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論三焦有幾

人身十二臟腑經絡,《靈樞》《素問》詳辨,各有定名部分,獨三焦之名,在經文亦多臆說;后賢之詳其義者,更多旁雜,而無一定之論,是不能無疑,而為之考究,以正其指歸。即如王海藏,為東垣高弟,亦致疑於三焦之名,而問之曰三焦有幾,啟其端而究未能定其說。是以總會經文與諸賢之論而詳之,以知三焦有三三焦,而後之人不能明其義,故多歧而未有以正其名也。所謂三焦之有三三焦也,即以經文正之。《靈》《素》之論三焦,與《難經》之論三焦,已自不同矣。《靈樞》曰︰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關沖,小指次指之端。三焦下 ,在足大趾之前,少陽之後,出 中外 ,足太陽以絡於手少陽。此論手少陽三焦經脈之所行也。又曰︰臍下膀胱至足,為足三焦。下焦別回腸,注膀胱以滲入。此論足太陽膀胱,為三焦一腑之所屬也。手三焦之經為少陽,主於上;足三焦之腑為膀胱,主於下︰是二三焦也。

故《本臟篇》曰︰密理濃皮者,三焦、膀胱濃;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論勇》曰︰勇士,三焦理橫;怯士,三焦理縱。而《素問‧五臟別論》又曰︰膽、胃、大小腸、三焦、膀胱五者,為天氣之所主。夫三焦、膀胱,與膽、胃、大小腸四腑並言,而又有濃、薄、結、直、縱、橫之意,此所謂三焦者,屬之於腑,正有形有狀之三焦也。若《靈樞》又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三焦為一氣之所主,故《三十一難》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下焦在臍下,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此三焦者,即《靈樞》所謂如霧、如漚、如瀆之三焦也。故《難經》又繼言之,三焦為水穀之道路,氣之所以終始。三焦者,原氣之別使。原氣在兩腎中間之動氣,為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此所謂三焦者,屬之於氣,正王叔和所謂有名無狀之三焦也。是又一三焦也。論其經則手少陽三焦主之於上,論其腑則足太陽三焦主之於下,論其氣則兩腎原氣之三焦以行於中。故曰《靈》《素》之論三焦,與《難經》之論三焦,名各不同也。《靈》《素》之論手少陽三焦與足太陽三焦,是有形之腑也。《難經》之論上中下之三焦,是無形之原氣也。有形之腑,與膽、胃、大小腸為配;無形之氣,游行於五臟六腑之中,溫分肉而充皮膚,是即腎間之原氣,自下而中,自中而上,東垣所謂有名無形,主持諸氣,統領周身之氣,熏膚充身澤毛者也。三焦之有三者,此也。王海藏問三焦有幾,獨能辨手少陽三焦主上,足太陽三焦主下,而不及《難經》所云原氣之三焦為命門之別使,是以使後人疑而莫辨耳。故王叔和所云三焦無狀空有名者,即是腎間原氣之三焦也,不可謂盡非也。獨是陳無擇以臍下之脂膜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著內一層,形色最赤者為三焦;虞天民以包涵腸胃之總司,指腔子為三焦︰是皆說之不可稽者也。至金一龍舍手足之三焦不言,而易以前三焦、后三焦,尤誕妄而支離矣。予初注三焦論,漫引《靈樞》肺 在三焦,心 在五焦,膈 在七焦,肝 在九焦,脾 在十一焦,腎 在十四焦之間,以軀體之外稱焦,而從虞天民包羅六腑五臟之脂膜,以証三焦之說。自馬仲化以肺 、心 之“焦”為椎,則予之說要,亦可議而未有當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