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臂疽一百十五

一人年將六十。五月患右臂膊腫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變。皮膚涼。六脈沉細而微。 症俱寒。乃附骨癰也。開發已遲。以燔針啟之。膿清稀解。次日肘下再開之。加吃逆不絕。 與丁香柿蒂散兩服稍緩。次日吃逆尤甚。自利。臍腹冷痛。腹滿食減。時發昏憒。灸左乳下 黑盡處二七壯。又處托裡溫中湯一兩半與服。或曰:諸痛瘡瘍皆屬心火。又時當盛暑而用 姜、附可乎。予曰:經云脈細皮寒。瀉利前後。飲食不入。是為五虛。況吃逆胃中虛寒。此 症內外相反。須當舍時從症。遂投之。諸症悉去。飲食倍進。瘡勢溫。膿色正。複用五香湯 數服。月餘而愈。

機按此症多屬虛寒。此方專用辛熱以治其寒。不用參、術以補其虛。蓋因吃逆腹滿。乃 氣郁壅也。想必其人年雖老。脈症雖虛。而形體頗實。非陰虛吃逆比。 一揮使臂腫一塊。不痛不赤。脈弱懶食。時嘔。以六君子(二)加藿香。酒炒芍藥。嘔止 。再以八珍湯(十四)二十餘劑。膿成刺之。又以十全大補而愈。次年傷寒。後臂複腫。微痛 。乃傷寒餘毒也。然無表症。俱虛弱耳。先用十宣散四劑。取參、耆、芎、歸扶助元氣。防 風、桔梗、白芷、濃朴行散腫結。肉桂引經破血。腫退三四。再用八珍湯。腫潰而愈。至冬 臂複作痛。因服祛風藥。反筋攣痛甚。此血虛不能養筋。筋虛不能束骨。用加味十全大補湯 (十三)百貼而愈。

一女臂患腫。潰久不斂。寒熱交作。五心煩熱。飲食少思。月水不通。以逍遙散月餘少可。 更服八珍湯。(十四)加牡丹皮、香附。又月餘經通。再加黃耆、白蘞。兩月餘而愈。(此憑

一人臂腫。患毒作痛。服寒涼藥。食少。大便不實。予用理中丸二服。更以六君子加砂 仁、藿香。再以托裡。膿潰而愈。 此因治不應而變方也。 凡瘡痛甚者。若稟濃有火。宜苦寒藥。若稟薄者。宜補中益氣湯。加芩、連之類。在下 加黃柏。人肥加荊、防、獨、羌之類。取其風能勝濕也。

一婦左臂膽經部分結腫一塊。年許不潰。堅硬不痛。肉色不變。脈弱少食。月水過期。 發熱。遇勞或怒則痛。此不足症也。與參、耆、歸、朮、芎、 、芍藥、貝母、遠志、香附 、桔梗、牡丹皮、甘草百餘帖而消。(此因症脈也。) 大抵婦病多起於郁。郁則氣血受傷。百病生矣。

一人臂患漏。口乾發熱。喜膿不清稀。脈來遲緩。灸以豆豉餅。服八珍湯。(十四)加麥 門、五味、軟柴胡、地骨皮、三月餘而愈。後因房勞複潰。膿清脈大。辭不治。果歿。 河間曰:因病致虛為輕。蓋病勢尚淺。元氣未虛也。若病初愈。或飲食、勞倦、房勞、加至羸損。此因虛致損則為重。病勢已過。元氣已索故也。

一兒臂患痘毒作炒。按之複起。此膿脹痛也。刺之。以托裡而愈。

一婦臂結一塊。已潰不斂。灸以豆豉餅。更服托裡藥而愈。

一人年逾三十。素怯弱。不能食冷。臂患一毒。脈虛弱。予以托裡藥而消。但飲食少思 作脹。或吞酸。日漸羸瘦。參芩等藥不應。右尺脈弱。此命門火衰。不能生土。遂以八味丸 補土之原。飲食漸進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媼左臂結核。年餘方潰。膿清不斂。以十全大補湯。(十三)外用附子餅灸。及貼補藥 膏。調護得宜。百帖而愈。(此憑症也。)

一人多慮神勞。年近五十。左膊外側。紅腫如粟。予曰:勿輕視。得獨參湯數斤乃佳。 而止。旬余值大風拔木。瘡上起一紅線。繞背抵右肋。與大料人參湯。加芎、術補劑。兩月 而安。機按此條。因形因經而為治也。

一婦臂痛。筋攣不能屈伸。遇寒則劇。脈緊細。比良甫所謂肝氣虛為風寒流於血脈經絡 於筋。筋不榮則乾急為痛。先用舒筋湯。(八三)更用四物湯。(九)加牡丹皮、澤蘭、白朮而 愈,亦有臂痛不能舉。或轉左右作痛。由中脘伏痰。脾氣滯不行。宜茯芩丸。(百二十五)或控 涎丹治之。(此因脈處治之。)

一人手臂結核如粟。延至頸項。狀似瘰癧。此風濕流注。用加減小續命湯。(七五)及獨 活寄生湯。(七六)更以托裡藥。倍加參、耆、歸、朮。百帖而愈。
機按此條。有症無脈。認作風濕流注而治。當時必有所見也。後用補劑百貼而愈。是終 於虛也。一兒三歲。臂患毒。 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七十)而消。(此條症脈。不詳。 當時必有所見。)

嘗治臂毒。便閉煩躁。服五福化毒丹(百九)亦效。若膿成急刺。用紙捻醮麻油 瘡內。 以膏藥貼之。若兒安靜。不必服藥。候有膿取去。仍用 貼。

一人肩患疽。脈數。飲槐花酒一服。勢頓退。再與金銀花、黃耆、甘草十餘服而平。(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胃寒不宜過劑。 尹老家貧。形志皆苦。自幼頹疝。孟冬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第四日稠膿。臂外皆腫 在手陽明左右經中。其脈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飲 食如常。大小便如故。腹中和。口知味。知不在裡也。不惡風寒。只熱躁。脈不浮。知不在 表也。表裡既和。邪在經脈之中。故曰凝於血脈為癰是也。癰出身半以上。故風從上受。因 知為八風之變。而瘡只在經脈之中。法當卻寒。調和經脈中血氣。使無凝滯。可愈矣。宜用 以白芷升麻湯。(百四一)
機按此方。舉一身而言。故陽明為一身之中。若以各經言之。而陽明亦自有表裡中三等 之劑。太陽亦有表裡之中之方。余經皆可以類推也。

一人年逾三十。臂患癰潰而不痛。膿稀脈弱。丹溪曰:疽潰深而不痛者。胃氣大虛。不 也。東垣曰:膿水清稀。瘡口不合。氣血俱虛也。理宜大補。彼不聽。服消毒藥。氣血愈虛

丹溪曰:才見腫痛。參之脈症。倘有虛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又曰:潰瘍內外 皆虛。補接為主。茲則見善不從。自用己智。寧免死乎。

一人年逾四十。臂患毒。 痛作嘔。服托裡消毒藥愈盛。予用涼膈散二劑頓退。更以四 物東加芩、連四劑而消。

機按此則所謂腫瘍熱毒攻心而作嘔也。

一人兩臂腫痛。服托裡藥日盛。予謂腫屬濕。痛屬火。此濕熱流注經絡也。用人參敗毒 加威靈仙、酒炒黃芩、南星數劑漸愈。更以四物湯。(九)加蒼朮、黃柏、桔梗二十餘劑而消 。按此托裡藥日盛。故改作濕熱治也。 一尚書左臂肘患一紫泡。根畔腫赤。大腸脈芤。予謂芤主失血。或積血。公曰:血痢未 瘳。以芍藥湯(九二)二劑。更以人參敗毒散(六四)二劑。瘡痢並愈。
機按用芍藥湯以治血痢。用敗毒散以治紫泡。但所錄脈症未甚詳悉。觀其所治。多屬血 熱而近實也。

