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驚風辟妄

陳飛霞《幼幼集成》一書論之甚詳,而以“搐”字易“驚”字,標出誤搐、類搐、非搐三條,可使習驚風之說者廢然自返。而又俾從書中所載病因証治,循途守轍,庶幾動無不宜,投無不當。俾天下幼孩無夭札之患,凡業幼科者,所當奉為圭臬也。茲僅節錄數十條,以略備不業醫者隨時采擇焉。凡小兒發搐,只可扶持,不可把捉令其自定,方免拘攣之患。

一曰誤搐

即傷寒病痙也,頸項強,背反張,目上視,屬太陽。低頭下視,口噤不語,手足牽引,肘膝相勾,屬陽明。眼目或左而斜,手足或左或右而搐,屬少陽,此是三陽表症。有汗者當解肌,無汗者當發散。不得妄以驚風名之,更不得妄投鎮墜之藥,阻其經絡也。

桂枝葛根湯 治傷風項背強,身熱自汗,為柔痙。此邪在太陽,仍兼陽明。

嫩桂枝(一錢) 白芍(錢半) 粉葛(錢半) 老生薑 炙草(各一錢)
水煎熱服,仍欲微似有汗,則風邪自出,汗孔自閉。又,桂枝防風湯,見後乳子傷寒。

治太陽傷寒,頭痛身熱,身體頸項俱強,無汗,為剛痙。原方用栝樓桂枝湯,見上。按此二症,重者,時方用人參敗毒飲代之;輕者《醫學心悟》用加味香蘇飲代之。

人參敗毒散 治大人小兒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晴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及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目瘡,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痺。並治諸瘡斑疹及噤口痢。凡病在上部,宜加薄荷三四分。

人參 茯苓 枳殼 桔梗 前胡 柴胡 羌活 獨活 川芎(各一錢) 甘草(五分) 生薑(二
煩熱口渴,加黃芩一錢,水煎熱服,微汗即解。治噤口痢,加陳倉米二錢,名倉廩散。

腳氣,加大黃、蒼朮漂各一錢。膚癢,加蟬蛻九個。有風熱,加荊芥、防風,亦治腸風下血。本方去人參,加連翹一錢、銀花二錢,治瘡毒。

加味香蘇飲 治四時感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鼻塞聲重,惡食嘔逆,咳嗽,或胸膈

紫蘇葉(錢半) 香附 陳皮(各一錢二分) 炙草(七分) 川芎(五分) 荊芥 秦艽 防風 蔓荊子(各一錢) 生薑(三片) 水煎服。

微敷似汗即解。前症若頭腦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蔥白二根。自汗惡風者,加桂枝、白芍各一錢。若在春夏之交,不便用桂枝,即加白朮一錢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悶,加山楂、麥芽、蘿卜子各一錢五分。若太陽本症未罷,更兼口渴溺澀者,此為膀胱腑症,加茯苓錢半、車前一錢。喘嗽,加桔梗、前胡各錢半,杏仁七枚,打碎。咽喉腫痛,去香附、生薑,加桔梗、蒡子各錢半,薄荷五分。若便秘,加枳殼、蘿卜子各錢半,仍用罨法、蜜導法。

蔥豉湯 治傷寒初覺頭痛,身熱無汗,脈洪便溏。用連鬚蔥白十四根、淡豆豉一兩,水煎服。如無汗,加葛根三錢。邪初在表,宜用此散之,免用麻黃湯之多所顧忌也。本方去豆豉,加生薑五錢,名連鬚蔥白湯,治同。

通關散 凡一切感冒,用皂角,去邊弦及蟲注者,二錢,生半夏三錢,共研細末,每用少許吹鼻孔,得嚏則輕。無藥處,單用皂角末亦可。搐鼻散尤妙,見下客忤。

治汗後不解,乍靜乍躁,目直視,口噤,往來寒熱。此太陽陽明已罷,尚未解,傳入少陽半表半裡。宜和解,用小柴胡東加防風。人參七分,柴胡、黃芩、製半夏、北防風各一錢,炙草五分,老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防風當歸湯 治發汗過多,發熱,頭面搖,口噤,背反張,太陽兼陽明。宜去風養血。

北防風 生地(各錢半)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水煎服。

附子散 治陰痙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頸項強直,頭搖口噤,此由汗多亡陽

青化桂 川附片(各七分) 漂白朮(錢半) 川芎(一錢) 獨活(八分) 大紅棗(五枚) 水煎冷服。

當歸四逆湯 治小兒血虛體弱,寒邪傷榮,以致眼目上翻,身體反張,蓋太陽主筋病也。

當歸身 嫩桂枝 炒白芍(以上各三錢) 木通 炙草(各一錢半) 北細辛(一錢) 大紅棗(五枚)
水煎熱服。兒小者減半,或乳母同服。

一曰類搐

幼科所云驚風余症也,其實則為暑為瘧為痢為咳嗽為丹毒為瘡痘為霍亂為客忤中惡,各審其症,一藥可愈。若藥不對症,延久熱盛,小兒陰血未充,不時壯熱,則神氣昏悶;血不榮筋,則手足搐掣。正與《內經》之諸熱瞀縱皆屬於火之例相符,故以諸症,皆列類搐條下,各依本門用方,庶與誤搐非搐之寒熱虛實不相混。

