燈心炭,而冰麝不過略用些須耳。故藥力大遜,甚不可恃。好善者必自配製也。(案冰片近日有一種洋冰,以樟腦升提者,性熱萬不可用)

又方

西黃(六分) 梅片 當門子 北細辛(各一錢) 牙皂 羊躑躅(各二錢) 燈心炭(一兩)
七味製如上法,主治亦同。

方劑

治同上。

朱砂(三兩) 明雄黃 硼砂(各一兩八錢) 梅冰 當門子(各九錢) 火硝(六錢) 蓽茇 牛黃(各三錢)
臍中均可放置,立蘇。凡暑月入城市,抹少許於鼻孔,可杜穢惡諸氣。

方劑

治番痧臭毒,腹痛如絞,氣閉神昏欲絕之証。

燈心炭(一兩) 羊躑躅(三錢) 北細辛 杜蟾酥 牙皂(各二錢) 牛黃 梅片 當門子(各一錢)
八味共研細,瓷瓶緊裝,毋令泄氣,每少許吹鼻,得嚏即生。

方劑

治諸痧手足麻木,牙關緊急,目閉不語,胸背有紅點,或咽腫

北細辛 牙皂(各三錢五分) 朱砂(二錢五分) 廣木香 陳皮 桔梗 貫眾 薄荷葉 防風 製半夏 甘草(各二錢) 枯礬(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
十三味,共研細末,瓷瓶緊裝,每用三分,吹入鼻孔,寒濕內盛而病重者,開水調服一錢。

方內入蘇合香二錢尤妙。按︰痧藥方,藥品珍貴者多。惟此價廉,用以搐鼻,頗亦有效。故人徐君亞枝嘗合大料,交余在淳溪施送累年,鄉人無不感頌。

方劑

(天士)

治暑濕霍亂,時感痧邪,及觸冒穢惡不正之氣,身熱倦怠,脹悶肢 ,頤腫咽痛,身黃口渴,瘧痢淋濁,泄瀉瘡瘍,水土不服諸病。但看病患舌苔淡白,或濃膩,或朮黃者,疫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主之。凡醫臨証,亦當準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

飛滑石(十五兩) 綿茵陳(十一兩) 淡黃芩(十兩) 石菖蒲(六兩) 川貝母 木通(各五兩) 藿香 連翹 射朮 薄荷葉 白豆蔻(各四兩)
十一味,不可加減,生晒研細末,瓷瓶密收,每服三錢,開水溫服,日二。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調化服亦可。此丹治濕溫時疫,著效亦神。累年同人合送,價廉功敏,無出此方之右者,一名普濟解疫丹。

方劑

(一名解毒萬病丹)

治諸痧霍亂,諸疫癘氣,喉風五絕,尸疰鬼胎,驚忤癲狂,百般惡証,及諸中毒,諸癰疽,水土不服,黃膽鼓脹,蛇犬蟲傷,

山慈姑(去皮,洗淨,焙) 川文蛤(即五倍子,捶破洗,刮內桴) 千金子(即續隨子,去油,取淨霜,各二兩)紅芽大戟(洗,焙,一兩) 當門子(三錢)
五味,先將慈、蛤、戟三味研極細末,再入霜、香研勻。糯米湯調和,乾濕得宜,于辰日淨室中,木臼內杵千餘下,每料分四十錠,故亦名紫金錠。再入飛淨朱砂,飛淨明雄黃各五錢尤良,或以加味者杵成薄片,切而用之,名紫金片。每服一錢,涼開水調下。孕婦忌之,又不可與甘草藥同進也。

方劑

治霍亂痧脹,嵐瘴中惡,水土不服,喉風中毒,蛇犬蟲傷,五絕暴厥,癲狂癰疽,鬼胎魘魅,及暑濕溫疫之邪,彌漫熏蒸,神明昏亂,危急諸証。

山慈姑 川文蛤(各二兩) 紅芽大戟 白檀香 安息香 蘇合油(各一兩五錢) 千金霜(一兩) 明雄黃(飛淨) 琥珀(各五錢) 梅冰 當門子(各三錢)
十一味,各研極細,再合研勻,濃糯米飲。杵丸綠豆大,外以飛金為衣,每錢許,涼開水下

按︰一瓢云︰此方比蘇合丸而無熱,較至寶丹而不涼,兼玉樞丹之解毒,備二方之開閉,洵為濟生之仙品,立八百功之上藥也。又,按昔人所云︰太乙丹能治多病者,即上二方也。今俗傳太乙之,誤人匪淺。

方劑

治霍亂痧脹,山嵐瘴癘,及暑熱穢惡諸邪,直朮包絡,頭目昏暈,不省人事,危急等証,並治口瘡喉痛,點目去風熱障翳。搐鼻,辟時疫之氣。

西牛黃 當門子 真珠 梅冰 硼砂(各一錢) 明雄黃(飛淨,八錢) 火硝(三分) 飛金(二十頁)
八味,各研極細如粉,再合研勻,瓷瓶密收,以蠟封之。每三五分,涼開水調下。

