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行為都有一個慣性,不只是人,萬物都有一個慣性,所以在物理學中有個「慣性定律」。你要推動一個東西,比如說一杯水放在這裡,你要推動它的時候,一開始力量太小不會動,你的力量要逐漸加大,大到突破它的「靜摩擦力」就動起來了,一動就不用那麼累了。所以,推動的時候,一定要突破靜摩擦力,讓它變為「動摩擦力」就比較順利了。所以,我們要觀察,當時機未到,要用耐性去推動,而耐性裡面要包含著真誠、關懷。

有一位老師帶著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從小就被寵壞了,連吃飯的規矩都沒有。老師就下定決心要好好磨練他,要讓他自己吃。因為這個孩子從不自己吃飯,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樣樣都是人家來侍奉他。開始訓練時,小孩每天都喊著:「我不行了,老師要害死我了。」用一些很尖銳的言語在考驗這位老師的定性,用很刻薄的話在刺激老師。結果撐了一個星期之後,這位老師覺得很累,心裡很想放棄算了。突然星期一來上課,中午老師還沒叫這個孩子吃飯,這個孩子自己坐好說:「老師,我要吃飯了。」這位老師覺得百感交集,逼了他一個星期,突然自己主動要吃飯了。所以,教育的力量來自於堅持,不能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