背疽一百十六

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氣盛也。隔蒜灸之。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隨火而散。再不痛者。須明灸(不隔蒜灸。)之。或用黃連解毒散之類。 右關脈弱而肌肉遲生者。宜健脾胃。
頭痛拘急乃表症。先服人參敗毒散一二劑。如 痛。用金銀花散。或槐花酒。神效托裡
痛腫硬。脈實者。以清涼飲。仙方活命飲。苦參丸。
腫硬木悶。疼痛發熱。煩躁飲冷。便秘脈沉實者。內疏黃連湯。或清涼飲。大便已利。
欲得作膿。用仙方活命飲。托裡散。蠟礬丸。外用神異膏。
飲食少思。或不甘美。用六君子東加藿香。連進三五劑。更用雄黃解毒散洗患處。每日金膏涂瘡口處。候有瘡口。即用紙作捻。醮烏金膏 入瘡內。若有膿為脂膜間隔不出而作脹 痛者。宜用針引之。腐肉堵塞者去之。若瘀肉腐動。用豬蹄湯洗。如膿稠或痛。飲食如常。 瘀肉自腐。用消毒與托裡藥相兼服之。仍用前二膏涂貼。若腐肉已離好肉。宜速去之。如膿不稠不稀。微有疼痛。飲食不甘。瘀肉腐遲。更用桑柴灸之,亦用托裡藥。若瘀肉不腐。或 膿清稀。不 痛者。急服大補之劑,亦用桑柴灸之。以補接陽氣。解散郁毒。
大抵氣血壯實。或毒輕少者。可假藥力。或自腐潰。怯弱之人。熱毒中膈。內外不通。 針灸。藥無全功。然此症若膿已成。宜急開之。否則重者潰通臟腑。腐爛筋骨。輕者延潰良肉。難於收功。因而不斂者多矣。

一人患此痛甚。服消毒藥愈熾。予為隔蒜灸之而止。與仙方活命飲二劑頓退。以托裡藥 潰而愈。(此憑症也。)

一婦發熱。煩躁飲冷。與黃連解毒湯四劑少愈。更與托裡消毒散始潰。與托裡藥而斂。 (此憑症也。)

一人已愈。惟一眼番出 肉如菌。三月不愈。乃傷風寒也。以生豬油調藜蘆末涂之即愈 ,亦有 出三寸許者。烏梅涂之亦效。但緩硫黃亦可。(此憑症也。)

一人年逾五十。患已五日。 腫大痛。赤暈尺余。重如負石。勢熾。當峻攻。察其脈又 。遂先砭赤處。出黑血碗許。腫痛背重皆去。更敷神效散。及服仙方活命飲二劑。瘡口及砭 處出黑水而消。(此憑症也。)
大抵瘡毒勢甚。若用攻劑。怯弱之人必損元氣。因而變症者多矣。

一人 腫作痛。脈浮數。與內托複煎散二劑少退。與仙方活命飲四劑痛止而潰。再與托 裡藥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毒勢熾甚。痛不可忍。諸藥不應。以仙方活命飲二劑。諸症悉退。又二劑而潰。以 金銀花散六劑而愈。(此憑症也。)

一人濃味氣郁。形實性重。年近六十背疽。醫與他藥皆不行。惟飲香附末甚快。自腫至 始終只此一味而安。然此等體實而又病實。蓋千百而一見也。每思香附。經不言補。惟不老 湯乃言有益於老人。用片子姜黃、甘草、香附三味。以不老為名。且引鐵瓮先生與劉君為証 。夫豈無其故哉。蓋於行中有補之理耳。天之所以為天健而有常。因其不息。所以生生無窮 。正如蕪蔚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妙。故名益母。胎產所恃者氣血也。胎前無滯。產後無虛。 以其行中有補也。夏枯草治瘰癧亦然。(此因情性而治。)

一人感冒後發 。不醒人事。磨死膂肉三寸許一塊。此膀胱經必有濕熱。其脈果數。 死肉最毒。宜速去之。否則延害良肉。多致不救。取之。果不知痛。因 不止。疑為去肉所 觸。予曰非也。由風熱未已。彼不聽。另用乳沒之劑。愈盛。複請治。予以怯風消毒敷貼。 飲以怯風涼血化痰降火之劑而愈。 按此因脈因症而處治也。
一通府發背十餘日。勢危脈大。先飲槐花酒二服殺其勢。退。再飲敗毒散二劑。更飲 藥數劑。漸潰。又用桑柴燃灸患處。每日灸良久。仍貼膏藥。灸至數次。膿潰腐脫。以托裡 藥加白朮、陳皮。月餘而愈。
按此先發後補。當時必有所見也。惜乎脈症不甚辨。
一縣尹發背六七日。滿背腫痛。勢甚危。隔蒜灸百壯。飲槐花酒二碗即睡覺。用托裡藥 消毒。十去五六。令將桑柴燃患處而潰。數日而愈。
一侍御髀HT 患毒。痛甚。服消毒藥不減。飲槐花酒一服。勢隨大退。再用托裡消毒藥而 大抵腫毒。非用蒜灸。及飲槐花酒先殺其勢。雖用托裡諸藥。其效未必甚速。(按前條皆先 瀉後補法。)
一園丁發背甚危。取金銀藤五六兩搗爛。入熱酒一鐘。絞取汁。溫服。渣罨患處。四五 平。彼用此藥治瘡。足以養身成家。遂棄園業。蓋金銀花治瘡。未成即散。已成即潰。有回

一婦半月餘尚不發起。不作膿。痛甚。脈弱。隔蒜灸二十餘壯而止。更服托裡藥漸潰 。膿清而瘀肉不腐。以大補藥及桑柴灸之。漸腐。取之而尋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腐肉漸脫而膿微清。飲食無味。以十宣散去白芷、防風。加茯苓、白朮、陳皮。 月餘而斂。(此憑症也。)

一人將愈。但肌肉生遲。脾胃俱虛。以六君子湯。加芎、歸、五味、黃耆治之而愈。(此憑

一人已愈。惟一口不斂。脈浮而澀。以十全大補湯治之而愈。(此憑脈也。)

一老人七十餘。背疽徑尺余。雜服五香湯。十宣散數十帖。膿血腥穢。嘔逆不食。旬余 自言。服十宣散膈中不安。且素有淋病三十年。今苦淋痛。嘔逆。及不得睡而已。急煎參 歸朮膏。以牛膝湯入竹瀝調化與之。三日盡藥斤半。淋止思食。七日盡藥四斤。膿自涌出。 得睡。兼旬而安。時六七月也。(此憑症也。)

一人年六十餘。好酒肉。背疽見膿。嘔逆發熱。得十宣已多。醫以嘔逆。投嘉禾散加丁 時七月大熱。脈洪數有力。予曰:脈症在潰瘍尤忌。然形氣尚可為。只與獨參東加竹瀝。盡 藥十五六斤。竹百餘竿而安。予曰:此幸耳。不薄味。必再發。後因夏月醉坐池中。左脅傍 生軟塊如餅。二年後潰為疽。自見脈症如前。仍服參膏竹瀝而安。 二人年老血氣弱。無以供給。膿血。胃虛而嘔。若與十宣。寧保無危。
機按後條。乃膏粱積熱之變。宜用寒涼之劑。茲用驟補。蓋以年老潰瘍故也。