暑証

陽暑,即中熱 是也。其症初起面垢,身熱自汗,煩躁不安,唇舌皆赤,氣出如火,大

白虎湯 治陽暑發熱頭痛,大渴大汗,便秘尿赤,煩躁不安。

熟石膏(三錢) 知母(二錢) 炙草(一錢) 晚稻米(一兩) 水煎服。

卻暑丹 治小兒傷暑,誤用風藥致心神昏悶,煩躁不安,甚則搐搦。

漂白朮 白茯苓 豬苓 澤瀉 炙草 黃芩(各五錢) 青化桂川黃連(各三錢) 鏡辰砂(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二三丸,麥冬湯下,或十中取一。加麥冬煎服亦可。如陽暑脈虛兼吐瀉者,取此方十分之二,去黃連、黃芩,加香薷八分,扁豆一錢,薑一片,水煎,溫涼服。

益元散(即六一散)

滑石(三兩,水飛過) 甘草(五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此為治暑要藥。方內加辰砂,水飛,二錢,尤好。

陰暑

膏粱之兒,畏暑貪涼,不避寒風,或居深堂廣廈,乍寒乍熱,不謹衣被,以致寒邪襲於肌表,其症頭痛無汗惡寒,身體拘急,四肢酸痛。此以夏月受寒,雖名陰暑,實傷於寒也。

治宜溫散,無汗用五積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惡寒發熱,用清暑益氣湯。

五積散 治陰暑受寒,頭痛無汗惡寒,身體拘急,四肢酸痛。

白芷 廣皮 川朴 桔梗(各七分) 枳殼(五分) 川芎 當歸 白芍 雲苓(各一錢) 漂蒼朮 製半夏 嫩桂枝(各八分) 炮薑 炙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 紅棗(三枚) 水煎服。

清暑益氣湯 治傷暑煩熱自汗,口渴,惡寒發熱。

人參(六分) 炙黃 漂白朮 粉葛(各一錢) 澤瀉 黃柏 青皮 神曲(煨) 炙草(各五分 五味子(捶扁,三分) 生薑(二片) 大棗(三枚) 水煎熱服。
如兼腹痛泄瀉,去黃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錢半。

通治千金消暑丸 治中暑昏悶,並伏暑停食嘔吐泄瀉。

半夏(醋炙,四兩) 茯苓 甘草(各二兩)
研細末 薑汁和丸,綠豆大,每五六十丸,開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茯苓、甘草,加貝母四兩,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

小兒中暑吐瀉或卒然昏倒

背陰側柏葉搗汁三匙,生蜜三匙,井水一杯,開水一杯,調灌即愈。

瘧疾

其症初起,呵欠煩悶,發熱口渴,面帶黃白,額有汗,一哭汗出,其熱稍減,不久複熱如故,喉內痰鳴,一哭即嘔,嘔則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瘧病也。此症為少陽為主,早能和解表裡,則瘧邪霍然而散。多有誤認驚風,輕施鎮墜,阻遏榮衛,邪不得出,以致神情憒亂,臨瘧而搐。宜用清脾飲解之。餘詳後“瘧疾”。

清脾飲 治小兒熱瘧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瘧。

青皮 陳皮 柴胡 漂白朮 雲苓 草果仁 製半夏 川濃朴(各一錢) 炙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臨發前一時熱服,三次必效。又方,未發前一時,以蛇蛻塞鼻,男左女右,過時取去,效。餘詳後簡便方。

痢疾

其症初起,兩眉經●而多啼,由腹痛也。煩躁不安,由裡急後重也。數至廁而不能便,或赤白相兼,或單紅單白,是其候也。按此症雖由內傷飲食,莫不由外感而發。但以人參敗毒散加陳倉米三錢散之,其病即減。設有飲食停滯,輕則消導之,重則疏通之,去其積垢,無不愈者。又單方,香菌五錢,紅糖、白糖各二錢五分,煎湯服之立愈。餘詳後“痢疾”。

咳嗽

其症初起,面赤唇紅,氣粗發熱,咳來痰鳴,或眼胞微浮,額上汗出。此外有感冒,寒熱傷肺,急宜疏解。若寒者應辛散而反涼瀉,熱者應涼瀉而用浮升,以致聲音不轉,眼翻手搐,宜用《集成》金粟丹。惟初起疏解,原未立方,茲擬仍用人參敗毒散加杏仁七枚,煎服二三劑。人參敗毒散見“誤搐”。余症並詳內科“咳嗽”。

