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痰喘門

高 寒入肺底,久而化熱,同一痰喘,先後不同矣。初病在肺,久必及腎,虛實不同矣。補腎納氣,清金化痰,是目下治法。

大熟地(海浮石拌) 麥冬 川貝 蛤殼 五味子 牛膝 杏仁 沙參 地骨皮 枇杷葉 雪梨皮

盧 腎司納氣,開竅於二陰。病發每因勞碌之餘,先頻轉矢氣,而後氣升上逆,短促如喘,飲食二便如常。其病在少陰之樞,宜補而納之。

六味地黃合生脈散,加青鉛。

陸 喘哮十二年,三瘧一載。瘧止複來,喘發愈勤。中虛痰飲不化,雖痰中帶血,而不可以作熱治也。擬六君子加杏仁、旋複、薑桂方法。

六君子東加杏仁、旋複花、桂枝(細辛同炒)、乾薑(五味子同打炒)。

淵按︰痰中見血,仍用薑、桂,非老手不辨。

馮 年逾七旬,伏暑挾濕,濕能生熱。病起微寒微熱,咳嗽痰稠,曾經吐血。今血雖止而咳仍然,脈澀而數,舌苔灰白而渴,乃濕熱痰濁戀於肺胃。病將匝月,元氣大傷。脾胃不醒,谷食少進。初起大便堅,今則軟而帶溏矣。

病在肺脾胃三經,治在化痰、降氣、和中。

甜杏仁 茯苓 款冬花 蛤殼 沙參 紫菀 川貝母 苡仁 陳皮 雪羹
另︰用人參、珠子、血珀、沉香、礞石,研細末,勻和一處,再研極細。分四服,日一服。

又 夫咳嗽痰喘之病,淺則在肺胃,深則屬肝腎。凡用方之法,由淺而深。按脈察色,知其虛中挾實。

實者,痰濁也,故先以化痰、降氣、和中為法。兩劑,咳嗽稍平,惟氣之喘而短者有出多納少之意,則其本虛矣。左脈細微,肝腎之虛大著。雖舌苔黃濁不化,亦當以攝納為要。

且額上汗冷,胃泛不納,將有虛脫之慮。

人參(一錢五分) 五味子(八分) 麥冬(錢半,元米炒) 山萸肉(二錢)澤瀉m(一錢) 大熟地(六錢,附子三分煎汁,浸片時,炒成炭) 懷山藥(五錢,炒)茯苓(二錢) 紫石英(三錢) 懷牛膝(三錢) 紫衣胡桃肉(不去皮,二個)
另︰用好肉桂(三分),上沉香(三分,)坎 二條。
上三味,各研末,和一處,再研細,分作二服。今晚一服,燕窩湯調下。明日再進一服。若得額汗收斂,左脈稍起,猶有生機可理。若不應手,難為力矣。

杜 咳嗽有年,每遇勞碌感寒即發。並無痰涎,此屬氣喘。據述病起受寒,早用麥冬清滋之藥,遂至邪戀於肺,曾服麻黃開達見效。然病根日久,肺氣日虛。虛而不治,累及子母。今三焦並治,乃肺脾腎三臟兼顧也。

杜蘇子 淡乾薑(五味子合搗) 甜杏仁 橘紅 半夏 款冬花 炙甘草早服附桂八味丸一錢,金水六君丸三錢,開水送。

又 久咳,肺脾腎交虛,前用溫納相安。今交夏令,腎氣丸中桂、附嫌剛,改用都氣丸可也。

都氣丸三錢,朝服。金水六君丸三錢,晚服。俱鹽湯下。

又 肺為貯痰之器,腎為納氣之根。腎虛不納,則氣逆而生喘;肺虛失降,則痰貯而作喘。前方辛通肺氣。補攝腎氣,服下稍安,而病莫能除。良以多年宿恙,根深蒂固。然按方書內飲治腎,外飲治肺,不越開上填下之意。

法半夏 茯苓 橘紅 杏仁霜 款冬花 乾薑 白芍 五味子 炙甘草
上藥為末,用麻黃三錢,白果肉三十粒,枇杷葉二十片,煎濃汁,泛丸。每服一錢,朝晚並進,與都氣丸同。

王 高年烘火,誤燒被絮,遭驚受寒,煙熏入肺,陡然喘逆,痰嘶,神糊,面浮。防其厥脫。

旋複花 前胡 杏仁 川貝 代赭石 茯神 蘇子 沉香 桑白皮 款冬花 竹油(沖) 薑汁(沖)

淵按︰此火邪傷肺而喘也。與尋常痰喘不同,故不用溫納。

徐 喘哮氣急,原由寒入肺俞,痰凝胃絡而起。久發不已,肺虛必及於腎,胃虛必累於脾。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戀不化,氣機阻滯,一觸風寒,喘即舉發。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腎,發時治上,平時治下,此一定章程。若欲除根,必須頻年累月,服藥不斷,倘一暴十寒,終無濟于事也。此非虛語,慎勿草草。

發時服方︰

款冬花 桑皮 紫菀 蘇子 沉香 茯苓 杏仁 橘紅 半夏 淡芩

平時服方︰

熟地 五味子 陳皮 苡仁 胡桃肉 紫石英( ) 半夏 蛤殼 杜仲 茯苓

又 喘哮頻發,脈形細數,身常惡寒。下焦陰虛,中焦痰盛,上焦肺弱。肺弱故畏寒,陰虛故脈數。喘之頻發,痰之盛也。有所感觸,則病發焉。病有三層,治有三法。層層護衛,法法兼到。終年常服,庶幾見效,否恐無益也。