一婦發背。用托裡消毒藥二十餘劑而潰。因怒。頓吐血五六碗。氣弱脈細。此氣血虛極 令服獨參膏斤許少緩。更以參、耆、歸、朮、陳皮、炙甘草三十餘劑。瘡口漸合。若投犀角 地黃湯沉寒之藥。鮮不誤矣。(此憑脈症也。)

一婦年逾四十發背。治以托裡藥而潰。或嘔而瘡痛。胃脈弦緊。彼為餘毒內攻。東垣雲 嘔無時。手足逆冷。臟腑虛也。丹溪曰:潰後發嘔不食者。濕氣侵內也。又云。膿出反痛。 虛也。今胃脈弦緊。木乘土位。其虛明矣。用六君子(二)加酒炒芍藥、砂仁、藿香。彼自服 護心散。嘔愈盛。複邀治。仍用前藥。更以補氣血藥。兩月而愈。(此憑脈症也。)

大抵濕氣內侵。或感穢氣而作嘔。必喜溫而脈弱。熱毒內攻而作嘔。必喜涼而脈數。必 須辨不應。加熟附子二三片。有侵晨作瀉者。名曰腎泄。宜二神丸。有食少漸瘦者。為脾腎虛。 尤宜二神丸。又治夢遺。生肌肉聖藥。予嘗飲食少思。吞酸噯腐。諸藥不應。惟服理中丸。 及附子理中丸有效。蓋此皆因中氣虛寒。不能運化郁滯所致。故用溫補之劑。中氣溫和。自

一人渴後發背未潰。脈數無力。此陰虛火動。 咀加減八味丸二劑稍緩。次用丸藥而愈 。(此憑脈症也。)

一人年逾五十。發背。生肌太早。背竟腐潰。更泄瀉。脈微緩。用二神丸先止其瀉。次 補藥。以豬蹄湯洗淨。用黃耆末填滿患處。貼以膏藥。喜其初起時多用蒜灸。故毒不內攻。 兩月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婦因子遲。服神仙聚寶丹。背生癰甚危。脈散大而澀。急以加減四物湯百餘帖。補其 陰血。幸質濃易於收救。

機按此條。因服食因脈而處治也。

一人背瘡如碗大。潰見五臟。僅膈膜耳。自謂必死。精要。取大鯽魚一枚去腸臟。以羯 羊糞填實。焙令焦黑極燥為末。乾摻之瘡口遂合。累用有效。須膿少欲生肌時用之。
機按此二味有補土功。土主肌肉。故用生肌。

一人背疽徑尺。穴深而黑。家貧得此。急作參 歸術膏與之。三日以艾芎湯洗之。氣息 。然可飲食。每日作多肉餛飩大碗與之。盡藥膏五斤。餛飩三十碗。瘡漸合。肉與餛飩補氣 有益者也。

機按此條。因飢寒多虛。故用此補法也。

一老婦患此。初生三頭皆如粟。腫硬木悶。煩躁。至六日。其頭甚多。脈大。按之沉 隔蒜灸及托裡。漸起發。尚不潰。又數劑。內外雖腐。惟筋所隔。膿不得出。脹痛不安。予 謂須開之。彼不從。後雖自穿。毒已攻深矣,亦沒。

一婦素弱。未成膿。大痛發熱。予欲隔蒜灸以拔其毒。令自消。不從而歿。 大抵發背之患。其名雖多。惟陰陽二証為要。若發一頭或二頭。其形 赤。腫高頭起。 發熱。為癰屬陽。易治。若初起一頭如黍。不腫不赤。悶痛煩躁。大渴便秘。睡語切牙。四五 日間。其頭計數十。其瘡口各含如一粟。形似蓮蓬。故名蓮蓬發。積日不潰。按之流血。至 八九日或數日。其頭成片。所含之物俱出。通結一衣。揭去又結。其口共爛為一瘡。其膿內 攻。色紫黯。為疽屬陰。難治。脈洪滑者尚可。沉細尤難。如此惡症。惟隔蒜灸。及涂烏金 凡人背近脊。並髀皮裡有筋一層。患此症者。外皮雖破難潰。以致內膿不出。令人脹痛 。氣血轉虛。變症百出。若待自漬。多致不救。必須開之。兼以托裡。常治此症。以利刀剪 之。尚不能去。以此堅物。待其自潰。不亦反傷。非氣血壯實者。未見其能自潰也。 一弱婦。外皮雖腐。內膿不潰。脹痛。煩熱不安。予謂宜急開之。膿一出。毒即解。痛 。諸症自退。待其自潰。不惟疼痛。潰爛愈深。彼不從。待將旬日。膿尚未出。人已痛疲矣 。須針之。終不能收斂。竟至不起。一人潰而瘀肉不腐。予欲取之。更以峻補。不從而沒。

一婦發背。待其自破。毒瓦斯內攻而歿。開遲故也。東垣云:過時不烙。反攻於內。內既 消敗。不死何待。

一指揮年逾五十發背。形症俱虛。用托裡藥而潰。但腐肉當去。彼懼不從。延至旬日。 肉皆敗矣。雖投大劑。毒甚不救。古人謂壞肉惡如野狼虎。毒如蜂螫。緩去則戕性命。信哉。

一人年逾四十發背。心脈洪數。勢危劇。經曰: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心脈洪數。乃心 甚。心主血。心氣滯則血不流。故生癰也。騎竹馬灸、灸其穴。是心脈所游之地。急用隔蒜 灸。以瀉心火。拔其毒。再用托裡消毒而愈。(此憑脈也。)

一人發背十八日。瘡頭如粟。內如錐。痛極。時有悶瞀。飲食不思。氣則愈虛。以大艾 灸十餘壯。不知熱。內痛不減。遂明灸二十餘壯。內痛悉去毒瓦斯大發。飲食漸進。更用大補 湯。及桑柴燃灸。瘀肉漸潰。(此憑症也。)

一人發背。瘡頭甚多。腫硬色紫。不甚痛。不腐潰。以艾鋪患處灸之。更用大補藥。數 日死肉脫去而愈。(此因症處治也。)

一人發背。 痛如灼。隔蒜灸三十餘壯。腫痛悉退。更用托裡消毒藥而愈。(此憑症也

一人發背已四五日。瘡頭雖小。根畔頗大。隔蒜灸三十餘壯。其根內消。惟瘡頭作膿

一人忽惡心。大椎骨甚癢。須臾臂不能舉。神思甚倦。此謂夭疽。危病也。隔蒜灸。癢 愈盛。乃明灸(著肉灸也)五十餘壯。癢止。旬日而愈。精要謂之灸有回生之功。信矣。

一人患此已四日。瘡頭如黍。 痛背重。脈沉實。與黃連內疏湯二劑少退。更與仙方活 命飲二劑而消。(此憑脈症也。)

一婦腫痛發熱。睡語脈大用清心湯一劑而安。以金銀花、甘草、天花粉、當歸、栝蔞、黃數劑漸潰。更以托裡藥而愈。(此憑脈症也。)

一人背毒。 痛發熱。飲冷。多汗。便秘。譫言。以破棺丹二丸而寧。以金銀花四劑而 膿成。開之。更用托裡藥而愈。

一太監發背。腫痛色紫。脈息沉數。良甫曰:脈數發熱而痛者。發於陽也。且瘡瘍赤甚 。火極似水也。詢之。常服透骨丹半載。乃積溫成熱所致。遂以內疏黃連湯再服稍平。更用 排膿消毒藥。及豬蹄湯大乙膏而愈。
機按此條。因脈因服食而為之處治也。

