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三‧取穴

先賢言︰診脈難,取穴尤難。取穴之準,宜先審定各臟各腑經絡之穴,悉遵《銅人》圖注,始之以肺經,終之以督脈。其後所列正身、覆身、陽掌、陰掌、足部各圖,是本周于蕃而又參諸家之說,大半《銅人》圖所未載,亦仍其舊,以圖之注之。是書按摩各法,純以手法見長,其如何下手法,尤非圖不足以尋其跡,非注不足以明其用。以故附列推坎宮、推攢竹、雙鳳展翅,以至運水入土,運土入水諸圖,匯為一編,俾習醫術者,按圖注,因証施治。以取穴為按摩之要事,故是卷於凡可圖者,均一一羅列於後。

肺經圖(注)

手太陰肺經圖 pn-n9.bmp (缺) 中府(雲門下一寸六分。) 雲門(巨骨下二寸。) 天府(腋下三寸。) 俠白(肘上五寸。)

淵(掌後橫紋頭。) 魚際(大指本節後內側白肉際。) 少商(大指內側去爪甲角韭葉許。)

大腸經圖(注)

手陽明大腸經圖 pn-n10.bmp (缺) 商陽(食指內側。) 二間(本節前)。 三間(本節後陷中。) 合谷(虎口歧骨間。) 陽溪(腕上側。) 偏歷(腕後三寸。) 溫溜(腕後五寸。) 下廉(曲池前五寸。) 上廉曲池前三寸。三裡(曲池前二寸。) 曲池(屈骨紋盡頭。) 肘 (大骨外廉。) 五裡大筋(中央肘上三寸。) 臂 (肘上七寸。) 肩 (肩端舉臂取之。) 巨骨(肩尖上端。) 天鼎(喉旁四丑CC) 扶突(天鼎旁五寸。) 禾 (水溝旁五分。) 迎香(禾 上一寸。)

脾經圖(注)

足太陰脾經圖 pn-n11.bmp (缺)

隱白(大趾內側。) 大都(本節後陷中。) 太白(大趾內側核骨下。) 公孫(本節後一寸。)

商邱(內踝陷中。) 三陰交(內踝上三寸。) 漏谷(內踝上五寸。) 地機(內踝上六寸。)

陰陵泉(膝下內側。) 血海(膝上內側。) 箕門(魚腹動脈中。) 沖門(期門下一尺五分。)府舍(期門下九寸。) 腹結(期門下六寸八分。) 大橫(期門下五寸五分。) 腹哀(期門下二寸。) 食竇(天溪下一寸六分。) 天溪(胸鄉下一寸六分。) 胸鄉(周榮下一寸六分。) 周榮(中府下一寸六分。) 大包(腋下六寸。)

胃經圖(注)

足陽明胃經圖 pn-n12.bmp (缺)

承泣(目下七分。) 四白(目下一寸。) 巨 (鼻孔旁八分。) 地倉(夾吻四分。) 大迎(頜下一寸三分。) 頰車(耳下八分。) 下關耳前動脈。 頭維(神庭旁四寸五分。) 人迎(喉旁一寸五分。) 水突(人迎下。) 氣舍(水突下。) 缺盆(氣舍下橫骨內。) 氣戶(璇璣翳下一寸六分。) 乳中(乳頭中。) 乳根(乳下,去乳中一寸六分。) 不容(巨闕旁三寸。)承滿(不容下一寸。) 梁門(承滿下一寸。) 關門(梁門下一寸。) 太乙(關門下一寸。)滑肉門(太乙下一寸。) 天樞(臍旁二寸。) 外陵(天樞下一寸。) 大巨(天樞下二寸。)水道(天樞下四寸。) 歸來(天樞下六寸。) 氣衝(鼠鼷上一寸。) 髀關(膝上一尺二寸。) 伏兔(膝上六寸。) 陰市(膝上三寸。) 梁邱(膝上二寸。) 犢鼻(膝臏陷中。) 三裡(膝下三寸。) 上巨虛(膝下六寸。) 條口(膝下七寸。) 下巨虛(膝下八寸。) 豐隆(膝下九寸。) 解溪(內庭後六寸五分。) 沖陽(內庭後五寸。) 陷谷(內庭後二寸。) 內庭(次趾外間。) 厲兌(次趾端。)

