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之下

霍亂痧

痛而不吐瀉者,名乾霍亂。毒入血分,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下結宜攻。痛而吐瀉者,毒入氣分,宜刮痧。不愈,視有痧筋則放,宜調其陰陽之氣為主。須知腸胃食積,宜驅不宜止,止則益痛。若吐瀉而後痛者,此因瀉糞穢氣所觸,治宜略用藿香正氣冷凍飲料。然必須除食積血滯,或消或攻或活血。山藥、茯苓不可亂施;燥濕之劑,俱在所禁;溫暖之藥,未可亂投。

治驗︰

一沈篆玉九月間,乾霍亂,腹中盤腸大痛,放痧三十餘針,又王君先為之刮痧,不愈。余用寶花散加大黃丸,清茶稍冷凍飲料之而痊。

一彭君明晚間腹中大痛,吐瀉數十次,痛益甚。延余診之,左脈芤而滑,右脈弦細而澀,此宿食已從吐瀉而盡,乃毒入血分,血瘀作痛也。放痧,不愈。用獨活紅花湯,圓紅散微溫飲之,吐瀉腹痛少愈。次日,服前藥吐瀉腹痛俱已。

一童敬橋內室,吐瀉腹痛,自刮痧,服陰陽水痛益甚。余用三香丸微冷凍飲料之而安。

絞痛痧

心腹絞絞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繩縛,或如筋吊,或如錐觸,或如刀割,痛極難忍。輕者,亦微微絞痛,脹悶非常,放痧可愈。若不愈,必審脈症何因,辨暑穢、食積、痰血所阻施治,須連進數服,俟其少安,方可漸為調理。此症世多放痧數次不愈,聽命於天,不肯服藥,遂至痧毒攻壞臟腑,惟死而已,惜哉﹗

治驗︰

一廉齊朱先生夫人,夏月痧痛危急,刮痧放痧不愈。更易三醫莫敢任事,舉家無措。宋臣王兄邀余往視,六脈微伏,治之未愈,其晚絞痛如前。明晨賢郎宋伊芳兄複邀余,右手脈伏,更放痧三十二針兼刮痧訖,用寶花散、沉香丸清茶稍冷飲之,並用散痧解毒,活血順氣之劑。親友尚恐無救,留余俟飯後,坦君雲夏王兄曰︰“睡矣,何如”?余曰︰“睡則神情已定,氣血漸和,殆將安”。越翼日,乃廖。

一賈公清作瀉腹痛如繩絞。延余,脈洪大數實,放痧不愈,用烏藥順氣東加大黃,下積而痊。

一故友麓庵朱兄夫人,公范母也。口吐痰涎,腹中絞痛,醫治沉重,六日不愈。延余診之,左脈微伏。余曰︰“痧也”。令刮之,少安,用藥不服。次日,複昏沉大痛,舉家驚惶、親戚填門。複延余,刺左中指一針,出毒血,兼令刮痧,不愈。用降香桃花散沖砂仁湯,微冷送下,並用防風散痧東加山豆根、茜草、丹參、金銀花、山楂、卜子稍冷服而安。

一何君雅子正月盤腸絞痛。延余,脈伏,令刮痧,用沉香鬱金散,棱術湯,冷凍飲料之,稍愈。黃昏時複絞痛非常,叫喊不已。複邀余,用細辛大黃丸清茶微冷凍飲料之,又用紫朴湯而痊。

脅痛痧

痧症不忌食物,痧毒裹食,結成痧塊于脅而痛。其痧塊變症甚多,故為難治。且治痧惟在初發,若不識,或飲熱湯,毒血凝結,即慢痧不至脹急傷人,亦成脅痛,瘀之日久,勢必難散。

治驗︰

一朱子佩夫人,身熱吐痰脅痛,飲圓湯,益喘嘔不已。延余,左脈洪數,右脈似伏。余曰︰“痧也”。子佩刺其腿彎痧筋二針,不愈,服童便,喘嘔稍減。余用阿魏丸、大黃丸白湯微冷下,身熱,吐痰俱已。又用必勝湯微冷下,三服而痊。

一王養初,子佩母舅也。吐痰脅痛,誤吃圓肉,放痧數次日久不愈。延余診之,余辭不治,以痧毒裹圓,結成痧塊,不可解耳。況日久攻壞臟腑,雖藥無益,後易數醫,變喉旁發腫而歿。

痧痢

夏傷於暑,秋必瘧痢。痢疾初發,必先泄瀉,腸胃泄瀉,必致空虛。內虛則易感觸穢惡之氣,即成痧痛。或天氣炎熱,時行疫癘感動腸胃,因積而發,亦致痧痛。夫痢不兼痧,積去之後,便可得痊。即甚凶極,藥無不效。若一兼痧,勢必絞痛異常,止治其痢,用藥無效。或變痢如豬肝色;或變痢如屋漏水;或變痢惟血紅水;或變噤口不食,嘔噦凶危;或變休息久痢,歲月綿延,常苦痢患。余惟先治其痧兼治其積,則痧消而積易去,積去而痧可清。凡遇痢疾,如此治之,無不奏功,誠為良法。