方劑

(一名人馬平安散)治同上。

明雄黃 硼砂 硝石(各一兩) 朱砂(五錢) 梅冰 當門子(各二錢) 飛金(一百頁)
七味,各為細末合研勻,瓷瓶緊裝,每二三分,涼開水下。或嗅少許於鼻內,或加牛黃。洄溪云︰此秘方也。

方劑

治痧脹穢毒,心腹 痛,霍亂火熾,躁瞀煩狂。及暑火溫熱,瘴疫毒癘諸邪,直犯膻中猝死。溫瘧發斑,狂易叫走,五尸五疰,鬼魅驚癇,急黃蠱毒,麻痘火閉,口舌生瘡。一切毒火邪火,穿經入臟,蘊伏深沉,無醫可治之証。

黃金(百兩,石頑云︰須賃金鋪中煉過葉子煮之方有性味,而止用十兩。薛公望云︰不用亦可。洄溪云︰如用飛金萬頁研入,尤妙。)寒水石(石頑云︰如無真者,以元精石代之) 磁石(醋 ) 石膏 白滑石(各三斤,石頑止用各五兩)
四石共搗碎,用水一斛,(石頑一斗)連金煮至四斗(石頑五升)去滓,入下藥︰犀角屑 羚羊角屑 青木香(切) 沉香(研,各五斤,石頑止用五錢,按斤字恐是兩字之訛)丁香(一兩,石頑止用一錢。洄溪云︰可用二兩) 元參(切) 升麻(各一斤,石頑用一兩六錢)甘草(八兩,石頑用生者八錢,洄溪用炙)
八味,入前藥汁中,煮取一斗五升(石頑一升五合),去滓,入下藥︰

朴硝(十斤,石頑用芒硝一兩) 焰硝(四斤,石頑用三兩,洄溪云︰余製此二硝,止用十之一)
二味,入前藥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攪不住手,候有七升(石頑七合半),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藥︰

朱砂(研細,水飛淨,三兩,石頑五錢) 當門子(研,一兩二錢五分,石頑一錢二分)
二味,入前藥中攪勻,勿見火,寒之二日。候凝結成霜紫色,鉛罐密收,每服三四分至一錢,量用,新水調灌。

按︰《雞峰方》無磁石、滑石、硝石。二角只用各十兩,丁、沉、木香各五兩,升麻六兩,朴硝二斤,麝香卻用三兩。余六味分兩同。《醫通》云︰此方即千金元霜合為是。

方劑

治熱極火閉,痧脹昏狂,及霍亂誤服熱藥,煩燥瞀亂,及時疫憒亂,便秘發斑,一切積熱,咽喉腫痛,口糜齦爛,舌瘡喉閉,水漿不下等証。

寒水石 石膏 硝石 朴硝 芒硝 牙硝 青黛 甘草
八味等分,先將甘草煎湯去滓,納諸藥再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令消熔得所,卻入青黛和勻,傾入砂盆內,候凝結成霜,研細密收。每錢許,涼開水下。上焦病以少許含化咽津。不能咽物者,蘆筒吹入喉中,齒舌病抹患處。

方劑

(一名八寶紅靈丹)

治霍亂痧脹,肢厥脈伏,轉筋昏暈,瘴癘時疫湯,火金刃諸傷,均搽患處。

朱砂 牙硝(各一兩) 明雄黃 硼砂(各六錢) 礞石( ,四錢) 梅片 當門子(各三錢) 飛真金(五
八味,擇吉日淨室中各研極細,再研勻,瓷瓶緊收。熔蠟封口,毋使泄氣,每一分,涼開水送下,小兒減半,以藥佩帶身上,可辟疫氣,牛馬羊瘟,以此點其眼即愈。

方劑

治痧脹 痛,霍亂轉筋,厥冷脈伏,神昏危急之証

暑瘴疫,穢惡陰晦諸邪,而眩暈痞脹。瞀亂昏狂,或卒倒身強,遺溺不語,身熱螈 ,宛如中風。或時証逆傳,神迷狂譫,小兒驚癇,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諸証。

朱砂(飛,二兩) 明雄黃 燈心炭(各一兩) 人中白(漂 ,八錢) 明礬 青黛(飛,各五錢) 梅冰 麻黃(去節,各四錢) 真珠 牙皂 當門子 硼砂(各三錢) 西牛黃(二錢) 杜蟾酥 火硝(各一錢五分)飛真金(三百頁)
十六味,各研極細,合研勻,瓷瓶緊收,毋令泄氣,以少許吹鼻取嚏。重者,再用開水調服一分,小兒減半。

