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帶一個班級是六年級,因為五年級的老師處罰學生很嚴厲,跟他們相處得不是很好,師生關係很緊張。

我去帶班的時候,第一天站在講台前,學生看我的眼神很奇怪,好像對老師不信任,東看西看,還有一個學生第一句話就問我:「老師,你會不會打人?」我們要「聽思聰」,聽孩子的言語就要知道他們的心聲,就是對老師沒有信任。

這時如果要求他們,「你要相信我,我會對你好」,他們不可能立刻就接受這種言教。

所以,我察覺到這一點,就開始觀察他們的需要去付出,進而關係就會逐漸建立。

學生對我的信任愈高,我講的話才聽得進去,才歡喜去接受、去實踐。

我經過觀察,六年級的孩子正在發育期間,肚子特別容易餓,我就去買些完全不含防腐劑的胚芽餅乾,放在我的桌子抽屜裡。

到十點、十一點前後,學生就會過來找我,我知道他們餓了,就把餅乾拿出來,一人只能吃兩片,怕吃多了,中午就吃不下飯。

我還特意去買了一個電鍋,每個星期五下午煮一些東西給他們吃,記得我第一次煮的是紅豆芝麻湯圓。

其實帶一個班就好像帶一個連隊、帶一個小國家一樣,老師是國王,所以要先贏得民心。

這一鍋湯圓煮完之後,打開來香味撲鼻,結果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我說:「諸位同學來吃,結果一半的人不吃,一半的人要吃。

這一半的人很有氣節不吃,而很多孩子支撐不住,立刻就衝過來吃了一碗,還問老師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  第一批對我親近的這些學生,我立即把他找過來了解班上的情況,了解每個同學的家庭情況,而了解的重點在於能因材施教。

我們贏得人心的目的是要成全學生,絕對不是為了權謀,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看存心。

第二個星期再煮,全班同學就都過來吃了。

這樣一煮下去,已經達到信任的目的,到最後學生跟我的感情特別好。

我突然靈機一動,就跟學生講:「老師這三個星期示範了一個態度給你們看,叫做為人民服務,接下來我希望熱心的同學能把你最拿手的好菜,做出來帶給同學,為同學服務。」這句話一說出來,不要擔心,因為一個班級有各種學生,一定有特別熱心的會帶頭,他一定會舉手來做。

所以,我馬上說,這位同學你登記一下,這個同學下個星期,另外那個同學下下個星期,就這樣排了一個學期。

這只是做了一個付出的動作給學生學習,我也沒有想得很複雜,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個活動一辦下去,學生學到很多做事的本領,這是教科書以外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一個星期這位同學負責,我就告訴他:「這件事讓你全權負責,你這個星期要做珍珠奶茶,該找誰幫忙,該花的錢,該安排購買的東西,統統要負責好」。

這就訓練了他負責一件事情的方法。

當然我們教學生做事,也要把方法告訴他,所以我就跟他講,你計畫一件事一定要記住五個「W」,兩個「H」,這在西方稱作「管理的方法」。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國人最重視的是德行,一定要以此為體、為本,再以西方的科學技術來運用,這很重要!  在管理、計畫一件事情時,用五個W跟兩個H來計畫。

何謂五個W?第一是「Why」,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要清楚,清楚了你就做得很充實,也知道目標何在。

我們今天要做珍珠奶茶的目的在哪裡,就是希望同學吃了很歡喜。

第二是「What」,做這件事的過程需要哪些東西?第三是「Who」,需要什麼人。

第四是「Where」,在哪些地點。

第五是「When」,何時完成,你要規劃時間表。

這就是人、事、時、地、物,常常能這樣思考就不容易漏失東西。

他需要什麼就開始羅列出來,列出來之後去買,要在哪裡買,他都能想到。

表列出來之後,只要買到了,就畫一個勾表示完成。

假如這個東西沒買到,就再追蹤一下,誰去追蹤可以寫在後面,所以小小的一張紙可以計畫整個工作。

孩子的細心、規劃事情的能力,從什麼時候學?是不是進大學再學?不是。

孩子不是不好學,是大人不懂得教。

其實每個孩子負責這件事,都是忙得不亦樂乎。

他需要哪些人幫忙,他要清楚,比如說他們一定會找我幫忙,請我帶一個瓦斯爐過來。

我說,所有的人都聽你的號令,你要負責,結果他就打電話到我家,那時我剛好不在,是我父親接的。

他就跟我父親說:「麻煩您轉告我們的老師,明天一定要帶一個瓦斯爐。」他確定了就打勾。

一個孩子在規劃這件事時,他開始能運籌帷幄。

再者,做這些食物的過程,他也要了解,可以去請教一些更有經驗的媽媽。

兩個「H」,第一是「How to do」,「如何做」是要精益求精。

第二是「How much」,就是財務規劃,需要花多少錢,他要寫出來,然後來跟我要。

孩子在這一個星期都忙得不亦樂乎,我也看到他們辦事的能力一直在進步。

後來我們班級負責一些全校性的事務,其中有一件是全校的紙類回收,那個工程很大,但是我們班就做得很好,連管理的老師都到我們班上來跟我說:「哇,怎麼清得一乾二淨,很好!」  這就是點點滴滴的訓練,把做事的能力磨鍊出來。

除了做事能力訓練出來之外,連做人的態度都有很大的改變。

學生把食物做好之後,會馬上拿來給我吃。

但老師不能馬上就吃,不然教育的機會就喪失了。

我常跟學生講話都沒有講透,為什麼?讓他思考。

如果你講一他做一,講二做二,他沒有思考。

我就問他:「除了想到老師之外,還要想到誰?」這個孩子若有所思就跑出去了,後來好幾個學生都跑出去了,過了差不多三分鐘,隔壁班的老師跑過來,她說:「這是誰做的?怎麼做得這麼好吃?把那個小朋友叫過來,我問問看他是怎麼做的。」我就把這個小男生叫過來,他走過來的時候,雄赳赳氣昂昂很有自信。

他就開始告訴老師,原料在哪裡買的,如何做的。

所以,這個孩子縱使考試考得不是很好,但是他在做事方面,他的細心提升了,這對孩子內心有一個很好的幫助,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這個活動一辦下去,他們常常都是拿著東西去送人,送給他們以前一、二、三、四年級的老師,還有連隔壁班的老師也都送去,所有的老師看到他們都是笑臉迎接。

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常常離老師還有三公尺、五公尺遠的距離,遠遠的就將手舉起來,「老師好!」他們對人的禮貌在這一段時間之內進步特別快。

而當他們對人有禮貌時,恭敬心就生起來,對人關懷的心也提升起來。

所以,當我們懂得付出,針對孩子的需要,就很快能得到他們的信任。

而從付出當中,自己也得到了進步,學生也有很大的進步。

因為他們懂得付出,所以在對人的態度上,還有做事的能力上,同時都得到提升。

因此,如何教育孩子?不在書本,書本只是方法,要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與人相處的點點滴滴當中,才是真實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