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第一

治傷寒時氣、溫疫初起方

治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真丹砂(一兩末)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之,取一升頓服之,覆取汗,忌生冷物。(《外台》卷一)

治疫氣傷寒,三日以後不解者方

好豉(一升綿裹) 蔥白(切一升)
上二味,童子小便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覆取汗,神效。(《外台》卷一)

治傷寒中風方

治太陽中風,陽浮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方。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切姜擘棗,次切餘藥,以水七升,煮棗令爛,去滓,乃內諸藥,水少者益之,煮令微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兒以意減之。初一服便得汗出者,後服小小闊其間,如不得汗者,小小促之,今其藥勢相及,汗出自獲,如服六物青散法。若病重者晝夜服,特須避風。若服一劑 時不解,病証不變者,當更服之,至有不肯汗出者,服二、三劑乃愈,服此藥食頃,亦當飲熱粥以助藥力。若初得病甚,便以火發汗,火氣太過,汗出不解,煩躁不得寐,因此東加龍骨牡蠣各三兩,減桂心、生薑各一兩,不用芍藥。若虛勞裡急,腹中痛者,取前桂枝湯二升,加膠飴一升,適寒溫分再服。若得大汗出者,只用桂枝二兩。發汗後重發汗,亡陽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發汗已解,半日許重發煩,其脈浮數,可複發汗,宜桂枝湯方。忌海藻、生蔥、菘菜等。(《外台》卷二)

桂枝湯方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須臾吃稀粥一升助藥力,覆取微汗,神朮散,治傷寒、傷風,頭痛、體疼、惡寒、無汗方。

蒼朮(二錢) 荊芥 本 干葛 麻黃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二莖,水煎服。(《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二)

治傷寒汗出不解如瘧方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一日再發者,汗出便解,屬

桂心(一兩十七銖)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一十六銖去節) 生薑(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兩沸,掠去沫,乃內諸藥,煮得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黃湯一分,合為二升,分再服,今合為一方,忌海藻、菘

治傷寒胸悶、腹滿方

治傷寒、溫病等三日以上,胸中滿,陶氏云︰若傷寒、溫病已三、四日,胸中惡,欲令吐者,服酒膽方。

苦酒(半升) 豬膽(一枚)
上二味,和,盡服之,吐則愈,神驗。支云︰去毒瓦斯妙。(《外台》卷一)

治傷寒七、八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有糞,譫語,大柴胡湯方。

柴胡 半夏(湯洗各八兩) 生薑(四兩) 知母 芍藥 大黃 葳蕤 黃芩(各二兩)甘草(一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外台》卷一)

生地黃湯︰治傷寒有熱,虛羸少氣,心下滿,胃中有宿食,大便不利方。

生地黃(三斤) 大黃(四兩) 大棗(二十枚擘) 甘草(一兩炙) 芒硝(二合)
上五味,合搗令相得,蒸五升米下,熟絞取汁,分再服,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二)

治傷寒後嘔惡不食虛羸方

治傷寒虛羸少氣,氣逆苦嘔吐方。

石膏(一斤碎,綿裹) 竹葉(一把) 麥門冬(一升去心) 人參(二兩) 半夏(一升洗) 生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一升,米熟去米,飲一升,日三服。

治傷寒後,乾嘔不食,蘆根飲方。

生蘆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薑(二兩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隨便飲,不瘥重作。(《醫心方》卷十四)

梔子豉湯,治吐下後,虛羸欲死方。

梔子(十四枚) 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內豉又煮三、四沸,去滓,分再服。(《外台》卷 )

治傷寒吐,虛羸欲死方。

雞子十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乃內豉四合,複煮兩、三沸,去豉,分再服。(《醫心方》卷十四)

治傷寒後煩渴及口乾方

治傷寒後,結熱在內,煩渴,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兩)龍膽(三兩)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苦參(一兩)黃柏(二兩)栝蔞
上八味,搗篩為末,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七丸,飲下日三,不知稍增,忌豬肉、冷水。(《治傷寒熱病,口乾喜唾方。

乾棗(二十枚擘) 烏梅(十枚碎)
二物合搗,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醫心方》卷十四)

治傷寒後下利膿血及發斑方

治傷寒後,下利膿血,柏皮湯方。

黃柏(二兩) 黃連(四兩) 梔子仁(十四枚擘) 阿膠(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內膠令烊,溫分再服。忌豬肉、冷水。