心經圖(注)

手少陰心經圖 pn-n13.bmp (缺)

極泉(腋下大筋間。) 青靈(肘上三寸。) 少海(肘後五分。) 靈道(掌後一寸五分。)裡(腕後一寸。) 陰 (腕後五分。) 神門(掌後銳骨間。) 少府(本節後。) 少沖(小指內側。)

小腸經圖(注)

手太陽小腸經圖 pn-n14.bmp (缺)

少澤(少指外側。) 前谷(本節前。) 後溪(本節後捏拳取之。) 腕骨(腕前骨陷側。)陽胛下兩骨間。) 俞(大骨下陷中。) 天宗(大骨後。) 秉風(肩 外舉臂取之。) 曲垣肩中曲胛陷中。肩外俞(胛後一寸。) 肩中俞(胛後二寸。) 天窗(扶突後陷中。) 天容(耳下曲頰後。) 顴 (面上鳩骨銳端。) 聽宮(耳端大如菽。)

腎經圖(注)

足少陰腎經圖 pn-n15.bmp (缺)

湧泉(足掌心。) 然谷(內踝下一寸。) 太溪(內踝後跟骨上。) 大鐘(足跟後踵邊。)水築賓(內踝上 內分肉間。) 陰谷(膝旁曲膝紋間。) 橫骨(大赫下一寸。) 大赫(氣穴下一寸。) 氣穴(四滿下一寸。) 四滿(中注下一寸。) 中注(肓俞下一寸。) 肓俞(臍旁五分。) 商曲(肓俞上一寸。) 石關(商曲上一寸。) 陰都(石關上一寸。) 通谷(陰都上一寸。) 幽門(通谷上一寸。) 步廊(神封下一寸六分。) 神封(靈墟下一寸六分。) 靈墟(神藏下一寸六分。) 神藏( 中下一寸六分。) 中( 府下一寸六分。) 俞府(璇璣旁二寸。)

膀胱經圖(注)

足太陽膀胱經圖 pn-n16.bmp (缺)

睛明(目內 。) 攢竹(眉頭陷中。) 曲差(發際上五分。) 五處(發際上一寸。) 承光(寸五分。) 天柱(發際內大筋外廉陷中。) 大杼(第一椎旁一寸五分。) 風門(二椎旁一寸五分。) 肺俞(三椎旁一寸五分。) 厥陰俞(四椎旁一寸五分。) 心俞(五椎旁一寸五分。)督俞(六椎旁一寸五分。) 膈俞(七椎旁一寸五分。) 肝俞(九椎旁一寸五分。) 膽俞(十椎旁一寸五分。) 脾俞(十一椎旁一寸五分。) 胃俞(十二椎旁一寸五分。) 三焦俞(十三椎旁一寸五分。) 腎俞(十四椎旁一寸五分。) 氣海俞(十五椎旁一寸五分。) 大腸俞(十六椎旁一寸五分。) 關元俞(十七椎旁一寸五分。) 小腸俞(十八椎旁一寸五分。) 膀胱俞(十九椎旁一寸五分。) 中膂俞(二十椎旁一寸五分。) 白環俞(二十一椎旁一寸五?) 上 (第一腰空。) 次 (第二腰空。) 中 (第三腰空。) 下 (第四腰空。) 會陽(尻骨旁。) 附分(二椎旁三寸。) 魄戶(三椎旁三寸。) 膏肓(四椎旁三寸。) 神堂(五椎旁三寸。) (六椎旁三寸。) 膈關(七椎旁三寸。) 魂門(九椎旁三寸。) 陽綱(十椎旁三寸。) 意舍(十一椎旁三寸。) 胃倉(十二椎旁三寸。) 肓門(十三椎旁三寸。)志室(十四椎旁三寸。) 胞肓(十九椎旁三寸。) 秩邊(二十椎旁三寸。) 承扶(臀下陷中。) 浮 (承扶下六分。) 委陽(承扶下一寸六分。) 殷門(承扶下六寸。) 委中( 中約紋間。) 合陽(委中下三寸。) 承筋(腳跟上七寸。) 承山( 下分肉間。) 飛揚(外踝上七寸。) 跗陽(外踝上三寸。) 昆侖(後跟陷中。) 仆參(踝骨下。) 申脈(外踝下五分。)金門(申脈下一寸。) 京骨(足外側骨際。) 束骨(本節後陷中。) 通谷(本節前陷中。)至陰(小指外側。)

