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十二經臟腑圖

十二經臟腑圖 p06-d33a28.bmp (缺)

十二經歌

太陽小腸足膀胱,陽明大腸足胃當,少陽三焦足膽配,太陰手肺足脾鄉,少陰心經足為腎,厥陰包絡足肝方。

十二經臟腑表裡圖

十二經臟腑表裡圖 p06-d33a29.bmp (缺)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

心、肝。脾、肺、腎為五臟,並心包絡為六臟;大小腸膽、胃、膀胱,並三焦為六腑,合之而為十二經。十二經各有其絡,共陽蹺、陰蹺、脾之大絡為十五絡。十五絡之外,猶有支絡。蓋經者徑也,經脈之行,以氣血之流行周身,經常而不斷者言也,如川流之不息矣。絡猶兜也,如人橫線為絡,以兜物也。絡脈之行,以氣血之分布一身,無微而不周者言也,如川流之分派而不泄矣。(有云:十二經,加督脈、任脈為十五絡,非陰蹺、陽蹺也少,不知當看一別字。十二經共督、任二脈之別,為十五絡。別即陰蹺、陽蹺,非有二也。)

五臟(臟者藏也,藏精氣而不泄,滿而不實。如心、肺皆有空竅,肝、腎、脾亦有小小筒系,條數不一之空竅,心包亦然)。

六腑(腑者空也,傳化物而不藏,實而不滿。如腸胃皆空,飲食入胃,則胃實而腸空,下入於腸,則腸實而胃空,實則又下行矣,膀胱亦然)。

十二經所屬歌

手經太陽屬小腸,膀胱經屬足太陽,肝足厥陰手包絡,胃足陽明手大腸,膽屬少陽足經尋,三焦手內少陽臨,腎足少陰手是心,脾足太陰手肺金。

十二經納甲歌

(此歌,諸腑配陽,諸臟配陰)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庚屬大腸辛屬肺,壬屬膀胱癸腎藏,三焦陽腑須歸丙,包絡從陰丁火旁。

舊云: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絡同歸入癸方,雖三焦為決瀆,猶可言壬,而包絡附心主,安得云癸?且二臟表裡皆相火也,今改正之。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

多氣多血惟陽明,少氣太陽同厥陰,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須分明。

十二經注釋

少陽,陽之始,一陽初出地外,即嫩陽也,故謂之少陽。太陽,陽之盛,陽氣升至極之分也,故謂之太陽。陽明,居太陽、少陽之中,兩陽合明,曰陽明,陰陽等也。少陰,陰之始;太陰,陰之盛,厥陰者,兩陰交盡曰厥。

榮衛清濁升降論

清氣為榮。清者,休之上也,陽也,火也,離中之陰降,午後一陰生,即心之生血,故曰清氣為榮。濁氣為衛。濁者,體之下也,陰也,水也,坎中之陽升,子後一陽生,即腎陽舉而使之,故曰濁氣為衛。地之濁不能升,地之清能升為陽,舉而使之上也。天之清不降,天之濁能降為陰,驅而使下也。經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此之謂也。

入式訣

諸臟腑已各有圖穴注於冊論中矣。依此圖穴,另再各畫一張,統共置於面前,或臟或腑,將每經圖論,一一隨穴挨著。有上行者,有下行者,有從身後正行,身前正行,與偏行者,其墨線是脈行之路,墨圈是脈絡之穴,細細辨明。或本經有遇他經穴名者,即以他經穴圖與本經穴圖並看。庶知本經穴圖與他經穴圖其經脈之行,或在一路,或相隔幾寸幾分之不同,隨穴圖將經絡所行之路,一一認明,只記脈行起止二穴,是借穴以審經絡,不必如專門針灸,每穴而記之也。

衝脈論

(沖者要也,言其為陰脈之海,通受諸經之氣血也。)

衝脈者,與任脈皆起於胸中,上循脊裡,為經絡之海;其浮於外者,循腹,上會於咽喉,終唇口;其支者,起於足陽明之氣衝,並足少陰之經,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至胸中而散。其見証也,令人逆氣裡急。

帶脈論

(言其總束諸脈如帶也)

帶脈起於季脅,環身一周如帶,與足少陽會於維道。其見証也,腰腹從容,如囊水之狀,若婦女則赤白帶証,蓋由濕熱於此滲流而下,故名帶下。

陽蹺脈論

蹺者,言其為健足行步之關要也。

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其脈長八尺。生於足太陽之申脈,與足少陰會於居 ,與手陽明會於肩 、巨骨,與手足太陽、會於陽維會,與小腸經之 俞,與手足陽明會於胃經之地倉、巨 ,又與任脈會於胃之承泣。其見証也,令人陰緩而陽急,並宜刺之。

陰蹺脈論

陰蹺脈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亦長八尺。生於足少陰然谷之後,上內踝,循陰股入陰,至胸裡,入缺盆,出胃經人迎之前,入鼻,屬目內 ,合於太陽。女子以為之經,男子以為之絡。其見証也,令人陽緩而陰急。此經之病,多取足少陽之交信(內踝上二寸),蓋以交信為 云。

陽維脈論

陽維者維於陽,為諸陽之會,與陰維皆絡於身。若陽不能維於陽,則溶溶不能自收持。其脈起於足太陽之金門,與手、足太陽及陽蹺會於小腸之 俞,與手之太陽會三焦之天 (在缺盆之上)、膽之肩井,又與足少陽會於陽白,上循膽之本神、臨泣,正當腦空,下至風池,與督脈會於風府、啞門。其見証也,苦寒熱。

陰維脈論

陰維者維於陰,為諸陰之會,與陽維皆絡於身,若陰不能維於陰,則悵然失志。其經起於足少陽之築賓,與足太陰會子脾之腹哀、大橫,與太陰、厥陰會於脾之府舍、肝之期門,與任脈會於任之天突、廉泉。其見証也,苦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