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工作的公司在他的部門裏來了一位德國籍的新同事,做事能力強,頭腦敏銳,一絲不苟,加上工作又賣力,總是自動加班,本來就帶給大家壓力,讓別人難過的是他不但自我要求甚高,還連帶著對周遭的人做同等的期待。不管是在大衆開會的場合,或是私下在走廊巧遇,大事小事都會單刀直入地質問同事,吃驚的同事,還沒來得及完全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又會突然截斷別人的話,毫無情面的批判別人的理論有缺失,一付時時大義滅親的勢頭,自以爲「理直氣壯」,沒多久就成了眾家同事共同的公敵,人人避而遠之繞路而行。

即使大家也都承認,他真的很努力,很想有所作爲,論點見解也都不是沒有道理,批評也不是完全無的放矢,可是那一付「得理不饒人」的態度,連損帶挖苦咄咄逼人的語氣, 實在令人難以心平氣和的接受。朋友對我訴苦時,唉聲嘆氣抱怨連連,說辦公室裏他的部門低氣壓,人人自危,怕被這位新同事亂舌掃射,不知如何才能警報解除。

傲慢心態 理智失控

我們都知道,理直氣「和」遠比理直氣「壯」更能讓別人聼得進去,這道理好像很淺顯,難就難在真正遇到那個「得理」的境界,看到別人一付搞不清楚狀況的樣子,「不通情理」「不夠上進」的「標籤」馬上從心底湧現,一旦這些負面標籤貼到別人身上,自己的「驕慢心」混合著「情緒」馬上輾轉增上,教訓的口吻不知不覺就冒出來了,聼的人扎耳,說的人痛快,有時甚至慷慨激昂渾然忘我,覺得自己在為別人好,在幫他人改正錯誤,在伸張正義,甚至在替天行道,所以才義正嚴詞,大聲疾呼,還自認為真是「吾豈好辯在,吾不得已也!」在這種心態下,情緒隨風助長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再有人站在自己這一邊,推波助瀾,鼓掌叫好,屆時即使有燎原的後果也顧不得了,忘了大家其實是在商量檢討以求達成共識, 不是在拚比高下,滅他人志氣長自己威風地做個人秀。

有人說,「舌頭雖然柔軟,卻利如鋒刀,而且在身體的諸多器官裏,最難管」。 話好像有理,其實舌頭真是背黑鍋被冤枉了,他只是替老闆傳話的夥計,是個傳聲筒而已,他什麽時候有過自己的意見呢?他只是忠實得不能再忠實地傳達老闆的意思,老闆要他直說,他就直説;老闆要他拐彎抹角地說,他就拐彎抹角地説;要他隱忍不說,他就安然不動,老闆管不好自己的情緒,下達不合時宜的命令,卻怪忠實的部屬不好管,老闆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與「勇於負責的心態」,沒有「時時覺醒的功力」,是今天這個社會中很多人説話不但效果不佳,還會引發反效果的原因,尤其是有一些公衆人物常常公然地做這種負面的示範,是亂源的根本所在。

多元思考 增長智慧

舌頭的老闆是我們的「心」,「心」要學習才能有智慧當個好老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萬事萬物,如果承認自己有不足的地方,就會願意花時間去傾聽,不會只聼人家話才講半句 就以爲自己全懂,認爲別人的話不值一聼而失去耐性。如果能防範這種「驕慢心」所造成的障礙,心就會寬廣,眼界不會被自己設限。「再小的人物」都有可能提出「再大的人物」所沒有看到或沒有想到的見解,所以做領導的人可以不夠聰明,但一定要有足夠的謙虛去選用思維方式不一樣的人,給自己提供各種不同的觀點。謙虛是學習智慧的首要條件。

眼界開闊 有容乃大

當有心聼各種不同的意見時,就不會認爲「只有」自己才有理,自己最聰明。 看到爲什麽別人會有這種想法的原因,會令自己大開眼界,原來經驗背景的不同,會造就出那麽多種千奇百怪的閲歷,即使別人的看法或道理可能不如自己的高明,但不表示他們「沒有理由」那樣想,如此自己就會越發具有包容心,「有容乃大」是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將心比心 代人著想