按︰此丹芳香辟穢,化毒祛邪,宣氣通營,全體大用,真有斬關奪隘之功,而具起死回生之力也。

方劑

治暑穢痧邪,直犯包絡,神明閉塞,昏憒如尸,及霍亂初定,餘熱未清,驟爾神昏,如醉如寐,身不厥冷,脈至模糊者。皆燥熱無形之氣,蒙蔽膻中,如療,此

極明雄黃(一分,研極細) 提淨牙硝(六分)
研細,同入銅勺內,微火熔化撥勻,俟如水時,急濾清者於碗內,粗渣不用,俟其凝定收藏,此丹灶家秘製也。

按︰此法,見《游宦紀聞》,陳平伯載此方,黃多而硝少。素園糾其誤,謂黃多硝少。何能熔化,今依楊定雄一硝六為率。

木通(一錢) 通草(三錢) 陳雨水(一碗,用冬雪水似更良)
煎出味,去滓,再以陳雨水九碗,與藥汁和勻,每次用藥水一碗,磨入犀角三分,挑入煉雄三厘調勻,徐徐冷灌。能於三日內服盡十碗藥水,必有清痰吐出數碗而愈。 齋嘗親驗矣。

方劑

治寒濕為病,諸痧腹痛,霍亂吐瀉。

木香(一兩,不見火) 明雄黃(二兩) 明礬(三兩)
共研細末,以鮮荷葉、橘葉、藿香葉各二兩搗汁,丸綠豆大,每服九分。重者,再服。

方劑

治暑月貪涼飲冷,食物不慎,兼吸穢惡,成痧脹腹痛,或霍亂

杜蟾酥(燒酒化) 朱砂(飛,各五錢) 明雄黃(飛) 茅山蒼朮(土炒焦,各一兩) 丁香 牙皂(各三錢) 當門子(一錢)
七味,各研極細,蟾酥打丸,鳳仙子大,辰砂為衣,放舌底化下。重者二三丸。洄溪云︰此秘方也。

又方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化開) 明雄黃(水飛,各三錢) 丁香 木香 沉香(各二錢) 茅山蒼朮(土炒焦,四錢) 朱砂(飛,一錢五分) 當門子(一錢) 西牛黃(三分)
九味,各研極細。擇上吉日,淨室中合研勻。同蟾酥,加糯米粽尖五個,搗千餘下,丸如椒子大,晒乾,盛於瓷碗內,再用朱砂一錢五分,燒酒調塗碗內,蓋好,用力搖一二千下,則光亮矣。密收瓷瓶內,每三粒。輕者,一粒;重者,五粒。泉水下。

方劑

治同上。

杜蟾酥(燒酒浸烊,如無杜酥,可以東酥加倍) 明雄黃(研) 朱砂(飛,各二兩) 木香(晒)丁香(晒) 茅朮(炒) 滑石(飛,各四錢) 當門子(一兩)
八味,各研極細,和入蟾酥杵勻,丸黍米大,每藥丸就四兩,以火酒噴濕,蓋在碗內,加入飛淨朱砂六錢,竭力搖播,以光亮為度。
(本方去木香、滑石、當門子,名截痧丸,治痧甚效,方亦較穩。)

又方(一名通靈萬應丹) 治同上,而力較峻。

杜蟾酥(九錢,燒,酒化) 錦紋大黃(晒乾,六兩) 朱砂(飛) 明雄黃(飛) 明天麻(焙乾) 麻黃 浸,切焙,三兩)
十味,各為細末,以糯米粥漿和,杵丸蘆菔子大,朱砂為衣。每七丸納舌下少頃,陰陽水下。若研細吹鼻,亦可取嚏。

方劑

治陽虛中寒,腹痛吐瀉,轉筋肢冷,汗淋苔白,不渴,脈微欲

附子(濃甘草湯煎去毒) 吳茱萸(泡去第一次汁,鹽水微炒,各三兩) 陳伏龍肝(二兩,燒酒一小杯收乾) 木瓜(絡石藤七錢,煎汁炒乾,一兩五錢) 丁香(蒸晒,一兩) 絲瓜絡(燒酒洗,五兩)
六味,共為極細末,分作十九服,外以醋半酒杯,鹽一錢五分,藕肉一兩五錢,煎滾,瓦上炙存性研。每服加三厘,每病止須用半服,參湯下。

按確系寒証,此散固佳,若未辨陰陽,而用熱藥,以為外治,尚無大害,內服之藥,極宜審慎,勿輕試也。

方劑

治同上。

生香附(或用吳茱萸亦可,一兩八錢) 母丁香(一兩二錢) 上桂心(八錢) 倭硫黃(五錢) 當門子(四錢)
五味,共研極細,瓷瓶密收。每二三分安臍中,以膏藥封之,一時即愈。孕婦忌貼。

按︰霍亂轉筋,既有寒暑之分,亦有寒暑雜感而成者。更有暑伏於內,而寒束於外者,故服藥最,而僅取其氣由臍入腹,自能溫通臟腑,以逐寒邪,不致傷陰,誠為善策。惟口渴苔黃,下利極熱者,顯為陽証。雖見肢冷脈伏,亦勿妄貼此膏,更張其焰也。
以上諸方,雖分別熱証寒証之治,而和平猛厲,用得其宜,並皆佳妙。然非倉卒可辦者,故列諸前茅。冀仁人君子,量力製備,刊明藥味証治,廣為傳播。俾醫家病家,一覽了然,不例者,既不敢沒良方之大用,且以推展施藥之仁懷也。

