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腫脹

總括 古今議定有脾虛,大抵多從溫熱為;十種根因各調理,詳分補瀉在臨機。

脈法 水病浮大者可治,細微者難治;腹脹脈浮者易治,病虛則難療也。

《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又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夫脾喜燥而惡濕,常感濕氣,濕蘊為熱,熱久又生濕,濕熱相生而腫脹矣﹗其所受病者,何也?蓋人所賴以生者水穀也,水則腎主之,谷則脾主之,惟腎虛不能行水,脾虛不能製水,胃與脾合,胃為水穀之海,因虛不能傳化,故腎水泛溢浸漬脾土,於是三焦停滯,經絡壅塞,水滲於皮膚;注於肌肉而成腫脹也。腫乃水腫,脹乃腹脹,須分別治之。

腫之病不一,洛陽稱腫為痼疾,知病之危惡甚矣。有感濕作腫,有風閉塞作腫,有食積作腫,有病後作腫,總宜補中行濕利小便。身有熱者,水氣在表,可汗;實者,水氣在裡,可利小便,切不可輕下以耗真氣。

《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也。若遍身浮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結,此屬陽水,先五皮湯,次四磨東加生枳殼,重者疏鑿飲子。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實脾散,或木香流氣飲主之。陽水病兼陰症者,脈必沉數;陰水病兼陽症者,脈必沉遲。氣若陷下用二陳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如腹脹少加濃朴佐之,氣不運加木通、木香、陳皮以調之。有小兒初腫,便覺痰嗽喘急,此屬肺腎所主,宜先解表散,次投定喘消痰利便之劑,用商陸丸。《內經》曰︰開鬼門,潔淨府,此之謂也。

夫脹者,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不能運化精微,以製水穀,聚而不散,故成脹也。實者可下之,其症時時飲水,能食,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是也。其脾初虛而後有積,治宜先補脾,然後下之,下後又補脾即愈也,不可補肺,恐生虛耳。

盧氏云︰《醫鏡》以水腫隸屬於腎肝胃而及脾,又肺金盛而生水,水溢妄行,豈理也哉。

夫脾土受病,肺為之子,固不能自盛而生水,然肺金氣清而能生水,則滋長腎陰,奉行降令,為生化之源,何病腫之有?今為腫亡水,乃腐濁之氣滲透經絡,流注溪谷,灌入隧道,血亦因之而化水,欲藉土以製之,導腎氣以利之,殊不知脾病則金氣衰,木寡於畏而來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經之火補養脾土,全運化之職。肺金下降,滲道開通,其精之清者,複生為氣血,為精液。敗濁者在上為汗,在下為溺,以漸而分消矣。

(批︰《經》曰︰至陰者腎水也,少陰者冬脈也,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成其類也。)

王節齋云︰先喘而後脹者主乎肺,先脹而後喘者主乎脾。

凡腫病見大便滑泄,唇黑,缺盆平,臍突,足平,背平,或肉硬或手掌平,又或男從腳腫下而上,女從身上腫而下,並不治也。

遍身光腫,指按成窟,舉手即滿者,屬脾虛不能製水,水漬妄行故也,治當補脾,脾氣實則自健運,不可妄下。

治腫大,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以參朮為君,蒼朮、陳皮、茯苓為臣,黃芩、麥冬為使以製肝,少加濃朴以製腹脹。氣滯加木香、木通,氣陷加升麻、柴胡提之,血虛補血,痰盛利痰,隨症加減為妙。

早寬暮急屬陰虛,早用四物加參朮,夕用地黃丸加膝前車桂附之類;早急暮寬屬陽虛,早用六君子湯,夕用地黃丸,如前加減。

東垣云︰寒脹多,熱脹少,皆主於脾胃。

附方

五皮湯 五加皮 地骨皮 茯苓皮 薑皮 大腹皮 一方去加皮加桑皮。
四磨湯 木香 沉香 台烏 檳榔 枳殼
疏鑿飲子 赤小豆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澤瀉 木通 商陸 羌活 檳榔 秦艽
實脾散 白朮 香附 木香 草果 木瓜 檳榔 茯苓 薑皮 甘草
木香流氣飲 方未見。
二陳湯 見諸吐症內。
商陸丸 商陸(一兩) 黃連(五錢) 薑汁為丸,紫蘇湯下。
解表散 麻黃 杏仁 赤茯苓 川芎 防風 枳殼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