治驗︰

一曾奉先,七月間發熱,下痢血水。日百餘次,肛門急迫,腹痛異常,嘔噦不食。延余治之,六脈遲數不常,或時歇指,此痧痢也。刮痧放痧訖,痛乃減半。用沉香阿魏丸,砂仁湯稍冷凍飲料之,用當歸、山楂、紅花、枳實、赤芍、澤蘭、青皮、卜子、檳榔各一錢,熟大黃五分,加童便一鐘稍冷凍飲料二服,痢下赤白甚多,諸症俱愈。

一余弟驤武下赤白痢,日數十餘次,腹中大痛,大便窘迫。余診之,六脈微細,放痧二十針,又刮痧,不愈。用寶花散、沉香阿魏丸,稍冷湯飲之,腹痛漸寧。用當歸、山楂、陳皮、檳榔、紅花、烏藥各一錢,熟大黃八分加童便飲之,赤白俱下,痛亦漸安,後用當歸一兩,山楂二錢,服之,赤白痢全愈。

一奚仲嘉內室,腹中絞痛,喘急氣逆。余診,六脈無根,此痧脹也。放痧,不愈。用沉香阿魏丸,砂仁煎湯,稍冷飲之,痛遂止。次日,小腹痛,頻下痢赤白,用當歸、金銀花、青皮、陳皮、烏藥、山楂、卜子,加童便稍冷凍飲料之,漸稀,用當歸一兩服四劑而愈。

一吳瑞雲發熱,脹悶沉重。放痧後,痢下紫血。他醫以痧氣已清,但治其痢,勢在危篤,舉家驚惶。延余,六脈洪大不勻,此痧氣未清,痧毒尚盛也。令刮痧訖,用當歸枳殼湯,入童便冷凍飲料之,次以蘇木、紅花、五靈脂,茜草、烏藥、香附、當歸、赤芍以導其瘀乃安。後發餘毒于肛門邊,出膿而愈。

蛔結痧

痧毒攻胃,故蛔死入於大腸,與宿糞相結,腹中大痛,是為蛔結。

治驗︰

一朱子佩女,痧發痛極,頭汗如雨。延余診之,脈芤而洪實,放痧不出,刮痧不起。用細辛大黃丸微冷服,又用荊芥銀花湯稍冷服。又三日,痧筋乃現,放之。服藥如前,腹痛不止,至十九日,日用藥加大黃,大便下死蛔三條,結糞亦下,痛尤不止,又現痧筋,放之,服前藥,乃愈。

頭痛痧

痧毒中於臟腑之氣閉塞不通,上攻三陽顛頂,故痛入腦髓,發暈沉重,不省人事,名真頭痛。朝發夕死,夕發旦死,急刺破巔頂,出毒血以泄其氣,藥惟破其毒瓦斯,清其臟腑為主。痧毒中於臟腑之血,壅瘀不流,上沖三陽頭面肌肉,故肌肉腫脹,目閉耳塞,心胸煩悶。急刺破巔頂及諸青筋,出毒血。藥宜清其血分,破其壅阻為要。

治驗︰

一張顯如,頭痛發暈沉重,六脈俱伏,刺巔頂一針,餘痧筋俱刺,少蘇。複診其脈,沉實而上魚際,用清氣化痰飲,冷服而安。

一汪路真內室,頭面紅腫,發熱頭痛,心胸迷悶。診脈,芤而疾。刺左腿彎三針,血流如注。冷服紅花膏子半杯,用蒲黃飲三劑而痊。

心痛痧

痧毒沖心,屬之於氣,則時痛時止,痰涎壅盛,昏迷煩悶,此其候也,治宜刺手臂,服順氣之劑為主。痧毒攻心,屬之於血,則大痛不已,昏沉不醒,此其候也。治宜刺腿彎,服活血之劑為主。遲則難救。

治驗︰

一鄭延旦次子,心中暴痛,口吐痰涎,迷悶不能出聲。延余,兩寸沉而伏,關尺洪而緊,刺痧筋二十針,用烏藥順氣湯,冷凍飲料四劑而安。

一嚴瑞宇三女,飯時心中暴痛,昏沉不醒。日暮延余,六脈已絕,辭之,次日而殂。

腰痛痧

痧毒入腎,則腰痛不能俯仰,若誤飲熱湯熱酒,必然煩躁昏迷,手足搦搐,舌短耳聾,垂斃而已。

治驗︰

一黃敬宇內室,腰中大痛,強硬如板。誤飲熱酒,發熱煩躁,昏沉痰湧。延余,左尺虛微,右尺洪實,脈兼歇指,痧中於腎也。刺腿彎痧筋,僅有紫黑血點不流。用降香桃花散微冷服,痧筋腿彎複現,刺二針血流如注。又服二散痧退痛減,調理而痊。

一伍恆生子,腰痛,放痧四次不痊。沉重大痛,連及胸脅。延余,左手無脈,辭之,六日而殂。

小腹痛痧

痧毒入大小腸,則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推,絞絞不已,治之須分左右二股,屈伸為驗。