小兒咳嗽不出聲

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味子七粒煎

肺實咳嗽痰喘

葶藶子,隔紙炒為末,棗肉為丸如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小兒痰壅喘咳

川貝母五錢,用淡薑湯潤濕,飯上蒸過,甘草半生半熟二錢五分,其研細末,砂糖為丸龍眼核大,每一丸,米飲化服。

小兒百嗽不止

生薑自然汁一杯聽用,蜂蜜四兩煉熟聽用,每用薑汁一匙,蜜二匙,白湯調服,每日五

丹毒

其症由心火熾盛,熱與血搏,或起於手足,或發於頭面胸背,游移上下,赤如丹砂,形如錦紋,其痛非常。凡自胸腹而散於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而胸腹者難治。法宜砭,去惡血,內服《集成》沆瀣丹,方見“痢疾”,庶不致內攻作搐。倘醫者不知針砭,僅妄用搽敷,必致作搐而死。或服連翹敗毒散,方見“誤搐”,加牛蒡亦可。

瓷鋒砭法︰見後“丹毒”。

總治十種丹毒︰俱見後“丹毒”。

瘡癰

按瘡癤疥癬,小兒獨多,治宜清熱解毒,宜內托解毒,倘毒未先解,誤用砒硫等毒藥搽之,逼毒內入,以致瘡忽自平,其症腹脹便秘,尿赤,面無血色,目閉不開,手足搐動,此毒瓦斯內致也。與外科之癰疽,偶傷風濕而手足搐搦者不侔,此宜速服雄黃解毒丸微下之,瘡出則吉,不出加喘者死。方見後“中惡”。

霍亂

其症先傷於食,後感風寒,邪正相爭,心腹絞痛,有上吐下瀉者,其症稍輕。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泄者,所以煩躁悶亂,俗名乾霍亂,即絞腸痧。其症最急,速宜服鹽湯探吐之,乃用藿香正氣散,分理其陰陽也。

藿香正氣散 治內傷脾胃,外感風寒,吐瀉霍亂等症。

藿香枝 紫蘇葉 大腹皮 廣皮 桔梗 雲苓 法半夏 神曲 白芷(各一錢) 川濃朴 炙甘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

凡霍亂吐瀉腹痛,忌用熱湯,犯之必死,須待其吐瀉後兩時入服藥過後,胃氣稍複,渴

凡霍亂嘔吐不能受納藥食,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湯各一杯,調勻,名陰陽湯,飲數口即定

凡痰瘧及宿食惡毒之物,阻隔中焦,腹脹欲作霍亂,急以鹽湯頓服探吐盡痰,食即安。

霍亂吐瀉諸藥不效,綠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細,水煎一盅,加新汲水一盅,調服即安。又方,以六一散一二錢,濃薑湯調服,夏日更妙。六一散,即益元散,見上“傷暑”。

乾霍亂

即絞腸痧。忽然心腹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泄,痰壅腹脹,手足厥冷。急以食鹽一兩、生薑五錢,同炒黑色,水一碗煎湯溫服,良久以指探喉中令吐之,或不吐即瀉而愈。

絞腸痧亦有陰陽,陰痧,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紅點,以燈火於紅點上淬之。陽痧,腹痛手足暖,以針刺兩大拇指甲內側離肉一韭葉許,出血即安。仍先自兩臂捩下其惡血,令聚指

凡發痧手足冷腹痛

用溫水一碗,令病患伏臥凳上,以手蘸水,拍其兩膝彎,名委中穴,看其有紫黑點現,以針刺出惡血即愈。又法,以香油拍兩手曲池穴,即兩肘內彎處,以苧麻蘸油戛之,刮起紫疹即愈。近時用光錢蘸油刮兩肘彎並背上出痧,甚效。

一曰非搐

(即幼科之慢驚慢脾風)

即幼科之慢驚慢脾風,其詞自相矛盾,其方治無一效。故《集成》以非搐辨之,引夏禹鑄之言曰,世人均稱慢驚,予獨曰慢証,蓋此証多成於大病之後,庸工一見病愈,遂不防守去路,或初誤汗、誤下、吐瀉,久而脾胃虛極,故成慢証,慢証何驚之有!彼庸醫見兒眼翻手搐握拳,形狀似驚,故以驚名之。一作驚治,或推拿、或火,是猶兒已落井而又下石也。急以六君子東加桂附及理中東加附子等藥,稍可救之。凡四肢厥冷,宜用蔥薑同搗,炒溫熨其胸腹。或以硫黃五分、胡椒一分,薑汁調敷臍上,膏藥蓋之。市上所賣治急慢驚風丸藥,乃抱龍丸、牛黃丸之類,急驚服之有效,若遇慢驚則速其死。