肝經圖(注)

足厥陰肝經圖 pn-n17.bmp (缺)

大敦(大趾端。) 行間(大趾縫中。) 太沖本節後二寸。中封(足跟前一寸。) 蠡溝(內踝上五寸。) 中都(內踝上七寸。) 膝關(犢鼻下二寸。) 曲泉(曲膝橫紋盡處。) 陰包(膝上四寸。) 五裡(氣衝下三寸。) 陰廉(氣衝下一寸。) 章門(下脘旁九寸。) 期門(巨闕旁四寸五分。)

膽經圖(注)

足少陽膽經圖 pn-n18.bmp (缺)

瞳子 (近銳 五分。) 聽會(耳前陷中。) 客主人(耳前起骨中,開口取之。) 頷厭(腦空下。) 懸顱(曲角中。) 懸厘(腦空下曲角上。) 曲發(耳上發際。) 率谷(耳上一寸五分。) 天沖(耳後入發二寸。) 浮白(耳後入發一寸。) 竅陰(完骨上。) 完骨(耳後入發四分。) 本神(神庭旁二寸) 陽白(眉上一寸。) 臨泣(發際上五分。) 目窗(發際上一寸五分。) 正營(發際上二寸五分。) 承靈(發際上四寸。) 腦空(發際上五寸五分。) 風池(耳後發際陷中。) 肩井(肩上陷中。) 淵液(腋下三寸。) 輒筋(期門下旁。) 日月(期門下五分。) 京門(日月下。) 帶脈(章門下一寸八分。) 五樞(帶脈下。) 維道(章門下五寸三分。) 居 (章門下八寸三分。) 環跳(髀樞宛宛中。) 風市(垂手中指盡處。)中 (膝上五寸。) 陽關(陽陵泉上三寸。) 陽陵泉(膝下一寸。) 陽交(外踝上七寸。)外邱(外踝上六寸。) 光明(外踝上五寸。) 陽輔(外踝上四寸。) 懸鐘(外踝上三寸。)邱墟(外踝前陷中。) 臨泣(俠溪後一寸五分。) 地五會(俠溪後一寸。) 俠溪(趾後岐骨間。) 竅陰(小趾次趾之間。)

心包絡經圖(注)

手厥陰心主經圖 pn-n19.bmp (缺)

天池(乳後一寸。) 天泉(曲腋下二寸。) 曲澤(屈肘陷中。) 門(去腕五寸。) 間使

三焦經圖(注)

手少陽三焦經圖 pn-n20.bmp (缺)

關沖(無名指外側。) 液門(小指次指陷中。) 中渚(去液門一寸。)陽池(腕上陷中。)外(肘前五寸。) 天井(肘外大骨後骨隙中。) 清冷淵(肘後二寸。) 消鑠(臂外對腋處。)會(肩前三寸。) 肩 ( 上陷中。) 天 (缺盆陷處。) 天牖(天容外。) 翳風(耳後尖角陷中。) 脈(耳後青筋處)。 顱息( 脈上。) 角孫(耳廓中間上。) 耳門(耳前起肉中。) 禾 (耳前動脈。) 絲竹空(眉後陷中。)

任脈圖(注)

任脈 pn-n21.bmp (缺)