治驗︰

一盛成均子,小腹大痛,每每左臥,左足不能屈伸,太陽小腸經痧也。痧筋不現,用木通湯,微冷服四劑,方見左腿彎痧筋,刺出紫黑毒血二針,用紅花湯冷下,痧退後調理而愈。

一范季廉小腹大痛,每每右臥,右足不能屈伸,陽明大腸經痧也。刺腿彎青筋四針,毒血成流,不愈。用枳實大黃湯,冷服,半夜痧退少安。後調理而愈。

一鐘孟芳小腹大痛,放痧三次,不愈。延余治之,脈數而疾。余曰︰“痧毒已攻壞臟腑矣。”辭之,半月而亡。

痧塊

痧毒留於氣分,成氣痞痛,留於血分,成血塊痛,壅於食積阻滯,成食積塊痛。蓋因刮痧放痧稍愈,痧毒未盡,不用藥以消之之故。施治之法,在氣分者,用沉香、砂仁之類治之;在血分者,用桃仁、紅花之類治之;食積阻滯者,用卜子、檳榔之類治之;或氣血二分俱有餘毒者,當兼治之;若更兼食積所阻有餘毒者,當並合治之。

治驗︰

一王介甫內室,腹痛,放痧二次,忽左脅有塊屢痛不止,坐臥不安。延余,脈芤而沉微,此毒留滯不行之故。用蘇木散並三香散合桃仁紅花湯,微溫服,塊消痛減而痊。

一陳奉山腹中絞痛,放痧三次,變右脅下塊,大痛不止,臥不能起。延余,脈沉實而弦緊,此食積為患,用阿魏丸並棱朮東加牛膝,治之而痊。

一夏少溪內室,腹痛,放痧稍愈,左脅下變成塊痛,口吐痰涎,臥床不起。延余,脈沉而微滑,用沉香阿魏丸加貝母、白芥子治之而痊。

一張弘先痧脹變為胸前左乳之上有一點痛,辭之,半年後,吐血而殂。

痧變吐血鼻衄便紅

痧毒沖心則昏迷;痧毒沖肺則氣喘痰壅,甚則鼻衄;痧毒入肝則胸脅疼痛,不能轉動,甚則血湧由吐而出;痧毒流於大腸,則大便血;流於膀胱,則小便血。治宜先清其痧毒之氣,順其所出之路,則氣自順而血自寧矣。若不知治,緊則變在頃刻,遲則變成勞弱,或時時便血溺血難愈。

治驗︰

一孫盛元痧脹,放痧不服藥,變筋骨疼痛。十日後,吐血甚多,疼痛不愈。延余,診其脈芤,此痧氣已退,尚存瘀血,用桃仁、紅花活血之劑,四服而痊。

一潘國安痧脹鼻衄,是痧氣由衄而泄,用清涼至寶飲而痊。

一周瑞亭子六歲,痧痛大便紅。延余,令放痧,服散痧消瘀活血之劑而痊。

一何君叔女痧痛,溺血甚多。延余,令放痧,不愈。用荊芥薄荷東加益母、金銀花、牛膝、連翹治之而痊。

吐蛔瀉蛔痧

痧毒入胃,胃必熱脹。熱脹之極,蛔不能存,因而上湧,乘吐而出,或蛔結腹痛,不大便;或蛔入大腸,由大便而出,與傷寒吐蛔,伏陰在內者不同,治宜清其痧脹為主。

治驗︰

一蔣公尚次女,發熱心痛,口多痰涎,吐蛔二條。延余,右關沉細而疾,餘脈洪數,刮痧,刺腿彎一針,微有紫黑血點,服連翹薄荷飲三劑,痧退。服小柴胡湯,身涼而愈。

一沈存原痧脹,吐不止。延余,脈洪而緊,刮痧訖,用藥加熟大黃一錢,微冷凍飲料之,吐止脹消。後二日複痧脹,吐蛔一條,脈複洪緊,更用熟大黃一錢,微冷凍飲料之,痧退而安。

一湯仲文,腹脹大痛。延余診之,脈散亂無根,此蛔結也,痧實始之。放痧後,用散痧去毒之劑,加大黃二錢微冷飲之,大便下死蛔二條並宿糞而愈。

痧變腫毒

痧毒不盡,留滯肌肉腠理之間,即成腫毒。宜先放痧,用散痧解毒之藥,以除其根。然後審其毒之所發,照十二經絡臟腑,分陰陽寒熱處治。輕則消之,重則托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若紅腫甚者,屬陽,用忍冬解毒湯,加引經藥以治之。白色不紅,平腫不易起發者,屬陰,用參歸化毒湯,加引經藥以托之。毒有半陰半陽,用活絡透毒飲,加引經藥透之。穿破之後,皆用神仙太乙膏貼之。若腫毒無膿,止有毒水流出,或膿少血多,用飛龍奪命丹,研碎些須,填太乙膏中,拔去毒水血膿後,單用太乙膏貼之。毒口難收,用紅肉散摻之。肉黑者,用代刀散,以棉花絮微摻之,即變紅色,貼膏自愈。

治驗︰

一姜雲衢遍身疼痛,背發一毒,黑爛痛苦。求余視,診之,脈沉微,指頭黑色而惡熱飲,此痧變惡毒,用冷圍藥而成背疽也。令去其圍藥,放痧訖,俟痧氣已絕,用參 薑桂熟附子溫托之,外敷以代刀散,黑變紅色,貼太乙膏而痊。

