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首 診法

五臟

心火臟。主生血,主藏神,主周身脈絡,主喜,主笑,開竅於舌。
肝木臟。主行血,主藏魂,主周身筋膜,主怒,主驚,開竅於目。
脾土臟。主飲食,主藏意,主周身肌肉,主思,主噫,開竅於口。
肺金臟。主行氣,主藏魄,主周身皮毛,主悲,主咳,開竅於鼻。
腎水臟。主生氣,主藏志,主周身精髓,主恐,主欠,開竅於耳。
外有包絡,即心外衣,為陰血布化之源。
又有命門,即腎中系,為真陽生氣之根。

六腑

小腸者,心之腑,屬火。主化食為液,上奉心血。膽者,肝之腑,屬木。主升清降濁,疏利中土。
胃者,脾之腑,屬土。主納受水穀,化氣化血。
大腸者,肺之腑,屬金。主傳送糟粕,消利滯氣。
膀胱者,腎之腑,屬水。主氣衛皮毛,通達小便。
三焦者,胞絡命門之腑,兼屬水火。主行水化氣,通陰達陽。
(伯未按︰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腎惡燥,脾惡濕。胃喜涼,腸喜熱,膽喜溫。亦不可不知。)

經氣

(足手)太陽(膀胱小腸)經,司(寒水火化)之氣,手從足化,統稱寒水,經行身之後。
(足手)陽明(胃大腸)經,司(燥土燥金)之氣,足從手化,統稱燥金,經行身之前。
(足手)少陽(膽三焦)經,司(木火相火)之氣,足從手化,統稱相火,經行身之側。
(足手)太陰(脾肺)經,司(濕土清金)之氣,手從足化,統稱濕土,分部於大腹。
(足手)少陰(腎心)經,司(水陰君火)之氣,足從手化,統稱君火,分部於小腹。
(足手)厥陰(肝包絡)經,司(風木相火)之氣,手從足化,統稱風木,分部於軟脅。
(伯未按︰十二經之部位,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又有督脈,起於會陰,循背而行身之後,所以督率諸陽。任脈起於會陰,循腹而行身之前,所以擔任諸陰。衝脈亦起於會陰,夾臍而上散胸中,當諸氣之沖要。一源而三岐,統謂之奇經。)

望色

青色屬肝,風邪也,亦主脾寒。
黃色屬脾,濕氣也,亦主食積。
赤色屬心,火熱也,亦主假熱。
白色屬肺,虛寒也,亦主血脫。
黑色屬腎,水氣也,亦主腎虛。

聞聲

肝志怒,其聲呼,其變罵詈。
心志喜,其聲笑,其變譫語。
脾志思,其聲歌,其變鄭聲。
肺志憂,其聲哭,其變失音。
腎志恐,其聲呻,其變氣短。

問証

問病因︰七情六欲,風寒暑濕,飲食起居,損傷驚恐之類是。
問病形︰痛癢寒熱,喘咳煩渴,吐利脹滿,便閉抽掣之類是。
問病機︰朝甚暮愈,暮熱朝寒,進退盛衰,變証兼証之類是。
問病情︰惡寒惡熱,苦嘔苦滿,欲食不食,心煩不寐之類是。

切脈

浮脈︰輕按即見。主表實,亦主裡氣內虛。
沉脈︰重按乃見。主裡實,亦主裡氣內虛。
遲脈︰一息三至。主虛寒,亦主在臟之病。
數脈︰一息六至。主實熱,亦主真寒假熱。
虛脈︰三部無力。主諸虛,亦主素稟不足。
實脈︰三部有力。主諸實,亦主素稟有餘。
大脈︰應指洪闊。主病進,亦主正氣內虛。
緩脈︰應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氣有餘。
長脈︰過於三指。主氣盛,亦主陽盛陰虛。
短脈︰不滿三指。主氣損,亦主中有窒塞。
滑脈︰往來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飲為病。
澀脈︰往來艱滯。主血虛,亦主瘀血凝積。
洪脈︰湧沸有力。主實熱,亦主內虛不足。
緊脈︰勁急無定。主寒實,亦主身體疼痛。
細脈︰窄小不粗。主冷氣,亦主血脈不足。
微脈︰模糊不顯。主陽虛,亦主元氣敗絕。
芤脈︰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遺精小產。
弦脈︰端直中勁。主木旺,亦主痰飲內痛。
革脈︰浮極有力。主陰亡,亦主陽不入陰。
牢脈︰沉極有力。主寒實,亦主內有積聚。
濡脈︰浮細無力。主氣虛,亦主外受濕氣。
弱脈︰沉細無力。主血虛,亦主胃氣不盛。
動脈︰搖曳在關。主驚氣,亦主陰陽相搏。
伏脈︰沉潛著骨。主邪閉,亦主陰寒在內。
促脈︰數中時止。主熱鬱,亦主邪氣內陷。
結脈︰遲中時止。主寒結,亦主氣血漸衰。
代脈︰止有定候。主氣絕,亦主經隧有阻。
散脈︰去來撩亂。主氣散,亦主產婦之吉。
浮沉分表裡,遲數定寒熱,虛實分盛衰,大緩辨進退。長有餘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澀艱難。寒熱緊洪俱屬實,細微血氣總為虛。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勁而木侮脾經。革則陽氣外越,牢則陰邪內固。濡氣虛,弱血虛,虛各有別。動氣搏,伏氣閉,氣總乖和。結陰促陽,辨遲與數。代亡散絕,有去無來。脈法多端,此為總索。
(伯未按︰滑伯仁雲,脈之綱要,不外浮沉遲數滑澀六者,以其足統乎表裡陰陽虛實冷熱風寒濕燥臟腑氣血之病也。)
(又按︰中醫論生理,主重臟腑經絡,論診斷,主重望聞問切,以現代科學視之,目多缺陷。但中醫辨症用藥,全賴於此,越此范疇,便無頭緒,故唐氏此書,本為不知醫者說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