一人傷寒後亦患此。甚危。取去死肉。以神效當歸膏敷貼。飲內疏黃連湯。狂言愈盛。脈愈 大。更用涼膈散(二六)二劑。又以四物湯。(九)加芩連數劑而愈。

機按此條脈症不甚詳悉。觀其下後狂愈盛、脈愈大。似屬虛也。仍用涼膈散下之。此必 形實進食。故用此也。

大凡患瘡者責效太迫。一二劑未應。輒改服他藥。及致有誤。不思病有輕重。治有緩急 。而概欲效於一二劑。難矣。況瘡瘍一症。其所由來固深已久。又形症在外。肌肉潰損。較 無形之疾不同。安可旦夕取效。患者審之。

一人形實色黑。背生紅腫。近髀骨下痛甚。脈浮數而洪緊正冬月。與麻黃桂枝湯。加酒 、生附子、栝蔞子、甘草節、人參、羌活、青皮、黃耆、半夏、生薑六貼而消。此亦用托裡
機按此條。因時因脈而製方也。

一水部年逾四十。髀HT 患毒已半月。頭甚多。大如粟許。內痛如刺。飲食不思。怯甚。 至。此元氣虛。疽蓄於內。非灸不可。遂灸二十餘壯。飲以六君子(二)加藿香、當歸數劑。 瘡勢漸起。內痛頓去。胃脈漸至。但瘡色尚紫。瘀肉不潰。此陽氣尚虛也。用桑柴火灸以接 陽氣。解散其毒。仍以前藥加參、耆、歸、桂。色赤膿稠。瘀肉漸腐。取去。兩月餘而愈。 (此憑脈症也)

夫邪氣沉伏。真氣怯弱。不能起發。須灸。灸而兼大補。若投常藥。待其自潰。鮮不誤

一人年逾六十。冬至後疽發背。五七日腫勢約七寸許。不任其痛。視之膿成。彼懼開發 三日始以燔針開之。以開遲。迨二日變症果生。覺重如負石。熱如炳火。痛楚倍常。六脈沉 數。按之有力。此膏粱積熱之變。邪氣酷熱。固宜治之以寒藥。但時月嚴凝。有用寒遠寒之 戒。經曰:假者反之。雖違其時。以從其症可也。急作清涼飲子。加黃連秤一兩半作一服。 利下兩行。痛減七分。翌日複進。其症悉除。月餘平複。
機按此條。因濃味因脈而為之治法也。

一人初生如粟。悶痛煩渴。便秘脈實。此毒在臟也。予謂宜急疏去之。以絕其源。使毒 不致外侵。彼以為小恙。乃服尋常之藥。後大潰而沒。

一士因腳弱求診。兩手脈皆浮洪稍鼓。飲食如常。懶於言動。肌起白屑如麩片。時在冬 予作極虛處治。詢知半年前背臀腿三處。自夏至秋冬節次生疽。率用五香連翹湯。十宣散。 今力。補藥應效已漸。病家嫌緩。自作風病治。煉青礞石二錢半。以青州白丸作料。煎飲子頓 服之。予諫不聽。因致不救。

一人背瘡毒瓦斯未盡。早用生肌。背竟潰爛。予以解毒藥治之得愈。又一人患毒瓦斯始發。 驟用生肌。其毒內攻而死。

一人年逾四十。發背五日不起。肉色不變。脈弱少食。大便不實。予謂凡瘡未潰脈先弱 於收斂。用托裡消毒散二劑方起發。彼惑一嫗言。貼膏藥。服攻毒劑。反盛。背如負石。複 請予治。隔蒜灸三十餘壯。彼雲負石已去。但癢痛未知。更用托裡藥。知痛癢。膿清。前藥 倍加參、耆。佐以薑、桂。膿稍稠。又為人惑。外貼豬腰子。抽膿血。內服硝、黃。遂流血 五六碗許。連泄十餘行。腹內如冰。飲食不進。不得已。速予診之。脈盡脫。不可救。蓋其 症屬大虛。一於溫補。猶恐不救。況用攻伐。不死何待。

一人發背十餘日。瘡頭如栗許。腫硬木悶。肉色不變。寒熱拘急。脈沉實。此毒在內也 以黃連內疏湯次以消毒托裡藥。其毒始發。柰速用生肌。患處忽若負重。身如火 。後竟不

東垣云:毒瓦斯未盡。速用生肌。縱平複必再發。若毒瓦斯入腹。十死八九。大抵毒瓦斯盡。 脾氣壯。則肌肉自生。生肌藥不用亦可。

一宜人年逾六十。發背三日。肉色不變。頭如粟許。肩背重。寒熱飲冷。脈洪數。良甫 外如麻。裡如瓜。齊氏曰:增寒壯熱。所患必深。又曰:肉色不變。發於內也。用人參敗毒 散(六二)二劑。又隔蒜灸五十餘壯。毒始發。背始輕。再用托裡藥漸潰。顧氣血虛甚。作渴 。服參、耆、歸、 等。渴止。彼欲速愈。自用草藥敷患處。毒瓦斯複入。遂不救。 大抵老弱患瘡。瘡頭不起。或堅如牛領皮。多不待潰而死。潰後氣血不能培養者亦死。 初潰。毒正發越。宜用膏藥吸之。參 等藥托之。若反用藥遏之使毒瓦斯內攻者。必不救也。

一女背HT 結一核如錢大。不 。但倦怠少食。日晡發熱。脈軟而澀。此虛勞氣郁所致。予 氣養血開郁之藥。複令飲人乳。精神稍健。彼不深信。又服流氣飲。食遂少。四肢痿。其父 悔。複請予。予謂決不起矣。果歿。

一婦發熱作痛。專服降火敗毒藥。潰後尤甚煩躁。時嗽。小便如淋。皆惡症也。辭不治 此症雖云屬火。未有不由陰虛而致者。故經云督脈經虛。從腦而出。膀胱經虛。從背而 出。豈可專泥於火。

一太守腫硬不澤。瘡頭如粟。脈洪大。按之即澀。經云骨髓不枯。臟腑不敗者可治。然 腫硬色夭。堅如牛領之皮。脈更澀。此精氣已絕矣。不治。

一宜人發背。膿熟不開。昏悶不食。此毒瓦斯入內也。斷不治。強之針。膿碗許。稍蘇。 須臾竟亡。

大抵血氣壯實。膿自涌出。老弱之人。血氣枯槁。必須迎而奪之。順而取之。若毒結四 刺少緩。腐潰深大,亦難收斂。結於頰項胸腹緊要之地。不問壯弱。急宜針刺。否則難治。

一人背瘡潰陷。色紫舌卷。予謂下陷色紫。陽氣脫也。舌卷囊縮。肝氣絕也。經曰:此 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果立秋日而歿。

臂癰一百十七

(附腿痛 環跳疽 腳氣 腳跟疽 腿癰)
痛。尺脈緊而無力者。托之。
腫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托裡。
不作膿而痛者。解毒為主。
不作膿者。托裡為主。
不潰或潰而不斂者。托裡為主。

一人臀癰。腫硬作痛。尺脈浮緊。按之無力。以內托羌活湯一劑痛止。再以金銀花散四 劑。膿潰而愈。

一人臀癰。腫硬痛甚。隔蒜灸之。更服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腫消。以托裡消毒散。加 黃柏、蒼朮、羌活。瘡頭潰而愈。

一人臀癰。作膿而痛。以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更以托裡消毒散。膿潰而瘥。(此條無

