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急驚風証

臍風發搐者難治。

初生月內。非臍風証。發搐者。此胎驚也。宜至聖保命丹。金銀磨水送下。或用全蠍一枚。薄荷葉包。炙為末。朱砂末三分和勻。豬乳調服。常發者。名胎癇。不可治也。如變蒸發熱甚。發搐者。只用導赤散瀉青丸主之。效。瘡疹未出發搐者。此吉兆也。宜用導赤散煎調朱砂服之。效。或將靨發搐者。凶兆也。氣攻心。宜急解救之。用真牛黃腦子各一分朱砂末五分和勻。豬尾尖血和丸小粟粒大。每一丸。燈草煎湯化下。

丹瘤發搐。視其先後何如。先發丹後發搐者不治。此胎毒自外入裡也。先發搐後發丹。此名驚丹可治。此胎毒自內而外也。宜用大連翹飲主之。

連翹(一錢) 瞿麥(一錢) 滑石(一錢) 車前子(一錢) 大力子(一錢炒) 赤芍(一錢)木 二錢) 荊芥穗(一錢) 蟬蛻(一錢)
上為細末。再加大黃。燈心水煎。

蟲疥浸淫瘡入腹。發搐。難治。急用雄黃解毒丸。升麻煎湯下。瘡再發。兒搐止者吉。

發搐。視其病之新久。如初咳嗽時。痰盛氣促。連聲不止。而不能治。發搐者。宜葶藶丸。

蘇葉煎湯下。利去其痰。咳止搐亦止矣。如久嗽不止者難治。宜用小阿膠散。服五分至一錢。煎去渣灌下。如發搐後變嗽者。此風邪入肺也。宜人參荊芥散再發之。

陳皮(去白) 荊芥穗 桔梗 半夏 桂枝 細辛 木通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
上各等分。水煎薑引。

泄痢發搐。如先吐瀉。或痢疾久不止。以致脾胃虛弱者。此慢驚風也。難治。如先發搐發泄痢者。此因發搐之時。多用利驚下痰之藥。或多用寒涼之藥。傷其胃氣。泄痢不止。宜補澀之。錢氏異功散。加木香砂仁肉豆蔻訶子肉為末。山藥粉糊丸。米飲水調之。

瘧疾發搐。瘧作熱時發搐者。此宜截去其瘧。瘧止搐亦止矣。小柴胡東加常山檳榔烏梅日服。以截其瘧。發過服辰砂五苓散。以定其搐。神效。如發搐後變瘧者。此脾風之証也。宜平瘧養脾丸主之。

蘄水李中庵。吾婿也。一兒未周歲。因傷食發瘧。間一日一發。在子丑時。瘧發搐亦發發時切牙呻喚。大便黃綠。努黃而出。用口吮母口。得乳即止。瘧後汗出心下跳。腹中鳴。退後頂上有小熱。其父母愛惜之心。瘧退搐退。則喜而稱愈。瘧搐俱發。則憂懼不勝。其母又不禁口。病未十日成疳矣。面色 白。囟陷發疏。兒漸羸瘦,請予治之。予曰:此兒先受暑濕。暑則為瘧。濕則為痰。又傷飲食。助其暑濕之邪。暑則傷心。濕則傷脾。暑生熱。濕生痰。脾土一衰。肝木隨旺。瘧曰食瘧。疳曰食疳。當從虛治。且大哭手撤。皆肝膽之病。子時屬膽。切牙者心肝俱熱也。肝木心火。子母病也。大叫哭者。肝病也。呻喚者。腎病也。腎水肝木。母以子病也。肝者厥陰風木也。心跳者。少陰君火也。水火相搏。則內作搐。故大便努黃而出。用口吮母之口。此內熱作渴也。兒口不能言。得乳自解。汗出者。初發之時。邪氣拂郁。及其退而有汗。此真氣外泄也。故治瘧之法。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有汗要無汗。養正為主。此兒汗泄於外。便泄於內。心下跳。腹中鳴。皆火盛証也。肝膽從火治。此其法也。退後頂熱。兒頂出顛。亦厥陰肝經之脈也。予製一方兩治之。於平疳止搐方中加治疳之藥。於補脾消瘧方中。加止搐之藥。調理五日。瘧搐俱止。兒亦漸肥。而疳瘦除矣。附其方於下。其平疳止搐加減於當歸龍薈丸。用歸身人參炙甘草柴胡川芎各一錢。青皮蘆薈木香各七分。膽草酒洗梔仁各五分。半夏大者三個。一本有黃芩陳皮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五丸。寅卯時竹葉煎湯下。治瘧補脾。加味參苓白朮散。人參黃 蜜炙歸身九肋鱉甲使君子白芍藥酒炒各一錢。炙甘草青皮去白各八分。濃桂澤瀉木香夜明砂柴胡各五分。陳皮七分。一本有乾蟾蓮肉共碾末。山藥糊丸粟米大。每服三十丸。巳戌二時服。炒米湯下。乳母服加味四物湯。當歸川芎赤芍藥生地黃柴胡升麻麥門冬木通黃芩酒炒桔梗各五分。薄荷葉七分。燈草水煎服。