方劑

(《傷寒論》)

治溫病變霍亂之主方,用者因証加減。

黃芩(三兩) 炙草 芍藥(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方劑

(《傷寒論》)

原方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按︰冬傷於寒,至春發為溫病,有或瀉或嘔之兼証,皆少陽犯陽明也。故仲聖以黃芩清解溫邪,虛飲聚而伏邪乘之者,仍宜以此法治之。如火勢披猖,上沖下迫,或脈數口渴,或熱深厥深,則無藉乎奠中滌飲,當從事于瀉火清中,舉一反三,在人善悟也。

方劑

(《傷寒論》)

治溫熱暑疫,轉為霍亂之主劑。

梔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綿裹)
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升半,去滓,分二服。

按︰此傷寒吐劑也,然古方梔子生用,故能湧吐。今皆炒黑用之,雖不作吐,洄溪謂其滌熱除之治乾霍亂矣。豉經蒸腐,性極和中。凡霍亂多由濕鬱化熱,挾穢濁惡氣,而擾攘於中宮,惟此二物,最為對証良藥。奈昔人皆不知察也。且二物之奇,匪可言罄,如偶以銀花、竹葉清暑風,配以白蔻、菖蒲宣穢惡,濕甚者,臣以滑、朴;熱勝者,佐以芩、連。同木瓜、扁豆則和中。合甘草、鼠粘而化毒。其有誤投熱藥而致煩亂躁悶者,亦可藉以為解救,厥功懋矣。而古今之治霍亂者,從不引用,豈非一大闕典耶。

方劑

(《傷寒論》)

治暑熱熾盛而為霍亂者。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按︰治霍亂,粳米,須用陳倉者。或用生苡仁亦妙。

方劑

(《傷寒論》)

治証如前,而元氣已虛者。

原方加人參三兩。

按︰白虎湯神于解熱,妙用無窮。加人參,則補氣以生津;加桂枝,則和營而化瘧;加蒼朮,則清濕以治痿。變而為竹葉石膏湯,則為熱病後之補劑。余因推展其義,凡暑熱霍亂之兼表邪者,加香薷、蘇葉之類。轉筋之熱極似寒,非反佐莫能深入者,少加細辛、威靈仙之類。痰濕阻滯者,加濃朴、半夏之類。血虛內熱者,加生地、地丁之類。中虛氣弱者,加白朮、苡仁之類。病衰而氣短精乏者,加大棗、枸杞之類。無不奏效如神也。

方劑

(《傷寒論》)

治中虛暑熱霍亂,及霍亂已定,而竹葉(二握) 生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人參(三兩) 麥門冬(一升) 粳米(半升) 甘草(炙,二兩)
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按《集驗》云︰此方加生薑,治嘔最良。余謂治霍亂,宜用地漿煎更妙。

方劑

(河間)

治暑熱挾濕之霍亂。

桂(去皮) 白朮 豬苓(各五錢) 茯苓(去皮) 澤瀉(各一兩) 滑石(四兩) 寒水石 石膏 甘草(炙,各二兩,一方甘草一兩五錢)
九味為末。每三錢,溫水或新汲水,或生薑湯,量証調下。小兒每服一錢。按︰此方,一名桂苓白朮散。一方不用豬苓,或云去豬苓加人參,名桂苓白朮散。

方劑

(即益元散,一名天水散)

桂府膩白滑石(六兩) 甘草(炙,一兩)
二味為末。每三錢,溫水或新汲水調下,日三。挾表邪者,以蔥白五寸,豆豉五十粒,煎湯調下。本方加黃丹,名紅玉散。加青黛,名碧玉散。加薄荷,名雞蘇散。加朱砂,名辰砂益元散。

方劑

(《肘後》)

治霍亂髮斑。

蔥白(一握) 香豉(三合)
水煎,入童子小便一合,日三服。

按︰石頑云︰本方藥味雖輕,功效最著,凡虛人風熱,伏氣發溫,及產後感冒,靡不隨手獲效。余謂胎前外感,何嘗不是妙劑。蘆根、竹葉、蘇葉、黃芩,可以隨証佐入。

方劑

(《溫疫論》)

治濕盛霍亂,胸悶溺澀而渴者。

茯苓 豬苓 澤瀉 橘皮

按︰吳氏五苓去桂,而治胃中濕熱,最為有見,且以橘皮易朮,則無實中之弊,而有利氣之功,當變而變,斯為善用古法。欲平霍亂者,宜知所趨響矣。(吳又可《溫疫論》解理透辟,用藥靈活,為病家不可不閱之書。素園)

方劑

(《局方》)

治濕盛於中,霍亂吐瀉。

茅朮(去粗皮,米泔浸,四兩) 紫濃朴(去皮,薑汁炒) 陳皮(去白,各三兩二錢) 甘草(炙,二錢)
四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一片,煎七分服。轉筋者加木瓜。本方加藿香、半夏,名金不換正氣散。