一蘇成中長子,暑月吐瀉,腹中絞痛,刮痧痛止,兩臂紅腫且癢。求余一方,用香薷飲一劑而痊。

一葛弘先內室痧痛,不吐不瀉,盤腸絞絞,疼痛難忍,放痧後,頭頂生毒,出膿而愈。

一趙公琰,寒熱頭眩,心胸煩悶,刮痧而愈。肛門邊發餘毒出膿成漏,為終身之疾。

備用要方

防風散痧湯 痧有因於風者,此方主之。

防風 陳皮 細辛 金銀花 荊芥 枳殼(等分)
頭面腫加薄荷、甘菊;腹脹加大腹皮、濃朴;手足腫加葳靈仙、牛膝,倍金銀花;內熱加連翹、知母;痰多加貝母、栝蔞仁;寒熱加柴胡、獨活;吐不止加童便;小腹脹痛加青皮;血滯加茜草、丹參;咽喉腫加山豆根、射干;食積腹痛加山楂、卜子;心痛加玄胡索、蓬朮;赤白痢加檳榔;口渴加花粉;面黑血瘀也,加蘇木、紅花;放痧不出倍細辛、蘇木、桃仁、荊芥;穢觸加藿香、薄荷。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荊芥湯 痧有郁氣不通者,此方主之。荊芥 防風(各一錢) 川芎(三分) 陳皮 青皮 連翹(各八分)食不消加山楂、卜子;心煩熱去川芎加黑山梔;有積加檳榔;痰多加貝母、白芥子;氣壅加烏藥、香附;血壅加桃仁、紅花;郁悶不舒加細辛;食積加山棱、蓬朮;大便不通加枳實、大黃;暑熱加香薷、紫朴;小便不通加木通、澤瀉;喉痛去川芎,加薄荷、射干、大力子;咳嗽加桑皮、兜苓。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陳皮濃朴湯 痧有因於氣阻者,此方主之。

陳皮 紫朴 山楂 烏藥 青皮(等分)
痰多加白芥子、貝母;痧筋不現加細辛、荊芥;血瘀加玄胡索、香附、桃仁;頭汗加枳實、大黃;口渴加薄荷、花粉。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棱術湯 痧有因於食積者,此方主之。

山棱 卜子 蓬朮 青皮 烏藥 檳榔 枳實(各一錢)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藿香湯 痧有因於穢氣者,此方主之。

藿香 香附(各四分) 薄荷(七分) 枳殼 山楂 連翹(各一錢)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薄荷湯 痧有因於暑者,此方主之。

薄荷 香薷 連翹(各一錢) 紫朴 金銀花 木通(各七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紫蘇濃朴湯 痧有暑脹不已者,此方主之。

紫蘇 香薷 紫朴 枳殼 紅花 青皮 陳皮 卜子 山楂(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冷服。

防風勝金湯 痧有因於食積血滯者,此方主之。

防風 烏藥 玄胡索 桔梗 枳殼(各七分) 卜子(二錢) 檳榔 金銀花 山楂 連翹 赤芍(各一錢)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必勝湯 痧有因於血實者,此方主之。

紅花 香附(各四分) 桃仁(去皮尖) 大黃 貝母 山楂 赤芍 青皮 五靈脂(各一錢)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紫朴湯 痧有食氣壅盛者,此方主之。

紫朴 山楂 卜子 山棱 蓬朮 枳實 連翹 青皮 陳皮 細辛(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獨活紅花湯 痧有因於血郁者,此方主之。

獨活 紅花 桃仁(去皮尖) 薄黃 玄胡索 白蒺藜(炒,為末) 烏藥(各一錢) 香附(三分) 枳殼(七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射干兜鈴湯 治痧似傷風咳嗽。

射干 桑皮 兜鈴 桔梗 薄荷 玄參 花粉 貝母 枳殼 甘菊 金銀花(等分)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咳甚者加童便飲。

當歸枳殼湯 此養血和中之劑。

歸身 山楂 枳殼 紅花 赤芍 青皮 茜草 連翹 丹參 續斷(各一錢)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荊芥銀花湯 此治血滯之劑。

荊芥 紅花 茜草 丹皮 金銀花 赤芍(各一錢) 香附(三分) 烏藥(五分) 白蒺藜(去刺,搗末,八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桃仁紅花湯 此治血結不散之劑。桃仁(去皮尖) 紅花 蘇木(各一錢) 青皮(八分) 烏藥(四分) 獨活(六分) 白

蒺藜(去刺,搗末,一錢二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清涼至寶飲 此清痧熱之劑。

薄荷 地骨皮 丹皮 黑山梔 玄參 花粉(等分) 細辛(倍加)
水二鐘,煎七分,稍冷服。

紅花湯 此治血痰之劑。

紅花 蒲黃 青皮(各一錢) 香附(四分) 貝母(二分) 枳殼(六分)
水二鐘,煎七分,微溫服。

如聖散 治痧咽喉腫痛,此方主之。

牛蒡子 蘇梗 薄荷 甘菊 金銀花 川貝母 連翹 枳殼(各一錢) 桔梗(五分) 烏藥(四分)
水煎,微溫,加童便沖服。

寶花散 此治痧之仙劑。

鬱金(一錢,凡方中用此味後有痧方,余議當閱) 細辛(三兩) 降香(三錢) 荊芥(四錢)
共為細末,每服三匙,清茶稍冷服。

沉香鬱金散 此治痧氣寒凝之劑。

沉香 木香 鬱金(各一錢) 烏藥(三錢) 降香(二錢) 細辛(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三分,砂仁湯稍冷服。

