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燥病

形脈俱虛,不飢不食。積勞虛人,得深秋涼氣外侵,引動宿邪,內蒸而為煩渴,已非柴、芩、半夏之症。急救津液,以清伏邪。

竹葉 生地 梨汁 連翹 麥冬 蔗汁

不治失血,獨取時令濕邪,得以病減。凡六氣有勝必複,濕去致燥來。新秋暴暑爍津,且養胃陰,白露後可立調理方。

麥冬 人參 大棗 半夏 生草 粳米

脈虛數,形寒,心中煩熱,五更後氣升咳嗆。當秋分節燥金司令,大熱發泄之餘,皆能化燥。肺為嬌臟,最處上焦,先受其沖,宜潤燥以滋其化源。

冬桑葉 南花粉 生米仁 大沙參 玉竹 蜜炙橘紅

用白糯米三合,淘淨,流水泡,取極清湯,代水煎服。

夜來咳嗽略稀,即得假寐目瞑。夫溫邪內熱,津液被劫,已屬化燥。而秋令天氣下降,改色;肺位最高,上焦先受。大凡濕由地升,燥從天降,乃定理也。今皮膚甲錯,肌肉消爍,無有速於是也。茲論氣分主治,以上焦主氣也。議用喻氏方,減去血藥,以清燥專理上焦

經霜桑葉 玉竹 甜杏仁 枇杷葉 甜梨皮 花粉(將濾入生石膏末二錢)

初秋咽痛發嗆,是氣交中暑熱燥氣從呼吸而入。肺位最高,清空失司,惟輕清可解。藥過於苦辛寒,胃傷食減,而上焦仍窒。古人謂金空則有聲,聲嘶脈數,有肺痿之慮。

甜水梨 兜鈴 北沙參 川貝母 訶子皮 蔗漿 甜杏仁 熬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