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八 外科

癰疽証六

【歌】疽發惡深其狀小,淺而大者是為癰。要看部位分虛實,薄處尤當大補榮。

【論】《原病式》云︰癰者,淺而大者也。疽者,深而惡者也。熱盛血則為癰疽。丹溪云︰癰疽須看六陽 經、六陰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有血氣俱多者,不可以一概論。若夫要害處,近虛怯處,如少陰、厥陰經生癰,以其氣多血少,恐肌肉難長,瘡口未合,必成大害。所以戒用驅毒利藥以伐其陰分之血,當大補 氣血,方可收功。又如中年人生癰疽,才有痛處,參之脈症,但見虛弱,便與滋補血氣,可保終吉。河間云︰ 腫掀於外,根盤不深,形証在表,其脈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必侵於內,急須內托以救裡,宜複煎散除濕散 郁,使胃氣和平,或未已,再煎半料與之。如大便秘,煩者,少少與黃連湯。如微利而煩,熱少退,卻複與複 煎散半料,如此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內傷。世俗多用排膿內補十宣散,若用於些少瘡及冬月則可,若潰瘍于 夏月用之,其桂、附辛熱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 ,難為倚仗,不若複煎散之愈也。學人臨用 斟酌,斯無弊也。 托裹複煎散 防風(三兩,去蘆) 地骨皮(二兩) 白茯苓(二兩) 黃芩(二兩) 白芍藥(二兩) 人參(二兩,去蘆) 白朮(二兩,炒) 黃耆(二兩,蜜炙) 肉桂(二兩) 甘草(二兩) 防己(二兩) 當歸(二兩) 先以蒼朮一斤,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朮,入前藥煎至四盞,分四次飲之,朮渣還可再煎。 背發發脾肚,在肩下脊上,因飲食而感其毒,廣一尺,深一寸,潰雖在骨,不穿膜不死,急治脾肚之毒。 內當托裡護心,外當拔毒散腫,內外夾攻之。若發於右脾中,恐其毒奔心,大要服藥截住,不令攻心。如通脊 背腫者,不可救也。 蜂窠發者,正當脊心,頭在上,最不宜,乃為反証,全要托裡生肌定痛,恐毒攻心難治,心火未發故也。 散走流注發,此毒瓦斯乘風熱而走,急用疏風定熱,則氣自息。治之者流注於手、足、腿、膝者,必死無疑。 背發,兩頭小,四邊散攻,乃因飲食所致而氣食相關,合陰虛而成之。氣虛而散者,所以開口而闊,急 服內消藥,亦宜補陽也。 肺癰發於左膊間,初可用燈火點破,追疔湯汗之而散。 右搭肩發,骨上生者,以動之處,可治。若串於左肩,難治。左搭肩發,骨上以動處,可治。串於右肩,難治。二証並用雄黃散,及絮,焙乾為末,香油調,搽患處。 對心發,因心火盛而熱氣會,生於此,其毒壯盛走之,急用疏導心火藥解之。 腎俞發,因受濕並怒氣飲熱酒而得之,傷於內腎之間,流毒在腎俞,宜解內腎之毒,若陰發傷腎膜者,不治。腎俞雙發,陽發於外,可治。陰發傷腎膜,及膿稀者死。 瘡久不痊,腎水虛憊,下流故也,可服苦參丸,外用隔紙膏貼之,紅玉散敷之。 紅絲瘡,人多不識,無治法,害人甚速。其瘡生於手、足間,有黃泡,其中忽紫黑色,即有一條紅絲迤延 血上而生,若致心腹則使人昏亂不救。或有生兩、三條紅者,以針橫截 紅絲,所到之處刺之,使血出,以膏藥貼之愈。此証得之喜怒不節,血氣逆而生也。 內疳瘡,生上 ,初發如蓮花痔,根蒂小而下垂,及大,治法以勾刀決其根,燒鐵烙之以止其血。次以雄黃、輕粉、粉霜、白芷、白蘞末之敷其上,以槐杖作枕支其牙頰間,毋使口合,一、兩時瘡瘢定合,口自便。 次日出膿,以生肌散敷之,仍以乳香膏護之。不支其牙則津液沖動,不能敷藥,此勞氣虛憊故也。 便癰,血疝也,俗呼為便毒,以其不便處生故也。乃足厥陰肝之經絡及衝、任、督脈,亦屬肝之旁絡,是血氣流行之道路也,今壅而為癰,當以玉燭散或桃仁承氣湯下之。 乳癰,由忿怒所逆,郁悶所遏,濃味所釀。蓋乳房,陽明所經;乳頭,厥陰所屬。厥陰之氣不通而汁不出; 陽明之熱沸騰,故熱甚而化膿。亦因乳子膈有痰滯,口氣 熱,含乳而睡,熱氣所吹,遂生結核。初起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必成癰。