圓紅散 治血郁不散。

沒藥(置箬內放瓦上,炭火炙去油,為末,三錢) 細辛(四錢) 降香(三錢)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 白蒺藜(搗,去刺,各一兩)
共為末,每服一錢,紫荊皮湯溫服。

化毒丹 治痧痰氣壅盛。

金銀花 薄荷(各一兩) 細辛 枳殼(各五錢) 川貝母(二兩)
共為細末,每服六分,細茶稍冷下。

三香散 治過飲冷水,痧不愈者。

木香 沉香 檀香(等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分,砂仁湯微冷下。

三香散 治過服冷水痞悶者。木香 沉香 檀香(各五錢) 砂仁 卜子(各八錢) 五靈脂(六錢)
共末,水發為丸,微溫白湯下。

救苦丹 此治痧氣鬱悶之劑。

枳實 卜子(各一兩) 鬱金(二錢) 烏藥 連翹(各八錢)
共末,清茶稍冷下。

冰硼散 治痧咽喉腫痛。

硼砂 天竹黃(各二錢) 朱砂(二分) 玄明粉(八厘) 冰片(一分)
共末,吹入喉中。

牛黃丸 治痰涎喘急。

膽星 天竹黃(各三錢) 雄黃(五分) 朱砂(五分) 牛黃 麝香(各四分)
共末,甘草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淡生薑湯稍冷下。

細辛大黃丸 治痧大便乾結,氣血不通,煩悶壅盛昏沉者。

細辛 大黃 枳實 紫朴 麻仁 青皮 桃仁(去皮尖,等分)
共末,水發為丸,每服一錢。重者,二錢。再重者,三錢。淡薑湯下,稍冷服之。

和脾宣化飲 治痧氣食結,胸中飽悶,腹內絞痛,此湯主之。

廣皮 卜子 細辛 前胡 大腹皮(去黑翳,黑豆湯泡洗) 麥芽(各二錢) 山楂(二兩,煎湯代水)

先濃煎山楂湯,煎六味稍冷凍飲料之。

消疳解毒散 治痧後牙疳。

人中白(三錢) 兒茶 天花粉 官硼 青黛(水澄,各一錢) 薄荷 甘草 黃連(各五分) 冰片 牛黃 珠子(各一分) 雨前茶(五分)
研細,以無聲為度。先用濃茶拭淨,去其腐肉,吹之。

牛黃八寶丹 善化痧後諸般惡毒、惡瘡,此丹有靈氣。

雄黃(透明者) 玄參(各五錢,瓦上焙) 羌活(炒) 川黃連(土炒) 羚羊角 犀角 川貝母(炒淨) 乳香(出汗盡) 沒藥(各三錢) 琥珀 青黛(水登,各二錢) 珍珠(四分) 劈砂(木飛,五錢) 牛黃 冰片(各二分)
上十五味,如法製為細末聽用,外將揀淨金銀花二兩,甘菊一兩,甘草五錢,胡桃肉二兩,紫花地丁二兩,長流水五碗砂鍋內慢火煎至及半取汁,將渣絞乾,以綿濾清,桑柴火熬膏,入煉熟老蜜盞許,再熬至粘筋。將前末和丸,每丸三分。年幼者,一丸;年長者,二丸。每日蜜調服。

活絡透毒飲 治痧後熱毒流連,餘毒在所不免,卻不易來者,以此湯預活之。

羌活 紅花 荊芥 牛蒡子 木通 當歸 牛膝 蟬蛻 青皮 連翹(等分)
水煎溫服。

忍冬解毒湯 治痧後餘毒竅發者,以此消之。

金銀花 土貝母 甘菊 荊芥穗 牛蒡子 紅花 甘草 木通 連翹 紫花地丁(等分) 胡桃肉(二枝)
水煎溫服。

撥雲散 治痧後餘毒在肝,兩目通紅,甚至起 生翳者,以此散主之。

生地 黃連 木通 荊芥穗 穀精草 甘草 赤芍 羚羊角 大黃(二分至六分) 木賊草 甘菊 羌活 金銀花 望月砂 加燈心,白芙蓉葉,水煎溫服。

賽金化毒散 治痧後熱毒流連,疼痛不已,發癰發疔者。

乳香 沒藥(各出汗) 川貝母(去心,炒) 雄黃 黃連 天花粉(各一錢,生用) 大黃(二錢半,炒半晒) 甘草(七分,生) 赤芍(二錢,炒) 牛黃(二分) 冰片(分半) 珠子(四分,研細無聲為度)
共為極細末,用蜜湯調服。

加味活命飲 治一切痧後留滯熱毒,發為腫毒疔疽,以此方消之。

穿山甲(土炒) 金銀花 大黃(各二錢) 歸尾 陳皮(各一錢五分) 花粉 薄荷 赤芍 甘草節 生地 白芷防風 貝母 乳香(各一錢) 皂角刺(五分) 沒藥(五分)
毒在背加皂刺一錢五分;毒在面加白芷一錢五分;毒在胸加栝蔞仁二錢;毒在頭面手足加金銀花三錢。
水二大鐘,煎八分,空心溫服。忌醋並諸毒物,大人切禁房事。