六君子湯 治小兒吐瀉之後,脾胃大傷;或大病之後,不思乳食;一切久病中氣虛寒及成慢証者,並皆治之。

官揀參(一錢) 漂白朮(二錢) 白雲苓(錢半) 法半夏 陳皮(各五分) 炙甘草(一錢) 煨薑(三片)大棗(三枚) 早米(一撮)
水煎溫服。四肢厥冷,加炮薑四分,甚者加附子五分。頭搖者,加天麻八分。手足搐搦,加青化桂,去粗,七分,鉤藤一錢,又方︰治虛搐,桂圓整個燒存性,研,二錢,炮薑四分,紅棗三個,煎湯調服。

理中湯 治脾胃虛寒,面青腹痛,寒嘔寒瀉,及幼科慢驚等症。

人參(二錢) 漂白朮(三錢) 炮薑 炙草(各一錢)
水煎溫涼 徐徐服。若四肢厥冷,加附子一錢;肉桂,去粗,五分。如寒瀉不止,加肉豆蔻,去油,四分;丁香,研,四分。

急慢驚風症治辨

誤傳驚風各症,《集成》辨之甚詳。然恐習俗相沿,驟不能辨,故另采數條於後。

莊氏《福幼編》曰︰急驚屬實熱,清熱即所以治急驚;慢驚屬虛寒,溫補即所以治慢驚。二症有寒熱之殊,用藥有雲泥之別。《景岳全書》曰︰急驚之候,壯熱痰壅,搐搦反張,牙關緊急,口中氣熱,頰赤唇紅,飲冷便結,小便赤,脈浮洪數。慢驚之候,多由吐瀉,氣微神緩,昏睡露睛,痰鳴氣促,驚跳搐搦,或乍發乍靜,身涼身熱,或肢體逆冷,或口唇青赤,面色淡白,脈遲緩或見細數。

急驚風

此乃痰火閉症,初起用通關散開肺竅,見上頁。再服勾藤三錢,連翹、木通、山梔、黃芩、枳殼、車前、栝蔞霜各一錢。額赤唇紅,口中氣熱,牙關緊急,痰涎壅塞咽喉,其響如潮,名曰涎潮。用金星礞石,火,研細,入生薄荷汁內,加白蜜調和,溫水沖服,其藥自裹痰,從大便出,屢驗。又方,燈芯二十根,每根約五寸,蟬蛻去頭足並蓋,只用肚皮,十四個,明辰砂末三錢,以新白紗扎緊,用綠線系物,墜於沙罐兩邊,懸空放水中,量兒大小,或水盅半,煎至一盅,或水一盅,煎至七分,服下即效。有辰砂須略澄清,不可服渣。又方,用螞蚱,焙為末,每四五分,薑湯送下,立愈。又方,荊芥、柴胡各一錢,竹瀝半盅,入薑汁二匙,水一匙,煎服,治驚搐發熱有痰甚效。又方,大梔子一枚,研末,雞蛋一個,去黃用白,和前藥調勻,搽兒腹四圍。寸金丹,治急驚甚效,方見內科“脾胃”。抱龍丸,治急驚亦效。

急驚慢驚外治三方

芙蓉花葉,取嫩的,約五六塊,男雙女單,將其葉碎,煎雞蛋角三只,敷小兒肚臍中,冷又換之,三四次愈。

又方︰僵蠶九條、全蠍九只、梅冰片三分、麝香分半、三仙丹三分,共為細末,用蜜糖搗成餅,貼臍上,另用隨便膏藥蓋之。每小兒一歲,用藥三分之一;兩歲,用藥三分之二;三歲,照方全用。俟小兒有啼聲,即宜以乳哺之,或以薄粥食之,不可不慎調理也。

又方︰將白頸曲鱔刀 二段,跳急者,急驚用;跳慢者,慢驚用。加麝香一分,搗爛,對臍貼,外用膏藥蓋緊。

莊在田《福幼編》治慢驚風神效二方

慢驚之症,系小兒吐瀉得之為最多。或久瘧久痢,或痘後疹後,或風寒飲食積滯過用攻伐傷脾,或秉賦本虛,或誤服寒涼,或因急驚而用藥攻降太甚,或失於調理,皆可致此症也,其症神昏氣喘,或大熱不退、眼開驚搐,或乍寒乍熱,或三陽晦暗,或面色淡白青黃,或大小便青白,或口雖開裂出血而口中氣冷,或瀉利冷汗,或完穀不化,或四肢冰冷並至腹痛氣響,喉內痰鳴,角弓反張,目光昏暗,此虛症也。若再用寒涼,再行消導,或用膽星抱龍以除痰,或用天麻全蠍以驅風,或用知柏芩連以清火,或用巴豆大黃以去積,殺人如反掌,實可畏也。欲治風而無風可治,欲治驚而無驚可治,此實因脾腎虛寒,孤陽外越,無氣無根,陰寒至極,風之所由動也。治宜先用辛熱,再加溫補,蓋補土即所以敵木,治本即可以治標也。凡小兒一經吐瀉交作,即是最危之症,若其屢作不止,無論痘後疹後,不拘何因,皆當先用參朮以救胃氣,薑桂熟地等藥以救腎氣,不惟傷食後當急救之,即傷寒傷暑亦當急救之。蓋其先雖有寒暑實邪,一經吐瀉,業已全除,脾胃空虛,倉廩空乏,若不急救,恐虛痰上湧,命在傾刻矣。庸醫見之,皆誤指為熱為食,投以清火去積涼藥,立時告變,為之奈何。如其失之寒涼斷難生活,不若失之溫補猶可救療,此語發明吐瀉驚風之理,極為透徹,後之君子,願無忽諸。今將慢驚辨症,羅列於後

