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 癰者、六腑不和所生也。六腑主表。氣行經絡而浮。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陽不調。 則六腑不和。營衛虛者。腠理則開。寒客於經絡。經絡為寒所折。則營衛稽留於脈。營者血也。衛者氣也。營血得寒。澀而不行。衛氣從之。與寒相搏。壅遏不通。氣者陽也。陽氣蘊 積。則生瘀熱。寒熱久不散。故積聚成癰。腑者陽氣浮行主表。故癰浮淺皮薄以澤。久則熱 勝於寒。熱氣蘊結。傷肉敗肌。故血肉壞化為膿。其患在表。浮淺則骨髓不焦枯。腑臟不傷 敗。故可治也。 五常政大論云:天傾西北。左寒右涼。地陷東南。右熱左溫。高者寒。下者熱。故寒涼 者脹。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東南二方。在人則為丙小腸熱。甲膽風。小腸 與膽。皆居其下。其性炎上。其瘡外有六經之形証。內無便溺之阻隔。飲食如故。清便自調。 知不在裡。非疽瘡也。止癰癤也。小則為癤。大則為癰。其邪所受於下風濕之地。氣自外而來。侵加於身者也。經云: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病機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 火。此瘡自外而入。是丙小腸左遷入於膽。作痛而癢也。此二方皆主血。血為病必痛。此元 氣不足。營氣逆行。其初出未有傳變。在於肌肉之上。皮毛之間。只於風熱六經所行經絡地 分出矣。宜瀉其風濕熱。醫者只知陰複其陽則宜汗也。此宜發汗者。乃濕熱郁其手足少陽。 致血脈凝逆。使營氣周身元氣消弱也。其風熱郁滯於下。其面色赫赤。面腫微黯。東方青埋 沒之色也。風木之性上沖。顏必忿色。其人多怒。而瘡之色亦赤赫腫硬。微帶黯色。其瘡之 情勢亦奮然高起。結硬而作痛也。其肺只在左手屬表。左寸外洪緩。左關洪緩而弦。是客邪 在血脈之上。皮膚之間。宜急發其汗。而通其營衛。則邪去矣。以內托營衛湯發之。 瘡蕩者火之屬。須分內外治其本。若其脈沉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源也。其脈浮大。 當先托裡。恐邪氣入內也。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絕經絡。故發癰腫。此因失托裡、及失疏通、又失和營衛也。治瘡之法。大要須明托裡、疏通、行營衛之三法。內之外者。其 脈沉實。發熱燥煩。外無 赤。痛深於內。其邪氣深矣。故先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 者。其脈浮數。 腫在外。形証外顯。邪氣恐急而內攻。故先托裡也。內外之中者。外無 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營衛也。用此三法之後。雖未瘥。必無變証。亦可 使邪氣峻減而易愈。脈數身無熱。即內有癰。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淅淅惡寒。若有痛處。 當結為癰。脈微而遲。必發熱。脈弱而數。此為振寒。當發癰腫。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 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處。其人當發癰腫。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營。 數則為衛。營衛相逢。即結為癰。熱之所過。即為癰膿。身體有痛處。時時苦有瘡。 凡癰發腫高者 源淺。腫下者 源深。大者易療。小熱者難療。初便大痛傷肌。晚乃大 痛傷骨。都堅者未有膿。半堅半軟者有膿。發腫都軟者血瘤也、非癰。發腫以漸知。長引日 月。亦不熱。時時牽痛。瘤也、非癰。諸氣結亦有腫。久久不消成癰。療之宜散氣。氣已散。 若初腫處有浮氣。年衰皆發癰。療之宜及年盛。並折散熱。可無此憂。 發癰堅如石走皮中。無根瘰 也。久不消因得他熱之疾。時有發為癰也。 無虛勞腹中之疾。或發血瘤瘡。瘡狀墳起。頭正盤直。不當灸療。療之火熨便焦爛。剝 刮去焦痂。則血泄不可禁。必死。 凡癰無問大小。已覺、即取膠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軟納納然。稱大小。當頭上開一孔如 錢孔大。貼腫上令相當。須臾干急。若未有膿者。即定不長。已作膿者。當自出。若以鋒針 當孔上刺至膿。大好。至瘥乃去其膠。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須 攻之。但以竹葉黃 湯申其氣耳。肉正平為無膿也。癰卒痛。以八味黃 散敷之。大癰七日。 小癰五日。其自有堅強者寧生破。發乳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先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 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宜令極熟。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須針之。針法要得著膿。 以意消息。胸背不過一寸斟量。不得膿。即與食肉膏散著兌頭。內癰口中。如體身熱歇。即 服木占斯散。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內塞散。 凡癰破之後。便綿 欲死。內寒外熱。腫自有似癰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乃是 風毒。勿針之。宜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近下一分針之。務令極熱。熱 便不痛。破後敗壞不差者。作豬蹄湯洗之。日二。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湯半劑亦可。 夫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洗去穢。次敷食肉膏散。惡肉盡後。敷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 好肉速生。當斷絕房室。忌風冷。勿自勞煩。待筋脈平複。乃可任意耳。緣新肉易傷。傷則裡潰。潰則重發。發則難救。慎之慎之。白痂最忌。治癰久。瘡口不合。其肉白。而膿血少。 此為瘡口冷滯。乃病患氣血枯竭。不潮於瘡,遂致如是。合用此艾葉一把。入瓦器內。濃煎 湯。避風處乘熱用艾湯澆洗瘡口。四圍淨肉以絹帛兜艾葉。乘熱澆沃。一日一次。洗了須避 風。仍燒松香。以煙熏瘡口良久。用神異膏貼之。其瘡勿令厭穢之人見。若不能禁忌。瘡口 難安。藥亦無效。