參歸化毒湯 治痧後餘毒流連,氣血虛,不能即潰,以此化毒托出之。

人參 當歸 黃 甘草 金銀花 牛膝 貝母 紅花 山楂 皂角刺 白芷(等分)
水二鐘,加胡桃肉一個煎七分,空心溫服。

奏凱和解飲 痧退之後調理和解者,此湯主之。

金銀花 土貝母 牛蒡子 山藥 白扁豆 山楂 荊芥 當歸(各一錢) 人參(四分) 甘草(三分)
水二鐘,加核桃肉一個,蓮肉六粒,煎七分,空心溫服。

參苓歸術散 痧退之後痧氣已絕,氣血虛弱者,以此補之。

人參 白茯苓 當歸 白朮 白芍藥 陳皮 黃 川芎 熟地黃 甘草
水煎空心溫服。

沉香丸 治痧氣急,胸腹脹痛,迷悶昏沉。

沉香 檳榔(各五錢) 枳實 濃朴(各七錢) 山棱 蓬朮 廣皮 天仙子(即朱蓼子,各六錢) 白豆仁 烏藥(各四錢) 木香(三錢) 薑黃(五錢)
水發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砂仁湯稍冷下。

沉香阿魏丸 治痧氣壅、血阻、昏迷不醒,遍身沉重,不能轉側。

五靈脂 廣皮(各一兩) 青皮 天仙子 薑黃 蓬朮 山棱(各七錢) 枳實(六錢) 白豆仁 烏藥(各五錢)木香 沉香(各二錢) 阿魏(一錢)
如前,稍冷湯下。

丁香阿魏丸 治痧食積成塊,痛而不已,推上移下,日夕叫喊,病久不愈者。

卜子 五靈脂 楂肉 神曲 青皮 枳實(各一兩) 蓬朮 濃朴(各八錢) 山棱 檳榔(各七錢) 白豆仁 烏藥 薑黃(各五錢) 木香 沉香(各三錢) 阿魏(二錢) 丁香(一錢)
水發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紫荊皮溫湯下。

阿魏丸 治食積壅阻,痧毒瓦斯滯血凝,疼痛難忍,頭面黑色,手足俱腫,胸腹脹悶。

玄胡索 蘇木 五靈脂 天仙子(各一兩) 蓬朮 廣皮 枳實 山棱 濃朴 檳榔 薑黃(各七錢) 烏藥(五錢) 降香 沉香(各三錢) 阿魏(二錢) 香附(四錢) 卜子(一兩)
水發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砂仁湯稍冷下。

蘇木散 治痧毒血瘀成塊,堅硬突起不移者。

蘇木(二兩) 白蒺藜(搗,去刺) 紅花 玄胡索 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獨活(三錢) 五靈脂(七錢) 降香 薑黃 赤芍藥(各六錢) 大黃(五錢) 烏藥 山棱 蓬朮 陳皮 青皮 皂角刺 香附(酒炒,各四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蒺藜散 治食積、瘀血、痧毒凝滯成塊日久不愈者。

白蒺藜(搗,去刺,二兩) 澤蘭 薑黃 卜子 楂肉 茜草 土貝母(淨,各一兩) 玄胡索 五靈脂(各一兩五錢) 檳榔(七錢) 金銀花(八錢) 烏藥 青皮(各六錢) 桃仁(去皮尖,一兩二錢)
共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探吐法 用鹽湯或礬湯稍冷服,令吐去新食以解痧毒所阻,必須多飲則吐。