慢驚吐瀉,脾胃虛寒也
身冷,陽氣抑遏不出也。服涼藥之後往往致此
鼻孔煽動,真陰失守,虛火燥肺也
面色青黃及白,氣血兩虛也
口鼻中氣冷,中塞也
大小便青白,腎與太陽全無火也
昏睡露睛,神氣不足也
手足搐掣,血不行於四肢也
角弓反張,血虛筋急也
乍熱乍涼,陰血虛少,陰陽雜錯也
汗出如洗,陽虛而表不固也
囟門下陷,虛至極也
身雖發熱口唇焦裂出血,卻不喜冷茶水,(進以寒涼,愈增危篤。)以及所吐之乳、所瀉之物皆不甚消化,脾胃無火可知,唇之焦黑乃真陰之不足也。
以上慢驚各條,須審察有數條相合,即放心照後二方治之,勿疑。

逐寒蕩驚湯 藥性溫暖,專治小兒氣體本虛,或久病不愈,或痘後疹後誤藥泄瀉嘔吐,轉為慢驚。若清熱散風,愈治愈危。速宜服此,能開寒痰,寬胸膈,止嘔吐,蕩驚邪,所謂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一二劑後,嘔吐漸止,即其驗也。認明但系虛寒,即宜服之,不必疑

胡椒 炮薑(各一錢) 肉桂(有油便佳,去粗,一錢) 丁香(十粒)
共研為細末,以灶心土三兩煮水,澄清煎藥大半盅,頻頻灌之。接服後方,定獲奇效也

加味理中地黃湯 助氣補血,卻病回陽,專治小兒精神已虧,氣血大壞,形狀野狼狽,瘦弱至極,皆可挽回。如法濃煎,頻頻服之。參天救本之功,有難以盡述者。

熟地(五錢) 當歸 枸杞 黨參 棗仁 炙 故紙(各二錢) 白朮(三錢) 萸肉 炮薑 肉桂炙草(各一錢)
加生薑三片、紅棗肉三枚、好胡桃二個打碎,為引,仍用灶心土二兩煎水,澄清煎藥,取濃汁一茶杯,加附子五分,煮水摻入,量兒大小,分數次灌之。如咳嗽不止,加粟殼、金櫻子各一錢。如大熱不退,加白芍一錢。泄瀉不止,加丁香六分。只服一劑,即去附子,只用丁香七粒。隔二三日,又用附子二三分。因附子性大熱,中病即宜去之。如用附子,大多則小便閉塞不出。如不用附子,則沉塞臟腑固結不開。如不用丁香,則泄瀉不止。若小兒虛寒至極,附子亦不妨用至三錢。此方救陰固本,治小兒慢驚稱為神劑。若小兒吐瀉不至已甚,或微見驚搐,胃中尚可受藥,吃乳便利者,亦不必服逐寒蕩驚湯,只服此藥一劑,而風定神清矣。若小兒尚未成驚,不過昏睡,發熱不退,或時熱時止,或日間安靜,夜間發熱,以及午後發熱等症,總屬陰虛,均宜服之。若新病壯實之小兒,眼紅口渴者,乃實火之症,方可暫行清解。但果系實火,必大便閉結,氣壯聲洪,且喜多飲冷茶水。若吐瀉交作,則非實火可知矣。

附錄慢驚單方

肢體逆冷,痰滯咽喉,如牽鋸狀,唇緩面青,口鼻氣微,昏睡露睛。速用胡椒七粒、生梔子七個、蔥白七枚、灰面一撮、雞蛋白半個,先將前四味研末,雞蛋白調勻,攤青布上,貼小兒心窩,一日夜除去,有青色即愈矣。如未愈,再貼一個。此方貼後仍當補脾。輕者,四君子湯,薑棗煎;重者,用理中地黃湯,見上頁。

客忤

小兒客忤,由真元不足,神氣未充,故外邪客氣得以乘之。或生人遠來,或六畜暴至,或五氣入鼻,藏於心肺,正氣受忤,此外因之客忤也。其症口吐青黃白沫,面色變易,喘急腹疼,反側不安,手足搐搦,第此症神不昏亂為異耳。治宜塗囟法、搐鼻法、內服攝生散。