故用青皮疏厥陰之滯;石膏清陽明之熱;當歸、川芎、甘草節 行污濁之血;栝蔞、沒藥、橘葉、皂角刺、金銀花消腫導毒;少佐以酒,行藥力也,更以艾灸兩、三壯尤捷。 若有不得於夫,不得於舅姑者,憂怒郁悶,朝夕累積,遂成隱核如棋子,不痛不癢,數十年後為陷空,名曰乳 癌,其瘡形凹嵌如岩穴,難治。 蜂窠發於胸乳間,乃心熱盛,急用疏導心火藥,遲則不救。 頸後蜂窠發,宜急救,若初起 赤腫痛,可療。痰發及流兩肩者,難治。 兩脅下癰疽,切不可用補陽藥。蓋虛中得,絕不可受熱劑,虛甚,易於傷骨膜。 兩邊髮際發,在頸後兩邊髮際,如核發起,急宜取去病 根。如腦心發,看熱氣上攻於腦四畔邊, 赤腫硬,連於耳項,寒熱疼痛,不急治,毒入於血肉,多腐為膿水,不治。 腦後發,名夭疽,其狀大而紫黑色,若不急治,則毒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十餘日死,急用化痰 消腫托裡散,及內托千金散。 耳後發,耳後一寸三分發之必死,名銳毒,不治。 胸發,名井疽,狀如豆,三、四日起,不早治,入於腹,十日死,急服內固清心散。外發可治,內發必死無疑。 九發肺疽在募中。肝疽在期門;腎疽在中脘;脾疽在章門;胃疽在賁門;大腸疽在天樞;三焦疽在丹田; 小腸疽在關元。其氣穿潰在外可治,若發於內,傷膜者,流膿大腸出,不治。 外腎陰發,名腎癰,又名懸癰,陰囊上腫痛,乃膀胱與腎經及足厥陰肝經感寒濕邪,偏腎於陰之經絡,致 血氣凝滯,寒濕氣不散,而為此病。即服托裡散加車前子、木通、淡竹葉、牽牛、何首烏,複用內消散及生肌 定痛散敷之。此証外潰去子亦無害也。 下 ●,秘傳一味千金散立效,外以蔥白炒熱熨之,如冷再熱,熨三、五次後,敷消毒消腫藥加大黃、木鱉子、南星、草烏敷之。破用生肌散敷之。 人面瘡,此証是冤業所致,可以善事解之,然後服流氣飲。久不已,苦參丸,或用貝母研末敷之。 托裡護心散 大黃(三錢) 牡蠣(三錢, ) 天花粉(三錢) 皂角刺(三錢) 朴硝(三錢) 連翹(三錢) 當歸(一兩五錢) 金銀花(一兩) 芍藥(二錢,炒) 黃芩(二錢,炒) 每半兩,水、酒煎。 托裡十補散 黃 (二錢,蜜炙) 人參(二錢,去蘆) 當歸(二錢五分) 濃朴(一錢,炒) 桔梗(一錢,去蘆) 川芎(一錢二分) 防風(一錢,去蘆) 桂心(一錢) 甘草(一錢,炙) 白芷(一錢五分)
銼一劑,水煎服。 內托千金散 白芷(一錢二分) 人參(二錢,去蘆) 當歸(二錢) 黃耆(炙,二錢半) 川芎(一錢二分) 防風(一錢二分) 甘草(炙,一錢五分) 芍藥(炒,二錢半) 花粉(一錢五分) 官桂(一錢二分) 桔梗(去蘆,一錢二分) 金銀花(三錢)
水煎,入酒半盞,再煎沸,溫服。 內固清心散 辰砂(一錢) 白茯苓(一錢) 人參(一錢二分,去蘆) 白豆蔻(一錢) 雄黃(一錢) 綠豆(一撮) 朴硝(一錢) 甘草(一錢,炙) 片腦(一錢) 麝香(一錢) 皂角刺(八分)
末之,每服一錢,蜜湯調下。 一味千金散 用黑蜘蛛一個,過街者為妙,入杵缽中研爛,熱酒攪勻,通口服。 雄黃散 雄黃(一錢) 巴豆(一粒)
同研如泥,入乳香、沒藥各少許,再研勻、細,少上,惡肉自去。 拔毒散 陳皮(一兩) 甘遂(一兩) 當歸尾(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 紅花(酒洗,一兩) 桃仁(去皮、尖,一百個)
水、酒煎服。 玉燭散 即大承氣對四物湯。(二方一見傷食,一見血証。) 生肌散 枯白礬(一兩) 檳榔(一兩) 密陀僧(錢半) 黃丹(一錢) 血竭(一錢) 輕粉(五分)
末之,敷瘡上。 乳香散 赤石脂(五錢) 白膠香(五錢) 枯白礬(五錢) 黃丹(二錢) 乳香(二錢) 沒藥(二錢) 輕粉(二錢) 俱末之,敷瘡上。 流氣飲(方見耳証條下。) 苦參丸 苦參不拘多少,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薄荷煎湯送下。 紅玉錠子 干胭脂(三錢) 枯白礬(三錢) 輕粉(三錢) 砒霜(一錢) 黃丹(三錢) 片腦(五分) 麝香(五分)
末之,糊為錠子,臨用井花水磨,塗患處。 隔紙膏 龍骨( ,一兩) 鉛粉(一兩) 鉛丹(一兩)
末之,香油或桐油調,油紙夾隔貼之,次日又翻過貼,須先以蔥、椒煎湯洗淨,然後貼上。 烏龍膏 小粉(四兩) 半夏(一兩) 木鱉子(去殼,一兩) 草烏(半兩) 鐵鍋內炒焦,研細,出火毒,水調敷,日一換。