當歸枳殼湯 消食順氣和血之劑。

當歸尾 枳殼 赤芍(各一錢) 山楂 卜子(各二錢) 紫朴(八分)
水煎微冷服。

清氣化痰飲 治痧痰氣壅塞之劑。

貝母(二錢) 薑黃(一錢) 細辛 橘紅(各八分) 青皮 紫朴(各七分) 荊芥(六分) 烏藥(五分)
水煎,沖砂仁末五分,微冷服。

蒲黃飲 治痧毒,散瘀,引火下行之劑。

牛膝(三錢) 獨活 枳殼 連翹 桃仁(去皮尖) 澤蘭 赤芍 山楂 薑黃 蒲黃(各一錢)
水煎微冷服。

烏藥順氣湯 治痧氣內攻之劑。

山棱 蓬朮 卜子 白芥子 玄胡索(各一錢) 枳殼 青皮 烏藥(各八分) 紅花(七分) 香附(四分)
水煎稍冷服。

降香桃花散 治痧毒中腎之劑。

降香(五錢) 牛膝(二兩) 桃花 紅花 大紅鳳仙花(各七錢) 白蒺藜(一兩)
共末,黑砂糖調童便沖服。

木通湯 治痧毒結於膀胱之劑。

牛膝(三錢) 丹皮 細辛 連翹 金銀花 澤蘭 白芨 蒲黃 木通 玄胡索(各一錢)
水煎,加童便微溫服。

枳實大黃湯 治痧毒結於大腸之劑。

赤芍 青皮 枳實 桃仁(去皮尖) 金銀花 槐花 黃芩(酒炒) 大麻仁 連翹(各一錢) 大黃(三錢)
水煎微溫服。

荊芥薄荷湯 治痧氣血阻塞之劑。

白蒺藜(搗,去刺,為末) 荊芥(炒黑) 赤芍 薄荷 青皮 陳皮(等分)
水煎微冷服。

連翹簿菏飲 治痧食積氣阻之劑。

香附 卜子 檳榔 山楂 陳皮 連翹 薄荷(等分) 木香(二分,磨沖)
水煎,加砂仁五分,稍冷服。

失笑散 治痧後毒瓦斯退盡,尚留瘀血在胸膈間,積血作痛。

蒲黃 五靈脂(等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便用七方

一方 用井水、河水各一半同服,治痧痛。

一方 用泥漿水服之,治痧痛。

一方 用白砂糖攪梅水服,治痧痛。

一方 用細辛為末,同砂仁湯冷服,洽痧痛。

一方 用晚蠶沙為末,白滾湯冷服,治痧痛。
以上五方治痧症,無食積阻滯者。

一方 用明礬四分,白湯一碗,冷服,治痧痛。

一方 用食鹽一撮,白湯一碗,冷服,治痧痛。
以上二方,乃吐新食阻痧毒之味,必多飲方吐,少則不效。

絕痧方 治數患痧症,必痧症已愈,然後可服,以絕其根。否則稍有痧氣未除,斷不可服,恐甘者作脹,熱者助邪,反害之矣。

甘草 明礬 食鹽(各一兩) 川烏(一錢) 乾薑(三錢)
其為細末,米飯搗為丸,每服五分,白湯溫下。新犯痧者,一二服即愈,久犯痧者,十服全愈,不複發矣。蓋用甘草以助胃,用乾薑、川烏以充胃,用明礬以解毒,用食鹽以斷痧。誠為良方,但烏、薑性熟,恐人有宜,有不宜,故每服止用五分為則,惟取其能絕痧根焉。爾若人屬虛寒者,必加倍多服,方能有效。