塗囟法 專治客忤等症。

灶心土(一錢) 明雄黃(五分) 真麝香(五厘)
共研細末,棗肉和勻,捏作餅子,照囟門寬窄為樣,以餅貼囟門,取艾絨作豆大一粒,灸三炷即止。又方,灶心黃土,蚯蚓糞,各等分,研細末,水調塗兒囟上及五心良。

搐鼻散 治傷風傷寒,頭目不清,並治客忤。

川芎 藿香葉 牙皂(各二錢) 白芷 細卒 辰砂(各錢四分)
共研極細末,以少許大吹,得嚏則邪氣出矣。

攝生散 治一切卒中,大小科同。

製南星 南木香 法半夏(各一錢) 北細辛 漂蒼朮 石菖蒲 炙甘草(各一錢) 生薑(三片)

中惡

較客忤更甚。如老柩腐尸、淫祠古樹、冷廟枯井、敗屋陰溝,皆有惡毒之氣,小兒觸之,從鼻孔入肺,閉其清道,窒塞胸中。忽然而倒,四肢厥冷,兩手握卷,上氣喘急者是也。

複有中惡毒之物者,如菌蕈、河豚、瘟牛、疫馬自死六畜,並水雞蝦蚌等類,自口而入,則腸胃受之,故心腹刺痛,腹皮青黑。前後二症,俱宜搐鼻散搐鼻,令其噴嚏,毒瓦斯散出,然

返魂湯 治前症中惡氣死者。

麻黃(去節,二錢) 杏仁(去皮,七個) 炙草(一錢) 蔥白(三寸) 水(一盅) 煎至半盅,分數次

解毒雄黃丸 治後症中毒物死者。

明雄黃 巴豆霜(各一錢) 川鬱金(二錢) 研末,醋和米汁打糊為丸,綠豆大,每用三五丸,白湯下,以利為度。

小兒卒然暴死

不解何病,以搐鼻散吹之。如無藥,以狗糞一丸,紋汁灌之。

大驚卒恐

幼科以此為急驚,其實小兒氣血未充,所以一受大驚卒恐,神氣失散,憒亂不堪,又何實邪之有?收複正氣猶恐不及,安可以急驚而用清散耶!即如朱砂、琥珀之類,不過取其鎮墜,亦非救本之法。夫急驚由於風熱,慢驚由於脾腎之虛。而此以大驚受困者,本於心膽受傷、神氣陡離之病,當以收複神氣為主。宜秘旨安神丸、團參散、獨參湯之類加金銀物煎服。

秘旨安神丸 原治心血虛而睡中驚惕,並治大驚卒恐。又治大病後夜啼。

人參 棗仁(炒) 茯神 法半夏(各一錢) 大當歸 白芍 橘紅(各七分) 北五味(七粒,捶扁 炙甘草(五分)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生薑湯下。

團參散 治心虛血熱、自汗盜汗之類,並治大驚卒恐。

人參 當歸(等分)
共為細末,用雄豬心一個,切作三片,每以藥末二錢,用豬心一片,煎湯服。加桂圓三

小兒時疫

疫癘流行之時,小兒作熱,是即時疫。乍有眼目上竄,角弓反張,手足搐掣,不可誤認驚風,但以時疫治之自愈。

太極丸 治時疫。

天竺黃 膽星(各五錢) 酒大黃(二錢) 直僵蠶(三錢) 麝香 冰片(各二分)
共為細末,端節午時修蜜丸,如芡實大。凡遇疫症,薑湯服一丸,神效。或用搐鼻散吹之,方見上頁。內服人參敗毒散亦效,方見“誤搐”。

癇証

多由於初病時誤作驚治,輕施鎮墜,蔽固其邪,留連於膈膜之間,所以一遇風寒冷凍飲料,引動其痰,卒然而倒,四肢強直,目閉或眼珠翻上不轉,或口噤,或咬舌,口中涎出,或無涎,其面色或青或白,或作六畜聲,其狀不一,乃小兒之惡症也。昏暈一時,即醒如常,其發或以旬計,或以月計,或以歲計,皆因中氣素弱,脾虛主痰,宜先服消風丸,再用《集成》定癇丸,見下。

消風丸 非治癇之藥,用以疏散外感,開通經絡,庶後藥得效耳。

薄荷 羌活 獨活 防風 天麻 荊芥穗 川芎 細辛(各一錢) 膽南星(二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一錢一顆,每日一丸,薄荷、蘇葉煎湯化服,服完七丸,再服後藥。

《集成》定癇丸

人參(一兩,無力者倍用黨參) 漂白朮(土炒,一兩五錢) 雲苓 廣皮(酒炒) 法半夏 當歸(酒洗) 白芍(酒炒) 白蔻仁(酒炒) 漂蒼朮(黑芝麻拌炒,以上各一兩) 真龍齒(一兩,火 醋淬,研末水飛,晒乾,只取五錢) 赤金箔(三十張) 鏡辰砂(三錢,水飛聽用)
上藥製過焙乾,研極細末,篩過,煉蜜為丸,龍眼核大,以朱砂為衣,貼以金箔,晒乾,用瓷瓶收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丸,薑湯化下。癇症未久者服此。若年深月久者,午晚服此丸,早間須服河車八味丸,方見《幼幼集成》。