會陰(兩陰中間。) 曲骨(橫骨上毛際陷中。) 中極(臍下四寸。) 關元(中極上一寸。)臍上一寸。) 下脘(臍上二寸。) 建裡(臍上三寸。) 中脘(臍上四寸。) 上脘(臍上五寸。) 巨闕(臍上六寸。) 鳩尾(臍上七寸。) 中庭(臍上八寸。) 膻中(中庭上一寸六分。)玉堂(膻中上一寸六分。) 紫宮(玉堂上一寸六分。) 華蓋(紫宮上一寸六分。) 璇璣(華蓋上一寸六分。) 天突(璇璣上一寸六分。) 廉泉(頸下結喉上。) 承漿(唇下陷中。)

督脈圖(注)

督脈圖 pn-n22.bmp (缺)

長強( 骨端三分。) 腰俞(二十一椎下。) 陽關(十六椎下。) 命門(十四椎下。)(十三椎下。) 脊中(十一椎下。) 筋縮(九椎下。) 至陽(七椎下。) 靈台(六椎下。)神道(五椎下。) 身柱(三椎下。) 陶道(一椎下)。 大椎(第一節上。) 啞門(發際上五分。) 風府(發際上一寸五分。) 腦戶(去頂四寸五分。) 強間(腦戶上一寸五分。) 後頂(強間上一寸五分。) 百會(頂中。) 前頂(發際上三寸五分。) 囟會(發際上三寸。)上星(發際上一寸。) 神庭(發際上五分。) 素 (鼻端。) 水溝(人中。) 兌端(唇上端陷中。) 齦交(上齒內。)

正身圖(注)

正身圖 pn-n23.bmp (缺)

正身各穴,已載於《銅人》圖者不複注。第井灶在兩鼻孔,琵琶在肩井下,走馬在琵琶下,,百蟲在鬼眼上,膀胱在百蟲上。

覆身圖(注)

覆身圖 pn-n24.bmp (缺)

覆身各穴,載在《銅人》圖者,茲不重出。第高骨腦空,在風池風府上,龜尾在尾閭處,以補《銅人》所未載也。

陽掌圖(注)

陽掌圖 pn-n25.bmp (缺)

陽掌,掌正面也。掌心,為內勞宮。前離、後坎、左震、右兌、乾艮、巽坤,寄四隅,內八卦也。大指端脾,二節胃。食指端肝,三節大腸。中指端心,三節小腸。無名指端肺,三節包絡。小指端腎,三節膀胱。各指二節紋,為四橫紋,三節根為小橫紋。大指次指叉為虎口,食指三節為三關,魚際為版門,掌根為小天心,大橫紋,總心經, 統名大陵。以後為天河水,內間使,掌根上為陽池,下為陰池,二池旁為交骨。四指後握拳縫處為後溪。十指尖為十王穴,中指左右為兩端正,皆補《銅人》所未載也。

陰掌圖(注)

陰掌圖 pn-n26.bmp (缺)

陰掌者,掌背也。掌背心為外勞宮,與陽掌八卦相同,為外八卦。大指次指叉後為合谷,合谷後為甘載。掌根盡處為一窩風。一窩風上為精寧,下為威靈,一窩風後為陽池,再後為外關,再後為外間使。手彎處為曲池,手彎尖處為斗肘,大指外廉爪甲角韭葉許為少商,食指中指骨界空處為二扇門,中指無名指骨界空處亦為二扇門。四指後為二人上馬,五指中節有橫紋為五指節,種種穴名,亦補《銅人》所未載也。

足部圖(注)

足部圖 pn-n27.bmp (缺)

足部各穴,載於《銅人》圖者,茲不複注。第老龍穴在足二指巔,鞋帶即仆參,在足後跟上。內外鬼眼,外在膝前,內在膝後,皆以補《銅人》之未載也。

推坎宮法

推坎宮圖 pn-n28.bmp (缺)

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蔥薑和真麻油,由小兒眉心上,分推兩旁。

推攢竹法

推攢竹圖 pn-n29.bmp (缺)

法治外感內傷均宜。醫用兩大指,春夏蘸水,秋冬蘸蔥薑和真麻油,由兒眉心,交互往上直推。

雙鳳展翅法

雙鳳展翅圖 pn-n29a.bmp (缺)

