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喘症

(附︰○)

總括 喘為惡候古今傳,氣急形症看須詳;白虎梅花自解急,一服可散病必痊。

脈法 脈浮遲滑人生活,澀數微虛命必傾,脈宜浮遲不宜急,脈數有熱喘咳吐血,上氣不得臥者死,上氣面浮腫有息,脈浮大不治,又加刺尤甚。

《內經》曰︰諸逆沖上,皆屬於火。又曰︰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脈絡逆也。

河間曰︰火氣甚為夏熱,衰為冬寒,故病寒則息衰而氣微,病熱則氣盛而息粗。又寒水為陰,主乎遲緩;熱火為陽,主乎急數。是以寒則息遲氣微,熱則息數氣粗而為喘也。大抵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促以氣短論也。夫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謂之哮,氣促而連續不能以息者謂之喘,雖然,未有不由痰火內鬱、風寒外來而致者。有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是表不解也,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之類,辨真寒熱而治之。

有傷風咳嗽肺虛而發喘者,以麻黃杏仁甘草三物東加減而治之。

其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困則以化痰定喘丸主之。

又有哮吼喘者,喉間如拽鋸之聲,可服梅花飲子。其食鹽酸而喘者,啖之以生豆腐。有熱者治之以清涼定喘之劑。

凡喘與脹二症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則必生脹,脹必生喘。要分標本先後,如先喘而後脹者主乎肺,先脹而後喘者主乎脾。蓋肺金司降,外主皮毛,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既受邪則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漸短,致水溢皮膚而生脹滿,此則喘為本而脹為標,治當清金降火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惡濕而主肌肉,土能克木。若脾土受傷,不能製水,則水溢妄行,浸漬肌肉。水既上溢,則邪反侵肺,氣不能降而生喘矣。此則脹為本而喘為標,治當實脾行水為主,而清金次之。若肺症而用燥脾之藥,則金燥而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藥則脾寒而脹益增矣,可不辨哉。

丹溪曰︰久病發喘,故用人參、阿膠、五味;新病氣實,故用桑白皮、麻黃、杏仁。

有痰者,凡喘便有痰聲,降痰為先。有氣喘者,呼吸急促而無痰聲,降氣為主。

有胃虛者,抬肩擷肚,喘而不休,和胃消痰為主。有火痰者,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已則喘,降火清金為主。

上氣燥而喘者為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一云咳而上氣肺脹,其脈沉,心下有水氣也。

(批︰喘有三,熱喘發於夏,不發於冬;冷喘則遇冬而發;水喘停飲,胸膈滿悶,腳先腫也。)

錢仲陽曰︰腫脹內有大喘者,重也。何以然?腎水盛而克退脾土,土勝心火,心又勝肺,肺為心克故喘。或問曰︰心刑肺,肺本先虛,今何喘實?曰︰此有二,一者肺水喘,此五臟之逆。二者腎水氣逆上行,旁侵於肺,故令大喘,此皆難治。

附方

化痰定喘丸 雄黃 朱砂 蟬衣 全蠍 僵蠶 南星 白附 輕粉

梅花飲子 硼石 芒硝 人參 甘草 辰砂 麝香 馬牙香 冰片 末之,以瓷器貯好,麥門冬湯下,氣喘咳嗽桑白皮湯下,平時薄荷湯下。

附︰○

總括 小兒 為啼時,食以酸鹹又乳之,因是肺經傷水濕,風痰結聚早為醫,諸病原來有藥方,惟愁 最難當,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必須薑,病患遇此仙方藥,服後方知定喘方。

一症,本為寒濕所浸,未經發散,邪傳心肺,變而為熱。有熱生風,有風生痰,痰結不化,因循日久,成為軟塊,圓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與乳食,或食以酸鹹,氣鬱不利,致令生痰,或節令變遷,風寒暑濕襲之,或墮水中,水入鼻口,傳之於肺,故痰發而風隨之,風痰潮緊,氣促而喘,乃成痼疾,急宜去風化痰,以知母湯、如意膏治之。

附方

知母湯 訶子 知母 貝母 羌活 滑石 大黃 麻黃 葶藶 甘草
如意膏 半夏 赤茯苓 枳殼 朴硝 用硝風化,以生薑打糊為丸,綠豆大,淡薑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