五香丸(出千金方)治虛勞客熱。數發癰腫瘡癤。

熟地黃(四兩) 黃 黃芩 大黃 黃連 澤瀉 細辛(各三兩) 甘草 桂心 芍 藥 茯苓 干漆(各二兩) 人參(一兩) 天門冬(五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 服十丸。 日三夜一。加至二十丸。久服終身不發癰疽。凡方中用大黃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曝干用之。 熱多倍大黃。一方無澤瀉。

玄參散(出聖惠方)治癰腫始發。熱毒瓦斯盛。寒熱心煩。四肢痛疼。

玄參(半兩) 甘草(半兩生銼) 麥門冬(三分去心) 前胡(去蘆頭) 枳實(麩 炒微黃) 人參(去蘆頭) 赤芍藥 生乾地黃 黃 芎 赤茯苓 黃芩(各一兩) 石 膏(二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 散(出聖惠方)治癰腫熱氣太盛。寒熱進退。

黃 (銼) 川升麻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 遠志(去心) 赤茯苓 赤芍藥(各一兩) 生乾地黃(二兩) 當歸(半兩)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人參(半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生 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之。

生地黃散(出聖惠方)治發癰腫熱腫疼痛。心神煩悶。

生乾地黃(二兩) 玄參(二兩) 甘草(生銼) 赤芍藥 黃 (銼) 木通(銼) 黃芩當歸(銼微炒) 地骨皮(各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川升麻(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 碎微炒)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蛇銜膏(出肘後方)\x療癰腫瘀血。產後血積。耳目暗等。牛領馬鞍瘡。

蛇銜 大黃 附子(去黑皮) 芍藥 當歸 細辛 黃芩 大戟 椒(去目) 莽草 獨 活 (各一兩) 薤白(十四莖) 上切。以苦酒淹一宿。以缽中盛。煉豬膏二升。龍銜藤一兩。 合膏煎。名龍銜膏。今又有龍草。似蛇銜而葉大耳。亦有取其根合煎者。亦名龍銜膏。肘後 方云:於七星火上合熬。絞去滓。溫酒服如彈丸一枚。日再。病在外摩敷之。耳病以綿裹塞 之。目病如黍米注 中。一方不用大戟。