一人臀癰不作膿。飲食少思。先以六君子加芎、歸黃 。飲食漸進。更以托裡散。膿潰

一人潰而膿清不斂。灸以豆豉餅。更飲十全大補湯。兩月餘而痊。 凡瘡不作膿。或不潰。或潰而不斂。皆氣血虛也。若膿清稀。尤虛甚也。

一人臀癰。膿水不止。肌漸瘦。食少思。胃脈微弦。以六君子加藿香、當歸數劑。食遂 進。以十全大補湯。灸以豆豉餅。兩月餘而痊。

一弱人臀癰。膿成不潰。以十全大補湯數劑始托起。乃針之。又二十餘劑而愈。夫臀居 僻位。氣血罕到。老弱患之。尤宜補其氣血。庶可保痊。

一人腿內側患癰。未作膿而腫痛。以內托黃耆柴胡湯二劑少愈。又二劑而消。

一人臀漫腫。色不變。脈活數無力。膿將成尚在內。欲治以托裡藥。待發出而用針。彼 欲內消。服攻伐藥愈虛。複求治。仍投前藥。托出針之。以大補藥而愈。 凡瘡毒瓦斯已結不起者。但可補其氣血。使膿速成而針去。不可論內消之法。膿成。又當 生熟淺深而針之。若大按乃痛者。膿深也。小按便痛者。膿淺也。按不甚痛。未成膿也。按 之即複起者。膿也。按之不複起者。無膿也。若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脈也。腫下而堅者。發 於筋骨也。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也。

一人腿外側患癰。漫腫大痛。以內托黃耆湯酒煎二劑少可。更以托裡數劑潰之而愈。

一婦腿癰。久而不愈。瘡口紫陷。膿水清稀,予以為虛。彼不信。乃服攻毒之劑。虛症 蜂起。複求治。灸以附子餅。服十全大補湯百餘帖而愈。 凡瘡膿清及不斂者。或陷下。皆氣血虛極也。最宜大補。痞成敗症。若更患他症。卒難

一人腿癰內潰。針之膿出四五碗許。惡寒畏食。脈診如絲。此陽氣微也。以四君子加炮 。畏寒少止。又四劑而止。以六君子加桂數劑。飲食頗進。乃以十全大補。乃灸附子餅兩 月而愈。

一老腿癰膿自潰。忽發昏瞀。脈細而微。此氣血虛極也。以大補之劑而蘇。

一弱人流注內潰。出敗膿五六碗。口服歪斜。脈亦虛極。乃虛甚也。非真中風。以獨參 東加附子一錢二劑。更以大補藥。月餘而痊。 大抵膿血大泄。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凡癰大潰。發熱惡寒。皆屬氣 甚。若左脈不足者。補血藥多於補氣藥。右脈不足者。補氣藥多於補血藥。切不可發表。

一婦腰痛。腳弱弛長。不能動履。以人參敗毒散。加蒼朮、黃柏、澤泄、而愈。 此條腳弱弛長。屬濕熱也。故憑症而治。

一婦環跳穴痛。肉色不變。脈緊數。此附骨疽也。膿未成。用內托黃耆酒煎湯。加青皮 、龍膽草、山梔。數劑而止。

一人腿癰兼筋攣痛。脈弦緊。用五積散。加黃柏、柴胡、蒼朮而痊。(此憑脈憑症而作 濕熱治也。)

一婦附骨疽久不愈。膿水不絕。皮膚瘙癢四肢痿軟。予以為虛。欲補之。彼惑為風疾。 遂服祛風藥。竟至不救。

陳無擇云: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則有心、肝、脾、肺、主之。若隨情妄用喜、怒、勞、佚。致五內精血虛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 痿。狀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則五內不足也。

一人附骨疽。腫硬發熱骨痛筋攣。脈數而沉。用當歸拈痛湯而愈。

一人腿根近環跳穴痛徹骨。外皮如故。脈數帶滑。此附骨疽膿將成。用托裡藥六劑。腫 起作痛。脈滑數。膿已成。針之出碗許。更加補劑。月餘而瘳。

一人腿內患癰。漫腫作痛。四肢厥。咽嚨塞。發寒熱。諸治不應。乃邪郁經絡而然也。 香連翹湯一劑。諸症少退。又服。大便行二次。諸症悉退而愈。(此因諸治不效。故作郁結 而用五香也。)

一婦左腿痛不能伸。脈弦緊。按則澀。以五積散二劑痛少止。又二劑而止。以神應養真 而愈。(脈弦緊澀屬寒。故用五積散辛熱以散之。)

一人腿痛。膝微腫。輕診則浮。按之弦緊。此鶴膝風也。與大防風湯二劑。已退。二三 謂附子有毒。乃服敗毒藥。日漸消瘦。複求治。予謂今飲食不為肌膚。水谷不能運化精微。 溉臟腑周身百脈。神將何依。茲故氣短而促。其氣損也。怠惰嗜臥。脾氣虛也。小便不禁。 膀胱不藏也。時有躁熱。心下虛痞。胃氣不能上榮也。恍惚健忘。神明亂也。不治。後果歿 。此症多患於不足之人。故以加減小續命、大防風二湯有效。若用攻毒藥必誤。

一婦患腳氣。或時腿腫。筋攣腹痛。諸藥不應。漸危篤。諸書云:八味丸治足少陰。腳 腹疼痛。上氣喘促欲死。遂投一服頓退。又服而愈。腎經虛盡之人。多有此患。乃腎水乘心 克火。死不旋踵。宜急服。

一人腿痛。兼筋攣骨痛。脈弦緊。以大防風湯六劑。筋攣少愈。又二劑而腫消。但內一 作痛。脈不弦緊。此寒邪已去。乃所滯瘀濁之物欲作膿。故痛不止。用托裡藥數劑。腫發起 。脈滑數。乃膿已成。針之。用十全大補湯。月餘而安。(按以前數條。皆筋攣骨痛而脈弦 緊。可見弦緊多主寒邪。)

一婦膝腫痛。遇寒痛益甚。月餘不愈。諸藥不應。脈弦緊。此寒邪深伏於內也。用大防 風湯。與火龍丹治之而消。

大抵此症。雖云腫有淺深。感有輕重。其所受皆因真氣虛弱。而邪得以深襲。故附骨癰 疽及鶴膝風症。

腎虛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溫補腎氣。而又能行藥勢散寒邪也,亦有體虛之人。 露臥。為冷氣所襲。寒熱伏結。多成此症。不能轉動。乍熱而無汗。按之痛應骨者是也。若經久不消。極陰生陽。寒化為熱而潰也。若被賊風所甚傷。患處不甚熱而洒淅惡寒。不時汗 出。熨之痛少止。須大防風湯、火龍膏治之。又有攣曲偏枯。堅硬如石。謂之石疽。若熱緩 。積不潰。肉色赤紫。皮肉俱爛。名緩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湯。欲其驅散寒邪。以補虛托裡

一人右腿赤腫 痛。脈沉數。用當歸拈痛湯。四肢反痛。乃濕毒壅遏。又況下部藥力難達。非藥不對症。遂砭患處。去毒血。仍用前藥。一劑頓減。又四劑而消。

一人先腿痛。後又四肢皆痛。游走不定。至夜益甚。服除濕敗毒之劑不應。脈滑而澀。 濁血為患。以二陳東加蒼朮、羌活、桃仁、紅花、牛膝、草烏治之而愈。(活與澀相反,此云何謂也。) 凡濕痰濕熱。或死血流注關節。非辛溫之劑。開發腠理。流通隧道。使氣行血和。安能

一人腿痛。每痛則痰盛。或作嘈雜。脈滑而數。以二陳東加升麻、二術、澤瀉、羌活、南星。治之而安。(此憑脈也。)