也因為大開眼界,瞭解人上有人,自己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試著體會如果有一天因為不如人而被別人「扁」的時候,自己會怎麽感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今天怎麽對人家,他日別人也會怎麽對自己,常常這麽練習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思惟,將心比心,代人著想,「得理饒人」就容易做到了。

關懷弱勢 練習慈悲

我常提醒自己的兒子,對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要心懷感恩,是他們使我們有能伸出援手的機會,是他們在下面把我們頂到所謂幸運兒的位子,如果世界上人人都比我們強,我們還有什麽地方可以貢獻自己?因為感恩別人讓我「出頭」,就自然不會「比人強而不饒人」。能關懷不如自己的人,是練習慈悲的第一步。

相對標準 通情達理

其實誰都想「得理」,一般人所謂的「理」也不是「永遠絕對」的,人人都有他個別想法的立場、角度與理由,只是適合或不適合的不同,適合或不適合也是見仁見智的事,甚至有時候是願打願挨的事,硬是強迫別人用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標準,自己是不是也「不通情理」?「不通情理」好像也可以構成另類的「不得理」,不是麽?

這樣心理的想法改變了,態度自然會不同,情緒因而平坦舒放,「理直氣和」就任運而發了,舌頭這個夥計,代爲傳遞圓融與體諒,帶給別人欣喜與感動,不但人緣會好,也能引發別人共事的熱誠,達到自己「講理」的原始目的。

公堂讚揚 私室規過

「講理」的原始目的,是要別人認同自己的想法,首先要顧全別人的面子,所謂的「讚揚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只要有一個第三者在場,人的「自我防衛心」馬上會起作用,此時如果說話的人氣太壯,被說的人就有被當衆羞辱的感覺,心裏不免會有「形同宣戰」的效應。要他認同真是難矣。

喜怒兩極 態度主導

「理直氣和」不但適用在公衆場合,在家裏也一樣要努力執行。有的夫妻吵架,做太太的喜歡拉了一群自家親友,來壯自己的聲勢,或是在對方最在意的同事、長官面前,突然地要他們來評理;做先生的則是私下動不動就聲高八度,拍桌砸椅,怒目揮拳,這時就是理再直,都會越吵情越薄,因爲自己想評的理,對方根本聼不進去,可是那種態度,那種手段卻讓對方久久不能釋懷,可能事過境遷好多年之後,根本就記不起來爲什麽吵,但是當時那種惡行惡狀還歷歷在目,内心的傷害每次想起還歷久彌新,造成夫妻之間難以癒合的裂痕。

父母對子女也是一樣,儘管孩子再怎麽不對,都要用他們能接受的方法教養,循循善誘,否則不但會有反效果,更會傷了親情。很多父母即使任勞任怨千辛萬苦地把孩子養大,就因爲教訓孩子的時候過分強勢或者過分情緒化以至於口不擇言,令孩子憤憤不平,最終得不償失。

我見過很多為人子女的,其實在生活上很照顧年邁的父母,但是都落在事項上的協助,忘了心靈上的關懷。父母走過人生輝煌時期漸漸有心無力,其實内心比孩童還無奈、恐慌、悲傷、失落、無所適從,做兒女的即使在生活的事項上照顧得無微不至,卻在言語上疏忽,氣勢高漲,就會使已經在心情上低落的父母,更加鬱鬱寡歡雪上加霜,進入老年憂鬱族。百善孝為先,孝以順爲首,順就是和顏悅色將心比心。如果在自己最大的恩人面前都沒辦法謙下的練習,又會在什麽人面前不為名利真心誠意地實行善行呢?

充分思惟 多多串習

有時候自己知道該怎麽做,面對境界,卻做不出來,往往事過境遷才吃「後悔藥」,這種「道理歸道理,自己還是自己」的原因,多半是由於沒有充分思惟、確認道理背後的利、弊、得、失,以及串習得不夠熟練的關係,功夫是靠不斷琢磨、練習來的。

氣和氣壯 人心向背

理直,氣尚且不宜壯;如果理不直,氣還壯,那就落入「蠻不講理」的可怕地步了,別人可能不願意當面指明,但公理自在人心,人心的向、背與自己的毀、譽就在此決定了,因小失大焉能不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