(《治傷寒熱病十日以上,發汗不解,及吐下後諸熱不除,及下利不止斑出方。

大青(四兩) 甘草(炙二兩) 阿膠(炙珠二兩) 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二味,取三升半,去滓,乃內膠令溶,分溫三服,欲盡更作,當使有餘,渴者當飲,但除熱,止吐下,無毒,忌海藻、菘菜。(《外台》卷一)

治傷寒五、六日,斑出以後湯方。

豬膽(三合) 雞子(一枚) 苦酒(三合)
上三物,合和,煎令三沸,強人盡服之,羸人煎六、七沸,分為兩服,取汁出為效。(《外台》卷一)

治傷寒鼻衄、喉痛、瘡方

傷寒鼻衄,肺間有餘熱故也,熱因衄自止,不止者方。

牡蠣(十分左顧者) 石膏(五分)
上二味,酒服方寸匕,先食,日三、四,凡衄亦可用。一方以漿服之。(《外台》卷二)

治傷寒熱病,喉中痛,閉塞不通,烏扇膏方。

生烏扇(一斤切) 豬脂(一斤)
上二味,合煎,藥成去滓,取如半雞子,薄綿裹之,內口中,稍稍咽之,取瘥,忌酒,蒜等

又升麻湯方

升麻(三兩) 通草(四兩) 射干(二兩) 羚羊角(三兩屑) 芍藥(二兩) 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為三服,徐徐服。(《外台》卷二)

治傷寒兼 瘡,王叔和云︰其候口唇皆生瘡,唾血,上唇內有瘡如粟者,則心中懊憹窗A 如此則此蟲在上,乃食五臟,若下唇內生瘡,其人喜眠者,此蟲在下,食下部方。

取雞子一枚,扣頭出白,與漆一合熟和,令調如漆,還內殼中,仰吞之。食頃或半日,或下蟲,或吐蟲,劇者再服乃盡,熱除病愈。凡得熱病,腹內熱,食少,三蟲行作求食,食入五臟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藥,不爾 蟲殺人。(《外台》卷二)

治傷寒陰陽毒方

陰毒者,或傷寒初病一、二日便成陰毒,或服湯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喉咽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

甘草(二分炙) 升麻(二分) 當歸(一分) 蜀椒(一分) 鱉甲(四分)
凡五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裡複服,溫覆,中毒當汗,汗則愈。若不汗,病不除,重服。(《醫心方》卷十四)

陽毒者,或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身重腰背痛,煩悶不?,面赤狂言,或走、或見鬼、或吐血下利,其脈浮大數,面斑斑如錦,喉咽痛,下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治,宜服升麻湯方。

升麻(二分) 甘草(二分炙) 當歸(一分) 蜀椒(一分去目) 雄黃(二分) 桂心(一分)
凡六物,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行五裡頃複服,溫覆手足,中毒則汗,汗

治傷寒手足疼痛欲脫方

治毒熱攻手足,腫疼欲脫方。

濃煮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入至踝上一尺。(《外台》卷二)

又方

酒煮苦參以漬之。(《外台》卷二)

又方

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外台》卷二)

治熱病手足腫欲脫者方。兼治天行。

以稻穰灰汁漬之佳。(《外台》卷二)

治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

煮馬糞若羊糞汁漬之。(《外台》卷二)

又方

豬膏和羊糞塗之,亦佳。(《外台》卷二)

治傷寒手足熱疼欲脫方

取羊屎煮汁以淋之,瘥止,亦治時疾陰囊及莖腫,亦可煮黃柏洗之。(《外台》卷二)

治天行諸病方

治天行病,上氣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生薑煎方。

生薑(三兩,去皮切如豆粒大)
上一味,以餳半斤和,微煎令爛,每日無問早晚,少少含,仍嚼薑滓一時咽之。(《外台》卷三)

治天行後,氣膈,嘔逆不下食,生蘆根湯方。

燈心(一分) 生麥門冬(十二分去心) 人參(四分切) 生蘆根(一大握切)
上四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溫三服。(《外台》卷三)

治天行熱病口瘡,升麻湯方。

升麻(二兩) 通草(四兩) 射干(二兩) 羚羊角(三兩屑) 芍藥(三兩) 生蘆根(切一升)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如人行五裡更服。(《外台》卷三)

治天行熱病,口苦,下氣除熱,喉中鳴,石膏蜜煎方。

石膏(半斤碎) 蜜(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乃內蜜複煎取一升,去滓,含如棗核許,盡更含(《外台》卷三)