連翹飲 治癰腫瘡癤排膿。

連翹 防風(去蘆各三兩) 玄參 白芍藥 薺 (各二兩) 甘草(炙銼一兩) 桔梗(銼 炒)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黃 (銼四兩) 黃芩(去黑心二兩) 桑根白皮(銼炒 二兩半) 前胡(去蘆頭) 人參(各一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 日二 次。

玄參散 治一切癰疽瘡腫。

玄參 黃芩(去黑心) 羊蹄根 芍藥 白芷 丁香 木香 硝石(碎) 半夏(湯泡 七次) 白蘞 木鱉子(去殼) 莽草 上為散。以醋調塗。日三。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初見皮膚有瘡。恐成癰。腑臟壅澀。或寒熱噤癢。口乾心煩。

犀角屑 知母(各一兩) 木通(二兩銼) 赤芍藥 川升麻 薺 葳蕤 黃芩 甘草(生銼各一兩半) 麥門冬(去心) 馬牙硝(各二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 煎 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內消散(出聖惠方)治癰腫結硬疼痛。

赤小豆(一合熬令熟)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生銼) 瞿麥(一兩) 白 蘞(一兩) 當歸(銼微炒) 黃芩 防風(去蘆頭) 黃 (銼) 沉香 川升麻(各一兩)
上為細末。不計 時候以溫水調下二錢。

犀角丸(出聖惠方)治癰腫及發背乳癰。一切腫毒。悉能內消。腫化為水。

犀角屑 川升麻 防風(去蘆頭) 黃芩 當歸(銼微炒) 梔子仁 吳藍 甘草(生 銼) 川大黃(碎銼微炒) 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黃香(一兩半銼)
上為細末。 煉蜜和 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腹以粥飲下三丸。得快利為度。即吃冷白粥止之。未 利加至五丸亦可。

松脂膏 療癰腫膿潰內服藥。外宜貼膏。

松脂(一斤煉煮) 脂(三合生) 椒葉(一兩) 白蠟(三兩) 蛇含 黃 芎 白芷 當歸 細辛 芍藥(各一兩) 上切。以水先煎脂蠟烊盡。內諸藥。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 成。 用剪故帛。量瘡大小。塗膏貼之。日夜各一。

松脂貼方(出千金方)\x療癰腫。

當歸 黃 黃連 芍藥 蠟 黃芩 芎 大黃(各一兩細切) 松脂(一斤半) 脂 (一合半) 上切。以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綿布紋去滓。向火塗生箋紙上。隨大小貼之。 日三。

葛根散(出聖惠方)治癰腫乳癰。臟腑壅滯。口乾寒熱頭痛。嘔噦不能下食。

葛根(銼) 麥門冬(去心) 紅雪(各一兩) 犀角屑(半兩) 葳蕤 薺 赤芍 藥甘草(生銼各三分) 石膏(二兩) 上為粗末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入竹瀝 一 合。複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一方無紅雪。用黃芩一兩。

解毒散(出聖惠方)治癰瘡如覺。便宜服。

犀角屑 木通(銼) 川麻黃 赤芍藥 川朴硝(各一兩) 石膏(一兩) 甘草(生 銼) 玄參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之。

療癰腫堅核下不消白蘞貼方。

白蘞 大黃 赤石脂 芍藥 莽草 黃芩 黃連 茱萸 上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 泥。塗布上。隨核大小貼之。燥複易。