方劑

治濕蘊於中,寒襲其外,而為霍亂吐瀉者。

濃朴 陳皮 桔梗 白朮 半夏(各二兩)大腹皮(一本作蒼朮,或用檳榔亦可) 白芷 茯苓 蘇葉 藿香(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
十一味為粗末。每三錢,薑三片,棗一枚,煎服。(《蘭台軌范》此方無白朮,似更妥。謝城)

按︰上二方,皆治風寒外感,食滯內停。或兼濕邪,或吸穢氣,或傷生冷,或不服水土等証,的是良方。若溫暑熱証,不兼寒濕者,在所切禁。今人謂其統治四時感証,不審病情,一概濫用,誤人不少,用治霍亂,薑棗宜裁。

方劑

(一名四七湯。《金匱》)

治情志不舒,痰濕阻

半夏(一升) 濃朴(三兩) 茯苓(四兩) 朮蘇葉(二兩) 生薑(五兩)
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

按︰此方既主七情不適之鬱痰証,亦治寒濕不化,風感外侵,食滯不消。誤投滋補,因而病劇者,無不所響輒捷。

方劑

治夏月虛人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霍亂吐瀉,而身發熱者。

香薷(二錢) 人參 茯苓 甘草 扁豆 濃朴(製) 木瓜 杏仁(去皮) 半夏(各一錢) 藿香 砂仁(炒研,各六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一枚)
水煎服。

方劑

(《局方》)

治暑月乘涼飲冷,陽氣為陰邪所遏,頭痛

香薷(一斤) 濃朴(薑汁炒) 白扁豆(各半斤)
三味為粗末。每五錢至一兩,水煎,冷服。

方劑

(《活人》)

治同上。

原方加薑汁炒黃連四兩。

方劑

治霍亂轉筋,肝火內熾,或吐青綠苦水者。

川連(六兩) 吳茱萸(取陳而開口者,一兩)
二味同煮乾為細末,米飲糊丸,綠豆大。每三錢,陳木瓜五錢,煎湯下。吐酸味者,竹茹、生苡仁各三錢,煎湯下。

按︰張雨農司馬見余采此方,極為首肯。云︰嘗在都城,見杜石樵少宰,亦用此藥,治愈多人也。

方劑

治溫病轉為霍亂,腹不痛、而肢冷脈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

黃芩(酒炒) 焦梔子 香豉(炒,各一錢五分) 原蠶沙(三錢) 製半夏 橘紅(鹽水炒,各一錢)蒲公英(四錢) 鮮竹茹(二錢) 川連(薑汁炒,六分) 陳吳萸(泡淡,一分)
陰陽水二盞,煎一盞,候溫徐服。轉筋者,加生苡仁八錢,絲瓜絡三錢。溺行者,用木瓜三錢。濕盛者,加連翹、茵陳各三錢。

方劑

(《霍亂論》)

治暑穢挾濕,霍亂吐下,脘痞煩渴,苔色白膩,飛滑石(四錢) 香豉(炒,三錢) 焦梔(二錢) 黃芩(酒炒) 省頭草(各一錢五分) 製濃朴 製半夏(各一錢)
水煎,去滓,研入白蔻仁八分,溫服。苔膩而濃濁者,去白蔻,加草果仁一錢。

方劑

(《霍亂論》)

治濕熱蘊伏而成霍亂,兼能行食滌痰。

製濃朴(二錢) 川連(薑汁炒) 石菖蒲 製半夏(各一錢) 香豉(炒) 焦梔(各三錢) 蘆根(二
水煎溫服。

方劑

(《霍亂論》)

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

晚蠶沙(五錢) 生苡仁 大豆黃卷(各四錢) 陳木瓜(三錢) 川連(薑汁炒,三錢) 製半夏 黃芩(酒炒) 通草(各一錢) 焦梔(一錢五分) 陳吳萸(泡淡,三分)
地漿,或陰陽水煎,稍涼,徐服。

方劑

(夢影)

治溫暑痧邪,深入營分,轉筋吐下,肢厥

連翹 絲瓜絡 淡紫菜(各三錢) 石菖蒲(一錢) 川連(吳萸水炒,二錢) 原蠶沙 地丁 益母草(各五錢) 生苡仁(八錢) 銀花(四錢)
地漿或陰陽水,煮生綠豆四兩,取清湯煎藥,和入生藕汁,或白茅根汁,或童便一杯,稍涼徐徐服。

方劑

(《霍亂論》)

治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余

鮮竹葉 生扁豆(各四錢) 香豉(炒) 石斛(各三錢) 枇杷葉(刷,二錢) 橘紅(鹽水炒) 陳木瓜(各一錢) 焦梔(一錢五分)
水煎溫服。

方劑

(夢影)