傷寒

幼科謂八歲以前無傷寒,此無稽之談也。但乳子與小兒異治,乳子筋骨柔脆,不耐傷寒,初入太陽,即人事昏沉,渾身壯熱,筋脈牽強,醫者不詳辨誤,認為驚風,其禍立至。初起不宜發表,恐汗多亡陽,急宜解肌,使表邪從外而出,斯無變痙之虞。

桂枝防風湯 治半周一歲以至三五歲幼兒傷寒,初起發熱體重,面黃或白,喘急,口中氣熱,呵欠頓悶。速以此方解散肌膚之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為幼科解表之第一方。

嫩桂枝 北防風(各錢半) 白芍(二錢) 老生薑 炙草(各一錢) 大紅棗(五枚)
水煎熱服。有痰,加白芥子一錢。有嘔吐,加陳皮、製半夏各一錢。熱重,加柴胡一錢。胸緊氣急,加枳殼一錢。

小柴胡湯 治裡熱惡熱,出頭露面,揚手擲足,口氣熱臭,煩渴自汗。

柴胡(錢半) 人參(七分) 黃芩 法夏(各一錢) 炙草(五分)
加石膏、知母。若前裡熱症兼有掀衣氣粗、小便赤短、大便燥結者,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莊黃一錢,薑棗煎服。若夾食傷寒,壯熱頭痛,噯氣腹脹,大便酸臭,用柴胡錢半,製半夏、赤芍、莊黃各一錢,小枳實八分,薑三片,棗一枚,同煎。

陰症裡虛,頭額冷,手足冷,口中氣冷,面色暗淡,大便瀉,用理中湯。(方見“非搐”。)若泄出青黃,方內加黃 ,炒,錢半,酒芍一錢。寒甚者,再加好肉桂一錢、附子七分,水煎溫服。

惺惺散 治小兒真元不足,氣血怯弱,內傷外熱,不能受表。

人參 茯苓 白芍(炒) 桔梗 花粉(酒炒) 川芎 北防風(各一錢) 北細辛(五分) 白朮(錢半)生薑(三片) 紅棗(三枚) 水煎熱服。

小兒傷寒類治,與大方科同,詳見《集成》。

治四時感冒傷風咳嗽,用人參敗毒散。凡咳嗽痰不應者,每日二服,以痰豁為度。

人參敗毒散 方見“誤搐”。並治傷寒初起發熱頭痛等症。

傷暑

見類搐“暑症”。

傷濕

有出於天氣者,雨露是也;出於地氣者,泥水是也;由飲食者,酒漿生冷是也;由人事者,汗衣臥濕,如小兒澡浴便溺衣褓不乾是也。然所因雖異,總由脾氣之虛。治法有二,一曰濕熱、一曰寒濕盡之矣。病而發熱者,為濕熱,宜清宜利;病而多寒者,為寒濕,宜燥宜溫。

柴苓湯 治發熱身重,多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脈見洪滑,是濕熱。

柴胡(錢半) 人參 黃芩 製半夏 漂白朮 豬苓 澤瀉 茯苓(各一錢) 青化桂 炙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熱服。
若大小便秘,兼用外治法,見後“二便不通”。

茵陳五苓飲 治中濕發黃作熱,小便赤澀。

茵陳(二錢) 漂白朮(一錢) 赤苓(錢半) 豬苓 澤瀉(各一錢) 青化桂 甘草(各五分) 生薑(三片) 大棗(三枚) 水煎服。
以上皆治濕熱。

胃苓湯 治寒濕頭重體重,往來寒熱,脹滿泄瀉。並可和水土,調脾胃。

漂蒼朮 濃朴(薑炒) 廣皮 白朮(土炒) 雲苓 豬苓 澤瀉(各一錢) 青化桂 炙草(各五分)生薑(三片)
水煎食前服。如兼吐嘔,加藿香、砂仁各八分。

五皮飲 此方合胃苓湯,專治中濕浮腫,神效。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桑白皮 五加皮(各二錢) 燈芯(十根) 大棗(三枚) 水煎,空心服。
若合胃苓湯,服數劑不效,必用溫補,如理中湯、八味丸,宜擇用之。

八味丸

熟地(八兩) 山藥(炒) 雲苓(各四兩) 山茱 丹皮(酒炒) 澤瀉(各二兩) 附子(熟,兩半) 肉桂(去粗,一兩)
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開水下。

理中湯 見上“非搐”。

小兒浮腫

老絲瓜四五兩、蔥白四兩、燈草三兩,煎湯浴之,並飲一二小杯。余見後“腫滿”。

小兒哮喘簡便方

(並詳“內科”)