黃 貼方 療癰腫。

黃 當歸(各一兩半) 黃芩 芎 黃連 白芷 芍藥(各一兩) 上搗篩。以雞 子白 和如膏。諸暴腫起。以布攤貼之。燥易。腫處不覺冷。便熱勢毒者。加白蘞一兩。

王不留行散(出千金方)治癰腫不得潰。困苦無聊賴方。

王不留行子(三合) 龍骨 當歸(各二兩) 乾薑 桂心(各一兩) 野葛皮(半分) 栝蔞 根(六分)
上為末篩。食後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肢習習為度。不知稍加之。令人安穩。 不覺膿自潰。即著瘡痂平複。神良。此殷仲堪方。隋濟 黎所名為神散。癰腫即消。千金翼 雲。治癰疽及諸腫已潰者服之。

白蘞貼方 療癰腫。

白蘞 當歸 芍藥 大黃 莽草 芎 上各等分搗篩。下雞子黃和如泥塗布。隨大小 貼之。燥易。

梔子湯(出千金方)治表裡俱熱。三焦不實。身體生瘡。及發癰癤。大小便不利。

梔子仁(二十七枚) 芒硝(二兩) 黃芩 甘草 知母(各三兩) 大黃(四兩)
上 咀。 以水五升煮減半。下大黃取一升八合。去滓內芒硝。分作三服。

當歸消毒散 治癰腫初發。

荊芥 牛蒡子 甘草 防風 當歸 赤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盞。 煎 八分服。

水澄膏(出儒門事親)治癰腫。

雄黃(水飛二錢) 黃連(半兩) 郁金(二錢) 黃柏(半兩) 大黃(半兩) 黃 丹(半兩水 飛)
上為細末。量所腫處用藥多少。以新汲水半盞。抄藥在內。須臾藥沉。漫去其浮者。 水盡、然後用槐柳枝攪藥。數百餘轉。如面糊相似勻。以小紙花子攤藥。塗腫上。更以雞翎 撩涼水。不住掃之。

解毒丸 治中外諸邪毒癰腫瘡。筋脈拘攣。寢汗切牙。一切驚悸熱毒。

大黃 黃連 梔子 黃芩(各五錢) 牽牛 滑石(各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水送下。加減用服之。

野葛散(出聖惠方)\x療癰不能潰。

野葛皮(二分) 龍骨(二兩) 乾薑(半兩炮製銼) 桂心(一兩) 栝蔞(二兩干 者) 王不 留行(一兩)
上為細末。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黃 貼方 療癰腫有熱。

甘草(炙) 大黃 白蘞 黃 芎 上各等分搗篩。以雞子黃和如濁泥。塗布上。 隨 赤熱有堅處大小貼之。燥易。

五黃膏 消拔毒熱癰腫。小兒赤眼瘡瘤。

大黃 黃柏 黃連 郁金(各一兩) 黃丹(半兩)
上為細末。新水或蜜水調塗掃。 加朴硝妙。

黃 貼方 療癰腫。

黃 大黃 白芷 牡蠣 白蘞 上各等分搗篩。和雞子貼。

天南星膏(出百選方)治風毒癰癤。

大天南星(一兩) 濃黃柏(半兩) 赤小豆(一分) 皂角(一梃不蛀者燒存性)
上為末。 以新汲水調成膏。皮紙貼之。已結即破。未破即散之。立效。

皂桃散 治腫癰。半月才覺亦可消。

皂角(燒存性) 胡桃(燒存性) 牛蒡子(微炒) 連翹(生)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 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

黃連貼方(出聖惠方)\x療癰腫已潰。

黃連 黃柏 地榆 白芷(各一兩) 上為搗篩。以雞子白和塗布。薄攤上。對瘡口穿 布 出癰氣。令疏氣妙。

溫中湯 主癰腫取冷過多。寒中下利。食完出。

甘草(炙) 乾薑 附子(各六分炮) 蜀椒(二百四十枚研)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 升。分 三服。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