藥性便覽

荊芥 透肌解表,散痧毒。痧筋隱隱不發者,非此不現。用四分至八分止。

防風 透肌發表,為臣使之助。寒熱往來,痧毒壅滯郁遏不發者,非此不清。用三分至七分止。

羌活 痧症忌其發表太過,若頭痛或又因受寒而起,更兼痧症,欲用之引太陽經。止許用半分至二分。

連翹 消痧毒,解諸經火邪,清熱而不滯,治痧之要藥也。用七分至一錢。

陳皮、青皮 陳行痧氣,青伐肝氣。痧氣壅阻鬱結不行者,非此不利。用六分至一錢。

枳殼、枳實 破痧氣、驅毒瓦斯、除脹氣、下食氣,積滯壅塞者,非此不開。但枳殼性緩,枳實性速,各有所宜。用五分至一錢五分。

桃仁 破瘀活血。痧為血阻,非此不流;痧為血滯,非此不順。去皮而用,為皮味澀而阻血路也。用七分至一錢六分。

秦艽 活血驅風消痧毒。筋骨疼痛,壯熱不清者,非此不解。用三分至六分。

川芎 上行頭目,頭角骨痛者必需;下通血海,肝臟不華者當用。用一分至三分,止恐提痧氣上騰也。

桔梗 入肺經為諸藥之舟楫,其性上而複下,故能引枳殼破胸中至高之氣。用六分至八分。

香附 行血中之氣,恐其香燥須用便製︰欲其行血,必要酒炒;取其斂血在乎醋炒。用三分至八分。

木香 行滯氣、燥濕氣、驅寒氣、開鬱氣、散結氣,痧後腹痛不解者,此要藥也。用一分至三分止。

檀香 痧後心腹疼痛不休,胸脅脹悶,寒凝氣滯,得此而抒者,痧之始發當知忌用。用一分至三分。

砂仁 順氣開鬱,散痧消食,此始終之可用之要藥也。用三分至一錢。

穿山甲 土炒為末,透痧消痰,破痧托毒,善走經絡之神劑也,故經絡有諸藥所不到者,非此不達。用一分至五分。

童便 解痧毒,消痰降火最速。定痛治血痢,痢下血水,諸藥莫及。

天蠶 能治血分之痰,佐山甲透經絡,以破瘀毒。用須炒末。自一分至二分。

烏藥 善行周身之氣,凡痧氣阻滯者,得此無處不到。用三分至五分。

紅花、金銀花、茜草 活血,解痧毒。用六分至一錢。

山楂、卜子、麥芽、神曲 痧為食壅,取其善消而不暴也。

大黃 大便不通,痧氣閉塞,非此不能攻而下之。用五分至一錢五分。

木通、車前、澤瀉 痧氣鬱阻,小便不利,在所當求。若熱鬱太重,不因小水,更在所禁。用二分至五分。

黃連、黃芩 冷性凝滯,痧中忌用。用須酒炒或薑汁製。

生地 涼血。血瘀者,非其所宜。

熟地、白芍 補血斂血,痧所大忌。

參、耆、白朮、山藥 用之恐補毒瓦斯,痧所大禁。

甘草 用之恐成痧塊難治,在所忌用。

白茯苓 恐其滲濕,實其痧氣,俱在禁例。

細辛 透竅、破血、散痧之要藥也。用七分至一錢。

薑黃 其性雖溫,善能消痰下氣,破惡血。用二分至四分。

貝母 川者專消熱痰,土者兼破瘀血。用一錢至一錢五分。

白芥子 脅下之痰,非此不達。用四分至六分。

半夏、白芷、蒼朮 性燥忌用。

竹瀝 性寒,忌用。用須薑汁,方走經絡。

雄黃、牛黃、膽星、天竹黃 消痰丸中宜用。

麝香 開竅散痧,功亦甚大。

當歸 頭身尾各有所宜,用須斟酌。

柴胡 和解表裡,專治少陽膽經寒熱往來。用六分至一錢。

干葛 散陽明胃經之邪,兼能解渴。用六分至八分。

前胡 疏風,消痰,治嗽,表熱者,宜用。用六分至八分。

桑皮 治嗽瀉肺。用四分至八分。

兜苓 瀉肺嗽。用三分至五分。

杏仁 瀉肺,潤腸胃,利氣,消痰涎。去皮尖用。用四分至一錢。

麥冬 天冬 潤肺、消痰。一治其本,一治其標,去心用之。用七分至一錢五分。

山棱、蓬朮 食積心疼,痧毒阻滯痞悶者。宜用六分至八分。

五靈脂 善消宿血,血塊凝滯不散,非此不破。用五分至八分。

龜甲 去兩肋,酥炙為末。破宿血勝於靈脂。在胸者用上半截,在下者用下半截。

蘇木 敗惡血新瘀者,莫及。用五分至一錢五分。

玄胡索 活血行氣,氣血凝滯作痛。用五分至一錢五分。

香薷 通上徹下,利水氣,治暑氣之要藥。用五分至一錢。

紫朴 寬中治嘔,消痰下氣。用六分至八分。

牛膝 活血,引痧氣下行。用八分至二錢。

木瓜 五味子 酸斂忌用。

升麻 禁用,恐提痧氣上升,而難遏也。

肉桂 附子 吳茱萸 禁用,恐助痧毒立刻有變也。

乾薑 過服寒冷之水,宜少用之,善散寒氣也。若用之不當,亦能助熱毒,當忌。

麻黃 發表太過禁用。

簿菏 辛涼利竅,消腫解毒,清氣清喉。用五分至一錢。

紫蘇 疏風順氣。身熱當用三分至六分。

明礬 解痧毒,消痰定痛。用之探吐宿食甚妙。

玄參 清氣消痰,滋陰潤肺。但色黑止血,痧有瘀血忌用。

花粉 性沉寒,止渴。痧毒未清者忌用,恐凝滯痧氣也。

角刺 透毒,能引諸藥至於痧毒血瘀之所,立奏其功。

牛蒡子 解痧毒,清喉,痧中要藥。用七分至一錢。

乳香 消瘀血而不傷新血。痧症用之以治血結。用五分至一錢。

黑砂糖 活瘀血,解痧毒,故瘀血作痛者,得此則安。

沒藥 痧痛用之破瘀血。用四分至一錢。

食鹽 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新食。

芋艿 治痧熱,解毒。有痧患者,食之甘美。

晚蠶沙 解痧毒,治熱。

阿魏 破積聚,逐惡血,其功甚大。

大麻仁 消大腸腸胃燥結者,宜用。其中分數,如遇西北強壯人,當加一二三倍,不可執一。

痧方余議

鬱金 價貴時有換之以薑黃者,其二味溫涼之性雖有不同,然以之治痧,下氣消瘀,薑黃末為無效。若欲入心經,散郁消瘀,則痧毒攻心者,非鬱金不能立奏其功,薑黃有所不及,故方中所載鬱金切勿以薑黃代之。

穿山甲 土炒用。凡痧毒瘀血壅塞阻而不通,得此透入經絡,引諸藥所不能到者,即到所犯經絡血分之所。識者其留意焉。

黑丑 通上徹下,痧毒脹滿,必須用此于丸散中,救人立功。凡破氣之味俱莫能及,但耗散真氣,恐人有宜有不宜,故方中不載。

大黃 治食積阻痧毒。余為丸以備急用,其功莫大。若痧脹之極,必須急服此以攻之,恐病有宜有不宜。故方中雖載,不及細加,惟審病症緩急輕重而行之。(丑黃等分,粥丸三分稍冷湯下。)

評半夏、藿香止吐

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獨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須防益助火邪,斷不可用,若藿香惟取其正氣,以治穢濁。然亦必痧毒無阻,乃可俟冷凍飲料之。倘或痧氣有害於中,驟用此以止吐,反有閉門逐盜之憂。如腸胃有食積血瘀,留滯痧毒,用藿香香燥止吐,適長其毒,是宜知忌。(下通痧毒,其吐自止。)

評荊芥、細辛、防風、獨活

痧症寒熱不由外感,往往毒從鼻吸而入,搏激肌表。羌活、麻黃俱在所禁,若用荊芥、細辛善能透竅。蓋惡毒之氣,由竅而入,故用之,以治痧脹亦由竅而泄。若防風乃臣使之味,僅取為透竅之佐,不比麻黃、羌活專攻發表,反有升宣火毒之慮也。至如獨活發散治熱,其性至頸而還,力不能過發,且可活血解痧毒,是痧症最要之味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