治痰氣壅塞哮喘 好雪梨汁一杯,生薑汁半杯,蜂蜜半杯,薄荷細末一兩,和勻,器盛,用重湯煮一時之久,在意與食痰如奔馬。又方︰絲瓜燒存性,研末,棗肉為丸,如彈子大,薑湯化下,化氣最捷,並能止嗽。

治醋食成吼︰甘草二兩,去皮,每段切二寸長,兩半劈開,豬膽三枚,取汁浸甘草三日,收起火上炙乾,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晚臨臥服二錢,以茶湯送下,神效。

治一切吼疾或痰或食,遇濃味即發者尤效︰蘿卜籽蒸熟,晒乾為末,豬牙皂角燒存性,等分,共研細末,薑汁打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諸疳症

十六歲以前為疳,十六歲以後為癆。皆乳子真元虛弱,飲食太早,或肥甘肆進,飲食過飧,積久成疳。或乳母寒熱不調,及喜怒房勞之後乳哺而成。複有取積太過,耗損胃氣;或大病之後吐瀉瘧痢飲食減少,以致脾胃失養。二者雖所因不同,皆歸於虛也。其症頭皮光急,毛發焦稀,腮縮鼻乾,口 唇白,兩眼昏爛,揉眉擦鼻,脊聳體黃,闔牙咬甲,焦渴自汗,溺白瀉酸,肚痛腸鳴,癖結潮熱,酷嗜瓜果鹹炭水泥者,皆其候也。初病以集聖丸為主,其有五臟兼証,從權加減。久病用肥兒丸調之,以補為消可也。俱載《幼幼集成》。

疳症簡便方

小兒疳積肚大,黃瘦骨立,頭上瘡痂,發如麥穗︰乾蟾蜍五只,去四足,以香油塗之,炙焦為末。蒸黑棗,去核取肉,搗膏和蟾蜍末為丸,如龍眼核大,每用一丸,日三服,積垢自下。多服之,形容自變,其病如失。

月蟾丸 治五疳八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發拳結等症。大蝦蟆一個,放瓶中,綿紙封口七日,後取糞中蛆洗淨,不拘多少,入瓶中,俟蟆食完,取蟆去頭爪與腸肝,以麻油塗蟆身,瓦上焙枯為末,米湯調服。或用蜜為丸,連服五六個,一月內形容頓改,病除體壯。兼治小兒癬瘡、口耳瘡久不愈者,謂之月蝕,以此藥末調香油塗之。又方,蝦蟆一只,去頭及皮足腸等,用酒洗淨,紅糖拌砂仁末填入腹中縫定,濕紙包裹,煨熟食之,立效。又方,穀精草,或加小青草為末,每用二錢,雞軟肝一具,用酒漿飯上燉熟,去藥取肝,日日常服,即目盲垂危者可愈。

紅燕丹 專治小兒疳積,骨瘦如柴,目閉溺赤,腹中疼痛,或尿如米泔,神效。大石燕二個,一雌一雄,重一兩者更佳,入傾銀鍋內上下用炭火 紅, 入好米醋中,如此者九次,糖拌不拘時服。按此方消疳化積,且無藥氣,並可和於糖果粥飯中服之,其效如神,不可輕視。

小兒冷疳,吐食腹大,面黃腿縮︰母丁香七枚,為末,人乳和蒸三次,薑湯調作數次服小兒諸疳日久身面生瘡爛成孔,如大人楊梅瘡樣︰用蒸米飯時甑蓋四邊滴下氣水,以碗承水掃瘡上,數日即效。百藥不驗者,此方如神。

疳蝕口鼻

用糞蛆洗漂極淨,晒乾微炒為末,三錢;毛褐衣燒灰,錢半;共研勻,頻吹於口內,效。又方,治牙疳鼻疳,人中白, ,錢半;毛褐灰、枯礬各一錢,為細末,濕者乾摻,乾者香油潤濕再搽。

口疳破爛︰人中白 過,濃黃柏,蜜炙焦,等分,少加冰片,共研末,以鹽茶洗口後,以藥末搽之。

走馬牙疳及齒齦腐爛黑臭者︰用溺壺內多年積垢, 紅,一兩,兒茶五錢,黃柏、薄荷、青黛各一錢,冰片三分,共研細末,以溫水先嗽口,然後吹藥於疳上,每日六七次,吹藥時涎從外流者吉。涎收口內者,毒入裡不治。

治疳蝕爛口鼻欲死︰海中紫貝子,俗名砑螺,炭火 過,為末,臘豬油調搽。

治牙疳潰爛穿唇破舌︰並治口瘡。川黃連五分,膽礬、兒茶各錢半,共為細末搽之。

治一切疳瘡

以乾蟾蜍燒灰三錢,黃連二錢,青黛一錢,麝香五厘,共為末,先以甘草湯洗,後塗之,妙。

疳痢

眼胞腫,腹脹,痢色無常︰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浸一夜,次早絞汁,頓服,日午乃食。極危者,三服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