疔毒証七

【歌】十三疔毒要精通,麻子鹽膚牛狗同。水洗刀鐮三十六,浮漚蛇眼及雌雄。更兼石爛皆其數,體弱因令暴 鐘。手足初生黃泡起,或時紫黑熱寒攻。眼中流火心 驚惕,癢痛無時嘔逆凶。初見病時當速療,勿教稍慢致疲癃。

【論】古方所載疔毒十三種,曰麻子疔,曰石疔,曰雄疔,曰雌疔,曰火疔,曰爛疔,曰三十六疔,曰蛇 眼疔,曰鹽膚疔,曰水洗疔,曰刀鐮疔,曰浮漚疔,曰牛狗疔者是也,皆緣感天地暴 而生。然陰陽二氣互相 擊怒,必成暴氣,如卒然大風、大霧、大暑、大寒,遇之襲於皮膚,入於四體,傳注經脈,腠理壅隔,榮衛不得通行,發為癰疽疔毒之患。或開死獸,鐘其毒瓦斯尤甚。經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恣食辛辣濃味,炙爆葷 腥,蘊毒於中故也。然瘡之始發也,必先癢而後痛,先寒而後熱,熱定則多寒,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見 火,甚則嘔逆者,多危。其麻子疔者,始末皆癢,不得觸犯,觸犯即難治。眾疔之中,惟三十六疔可畏,其狀 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赤色,初生一個,日增一個,若滿至三十六個,則藥所不治,急療之得生。若石疔、火疔、爛疔、蛇眼疔、水洗疔、刀鐮疔、雄、雌疔、鹽膚疔之類,皆因形象而名者,不急治,亦危殆也。獨浮 漚、牛狗二疔,雖不療,亦不殺人也。凡疔不可觸犯,若瘠強痛極,不可忍者,是觸之候也。