治霍亂後,胸前痞塞,湯水礙下,或

石菖蒲 黃芩(酒炒) 製半夏(各一錢) 川連(薑汁炒,五六分) 蘇葉(三四分) 製濃朴(八分) 鮮竹茹 枇杷葉(刷,各三錢) 蘆根(一兩)
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溫服。小溲秘澀者,加紫菀。(此方甚巧,謝城)

按︰此瀉心湯証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熱穢濁之邪,與傷寒不同,故五瀉心皆圓柄方鑿之格,漫為引用。豈徒無益已哉?茲以菖蒲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陽者,謂能掃滌濁邪,而昌發清陽之氣也。合諸藥以為劑,其奏蠲痰泄熱展氣通津之績,已歷試不爽矣。

方劑

(《金匱》)

治霍亂後,餘熱未清,神倦不飢,無苔

麥冬(一兩) 製半夏(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甘草(炙,六分) 粳米(半合) 大棗(四枚,擘)
水煎,溫分四服。

按︰海藏以竹葉易半夏,治溫熱後房勞複之氣欲絕者,大效。余謂即不因房勞複,而氣液兩虧,不能受重劑峻補,皆可以此湯接續其一線之生機,余屢用輒效。

方劑

(《霍亂論》)

治霍亂後,津液不複,喉乾舌燥,溺短

北沙參 生扁豆 石斛 陳倉米(各四錢) 枇杷葉(刷) 鮮竹葉 麥冬(各三錢) 陳木瓜(六分)生甘草(一錢)
水煎服。

方劑

(《傷寒》)

治傷寒轉霍亂,身熱頭痛,渴欲飲水。

白朮(石頑云︰宜用生白朮) 茯苓 豬苓(各十八銖,按二十四銖為一兩,每銖重四分二厘弱,六銖為錙,即二錢五分,十八銖即七錢五分) 澤瀉(一兩六錢) 桂(五錢)
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愈。

按︰仲聖于霍亂,分列熱多寒多之治,皆為傷寒轉為霍亂而設。故二多字最宜玩味,所云︰熱多者,謂表熱多於裡寒也;寒多者,裡寒多於表熱也。豈可以熱多二字,遂謂此方可治熱霍亂哉。沈果之云︰其用桂者,宣陽氣,通津液于周身,非用之以通水道下出也。用瀉、朮、二苓,以通三,是熱之又熱,耗之又耗,速之斃矣。余謂觀此,則多飲暖水,汗出愈之義益明。故霍亂無陽援聖訓,浪投此藥也。石頑、又可皆語焉未詳,河間則加三石以駕馭之,茲複詳述方義,庶用者,知所取舍焉。而今人治濕熱病,不察其有無外挾風寒,內傷生冷之兼証,輒以胃苓湯為通用之方,因則僨事者亦多,且古方用散,不過三錢,權量又小,今世改為湯劑,動輒一二兩,權量又大。宜乎中病者,恆少;而誤人者恆多也。豈獨霍亂然哉﹗可慨也夫。

又按︰此方與苓桂朮甘湯,同為溫中滌飲之劑,而力較峻。凡霍亂之寒濕內盛,水飲阻閉三焦者,雖外無風寒之表邪,未嘗不可用也。故亦治水蓄之疝,濕聚之腫。氣滯者加濃朴,氣虛者加人參(名春澤湯),用藥如用兵,苟能量敵而選將,斯戰無不克矣。

方劑

(《傷寒論》)

治寒霍亂,口不渴者。

人參 甘草 白朮 乾薑(各三兩)
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碎研,溫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味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加減法︰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

尤氏云︰臍上築者,臍上築築然跳動,腎氣上而之脾也。脾方受氣,朮之甘能壅脾氣,故去之。桂之辛能下腎氣,故加之。

按︰此陽虛之腎氣動,欲作奔豚也。故去朮加桂,以杜其上凌之萌。若陰虛而臍上築築者,大忌剛燥之劑,非峻滋肝腎之陰不可。蓋一為水動,一為火動也。
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

尤氏云︰吐多者,氣方上壅,甘能壅氣,故去朮。辛能散氣,故加生薑。

按︰鄒潤安云︰即吐且利,有屬太陰者,有屬少陰者。在少陰,則無用朮之理。在太陰,亦在可用不可用之列。以朮能治脾胃虛,不能治脾胃實。故吐多者,去之。下多者,還用之。蓋朮能舉脾之矣。尚有如此細密加減之法,何今人既不議病,又不議藥,輕于一試,何異以不教之民,而使之戰耶。吁,可哀已。

下多者,還用朮。悸者,加茯苓二兩。

尤氏云︰下多者,脾氣不守,故須朮以固之。悸者,腎水上逆,故加茯苓以導之。

按︰今人治霍亂,既不辨其証之虛實寒熱,亦不察其吐多下多。溫補率投,漫無忌憚者,吾不知其何心也。

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渴欲得水者,津液不足,白朮之甘,足以生之。

按︰此渴因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加朮以補脾而致其津夜也。所謂白朮能生津液者,其義如此,豈熱爍津液而渴者,所堪一試哉。