急驚風變証

急驚風變成癇者。此心病也。心主驚。驚久成癇。蓋由驚風既平之後。父母玩忽。不以。使急痰停聚。迷其心竅。或一月一發。或半年一發。或一年一發。發過如常。近年可治。久則不可治矣。宜服如神斷癇丸治之。

黃連(五錢) 白茯苓(三錢) 石菖蒲(三錢) 膽星(一錢) 珍珠(一錢) 鐵花粉(一錢)朱砂(飛三錢) 甘遂(五分)
上為細末。粟米粉煮糊。入 豬心血三枚同杵勻。為丸如彈子大。每一丸。取 心一枚。切開兩片。入藥在內。線扎定。水煮熟。分三服。本湯送下。

一兒三歲。病驚風後。未服豁痰安神之藥。自後成癇。每發之時。面色青黑。兩目連札如嚼物。涎出於口。昏眩仆地。當欲發之狀。即以手探其口中。以吐其涎。如此調理。至七歲不作矣。

一兒四歲。病驚已絕。予用針刺其涌泉一穴而醒。自此驚已不發。予謂其父曰:此驚雖。未服豁痰之藥。若不早治。恐發癇也。父母不信。未及半年。兒似痰迷。飲食便溺。皆不知也。時複昏倒。果然成癇病。其父來訴曰:不信先生之言。誠有今日之病。願乞醫治。不敢忘報。予乃問其子。爾病發時。能自知乎。子曰:欲昏則發。乃作錢氏安神丸加膽草服之。教其父曰:爾子病將發時。急掐兩手合谷穴。如此調治。一月而安。

急驚風成癱者。肝主風。風淫末疾。故驚風之後。有手足癱瘓而不能舉者。此血虛不能養筋故也。宜地黃丸加當歸牛膝川獨活肉桂為丸服之。

一女子十四歲。病驚風後。右手大指次指。屈而不能伸。醫用羌活防風天麻全蠍僵蠶蟬諸風藥治之。病益甚。予嘆曰:彼庸醫也。不知手足不隨。血虛也。伸而不能屈者。筋弛長也。屈而不能伸者。筋短縮也。皆血虛不能養筋之証也。手大指者。太陰肺經之所主。手次指者。陽明大腸之所主。肺與大腸皆屬燥金。此血燥之象也。一切風藥助風生燥。故血轉虛而病轉盛。口授一方。用黃 人參天麥門冬生熟地黃當歸各等分。官桂減半為引經。橫行手指之端。共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一丸。食後湯化下。

一小兒驚風後。右手僵硬。五指拳曲。不能舉物。兼口角流涎。語言謇澀。予曰:此脾有濕痰。脾不足而肝木乘之。不可治也。

急驚風類証

天釣似癇

天釣者。壯熱驚悸。眼目翻騰。手足指掣。或啼或笑。喜怒不常。甚者爪甲皆青。如祟之狀。故宜和解風熱。鉤藤散主之。

鉤藤(一兩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防風(二錢) 朱砂(飛二錢) 大黃(酒濕紙煨二錢五
煎服。此瀉青丸變化加減也。

病似天釣

病項背強直。腰身反張。搖頭掣 。噤口不語。發熱腹痛。鎮日不醒。其狀可畏受病與天釣不同。中風自汗。不可再汗。汗多則發 。中濕宜微汗。不可大汗。大汗過則發。有剛柔二 。無汗曰剛 。宜麻黃葛根湯。有汗曰柔 。宜桂枝葛根湯。二 並宜人參敗毒散加防風主之。

麻黃葛根湯

麻黃(去節一兩五錢) 赤芍藥(一兩五錢) 葛根(一兩半) 蔥白(二莖) 豉(半合) 上銼散。每服二字煎服。

桂枝葛根湯

桂枝 白芍藥 甘草(各二錢七分半) 葛根(一兩半) 生薑(一兩) 大棗(四枚)
上銼散。每服三字。煎服。

內釣似癇

內釣腹痛多啼。唇黑囊腫。傴僂反張。眼內有紅筋斑血者是也。此寒氣壅結。只宜沒藥 木香 沉香 舶上茴香(炒) 鉤藤(各等分) 乳香 全蠍(減半)
上為末。取大蒜研爛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鉤藤湯化下。

盤腸似內釣

盤腸氣痛乾啼。額上有汗。是小腸為冷氣所搏也。宜金鈴子散主之。

金鈴子(二錢) 舶上茴香(鹽拌炒) 木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五分至一錢。調酒服