疔瘡外治法

凡疔瘡,先以針刺四圍及中,然後用雄、雌二黃末醋調塗之,或紫金散敷,不過二次愈。

疔毒內治法

疔瘡初見憎寒壯熱,赤芍藥湯。毒瓦斯入裡,煩悶不已,食不下,或紫黑內陷,飛龍奪命丹。疔始發,脈洪 弦、洪實,腫甚欲作膿,托裡湯。重者飛龍奪命丹、返魂丹。取疔用紫 金丹。 紫金散 外敷之藥。 信石(一錢) 雄黃(一錢五分) 硼砂(炒,一錢五分)
末之,撥開瘡口敷之,不過二次瘥。 赤芍藥湯 內服之劑。 金銀花(三錢) 赤芍藥(三錢) 大黃(四錢) 栝蔞(一個) 當歸(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五分) 分作二帖,每一帖,水、酒各一盞,煎,不拘時服。 飛龍奪命丹 大南星(一錢) 雄黃(一錢) 巴豆(一錢) 砂(一錢) 黃丹(半錢) 信石(半錢) 乳香(半錢) 斑蝥(十六個,去翅、足) 麝香(少許)
末之,取蟾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一、二丸或十四、五丸,看瘡大小、上下,食後好酒送下。 聖濟托裡湯 乳香(明者,一兩) 真綠豆粉(四兩)
末之,和勻,每服一兩,甘草湯調下。 返魂丹

治十三種疔瘡。 朱砂(五錢) 膽礬(五錢) 血竭(一兩) 銅綠(一兩) 蝸牛(一兩) 雄黃(二兩) 枯白礬(二兩) 輕粉(五錢) 沒藥(五錢) 蟾酥(五錢) 麝香(少許)
末之,和搗蝸牛、蟾酥極爛,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蔥白三寸,吐在手心,將藥丸裹在蔥白 中,用熱酒吞下,如重車行五裡許,有汗出即瘥。 紫金丹

治疔瘡毒瓦斯入裡,煩悶不已。兼治癰疽發背惡瘡神效。 即返魂丹無蝸牛、麝香、沒藥和丸。 如前服法。

癭瘤証八

【歌】五癭多緣氣與痰,結於頸項兩頤間。若生身體肌膚內,氣聚成瘤不等閑。

【論】夫癭有五︰氣、血、石、筋、肉是也。瘤有六︰骨、肉、膿、血、脂、石是也。癭但生於頸項之間; 瘤則遍身體頭面、手足,上下不拘其處,隨氣凝結於皮膚之間,日久結聚不散,累積而成。若人之元氣循環周 流,脈絡清順流通,焉有癭瘤之患也,必因氣滯痰凝,隧道中有所留止故也。癭氣絕不可破,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但當破氣豁痰,咸劑以軟其堅結,自然消散。丹溪云︰癭氣先須斷濃味。只此一言,深達病機之旨也。蓋癭初起如梅、李,久則滋長如升、斗,大小不一,蓋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然六瘤中惟脂瘤可破,去脂粉 則愈,余皆不可輕易決破也。慎之﹗慎之﹗

五癭,破結散。男女項下癭,不分久近,神效開結散。項下結核如梅、李,不消,以大蜘蛛不拘多少,酒浸研爛,酒調,臨臥服。五癭,用昆布一兩,切碎,醋浸,徐徐咽下自消。 破結散

治五癭。 海蛤(三分) 通草(三分) 昆布(三分) 海藻(三分,洗) 膽草(三分) 枯礬(三分) 松蘿(三分) 麥面(四分) 半夏(二分) 貝母(二分)
末之,酒調服,日三次,忌鯽魚、豬肉。 神效開結散 沉香(二錢) 木香(三錢) 陳皮(四兩) 珍珠(四十九顆,炒,內泥封口) 海藻(二錢) 豬厭肉子 (生雄豬項,紅色,四十九個,瓦上焙乾)
末之,服二錢。

治瘤大如拳,小如粟,或軟或硬,無藥可療,不可驟用針破,用南星膏。一切癭瘤,不問新久,昆布丸。 南星膏 治頭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棗,不知痛癢。 大南星(一個)
為末,醋調如膏,以針輕刺患處,令氣透,然後敷之,南星若得新鮮者尤佳。 昆布丸