腹中痛,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腹中痛者,裡虛不足。人參之甘,足以補之。

按︰裡虛腹痛,必喜溫按。

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

尤氏云︰寒者,腹中氣寒也。乾薑之辛,足以溫之。

按︰五苓,主熱多,謂表有熱也。理中,主寒多,謂裡有寒也。故方下既有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之法。此複云︰寒者加乾薑,是腹中尚未熱。故獨於此味,又加重也。蓋腹中寒,為寒之真諦。故仲聖不嫌煩複,而瑣瑣教人,以此為辨証之法。顧昧者一見吐下肢寒,略不察其腹中光景何如,擅以薑、附、丁、桂欲其轉熱,遂至從此而一身皆冷。嗚呼﹗豈未聞熱深厥深之聖訓乎。
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尤氏云︰腹滿者,氣滯不行也。氣得甘則壅,得辛則行,故去朮加附子。

按︰飲熱粥一升許,固是助藥力,亦是辨証法。設時行熱霍亂,不但熱粥在所大忌,即使不忌不知今,是房 之以車戰也。

按︰原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湯。加黃連,名連理湯。合五苓,名理苓湯。

方劑

(《傷寒論》)

治虛人寒濕霍亂。

濃朴(去皮,炙) 生薑(切,各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二兩) 人參(一兩)
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方劑

(《傷寒論》)

治陰寒霍亂,汗出而四肢拘急,小便複利,脈微欲絕,而無頭痛口渴者。

生附子(一枚) 乾薑(一兩半) 甘草(炙,二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按︰附子乾薑,非攻蕩之品,何以強人,乃可加倍用。蓋無論補瀉寒熱諸藥,皆賴身中元氣載之以行。故氣強者,堪任重劑。若氣弱者,投劑稍重,則氣行愈餒,焉能駕馭藥力以為補瀉寒熱之用耶。凡事皆然,用藥特其一端耳。顧知之者鮮,所以覆敗多而成功少也。

方劑

(《傷寒論》)

治陰寒霍亂愈後,四肢拘急,脈微欲絕者。
前方加入豬膽汁半合和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方劑

(《金匱》)

治中寒霍亂,肢冷腹痛,吐少、嘔

附子(薑汁炮,切) 半夏(薑汁炒) 甘草(炙,各三錢) 大棗(十枚,擘) 粳米(半升)
水五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

方劑

(《傷寒論》)

治少陰吐利,厥逆煩躁,及厥陰寒

吳茱萸(一斤,洗) 人參(三兩) 生薑(六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方劑

(潔古)

治陰寒霍亂,暴瀉如水,汗多身冷,氣少腹痛

甘草 乾薑 附子 桂(各五錢) 良薑 半夏(俱醋炒,各二錢)漿水煎,去滓,冷服。

按︰石頑云︰漿水乃秫米和曲釀成,如醋而淡。今人點牛乳作餅用之,或用澄綠豆粉之漿水尤佳。余謂地漿亦可用。

方劑

治陰寒霍亂,腹痛,脈沉細,或弦緊,無汗惡寒,面如塵

甘草 附子 草果仁 橘紅(各一錢) 生薑(五片)
水煎,冷服。

方劑

(《局方》)

治襲涼飲冷,陰寒抑遏陽氣而成霍亂,水穀不分,脈沉而緊者。

甘草(四兩八錢) 乾薑 杏仁(去皮尖) 桂心(各六錢四分)
先將甘草同白沙炒至八分黃熟,(王晉三云,白沙即河沙)次入乾薑同炒,令薑裂,次入杏仁同炒,候不作聲為度。篩去沙,與桂心同搗為散,每二錢,水煎服,或沸湯調服。如煩躁,井華水調下。

按︰洄溪云︰此治暑月內傷飲冷証,非治暑也。又甘草多於諸藥八倍,亦非法。此等病,百不得一,而世人竟以治燥火之暑病,殺人無算,可勝悼哉。余謂以上三方,皆治夏令因畏熱而浴冷臥風,冰瓜過啖,反為陰濕所傷致病,實夏月之傷寒也。故用藥如是,如《名醫類案》所載︰羅謙甫治商參政與完顏小將軍二案,俱用熱藥,俱不名曰暑病。又吳球治暑月遠行人案,直曰中寒。蓋深恐後世誤以熱藥治暑,故特舉病因以稱之。可謂名正言順矣。乃昧者猶誤謂此等方為治暑之藥,誠有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之嘆。夫盛夏之有寒病,猶隆冬之有熱病,雖不多見,而臨証者,不可不諦辨而施治也。

方劑

(景岳)

治霍亂因於寒濕凝滯氣道者。

丁香 白豆蔻(各七粒)
二味研末,清湯下。小腹痛者,加砂仁七粒。

按︰晉三云︰此方治寒濕痧脹有神功。與益元散,治濕熱痧脹,可謂針鋒相對。

方劑

(《局方》)