發時服方︰

桂枝(生晒乾) 款冬花(蜜炙) 橘紅(鹽水炒) 杏仁霜 萊菔子 桑皮(蜜炙)
共研末,用枇杷葉十片,去毛,煎湯,再用竹油半茶杯,姜汁一酒杯,相和一處,將上藥末泛丸。發喘時,每至臥時服此丸二錢,苡仁、橘紅湯送下。

平時服方︰

大熟地(砂仁拌)丹皮(鹽水炒)茯苓 牛膝(鹽水炒)澤瀉(鹽水炒)肉桂 山萸肉(酒炒)懷山藥(炒)五味子(鹽水炒)磁石
上藥為末,用煉白蜜搗和,捻作小丸,丸須光亮。俟(半乾),再用製半夏(三兩),陳皮(二兩),炙甘草(一兩),研極細末,泛為衣。每朝服(二錢)。發時亦可服。

葉 喘之標在肺,喘之本在腎。脈遲者,寒也。舌白者,痰也。以金水六君煎加味。

大熟地(蛤粉炒) 半夏 陳皮 茯苓 杜仲 款冬花 桂枝 紫菀 杏仁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喘發已平,咳嗽不止,吐出濃痰,今宜降氣化痰。

蘇子 旋複花 當歸 款冬花 桑白皮 橘紅 半夏 茯苓 杏仁

金 痰氣聲嘶,面仰項折,久而不已,防有雞胸、龜背之變。蓋肺氣上而不下,痰涎升而不降,上盛則下虛,故病象若此。宜清肺以降逆,化痰而理氣。

生石膏 紫石英 半夏 茯苓 橘紅 石決明 川貝母 蛤殼 紫菀 杏仁 竹油 薑汁
另︰不蛀皂莢三枚,去皮弦子,煎濃湯一飯碗,用大棗三十枚,將湯煮爛,晒乾,將汁再浸,再晒乾。每日食棗五六枚。

某 汗出不休,氣短而喘,是氣血陰陽並弱也。足常冷為陽虛,手心熱為陰虛。營不安則汗出,氣不納則喘乏。法當兼顧。

大熟地(附子三分,拌炒) 黃耆(防風一錢,拌炒) 歸身 白芍 五味子紫石英 茯苓 黨參 冬朮 浮麥 紅棗

淵按︰此勞損虛喘也。金受火刑,經所謂耐冬不耐夏。夏令見之,都屬不治。黃耆為汗多而設,若喘而無汗,即不相宜。

又 汗出減半,氣尚短喘。今當大劑滋陰,再參重以鎮怯。

人參固本丸 龜膠 磁石 紫石英 白芍 五味子 胡桃肉

又 周身之汗已收,頭汗之多未斂。氣喘較前覺重,交午愈甚。掌心覺熱,脈形細數,飲食減少。陰津大虧,肺氣傷戕。茲當炎暑,水衰火旺,金受其灼。咳嗽痰黃,漸延損症。擬清金麗水,冀其應手為妙。

沙參 麥冬 大生地 龜板 川貝母 五味子 知母 西洋參 川黃柏

仁淵曰︰痰喘之因不一,須分虛實兩途。實者因風寒痰火,大都病在肺胃,從外感而來,或寒熱無汗,或不熱有汗,咳嗽痰濃,便溺短赤,舌苔濃,脈數浮滑不空,乃風溫痰熱壅於肺胃不得降化也。宜宣通肺絡,清降胃氣。有汗葶、杏、橘、貝、芩、翹、石膏等劑,無汗麻杏甘石、桑、貝、橘、桔之類。若形寒表熱不揚,咳窒不爽,脈浮而緊,乃風寒閉其肺絡,元府不宣,肺氣不利,不得肅降也。宜麻、杏、蘇、桔或防風通聖等開其腠理。虛者乃平素肺腎內虛,肅降攝納無權,脾胃氣弱,不克化飲食精微,即痰飲之類。痰留肺系胃絡,一觸外邪,肺胃即失順降,腎氣即為奔逆,喉間 吼有聲,倚幾布息,甚至自汗淋漓,無表熱外感見証,脈浮滑空豁,或形瘦浮腫,種種虛象,宜溫納鎮攝。又有半虛半實之証,如素有痰飲,感寒遇勞即發,咳嗽痰沫,喘逆倚息。仿痰飲例治之,若久病全屬虛証。更有無痰而喘,火迫而喘,糖哮鹽哮而喘,俱傷其肺氣使然。

當求其因。古人謂實喘治肺,虛喘治腎,確有見地,然不可執一。實喘治肺,須兼治胃;虛喘治腎,宜兼治肺。如腎氣丸、黑錫丹治腎,人參蛤蚧湯治肺,人參胡桃湯肺腎兼治也。大抵痰多,脈空弦者,以腎為主。痰少,脈虛不甚大者,以肺為主。痰稀多沫者,宜溫納,痰少色黃濃者,宜平降。一則腎陽虛,一則腎陰虛而肺有火也。夫熟地最能消虛痰,以其能填補腎氣而化無形之痰也。勿嫌膩膈而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