甜葶藶散(出聖惠方)治一切癰疽腫毒。

甜葶藶(半兩) 木通(半兩銼) 川大黃(半兩生銼) 莽草(半兩)
上為細散。 以水和如 稀膏。塗腫上。干再塗。

白蘞散 療癰腫。

白蘞 烏頭(炮) 黃芩(各等分) 上搗末篩。和雞子白敷上。即愈。

白蘞薄貼方 主癰腫。

白蘞 大黃 黃芩(各等分) 上搗篩。和雞子白如泥。塗布上薄貼。干則易之。可以 三 指撮藥末。內三升水中。煮三沸。綿注汁拭腫上數十遍。以寒水石末和塗腫上。以紙覆之。 干複易之。一易轍以煮汁拭之。日夜三十度。

三色膏(出百一選方)治癰癤未成。拔毒止痛消腫。

蚌粉(半兩) 黃丹(一分) 草烏(一兩生為末) 上為勻。水調塗。干即再敷。大 要入草 烏在瘡口。效過他藥。

消腫膏(出千金方)治癰腫發背初作。及經十日以上。腫赤 熱。毒瓦斯盛。日夜疼痛。百藥不效。

雞子(一枚) 新出狗屎(如雞子大) 上攪調和。微火熬令稀稠得所。捻作餅子。於 腫頭 堅處貼之。以紙貼之。以帛抹之。時時看視。覺餅子熱即易。勿令轉動及歇氣。經一宿定。 如多日患者。三日貼之。一日一易。至瘥止。此方穢惡。不可施之貴盛。然其愈疾一切諸方 皆不可及。自外諸方還複備員設儀注而已。學人當曉此方。以備諸急耳。

水調膏(出百一選方)治風毒癰癤。

天南星(生為末) 白礬(細研) 上為各等分。新汲水調塗。干即再塗。

又方(出千金方)治癰腫痛煩悶。及諸腫癰潰。內有刺不出者。

用生楸葉十重貼之。以帛裹令緩急得所。日二易。止痛兼消腫。蝕膿甚良。如冬月先取 干者。臨用以鹽潤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甚驗。

又方 治大人小兒癰腫。

用生豬腦敷紙上貼之。干則易。日三四度。

芥末敷方

用芥菜子為末。湯和敷紙上貼之。一方豬脂和敷之。一方豬膽和如泥敷之。日三易。

又方 用白薑石末蒜和搗。敷上。

又方 搗馬鞭草。敷上即頭出。

治癰方

用芫花為末。膠和如粥。敷之腫毒當化為水。

治癰

以梁上塵灰、葵莖等分。用醋和敷之。

又方 用人乳和面敷上。比曉、膿血盡出。不用近手。

又方 用箔金繩燒末。臘月豬脂和敷下畔。即潰。不須針灸。

赤小豆方 治熱毒癰腫散。惡血不盡。煩滿。及水腫皮肌脹滿。亦可用搗赤小豆。薄塗癰腫上。烏金散 治癰癤腫硬。不變色者。

用米粉四兩。蔥白細切一兩。同炒黑色。杵為細末。每用看多少醋調。攤紙貼病處。一 伏時換一次消。

治風毒癰癤

以車鰲殼頻蘸米醋。炙令赤色。碾為細末。溫酒調下。

透膿散 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不用針刀。一服不移時自透。有效驗。

用蛾口繭一個,單出蛾繭者燒灰。用酒調服即透。切不可兩個三個。繭兒一個。只一個 瘡口。若服兩個三個。則兩個三個瘡口。切勿輕忽。決癰腫 以雀卵白、天雄、菟絲子末為丸。空心酒下五丸。