治一切癭瘤,不拘久近。 昆布(洗一兩,小麥醋煮乾) 海藻(一兩,小麥醋煮乾)
末之,蜜丸彈子大,每一丸噙化下。

瘰馬刀証九

【歌】項頤結核名為 ,胸脅間生是馬刀。手足少陽經絡部,久成遺漏速當消。

【論】夫瘰癧之病者,即古謂九漏也。形狀不一,生頸項者曰瘰癧,生乳腋者曰馬刀,累累然結核,大小 無定,發作寒熱,膿水潰漏,其根在臟腑。蓋肝主野狼漏,胃主鼠漏,大腸主螻蟈漏,脾主蜂漏,肺主蚍蜉漏,心主蠐螬漏,膽主蜉蛆漏,腎主瘰癧漏,小腸主轉脈漏。一本漏作 ,原其所自,多因寒暑不調,或飲食乖節,遂致氣血壅結而成也。巢氏所載決其死生者︰但反其目而視其中,有赤脈從上下貫瞳子者死,不下貫者可治。 治之大法,以祛風熱,潰堅結,消 痰降火,則腫消而核散,決不致潰漏之地也。

瘰癧

瘰癧或破或不破,升麻調經湯。不破,堅硬如石,散腫潰堅湯,結核腫痛,皂子仁丸、連翹散。 升麻調經湯 升麻(八錢) 生黃芩(四錢) 葛根(三錢) 膽草(三錢) 三棱(三錢,酒炒) 桔梗(三錢) 酒黃芩(三錢) 連翹(三錢) 甘草(三錢,炙) 黃連(三錢) 廣朮(三錢) 當歸(三錢) 白芍藥(三錢) 知母(一兩) 黃柏(一兩)
每服半兩,水煎服,臥須略使足高於首,藥可入膈。 散腫潰堅湯 柴胡(四錢) 升麻(二錢) 膽草(酒炒,三錢) 栝蔞根(三錢) 黃柏(酒炒,三錢) 知母(酒炒,三錢) 昆布(五錢) 廣朮(酒炒,二錢) 三棱(酒炒,二錢) 連翹(三錢) 白芍藥(二錢,酒炒) 歸尾 (酒洗,五錢) 葛根(二錢)
每服六錢,煎服如前法。 皂子仁丸

治瘰結核。 皂子仁(一升) 玄參(一兩) 連翹(一兩) 水五升,慢火熬,水盡為度,搗爛,蜜丸彈子大,噙化。 連翹散

治瘰癧馬刀。 連翹(一斤) 瞿麥(一斤)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十日後于臨泣穴灸二七壯(穴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再服藥至六十日愈。

馬刀

耳下至缺盆,肩上為馬刀,潰堅湯、見前。連翹散堅湯。 連翹散堅湯 柴胡(一兩二錢) 木瓜根(一兩) 膽草(酒炒,一兩) 連翹(一兩) 芍藥(酒炒,一兩) 當歸(酒洗,一兩) 生黃芩(七錢) 酒黃芩(七錢) 廣朮(酒炒,五錢) 三棱(五錢) 炙甘草(三錢) 黃連(酒沙,一錢) 蒼朮(一錢) 服法如前升麻調經湯。

瘡瘍疥癬証十

【歌】瘡瘍痛癢皆心火,疥癬多緣血熱生。乾濕兩端分濕熱,輕揚發散郁須伸。

【論】經云︰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蓋瘡者,疥癬之總名,瘍者,有頭小瘡也。《原病式》云︰熱甚則灼而為瘡,潰而為膿水,猶谷、肉、果、菜,熱極則腐而為污水也。又云︰熱勝於陰,則為瘡瘍。然疥有五︰ 干疥、濕疥、蟲疥、沙瘡、膿窠瘡之別。乾者以開鬱為主,濕者以燥濕為主,蟲疥以退熱殺蟲為主,沙瘡以活 血清心為主,膿窠以治熱燥濕為主。癬亦有五︰風癬、頑癬、濕癬、馬癬、牛皮癬之別,皆由肺受邪毒,運于 四肢,以生肉蠹。治之之法,不過清熱驅濕,疏風散郁,涼血殺蟲之劑,治之無不效。雖然疥癬皮膚之恙,非 心腹之疾,不足為患,久而不已,元氣因而虧損,以致 羸者多矣。