一人素有腳氣。脅下作痛。發熱。頭暈。嘔吐。腿痺不仁。服消毒護心等藥不應。左關脈緊。右關脈弦。此亦腳氣也。以半夏左經湯治之而愈。

一人腳軟腫痛。發熱飲冷。大小便秘。右關脈數。乃足陽明經濕熱下注也。以大黃左經湯服而愈。

一人 脛兼膝腳皆 痛。治以加味敗毒而愈。

一人兩腿痛。脈活而遲。此濕痰所致。以二陳東加術、黃柏、羌活、澤瀉而愈。(此憑

一人兩腿腫痛。脈滑而緩。此濕痰所致。先以五苓散加蒼朮、黃柏二劑少愈。再以二陳、二朮、檳榔、紫蘇、羌活、獨活、牛膝、黃柏而瘥。(此憑脈也。) 夫濕痰之症。必先以行氣利濕健中為主。若中氣和。則痰消而濕亦無所容矣。

一婦兩腿痛。脈澀而數。此血虛兼濕熱。先以蒼朮、黃柏、知母、龍膽草、茯苓、防風 己、羌活數劑。腫痛漸愈。又以四物加二術、黃柏、牛膝、木瓜、月餘而愈。(此憑脈也。)

一人肢節腫痛。脈遲而數。此濕熱之症。以荊防敗毒散加麻黃二劑。痛減半。以檳榔敗四劑。腫亦除。更以四物東加二術、牛膝、木瓜數劑而愈。(按脈遲與數相反。遲恐作細。)

一婦人腳脛腫痛。發寒熱。脈浮數。此三陽經濕熱下注。為患尚在表。用加味敗毒散不乃瘀血凝結。藥不能及於患處。砭去瘀血。乃用前藥二劑頓退。以當歸拈痛湯四劑而愈。 古雲腳氣是為壅疾。治當宣通。使氣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甚者。砭去惡血而去重勢。 經云蓄則腫熱。砭射之後。以藥治之。

一婦兩腿痛。遇寒則筋攣。脈弦緊。此寒邪之症。以五積散對四物湯數劑痛止。更以四物東加木瓜、牛膝、枳殼。月餘而安。

一人腿腫筋攣。不能動履。以交加散二劑而愈。

一婦患腿不能伸屈。遇風寒。痛益甚。諸藥不應。甚苦。先以活絡丹一丸。頓退。又服 而瘳。次年複痛。仍服一丸,亦退大半。更以獨活寄生湯四劑而愈。

一人素有腳氣。又患附骨癰作痛。服活絡丹一丸。二症並瘥。

一人素有疝不能愈。因患腿痛,亦用一丸。不惟治腿有效。而疝亦愈矣。

一太安人臂痛數年。二丸而瘥。

一女患驚風甚危。諸醫莫救。自用一丸即愈。且不再作。 夫病深伏在內。非此藥莫能通達。但近代始云此藥引風入骨。如油入面。故後人多不肯 服。大抵有是病。宜用是藥。豈可泥於此言。以致難瘥。

一婦兩腿作痛。時或走痛。氣短自汗。諸藥不應。診其尺脈弦數。此寒濕流注於腎經也 。治以附子六物湯愈。

但人謂附子有毒。多不肯服。若用童便炮製。何患之有。況不常服。何足為慮予中氣不 足。以補中益氣東加附子服三年。何常見其有毒。經云有是病用是藥。

一婦肢節腫痛。脛足尤甚。時或自汗。或頭痛。此大陽經濕熱所致。用麻黃左經湯二劑 而愈。(前條脈弦數而病寒濕。恐濕生熱故也。)

一婦。血痔。兼腿酸痛似痺。此陰血虛不能養於筋而然。宜先養血為主。遂以加味四斤 丸治之而愈。

一老筋攣骨痛。兩腿無力。不能步履。以局方換腿丸治之。

一婦筋攣痺痛。兩腿無力。不能步履。以三因勝酸丸治之並愈。

河間云:腳氣由腎虛而生。然婦人亦病腳氣者。乃因血海虛而七情所感。遂成斯疾。血 海虛與男子腎虛類也。男女用藥固無異。更當兼治七情。無不效也。

一婦腿痛。兼足脛攣痛。服發散藥愈甚。脈弦緊。此腎肝虛弱。風濕內侵也。治以獨活 寄生湯痛止。更以神應養真丹而不攣矣。

一人素有腿痛。飲食過傷。痛益甚。倦怠。脈弱。以六君子加山楂、神曲、蒼朮、芎歸 、升麻、柴胡而愈。

一老素善飲。腿常腫痛。脈洪而緩。先以當歸拈痛湯。濕熱少退。後用六君子加蒼朮、黃柏、澤瀉而痊。

一人飲食少過。胸滿痞悶。或吞酸。兩腿作痛。用導引丸二服頓愈。更以六君子東加神 曲、麥芽、蒼朮二十餘劑。遂不複作而愈。

經云: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是胃氣不能施行。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之虛。 足腫。加之房事不節。陽虛陰盛。遂成腳氣,亦有內傷飲食。脾胃之氣有虧。不能上升。則 下注為腳氣者。宜用東垣開結導引丸。開導引水。運化脾氣。如脾氣濕氣壅遏不通。致面 目發腫或痛者。宜用導滯通經湯以疏導之。

以上十九條乃腳氣症。雖非瘡毒。因治有驗。故錄之。

臀居少腹之後。此陰中之陰。其處下。其道遠。其位僻。太陽雖多血。其氣少也。氣少 行不到。血亦因而少來。中年以後生疽。須預補之。若無積補之功。其禍多在瘡成痂後。或 半年乃發。故人多忽略。

一人腿癰。脈症俱弱,亦危症也。治以托裡。急使針刺。彼因不從。後膿開瀉。淋漓不 能收斂而死。

一人年逾五十。冬患腿癰。脈數。煩躁。飲冷。便秘。腫痛 甚。此熱淫於內也。宜用 苦寒之藥。投清涼飲。(二六)倍加黃芩。其勢頓退。更以四物東加黃芩而愈。 此條因症因脈而藥之也。

一人年三十。連得憂患。作勞好色。左腿外側廉紅腫如粟。醫以大府實。與承氣兩貼下 之。又一醫與大黃、朱砂、血竭三貼而脈大實。後果死。此厥陰多氣少血經也。

一侍御患臀腫痛。小便不利。彼謂關格。 以艾蒸臍。大便亦不利。治以降火分利藥不應。予診其脈。膿已成。此患癰也。針之出膿數 碗。大便即利。 五日後陰囊腫脹。小便不行。針之尿膿大泄。氣息 、歸、朮大劑猶緩。俾服獨參湯至二斤。氣稍複 大抵瘡瘍。膿血大泄。先補氣血為主。雖有他病。當從末治。

一人腿癰。膿成。針之出膿二碗許。飲托裡藥一劑大發熱。更用聖愈湯(十七)二劑而止 。翌 湯而平。

一人腿腫。發熱惡寒。以補中益氣湯治之。彼以為緩。乃服芩、連等藥。熱愈盛。複請 予治 夫火之為病。當分虛實。芩連苦寒。能泄心肺有余之火。若老弱。或飲食勞倦而發者。 此為不足。當治以甘溫之劑。未嘗有實熱而畏寒。虛熱而喜寒者。此其驗也。

一人年逾三十。左腿微腫痛。日久肉色如故。不思飲食。東垣云:瘡瘍腫下而堅者。發 於筋 。以六君子加藿香、當歸數劑。飲食漸進。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此條因症製方而處治也。