治癰腫

用蚌粉醋調塗消。

治癰腫毒發背 腮等疾

用赤小豆為末。好雞子清和。敷之消。一方以新汲水調。敷瘡及四旁赤腫處。干落即再 敷。

治一切瘡癰疼痛

用酒熬皂角膏。能消腫止痛。

鹿角醋方 治瘡癰腫熱毒。

用鹿角醋磨敷之。一方用水磨如泥。塗患處。日三五次。亦治癰疽結硬未成膿。

治癰腫

用烏蘞莓。或生人家籬牆間。俗呼為籠草。取根搗敷之。

又方 用伏龍肝以醋和作泥。塗於布上貼之。干再敷。一方用蒜和敷之。一方搗篩。合葫研塗 癰。甚效。

治風癰腫毒赤疣

用醋磨都管草根之汁。敷之。

治惡癰癤腫破

以熱酒磨葫、堇草一彈丸。服之。

治癰攻腫。若息肉突出者

用烏頭五枚。以苦酒三升浸三日。洗之。日三。

治癰腫毒等

用紫石英醋淬。搗為末。生薑米醋煎敷之。磨亦得。

治癰未潰及癰腫

用栝根、赤小豆等分為末。醋調塗之。

又方 用石蟹醋磨敷癰腫。亦解金石毒。采無時。

治熱結癰腫無頭者

用大麻子吞之。則易穴有效。

治癰無頭方。

用搗龍葵敷之。

治一切癰腫無頭

用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須臾即破。如需兩處破服兩粒。要破處逐粒加驗。

治諸癰不消。已成膿懼針不得破。令速決。

取白雞翅下第一毛。兩邊各一莖。燒灰研。水調服之。一方雞羽三七枚燒灰。服之即潰。

治癰瘡未潰

用莽草末、雞子白。塗紙濃貼上。燥複易。得痛良。又風齒疼煩。腮腫。用五兩水一斗。 煮取五升。熱含吐之。一日盡。

治單服硫黃發為癰

用醋和豉研如膏。敷癰上。

治熱毒癰腫

用搗天麻莖葉敷之。亦取子作飲。去熱氣。

治癰腫不消

用土蜂房以醋水調塗。干即更易。

治諸癰發起微赤腫

用栝蔞搗作末。以井花水調方寸匕。一方用苦酒熬燥。搗篩。和塗紙上攤貼。服金石人 宜用之。

治癰腫未成膿

用取牛耳中垢。封之愈。

清涼膏 治初患癰腫瘡癤熱 痛。消腫毒。

用搗大黃為末。漿調攤貼之。醋摩亦得。

又方(出聖惠方) 取井底泥。塗瘡上。

又方(出聖惠方) 用取地龍屎。以小便和。塗之。

又方(出聖濟總錄) 搗惡檳根。貼之。

又方(出聖濟總錄) 搗地黃貼之。日再易。

又方(出聖惠方) 搗車前葉。貼之。

又方(出聖濟總錄) 搗蔓菁根。貼之。

又方(出聖惠方) 搗雞腸草。貼之。

又方(出聖惠方) 搗芭蕉根。貼之。一方絞汁服。

治癰肉中如眼(出千金方) 用附子削令如棋子。安腫上。以唾貼。火灸之令附子欲焦。複唾濕。複以火灸之。如是 三度。令附子熱氣徹內即瘥。

白荻灰方 療癰腫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淺。按之處陷不複者有膿。若當上破者。膿出不盡。不盡稍深食骨。骨碎出當以角導側際。從下頭破令膿出盡。出盡則骨生愈矣。若惡肉不盡者。蝕惡肉藥去之。膏塗即愈。蝕肉藥。

用白荻灰水淋之。煎令如膏。此不宜預作。作之十日則渴。並可以去黑子。藥住便即拭 去。不時拭則傷膏。一方以桑白皮灰。白炭灰亦可。

治瘀血不散。變成癰。

用搗生 蒿取汁一升。服之。

治一切癰腫未破疼痛。令內消。(方見使自內消方)