疥瘡

干疥,開鬱為主,吳茱萸散敷,或黃連、大黃末豬膽調敷。濕疥,一上散。沙瘡,剪草散。膿窠,三黃散。 吳茱萸散 干疥用之。 吳茱萸(二錢) 白礬(二錢,枯) 寒水石(二錢五分) 蛇床子(三錢) 黃柏(一錢) 大黃(一錢) 硫黃(一錢) 樟腦(五分) 輕粉(五分) 檳榔(一個)
末之,油調敷。 一上散

治濕疥 雄黃(三錢五分) 寒水石(一兩) 白膠香(一兩) 黑狗脊(一兩) 蛇床子(一兩) 枯白礬(五錢) 黃連(五錢) 吳茱萸(三錢) 硫黃(三錢) 斑蝥(十四個,去翅、足)
末之,和勻,洗瘡令湯透去痂,用蠟脂油調,手中心擦熱,鼻中嗅二、三次,卻擦上,一上即愈。 剪草散

治沙瘡。 寒水石(二錢) 蕪荑(二錢) 剪草(一錢) 枯白礬(一錢) 吳茱萸(一錢) 黃柏(一錢) 蒼朮(五分) 濃朴(五分) 雄黃(五分) 蛇床子(三錢) 輕粉(二錢)
末之,香油調,敷患處。 三黃散

治膿窠 蕪荑(半兩) 枯白礬(半兩) 軟石膏(半兩) 大黃(半兩) 樟腦(半兩) 貫眾(一兩) 蛇床子(一兩) 硫黃(二錢五分) 雄黃(二錢五分)
末之,油調敷。

諸瘡癬

干癬,羊蹄根汁調膩粉塗之;又,野狼巴草、川槿皮、海桐皮末之,河水調敷;或白膠香末入輕粉少許,油 調擦之,鐵鏽油調塗之。頭瘡,黃丹、輕粉、枯白礬等分,油調敷。甲疽瘡,綠礬散。月蝕瘡,胡粉散。上疳 瘡,輕粉散。下疳瘡,爐甘石散;或燈心灰入輕粉少許乾貼;或熊膽、片腦、輕粉等分,末之,貼。大帶瘡,百合根研爛,頻敷。火丹瘡,遍身赤腫痛,寒水石、石膏各三兩,黃柏、甘草各一兩,末之,巴蕉汁調敷。征 膚瘡,遍身如魚目,無膿,升麻煎百沸,入蜜二匙,鵝翎蘸敷。 瘡及杖瘡,翠玉膏。湯火瘡,白蛤殼 存性,研末,油調搽極效;或保生救苦散、黑白散。 綠礬散

治甲疽瘡。 綠礬(炒,五錢) 蘆薈(生,一錢) 麝香(一字)
研極細,以小絹袋盛藥,納指于袋中,扎定,瘥,去之。 胡粉散

治月蝕瘡。 胡粉(炒,一錢) 枯白礬(一錢) 黃丹(炒,一錢) 黃連(一錢) 輕粉(一錢) 胭脂(五分) 麝香 (少許)
末之,洗瘡淨,拭乾敷之。乾者,油調敷。 輕粉散

治上疳。 黃柏(蜜炙,三錢) 密陀僧(三錢) 黃丹(三錢) 高末茶(三錢) 輕粉(三錢) 乳香(三錢) 麝香(少許)
末之,蔥湯洗瘡淨,此藥敷之。 爐甘石散

治下疳。 爐甘石(一兩六錢) 黃連(八錢) 用砂罐內煮,去黃連,晒乾細研,入片腦半錢同研,敷患處。 翠玉膏 治 瘡。 瀝青(一兩) 黃蠟(二錢) 銅綠(二錢) 沒藥(一錢)
上,將銅綠末入油調勻,將黃蠟火上熔開,下銅綠攪勻,入沒藥勻,傾河水盆內扯勻,油紙裹,用時口噙 水洗了,旋捻作餅子,貼瘡,紙封,三日一易。 隔紙膏 治 瘡,不問久近,雖腐爛至骨,此藥神效。 龍骨( ,三錢) 鉛粉(三錢) 鉛丹(三錢)
末之,香油或桐油調,用油紙夾隔貼之,次日又翻過貼,洗淨後方可貼。 保生救苦散