專治肺經受寒。醫用兩手中、食二指,捻兒兩耳尖,向上三提畢。次掐承漿,又次掐兩頰,以及聽會、太陰、太陽、眉心、人中諸穴。

分陰陽法

分陰陽圖 pn-n30.bmp (缺)

法治寒熱往來。將兒手掌向上,醫用兩手托住,將兩大指於掌後中間,往外陰陽二穴分之。

陽穴宜重分,陰穴宜輕分,無論何法,均須用此。但寒証宜多分陽,熱証宜多分陰,又不可不講也。

取天河水法

取天河水圖 pn-n31.bmp (缺)

法主大涼,病熱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冷水由天河水推至內勞宮。如蘸冷水由橫紋推至曲池,為推天河水法。蘸冷水由內勞宮直推至曲池為大推天河水法。

蒼龍擺尾法

蒼龍擺尾圖 pn-n32.bmp (缺)

法能退熱開胸。醫右手拿兒左手食、中、名三指。以左手從總經起,搓摩至天河及斗肘,手法略重,自斗肘又搓摩至總經。一上一下三四次,又將左手大、食、中三指捏兒斗肘,右手照前拿法,搖動九次。

推三關法

推三關圖 pn-n33.bmp (缺)

法主溫,病寒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蔥薑湯,由陽池推至曲池上面,須推三五百次,量人虛實施之。

一法蘸蔥薑湯,由大橫紋中間,直推至曲池,溫法也。夏禹鑄主之。

退六腑法

退六腑圖 pn-n34.bmp (缺)

法主涼,病熱者用之。將兒手掌向上,蘸開水,由陰池推至曲池下面,須推三五百次,量人虛實施之。

一法,蘸開水,由手背一窩風中間,直推至斗肘,涼法也。夏禹鑄主之。

水中撈月法

水中撈月圖 pn-n35.bmp (缺)

法主大涼。將兒掌向上,醫用左手拿住,右手滴涼水一點於內勞宮,即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涼水於總經、天河兩穴。又吹四五口,將兒中指屈之,醫以左大指捏住,右手捏拳,將中指節自總經按摩到曲池,橫空二指,如此四五次,在關踢,涼行背上。往腑踢,涼入心式CC切勿輕用。

一法將兒手掌心,用冷水旋推旋吹,如運八卦法。四面環繞,為水底撈月。夏禹鑄主之

按弦搓摩法

按弦搓摩圖 pn-n36.bmp (缺)

法治痰滯。醫用左手拿兒掌向上,以右大、食、三指自陽穴上,輕輕按摩至曲池,又輕輕按摩至陰穴止,如此一上一下,凡九次。屬陽証者,關輕腑重。屬陰証者,關重腑輕。再用兩手,從曲池搓摩至關腑三、四次。又將右大、食、中指捏兒脾指,左大、食、中指,捏兒斗肘,往外搖二十四下。

猿猴摘果法

猿猴摘果圖 pn-n37.bmp (缺)

法主溫,治痰氣,除寒退熱。醫用左手食、中兩指,捏兒陽穴,大指捏陰穴。屬寒証者,將右大指從陽穴往上揉至曲池,轉下揉至陰穴,名轉陽過陰。屬熱証者,從陰穴揉上至曲池,轉下揉至陽穴,名轉陰過陽。俱揉九次。陽穴即三關,陰穴即六腑也。揉畢,再將右大指,掐兒心、肝、脾三指,各掐一下,各搖二十四下。寒証往裡搖,熱証往外搖。

鳳凰展翅法

鳳凰展翅圖 pn-n38.bmp (缺)

法主溫。醫用兩手托兒手於總經上,將兩手上四指在下邊兩面爬開,二大指在上陰陽二穴,兩面爬開。再以兩大指捏陰陽二穴向外搖二十四下,捏緊一刻,又將左、大、食、中指側拿兒手肘,向下輕擺三、四下,複用左手托兒斗肘,右手托兒手背,大指掐住虎口,往上向外順搖二十四下。