一婦年二十餘。飲食後。每有怒氣。吞酸噯腐。或兼腿根胯內 腫。服越鞠丸不應。此肝氣 此條因症而製方也。

一人年逾二十。稟弱。左腿外側患毒。三月方潰。膿水清稀。肌肉不生。以十全大補湯(十三)加牛膝二十餘劑漸愈。更以豆豉餅灸。月餘而痊。

一人膝腿腫。筋骨痛。服十宣散不應。脈沉細。予用五積散二劑痛止。更以十宣散(四) 去桔梗。加牛膝、杜仲三十餘劑。膿潰而愈。此寒氣之腫。八風之變也。 此條因脈製方處治。

一人遍身走痛。兩月後。在腳面結腫。未幾腿股又患一塊。脈輕診則浮。重診浮緩。此足。腠理不密。寒邪襲虛而然。以加減小續命湯(七五)四劑。及獨活寄生湯(七六)數劑。疼痛頓去。更以托裡藥倍加參、耆、歸、朮百貼而愈。 此條因脈製方而治也。

一人年二十。腿膝腫痛。不能屈伸。服托裡藥不應。以人參敗毒散加檳榔、木瓜、柴胡、紫蘇、蒼朮、黃柏而愈。此因症製方以治之也。

一人年逾五十。兩腿腫脹。或生 。小便頻而少。聲如瓮出。服五皮散不應。予診之關沉緩。此脾虛濕氣流注而然。非瘡也。經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按之不起。皆屬於濕。以五苓散加木香。倍蒼朮、白朮亦不應。予意至陰之地。關節之間。濕氣凝滯。且水性下。脾氣既虛。安能運散。非辛溫之藥。開通腠理。行經活血。邪氣安得發散。遂以五積散二劑。勢去大半。更以六君子加木香、升麻、柴胡、薏苡仁。兩月餘而愈。設使前藥不應。更 投峻劑。虛虛之禍不救矣。(此因滲泄不效。故用辛溫以散之也。)

一人腿癰。膿清脈弱。灸以豆豉餅。更以托裡藥而愈。

一人年二十餘。股內患毒日久。欲求內消。診脈活數。知膿已成。因氣血虛不潰。刺之膿痛。用八珍湯稍可。但膿水清稀。用十全大補湯(十三)三十餘劑而痊。蓋膿出反痛者虛也。

一僧股內患腫一塊。不痛不潰。治托裡二十餘劑。膿成刺之作痛。予謂腫而潰。潰而反以氣血虛甚也。宜峻補之。彼云:氣無補法。予曰:正氣不足。不可不補。補之則氣化而痛 自除。遂以參、耆、歸、朮、熟、 治之。兩月餘而平。

大抵瘡瘍。先發為腫。氣血郁積。蒸肉為膿。故多痛。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痛愈盛者。氣血不足也。即丹溪、河間虛甚之說。 附骨癰。皆因久得濃味。及酒後涉水得寒。故熱深入髀樞穴左右。積痰瘀血相摶而成也

一女髀柩穴生附骨疽。在外側廉少陽經分。始末用五香湯十宣散。一日。惡寒發熱。膈滿。猶大服五香湯。一夕喘死。此升散太過。孤陽發越於上也。

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癰。予以火針刺去瘀血。更服托裡藥而愈。至秋忽不飲食。痰盛。勞則口舌生瘡。服寒藥腹痛。彼疑為瘡。脾胃脈輕取似大。按之無力。此真氣不足。虛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自服二陳四物。幾殆。複請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 有脾土虛。不能克製腎水。吐痰而不咳者。尤宜用此丸。

王老年七十。季春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疽於左腿足少陽分。微侵足陽明。闊六七寸。長。堅硬漫腫。肉色不變。皮澤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服內托黃耆湯一服立止。 再服腫消。

柴胡(錢半) 連翹 肉桂(各一錢) 黃耆 歸尾(各二錢) 鼠粘子(炒一錢) 黃柏 甘草(炒各半錢) 升麻(七分)
上銼。酒盞半。水盞半。同煎至二盞。去渣。空心宿食消盡。大溫服。少時。以早膳壓 之。不令大熱上攻。犯中上二焦也。

一兒年十歲。四月於左腿近膝股內出附骨癰。不辨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左腿乃肝之髀上也。

足厥陰肝經之分。少侵足太陰脾經。其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洪緩微有力。用內托黃耆

黃耆 (二錢) 柴胡(錢半) 連翹(一錢二分) 羌活(半錢) 生 (二分) 歸尾(七分半)官桂 土瓜根 黃柏(酒洗各二分)
上銼。作一服。水酒各盞半。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稍熱服。

一人附骨癰。畏針不開。臀膝通潰。脈數發渴。煩躁。時嗽。飲食少思。齊氏曰:瘡瘍。時嗽。腹痛。渴甚。或泄利無度。或小便如淋。此惡症也。膿出之後。若脈洪數。難治。 微澀遲緩。易治。刺之膿出四五碗。即服參、耆、歸、朮大劑。翌日脈稍斂。更服八珍湯。 (十四)加五味、麥門、肉桂、白蘞三十餘貼。脈緩膿稠。三月乃愈。

一老腿患附骨疽。腫硬。大按方痛。口乾脈弱。腫聚不潰。飲食少思。予謂腫下而堅者筋骨。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遂托以參、耆等藥三十餘劑。膿雖熟不穿。予謂藥力難達。必須針刺。不聽。至旬日方刺。涌出清膿五六碗。然衰老氣血不足養。毒又久。竟不救。 大抵瘡疽。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膿刺之。有腐肉取之。虛則補之。此十全之功也。

一人患貼骨疽。腿細短軟。瘡口不合。以十全大補湯。外灸附子餅。貼補藥膏。調護得宜。百貼而愈。

一人環跳穴患附骨疽。彼謂小瘡。服敗毒藥。外以寒藥敷貼。因痛極針之。膿瘀大泄。方知為癰。請治其脈。 右關浮大。此胃氣已傷。故瘡口開張。肉紫下陷。捫之不熱。彼謂瘡內更覺微冷。自謂漏矣。灸以豆豉餅。飲六君子加藿香、砂仁、炮薑數劑。胃氣漸醒。飲食漸進。患處漸暖。 肌肉漸生。再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一人亦患此。內痛如錐。外色不變。勢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劑。只因痛傷胃氣而不思食前藥去炮薑治之。飲食稍進。更以十全大補湯二十餘劑。膿成針去。仍以大補湯倍加參、、芎、歸。膿久不止。更加麥門、五味、貝母、遠志數服漸止。瘡亦尋愈。 二症蓋因濕熱滯於肉理。真氣不能運化。其始宜除濕熱。實脾土。和氣血。則濕自消散。若膿未成。以隔蒜灸之。立效。 環跳穴痛。防生附骨疽。以蒼朮佐黃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黃芩。體虛加膝。以生甘草為使。大料煎。入薑汁。食前飲之。痛甚者。恐十數貼發不動。少如麻黃一二 貼。又不動。恐疽將成。急掘地成坎。以火 紅。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中。以席圍下體。使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一婦四十餘。近環跳生疽。尺脈沉緊。腿不能伸。經曰: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蓋脾 。肝主筋。肉溫則筋舒。肉冷則筋急。遂與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壯氣血藥二十餘劑而 按此因脈沉緊。又因筋攣。是脈症俱寒。故治以此。