治上盛下虛,裡寒外熱,伏暑夾陰霍亂

太陰元精石 舶上硫黃 硝石(各一兩,用硫黃為末,微火炒,結成砂子大) 橘紅 青皮(去皮) 五靈脂(澄去砂,炒令煙盡,各二錢)六味為末,醋糊丸豌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方劑

(《傷寒論》)

治寒霍亂後,身痛不休。

桂枝(去皮) 芍藥 生薑(切,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須臾,啜稀熱粥一升餘,以助藥力。

方劑

治霍亂後,中虛主劑。

人參(一錢至三錢) 白朮(炒黃,一錢至二錢半) 茯苓(一錢至錢半) 甘草(炙,六分至一錢) 橘紅(一錢)
水煎服。肝風動而身痛肢浮者,加木瓜、薑、棗。

方劑

治體虛多郁,血熱氣愆,木土相乘,嘔瀉腹痛,易感痧穢霍亂者。久服可杜外患,兼除宿恙。亦主肝胃久痛,消 ,調經帶,

綠萼白梅蕊(三兩) 飛滑石(七兩,以粉丹皮八兩煎汁製透,去丹皮晒乾) 四製香附(三兩) 甘松蓬 莪朮(各五錢) 山藥 茯苓(各三錢五分) 人參(潞參、洋參、高麗參皆可因人酌用) 嫩黃 益智仁 砂仁(勿見火,各三錢) 遠志肉(甘草水製,二錢五分) 木香(不見火,一錢五分)桔梗(一錢) 甘草(七分)
十五味,各研細末,合研勻,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一錢,白蠟衣之。每一丸去衣,開水調服。

按︰此方調和氣血,舒郁培元,男女皆堪久服。以杜諸 。不僅可已肝胃之痛,而御腸胃之亂也。孕婦體堅,或胎氣多滯者,正宜用以宣展充暢,惟虛而不固者忌之。

方劑

調和脾胃,運化飲食,滋養營衛,消除百疾,可杜霍亂等患。

人參(酌用同上) 白朮(各三兩) 橘紅 楂肉 神曲(各二兩) 茯苓(一兩五錢) 甘草(炙,五錢)川連(薑汁炒) 白蔻仁(各三錢五分)
九味研細末,煉蜜搗丸彈子大。每食後細嚼一丸,開水下,嚴寒時,或用淡薑湯下。

按︰石頑云︰此古方也。與後人加味者,雖繁簡不同,而功效不異。

方劑

治同上。

人參(人乳浸,飯上蒸,烘乾) 白朮(米泔水浸,山黃土拌蒸九次,晒九次,去土切片,焙乾,各三兩) 楂肉(蒸) 橘紅(略蒸,各二兩) 白茯苓(細末水澄,蒸,晒乾,入人乳再蒸,晒乾) 懷山藥(切片,炒)白藿香葉(不見火,各三錢五分) 甘草(去皮炙) 桔梗(米泔浸,去蘆蒸,各五錢) 澤瀉(切片,炒) 白蔻仁(勿見火,各三錢五分) 川連(如法炒七次,三錢)
十七味,如法修製,細末,煉白蜜搗丸,每丸重二錢。飲後白湯,或橘皮湯、砂仁湯嚼化下。

按︰《治法匯》《醫通》《蘭台軌范》載此方,皆有神曲二兩,其餘分兩亦稍有參差。《名醫方論》有神曲,無澤瀉。《廣筆記》云︰妊娠三月,陽明脈養胎,陽明脈衰,胎無所養,故易墮也。宜服。

洄溪云︰此方治懷孕氣阻,用兼消補之法,以止嘔吐而固胎氣,意頗可取。余謂保胎止吐,皆健運脾胃之功,故曰資生,夫脾胃位鎮中樞,而司出納,為人生後天之本。一失健運,百病叢生。凡衰老稚弱,及飢飽不時,勞逸過度,思慮久傷之輩,脾胃尤易受病。若能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無滯,揮霍撩亂,於是弭焉。

俱收並蓄,待用無遺,為將為醫,理無二致,對証發藥,諺語堪師,十劑七方,陣圖有法,故必藥性明而兵法諳,始可製方臨敵也。先藥性,後方劑,特其大略耳。神明變化,存乎其人,方先外治而後內服,昭慎重也。始臥龍而中結以致和,末殿以資生,其有如臥龍之才者,出而撥亂反正,以致中和,則天地位,萬物育,化日舒長,更何疫癘之有哉。謹拭目待之,以慰余重訂此書之意焉。故列藥方第四。

霍亂,急証也,而古無專書,間或及之,亦語焉未詳。故臨証者,苦無成法可遵。海昌王夢隱先生,曩游玉環,嘗著專論以壽世。定州楊素園大尹,重刻于西江,謂其理明辭達,指陳病機。若黑白之不可混淆,顧海內多故,板之存否,杳不可知。壬戌夏,此間霍亂盛行,求先生書不易得,適先生避亂來游,惻然傷之,慨將原稿重為校訂。語加暢,法加詳劂以質恫 在抱之君子。

同治二年夏五月鎮海陳亨謹跋於上海崇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