推中指法

推中指圖 pn-n39.bmp (缺)

法治寒熱往來。醫用左手大指、無名指,拿兒中指,以中指、食指托兒中指背,蘸湯以右大指推之。

飛經走氣法

飛經走氣圖 pn-n40.bmp (缺)

法主溫。醫用右手拿兒手,四指不動。左手四指,從兒曲池邊起,輪流跳至總經上九次,複拿兒陰陽二穴,將右手向上往外,一伸一縮,傳送其氣,徐徐過關也。

天門入虎口法

天門入虎口圖 pn-n41.bmp (缺)

法主健脾消食。將兒手掌向上,蘸蔥薑湯,自食指尖寅、卯、辰三關側,推至大指根。

補脾土法

補脾土圖 pn-n42.bmp (缺)

法主健補脾虛。醫用左手將兒大指面屈拿之,以右手蘸蔥薑湯推之。又將兒大指面直拿之,仍以右手蘸蔥薑湯推之。互相為用,在人之活法耳。

二龍戲珠法

二龍戲珠圖 pn-n43.bmp (缺)

法主溫。醫將右大、食、中三指,捏兒肝肺二指。左、大、食、中三指,捏兒陰陽二穴,往上一捏又一捏,捏至曲池五次。熱証、陰捏重而陽捏輕,寒証、陽重而陰輕,再捏陰陽二穴,將肝肺二指,搖擺二九、三九是也。

赤鳳搖頭法

赤鳳搖頭圖 pn-n44.bmp (缺)

法治寒熱均宜,能通關順氣。將兒左掌向上,醫用左手大、食、中指,輕輕捏兒斗肘,以右手大、食、中指,先捏兒心指,朝上向外順搖二十四下,次肝指,次脾指,次肺指,再次捏腎指,俱順搖二十四下,女搖右手亦朝上向外,各搖二十四下,即男順女逆也。

推五經法

推五經圖 pn-n45.bmp (缺)

五經者,即五指尖心、肝、脾、肺、腎也。二、三節為六腑。醫用左手四指托兒手背,捏兒掌心,右手食指曲兒指尖下,逐指推運,往上直推。往右運為補,往左運為瀉。先須直推,次看兒寒熱虛實。心肝肺指,或瀉或補,大指脾胃宜多補,如熱甚可略瀉。腎經或補或瀉,或往指根推之。

運內八卦法

運內八卦圖 pn-n46.bmp (缺)

法治心熱痰迷。醫用左手拿兒左手四指,掌心朝上,右手四指托兒手背,以大指自乾運震卦略重。又輕運七次為定魄。再自巽起推至兌四卦,照前七次為安魂。又自坤至坎七次能退熱。又自艮至離七次能發汗。若咳嗽,自離運至乾七次,再坎離二宮直推七次,為水火既

打馬過天河法

打馬過天河圖 pn-n47.bmp (缺)

法主涼,能去熱病。醫用左大指捏兒總經,以右大、中指彈之,如彈琴狀。由天河彈過曲池九次,再將右大指掐肩井、琵琶、走馬三穴,各五次。

一法運勞宮畢,屈指向上,以指甲彈內關、陽池、間使、天河等穴。《按摩經》主之。

十大手圖 pn-n48.bmp (缺)

法治乳滯感寒。將兒左手掌向上,醫用兩手中、名、小三指托住,將二大指輕按三關六中,左食指靠腑,右食指靠關,中掐旁揉,自總經起循環轉動至曲池邊,橫空三指,自下複上,三四轉為妙。

運外八卦法

運外八卦圖 pn-n49.bmp (缺)

法主通氣血,開秘結。將兒手背向上,醫以右大指從乾運起,至離宮略輕,過離如余宮

運水入土運土入水法

運水入土運土入水圖 pn-n50.bmp (缺)

法治腎脾。將兒掌向上,醫用右大指面,蘸蔥薑湯,由腎水起,經乾、坎、艮三宮邊過脾土止,為運水入土,治痢疾。由脾土起,經艮、坎、乾三宮邊過,至腎水止為運土入水,治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