當歸散 治寒邪入腎經。小腹急痛。面青手足冷者。

歸身 木香 肉桂 人參 炙甘草 加破故紙(炒) 小茴香(炒)
上各等分為末。薑棗湯調服。棗為丸亦可。

或問。天釣內釣。病 盤腸。屬何臟。何以辨之。曰:經云身半以上。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故天釣在上。生於風熱。宜發之。內釣在下。生於寒。宜溫之。二釣者。皆足厥陰肝病也。足厥陰之脈。外則與督脈同行。循脊而上。入於顛之頂。所以病則目上翻。背後仰。如角弓之反張也。內則循陰器。而入於小腹。所以病則小腹切痛。為囊腫也。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故二釣皆有搐掣似驚。但天釣或哭或笑。內釣則多啼為異耳。 病屬足太陽膀胱經。上起兩目。上頭循項而下。行於背。循腰而下。於是與厥陰之脈下行者同。所以角弓反張之証。亦相似也。但天釣有搐掣。而 病無搐掣也。盤腸痛屬手太陽小腸經。內行於小腹。與厥陰之脈內行者不同。所以小腹忽痛也。但內釣有螈 。而盤腸痛無螈 。可辨也

客忤似癇

客忤者。口中吐青黃白沫。水穀鮮雜。面色變異。喘息腹痛。反側螈 。狀似驚癇。但眼不上竄耳。治法宜辟邪正氣。散驚安神。蘇合丸至聖保命丹主之。客忤者。謂客氣忤犯主氣之病也。如五氣之邪。自鼻而入。則忤其心肝。五味之邪。自入。則忤其脾胃。有所驚恐。則忤其神。有所拂逆。則忤其意。當博求之。故曰: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詳見育嬰家秘。

一兒半歲。忽日慘然不樂。昏睡不乳。予曰:形色無病。將謂外感風寒。則無外感之証。將謂內傷乳食。則無內傷乳食之証。此兒莫非有所思。思則傷脾。乃昏睡不乳也。其父母悟云:有一小 相伴者。吾使他往。今三日矣。乳母亦云:自小 去後。便不欣喜。不吃乳。父急命呼之歸。兒見其童嘻笑。父曰:非翁之妙術。不能知也。

一兒一歲。啼哭不止。予審察之。非病也。其父母曰:無病何以啼哭異常。予問其乳母。此兒平日戲玩者何物。乳母曰:馬鞭子。即以取至。兒見大笑。擊人而哭止。

一兒九月。吐乳便黃。身有微熱。予曰:此傷熱乳也。吐作腥氣。今已成積。母曰:未物。予密語其父曰:必傷交奶得之。父問何謂交奶。予曰:父母交感之後。以乳哺兒。此淫火之邪。忤脾胃正氣也。不治之必成癖矣。何以致。曰:淫火者。肝火也。病則發搐。癖者脾病也。積不消則為癖。父問何以治之。曰瀉肝補脾。乃以瀉火胃苓丸服之。

中惡似癇

中惡小兒之危惡也。其病有二。如中惡毒之氣者。病自外至。其証眩仆。四肢厥冷。兩手握拳。不能喘息。先用霹靂散。

躑躅花(一分半) 雄黃(三分) 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燈心三寸長。蘸藥少許。插入鼻孔。得嚏即醒。蘇合丸灌之。或攝生飲。

南星(煨一錢半) 半夏(洗一錢半) 木香(一錢半) 生蒼朮(一錢) 生甘草(一錢) 石菖蒲(一錢)
上銼入生薑。用水煎服。盡一劑以平為期。

如內生中惡毒之物。病自內生。其証心腹刺痛。腹皮青黑。悶亂欲死。宜急攻之。雄黃解毒丸主之。

白虎証似癇

白虎証乃流年白虎歲前九位之神。兒觸犯之。則不精爽。而目視不轉。手如數物。宜服至聖保命丹。取太陽真土。伏龍肝杵碎。煎湯送下。取龍虎相製之義。或問。客忤中惡白虎三証。何氣使然。曰:皆客氣也。客氣不正之氣也。兒之所稟。謂氣。為之忤者。謂之客氣。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兒之主氣強者。雖有客氣。不能忤也。主氣弱者。稍有所忤。則成病矣。客忤者病之總名也。中惡則客忤之重者。白虎則客忤之輕者。治法皆以辟邪養正。安神和胃為主。蘇合香丸治三病之聖藥也。

蟲病似癇

蟲病乃蛔蟲攻其心痛也。發則目直視。口噤不言。或大叫哭。口中流沫涎水。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強直。宜急攻之。雄黃解毒丸。苦楝根皮煎湯下。

馬脾風似癇

馬脾風者。肺脹也。上氣喘急。兩脅扇動。鼻張悶亂。喘喝聲嗄。痰涎壅塞。其証危惡。宜急攻之。牛黃散主之。

黑白牽牛頭末(一兩) 大黃(二兩) 檳榔(五錢) 木香(三錢) 輕粉(少許)
上為末和勻。每服用冷水。或漿水調服。

或問何以謂之馬脾風。曰:午屬馬。為少陰君火。心主熱。脾主虛。心火乘肺。脾之痰升。故肺脹而喘。謂之馬脾風也。

一兒四歲。忽作喘。氣逆痰壅。鼻孔開張。予曰:此馬脾風也。如胸高肩聳。汗出發潤不可治。須急治之。以葶藶丸。去防己。加大黃。除肺之熱。合小陷胸湯。除肺之痰。碾為細末。竹瀝調服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