治火燒、湯燙或熱油烙及脫肌肉者。 寒水石(三錢) 大黃(三錢) 黃柏(三錢)
上為末,香油調,塗患處。如濕爛,乾摻之。 黑白散

治湯燙、火燒爛去肌肉見骨者。 百草霜(三錢) 輕粉(一錢五分)
為末,狗油調,搽患處。

痔漏証十一

【歌】氣血脈腸牝牡蟲,七般痔狀要精通。或因風濕侵於外,醉飽過傷熱蘊中。

【論】經云︰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 為痔。蓋人之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醉飽交接,多欲 自戕,以故氣血墜下,結聚肛門,宿滯不散,沖突為痔,故古人有七痔之目。牡痔者,肛邊發,露肉珠,狀如 鼠乳,時時滴潰膿血。牝痔者,肛邊生瘡,腫痛出血,其頭反陷入。脈痔者,腸口頻頻發 ,且疼且癢,出血 淋漓。腸痔者,腸內結核,有血,寒熱往來,登圊脫肛。血痔者,每遇大便,清血隨下不止。蟲痔者,肛門浸 淫濕爛,內有蟯蟲蝕其腸為瘡。氣痔者,大便難,強力努之則肛出不收。此七痔之狀雖殊,大抵以解熱、涼血、順氣為主。蓋熱則血傷,血傷則經滯,經滯則氣不運,氣與血俱滯,乘虛而墜入大腸,所以為痔。凡諸 痔久不愈,必至穿腸而為漏,此因痔而成漏也,當涼血寬大腸自愈。亦有外傷四氣,內窘七情,與夫飲食乖情A 染觸蠢動含靈之毒,未有不變為 瘡,穿孔一深,膿汁不盡,得冷而風邪並之,涓涓而成漏矣。蓋漏者,諸 之潰也。諸痿者,如野狼 、暴 、蟻 、螻蟈 、砒蜉 、蜂 、蠐螬 、蜉蛆 、轉筋 、瘰癧之類。

《內經》云︰ 即漏也。所謂漏者,以其穿孔而流膿水與血水,象缸瓮之漏孔故也。 者,如蟲豸之穿蠹蛀孔也。如《巢氏病源》所謂十 、三十六 之說,名雖不同,其理一也,不必悉舉。大抵漏有新久,新者帶鮮紅,或微腫,或小核。久者上願,白肉黑爛,淫蟲惡臭生焉。丹溪云︰漏瘡先須服補養血氣藥,外用附子餅按瘡上,以艾炷灸之,直至肉平為效。

諸痔瘡

痔瘡專以涼血為主,參 槐角湯。痔及腸風下血脫肛,槐角丸。翻花痔,荊芥、朴硝煎湯洗,次用木鱉 子、鬱金末入龍腦敷;或以熊膽、片腦和勻貼之;或以米醋沃燒紅新磚熏之,日三、五次。 參 槐角丸 人參(一錢五分) 黃耆(一錢五分) 生地黃(一錢) 川芎(一錢) 當歸(一錢二分) 升麻(一錢) 條芩(一錢,炒) 枳殼(一錢,炒) 黃連(一錢,炒) 槐角(一錢)
銼一劑,水煎服。 槐角丸

治諸痔及腸風。 槐角(一兩) 防風(五錢,去蘆) 地榆(五錢) 當歸(五錢) 枳殼(五錢) 黃芩(五錢)
末之,丸,米湯下。

諸漏瘡

漏有三十六種,名狀極多,而治法則一。丹溪云︰漏須大補氣血,人參、白朮、黃 、川芎、當歸為主,佐以刺 、蛇蛻、牛角 、蜂房之類,大劑服之。外用附子末,以人津唾和作餅,如錢濃,放瘡上,以艾灸之,令微熱,但略覺有微痛即止,每日三、四次,逐次換藥餅,直灸至肉平為效。一人原有痔,又于肛邊生一塊,皮濃腫痛作膿,就在痔孔中出者,當作食積注下治之,黃連散。 黃連散 痔漏仙方。 黃連(三錢) 阿魏(三錢) 神曲(三錢) 山楂(三錢) 桃仁(三錢) 連翹(三錢) 槐角(三錢) 犀角(三錢)
末之,以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液咽下。如消,止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