一人因痢驟澀。環跳穴作痛。與四物東加桃仁、酒黃芩、紅花、蒼朮、枳殼、黃柏、柴 胡、青皮、生薑十餘劑稍可。更刺委中出黑血而愈。

一後生HT 骨痛。以風藥飲酒一年。予以防風通聖散(六)去硝黃。加生犀角、浮萍百餘貼 成一疽近皮革。膿出而愈。後五六年。其處再痛。予曰:舊病作。無能為矣。蓋發於新娶之 後。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遠房勞。猶可生也。出膿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 死。此純乎病熱者。

一少年天寒極勞。HT 骨痛。兩月後生疽。深入骨邊。臥二年剩骨而安。此寒摶熱者也。 取久疽及痔漏中朽骨。用烏骨雞脛骨。以砒實之。鹽泥固濟。火 紅。地上出火毒。去 泥。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以紙捻送入竅內。更以膏貼之。

一人年逾五十。臀癰。膿熟不開。攻通大肛。膿從大便而出。予辭不治。果歿。 丹溪謂中年後不宜患此。膿成不刺。不亡得乎。

一人左膝腫大。三月不潰。予謂體虛。風邪襲於骨節。使氣滯不行。故膝愈大而腿愈細 曰鶴膝風。以大防風湯三十餘劑而消。又有患此。伏枕半載。流膿三月。彼云初服大防風湯 (八五)去附子。將潰。服十宣散。今用十全大補湯去桂。皆不應。視脈症甚弱。予以十全大 補湯。每帖加熟附一錢。三十餘劑少愈。乃減附子五分。服至三十餘劑。將愈。卻去附子。 更用三十餘劑而痊。

夫立方之義。各有所宜。體氣虛弱。邪入骨界。遏絕隧道。若非桂附辛溫之藥。開發腠 理關節之寒邪。通暢榮衛經絡之氣血。決不能愈。

一人腳跟生毒如豆許。痛甚。狀似傷寒。予謂獵人被兔咬。腳跟成瘡淫蝕。為終身之 疾。因名兔齒。以還少丹(九四)內塞散(五十)治之稍可。次因納寵作痛。反服攻毒藥。致血氣愈弱。 腿膝軟痿而死。

蓋足根乃二蹺發源之處。腎經所由之地。瘡口不合。則蹺氣不能發生。腎氣由此而泄。 終身之疾。況彼瘡先得於虛。複不知戒。雖大補氣血。猶恐不及。安服攻毒暴悍之藥以戕

一人腿痛筋攣。遍身酸軟。方士與痰藥及托裡藥。期三日可痊。不應。予謂非瘡毒也。 軟短。小筋弛長。此濕熱為患。以人參敗毒散加蒼朮、黃柏、檳榔、木瓜少愈。更以清躁湯 二十帖而愈。(此因症也。兼之屢治不效。此作濕熱而治有所本也。) 夫內有濕熱。外有風寒當瀉不當補。托裡甘溫之劑。安得取效。 冷漏。精要治冷漏諸瘡。與桂附丸。

丹溪曰:此冷只因瘡久不合。風寒乘之。氣血不朝而成。濃朴雖溫。泄散尤速。恐不若參、耆佐以陳皮。庶乎與病相得。 癰疽。瘡口久不合。肉白膿少。此為瘡口冷滯。氣血枯竭。不朝於瘡。以致如是。精要 艾葉一握煎湯。避風處以絹兜艾葉乘熱澆洗瘡口四圍淨肉。一日一次。仍燒松香熏瘡口良久 。以神異膏貼之。

丹溪曰:血氣枯燥。不知痛。虛於內。惟務熱洗於外。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卻乃歸罪於 。大抵潰瘍宜洗。若無補藥以實其內。切恐有時之快。少頃疲憊。有不耐煩之意。非虛而何 。可不先議補接乎。

內托羌活湯 治足太陽經尻臀生癰堅硬。腫痛大作。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力。

防風 本 歸尾(各一錢) 羌活 黃柏(酒製各二錢) 肉桂(三分) 連翹 甘草(炙) 蒼朮(各五分) 陳皮(五分) 黃 (錢半)
上銼。水酒各半煎。食前溫服。取汁內托。 一官兩腿作痛。形體清瘦。肝脈弦數。卻屬有余之症。治以龍膽瀉肝湯並愈。(此憑症瘡腫之症若不診候。何以知陰陽勇怯氣血聚散耶。又云。脈洪大而數者實也。細微而數者虛 也。河間云:脈沉實者邪在臟。浮大者邪在表。觀此誠發前言所未發。診候之道。豈可缺耶!

腰疽一百十八

一婦年逾七十。腰生一 。作癢異常。疑蟲虱所毒。診脈浮數。齊氏曰:脈浮數反惡寒 瘡也。翌日複診。脈乃弱。予謂未潰而脈先弱。何以收斂。況大便不通。則真氣已竭。治之 無功。固請不得已。用六君子(二)加藿香神曲。飲食漸進。大便始通。更用峻補之劑。潰而 膿清作渴。再用參、耆、歸、 、麥門、五味而渴止。喜曰可無虞矣。予曰不然。不能收斂 。先入之言也。彼疑更醫。果歿。

一人年十九。腰間腫一塊。無頭不痛。色不變。三月不潰。飲食少思。肌肉日瘦。此氣 理。榮氣不行。郁而為腫。名曰濕毒流注。元戎曰:若人飲食疏。精神衰。氣血弱。肌肉消 瘦。榮衛之氣。短促而澀滯。故寒摶腠理。閉郁為癰者。當補以接虛怯之氣。遂以十全大補 湯(十三)加香附、陳皮三十餘劑。始針出白膿一碗許。仍用藥倍加參、耆。仍灸以豆豉餅漸 愈。彼乃惑於速效。內服敗毒。外貼涼藥。反致食少膿稀。患處色紫。複請予治。喜得精氣 未衰。仍以前藥加遠志、貝母、白蘞百劑而愈。此或久而不愈。或膿水清稀。當服內塞散(五二)及附子餅灸。然後可愈。

一婦年逾二十腰間突腫寸許。肉色不變。微痛不潰。發熱脈大。此七情所損。氣血凝滯 而然。當益氣血。開郁結。更以香附餅熨之。使氣血充暢。內自消散。若爾。雖潰亦無危。 不聽。乃服十宣流氣之藥。氣血愈虛。潰出清膿。不斂而死。按此脈大。非七情脈也。當時 必有所見。

一婦產後腰間腫。兩腿尤甚。此瘀血滯於經絡而然。不早治。必作癰。遂與桃仁湯二劑 。更沒藥丸(五六)數服而痊,亦有惡血未盡。臍腹刺痛。或流注四肢。或注股內。痛如錐刺 。或兩股腫痛。此由冷熱不調。或思慮動作。氣乃壅遏。血蓄經絡而然。宜沒藥丸(五二)治 之,亦有或因水濕所觸。經水不行而腫痛者宜當歸丸(五七)治之。 凡惡血停滯。為患匪輕。治之稍緩。則為流注。為骨疽。多致不救。

一老人患痢。驟用澀藥。致大腸經分作痛。此濕毒流於經隧而然。以四物加桃仁、酒芩 、紅花、升麻、枳殼、陳皮、甘草治之漸愈。因年高胃弱竟歿。

一人年二十。遍身微痛。腰間作腫痛甚。以補中益氣湯(十六)加羌活四劑少可。又去羌 活十餘劑而愈。 此條以虛治。當時於形色脈上必有所見。

一人逾四十。患腰痛。服流氣飲寄生湯不應。以熱手熨之少可。其脈沉弦。腎虛所致。 腎丸(四六)而愈。此因脈沉弦。且據服攻劑不應。故知虛也。弦則不軟。如物無水不柔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