治天行病,腹脹滿,大小便不通,滑石湯方。

滑石(十四分研) 葶藶子(一合,紙上熬令紫色搗) 大黃(二分切)
上三味,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服,兼搗蔥敷小腹,乾即易之,效。(《外台》卷三)

治天行病 ,下部生瘡方

濃煮桃皮,煎如糖,以綿導下部中。若口中生瘡含之。(《外台》卷三)

治天行 瘡方。

燒(馬)蹄灰,以豬脂和敷,日五、六用。(《証類本草》卷十七)

治傷寒、溫病勞複食複方

治大病已瘥,勞複者,枳實梔子湯方。

枳實(三枚,炙) 梔子(十四枚 擘)
上二味,以酢漿一斗,先煎取六升,煮藥取三升,內豉一升,煎五、六沸,去滓,分再服,覆取汗。如有宿食者,內大黃如棋子一枚。(《外台》卷二)

治勞複大青湯方。

大青(四兩) 甘草(二兩,炙) 阿膠(二兩,炙) 香豉(二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五、六,欲盡複作,常使有湯,渴止下痢甚良。先煮大青、甘草,取四升,去滓,內膠豉,膠消盡便漉去,勿令豉壞,當預漬膠令釋也,忌菘菜、海藻。(《外台》卷二)

治傷寒大病瘥後,小勞便鼻衄,牡蠣散及丸方。

左顧牡蠣(十分,熬) 石膏(五分)
上二味,搗末,酒服方寸匕,日二、四,亦可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外台》卷二)

治重病新瘥早起勞,及飲食多,致複欲死方。

燒鱉甲末,服方寸匕,忌莧菜。(《外台》卷四)

治傷寒瘥後,更頭痛、壯熱、煩悶方。

服黃龍湯五合,日三。(《醫心方》卷十四)

傷寒、溫病瘥後禁忌

凡熱病新瘥,及大病之後,食豬肉及腸血肥魚油膩等,必大下痢,醫不能治也,必至於死。若食餅餌粢黍飴脯 炙棗栗諸果,及堅實難消之物,胃氣尚虛弱,不能消化,必更結熱,適以藥下之,則胃中虛冷,大利難禁,不下必死,下之複危,皆難救也。熱病之後,多坐此死,不可不慎也。

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寧可少食令飢,慎勿飽,不得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引日轉久可漸食羊肉糜若兔雉鹿肉,慎不可食豬犬肉也。

新瘥後,當靜臥,慎勿令人梳頭洗面,非但體勞,亦不可多言語用心使意勞,凡此皆令勞複。故督郵顧子獻得病已瘥未健,詣華 視脈, 曰︰雖瘥尚虛未複,陽氣不足,勿為勞事,余勞尚可,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夫病除,從百餘裡來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舌出數寸而死。病新瘥未經百日,氣未平複,而以房室者,略無不死也。

蓋正疾愈後六十日,己能行射獵,以房事則吐涎而死。及熱病房室,名為陰陽易之病,皆難治,多死。近者有一士大夫,小得傷寒,發汗已十餘日,能乘馬行來,自謂平複,故以房室,則

傷寒、溫病用藥大體及辟溫方

凡除熱解毒,無過苦醋之物,故多用苦參、青葙、艾、葶藶、苦酒、烏梅之屬,此其要也。夫熱盛非苦醋之物則不能愈。熱在身中,既不時治,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藥,如救火不以水,必不可得脫免也。

又曰︰今諸治多用辛甜、薑、桂、人參之屬,此皆貴價難得常有,比行求之,轉以失時。

而苦參、青葙、葶藶子、艾之屬,所在盡有,除熱解毒最良,勝於向貴價藥也。前後數參並用之,得病內熱者,不必按常藥次也。便以青葙、苦參、艾、苦酒治之,但稍與促其間耳,無不解。(《外台》卷三)

斷溫方。

二月旦取東行桑根,大如指,懸門戶上。又人人帶之。(《醫心方》卷十四)

斷溫病,令不相染著法。

斷汲水綆,長七寸,盜著病患臥席下。(《醫心方》卷十四)

辟溫病粉身方。

芎 、白芷、 本,三物等分,下篩,內粉中,以塗粉於身,大良。(《肘後方》卷八)

疾疫流行預備之,名為柏枝散方︰

南向社中柏,東向枝,取曝乾,末,服方寸匕,神驗(《肘後方》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