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醫學歷史上著名的小兒科專家錢乙(西元1032-1113年),字仲陽,北宋末年東平郡(今山東鄆城縣)人。他的生卒年限,以前一直沒有作過詳細考證。他的學術思想及流傳到現在的一部《小兒藥證直訣》,對祖國醫學中的兒科學貢獻很大。

生平事蹟和生卒年限考

有5篇材料可以充分說明錢乙的生平事蹟並考證他的生卒年限,這5篇材料是:宋代劉跂寫的《錢仲陽傳》;《宋史‧方技》記載的錢乙傳;錢乙自己曾經為當時一位兒科醫家董及之的著作《小兒斑疹備急方論》寫的跋言;錢乙的學生閻季忠(又作孝忠)在輯成《小兒藥證直訣》時寫的序文;以及《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上有關錢乙的記載(圖為錢乙)。

劉跂的《錢仲陽傳》和《宋史‧方技》記載的錢乙傳,內容文詞大致相同。說是錢乙的父親擅長醫術,而有飲酒的嗜好並且喜歡到處旅遊。當錢乙3歲的時候,他父親到東海地區遊覽,竟然一去不返,母親又去世,年幼的錢乙就寄養在他的姑母呂氏家中。錢乙年齡稍為長大時,跟隨呂氏學醫,30多歲的時候,他把父親尋了回來,又過了7年,父親也去世了,那時的錢乙已是40歲左右的人,他以一部名叫《顱囪方》的小兒科書籍在山東行醫,聲望很大,到了元豐年間(西元1078- 1085年),由於給統治者宋神宗的子女治病有功,被任命為翰林醫宮,繼而又提升為太醫丞。並說他享年82。

元豐年間,也就是劉跂得中進士的時候,他能為錢乙寫傳,而說仲陽享年82歲,那末錢乙卒於劉跂之先,這就沒有疑問,而劉跂是卒於政和末年(西元1117 年),所以錢乙的卒年就不會在西元1117年了。至於《四庫全書目錄提要》上說:「乙在宣和間以巫方氏顱囪經治小兒,甚著於時」,考宣和間是在西元 1119一1195年,那時錢乙已經去世,這就是顯然的錯誤了。

再根據錢乙自己寫的文章,他給董及之的著作寫跋言時說,自己「專一為業,垂四十年」,當時是在元祐癸酉(西元1093年)。再以閻季忠輯《小兒藥證直訣》時寫的序文中所說,由於幼年多病,屢經錢仲陽治癒,閻季忠說:「餘五、六歲時病驚疳……皆仲陽拯之良愈,是時仲陽年尚少,不肯輕傳其書,餘家所傳者,才十餘方耳。大觀初……而仲陽老矣,於親舊間始得說證數十條。後六年,又得雜方,蓋晚年所得益妙」。閻氏是在宣和元年(西元1119年)寫這篇序文的,說明瞭閻季忠幼年患病時由錢乙治癒,而錢乙當時還在少年,猶未成名,到了大觀初年(西元l107 年),仲陽已老,復指出後六年又得雜方,是仲陽晚年的醫方,因此知道西元1113年該是錢乙的卒年,同時也可以把閻氏說的「後六年又得雜方」,是指西元 1113年錢乙去世後六年,又得雜方,從而在宣和元年(西元1119年)閻季忠以晚輩的身份輯成《小兒藥證直訣》刊行,並寫出序文。

於是根據錢乙享年82 來推算,他的生卒年限就可以肯定為西元1032-1113年。更可以說明錢乙在40歲左右「始以顱囪方著山東」,50歲左右(元豐中)為治癒統治者神宗的子女有功而為翰林醫官,繼則提升為太醫丞,在元祐癸酉(西元1093年)錢乙給董及之的著作寫跋言時,已經62歲,所以他說「專一為業,垂四十年」,正因為錢乙在20多歲 (年尚少)已經開業行醫,而真正成名則在40左右以後的事。

《小兒藥證直訣》的輯成,正是由於閻季忠對錢乙在學術上的崇拜,何況自己幼年多病,都是錢乙為之治癒,早已有心收集錢氏方藥,終於在宣和元年以晚輩的姿態,完成這部著作,這是按照錢乙的豐富臨床經驗加以整理、總結,全書一共三卷。

上卷記載了對小兒疾病的診斷方法,所謂「脈證治法」,除了提出簡要的脈法外,指出錢氏特別重視「望診」,正因為小兒患病時「醫為持脈,又多驚啼而不得其審」,小兒的機體還是「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不常」,而且「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這些對辨證論治就有它的特殊之處。何況幼小兒童還不能語言,即使能語言的兒童,亦往往是詞不達意。

中卷是「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是我國有名的古代小兒科病歷,記載了兒科的常見病和傳染病,描寫了23種病證的生理和病理現象。

下卷記載了「諸方」,這是錢乙在臨床實踐中創制的很多方劑。

如《小兒藥證直訣》中卷裏面對麻疹的記載:「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手足梢冷,夜臥驚悸,多睡,並瘡疹證,此天行之病也」。 又描寫一例百日咳的記載:「杜氏有子五歲,自十一月病嗽至三月未止……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喘促哽氣,又時長出氣」。而且錢乙是提出「驚風」「名詞的第一人, 他以「心主驚,肝主風」立論,根據臨床的表現,把驚風分為急、慢兩種,認為急驚風是「本因熱生於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大小便黃赤,劇則搐也,蓋熱甚則風生,風屬肝,此陽盛陰虛也」;認為慢驚風是「因病後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瘈?(qlz6ng抽動),昏睡,睡露睛,此無陽也」。

從此,後世兒科醫家對驚風的病因病理,都循著錢氏的立論。《小兒藥證直訣》下卷裏面所載的「諸方」 正是錢乙創制了多種療效可靠的方劑,如治療肺熱、咳嗽、氣喘的「瀉白散」和清心火,利小便的「導赤散」以及治療脾虛腹瀉的「白術散」等,直到現在還常被醫家所採用。所以,我國醫學歷史上出現了小兒科專家,應該說是從錢乙開始。閻季忠在輯成《小兒藥證直訣》時,還在書後附寫了《閻氏小兒方論》。他說,由於家裏的孩子多病,用錢氏的方藥,取效如神,於是再進一步研究各種方法,很有心得,比如小兒的驚風、疳積等病證,又補充了錢乙尚未完備的地方。

《小兒藥證直訣》一書的最後,還附錄了董及之的著作《小小斑疹備急方論》,這是一部討論小兒天花的專書,在元祐癸酉(西元1093年)錢乙曾為這部書寫了 跋言,說是「及之出方一帳示予,予開卷而驚歎……深嘉及之少年藝術之精」,認為董及之是一位學術精湛的青年醫家而表示欽佩。可見錢氏並不因為自己「專一為業,垂四十年」,已經是年高望重的「翰林醫宮太醫丞」而驕,還是積極鼓勵青年後輩,這是有非常可貴的治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