白芷升麻湯

昔有尹大家。素貧寒。形志皆苦。於手陽明大腸經分出癰。幼小有 疝。其腎外皆腫痛。 在陽明左右部中得之俱弦。按之洪緩有力。此癰得自八風之變。以脈斷之邪氣在表。其証大 小便如故。飲食如常。口知味。知不在裡也。不惡風寒。止惡燥。脈不浮。知不在表也。表 裡既和。知氣在經脈之中。內經云:凝於經絡為瘡癰。其癰出身半以上。故風從上受之。故 知是八風之變為瘡者也。故以卻寒邪調和經脈。使無凝滯也。 白芷(七分) 升麻(半錢) 炙甘草(一錢) 酒黃芩(二錢) 生黃芩(一錢半) 黃 (一錢) 當歸梢(一錢) 中桂(少許) 連翹(二錢) 生地黃(一錢) 桔梗(半錢) 紅 花(少許) 上咀。都作一服。酒水各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臨臥一服而愈。一方無當歸尾、中桂、連翹、生地黃。

內托羌活湯(出東垣先生蘭室秘藏方)治足太陽經中左右尺脈俱緊。按之無力

(尻臀生癰腫痛大作)。 羌活(二錢) 防風(一錢) 本(一錢) 肉桂(七分) 黃柏(二錢酒洗) 連 翹(一錢) 炙甘草(半錢) 當歸梢(一錢) 黃 (一錢半) 蒼朮 橘皮(各五分)
上 咀。都 作一服。 酒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空心。以夾衣蓋癰上。使藥力行罷去之。

治諸癰毒乳癰等第一藥。(出鮑氏方) 草烏 南星 木鱉仁 赤小豆 當歸須 赤蘞 白芷 紫河車 忍冬藤 赤芍藥 上等 分為末。 淡醋和蜜調敷。初效甚緊。天蘿瓜汁調。尤佳。

潰膿(出鮑氏方)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 大黃 當歸須 南星 半夏 赤芍藥 白芷 紫河車 上等 分為末。依前用醋調敷。

點破(出鮑氏方) 白丁香(雀糞直尖起者) 草烏尖(研) 斑蝥(去首足) 上等分末極細。醋調成膏。 於高 尖軟處點破。如箸頭大。但此方猛烈。切不可輕。

治一切癰腫。大小便秘。熱毒瓦斯所攻。發為癰腫。疼痛鮮赤。不可勝忍。但止得一兩日未成膿者。宜服此方。忽先痛後腫。大難治療。(出護命方) 麻黃(去根) 牡丹皮(去骨) 川大黃 連翹 當歸 黃 山梔 硝石 升麻 桃 仁 貝母(去心) 柴胡(去苗) 羌活(各一分) 半夏 牽牛(各一兩半) 上細杵羅為散 子。每服 五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八分。食後去滓熱服。取轉一行了。便於腫處當頭。灸以五七十壯 而止。若是冷腫。堅硬而不痛。即便不須吃前方藥。只於腫處當頭。再灸百餘壯而止也。只 是冷腫千萬不要吃藥。

諸癰。(出永類鈐方) 生麻油(一斤) 黃丹(四兩) 蠟(四分) 上三味臘日前日午。用火煎至明早。下 丹蠟成 膏。忌女人六畜見。用平胃散末黃桑菰為末。油調敷。

佛手祛毒膏(出楊氏家藏方)治風熱毒瓦斯壅滯。營衛血氣壅盛。聚結癰腫。煩疼不止。肌肉敗潰。及諸瘡 赤疼痛。

大黃 山梔子(各二兩) 白蘞 連翹(各一兩) 升麻 蒴 (各半兩)
上 咀。 用煉成 豬脂一斤。同煎候白蘞色焦。濾去滓令淨。量時月入黃蠟就成膏。傾於瓷罐內盛。候冷塗敷。 或攤貼之。

佛手散(出楊氏家藏方)治風濕毒瓦斯。結搏腠理。氣血壅盛。欲成癰腫。及手足諸風癢痛妨悶。及風氣結核。游走上行。或久新癢疾。疼痛不止。

漢防己 苦參(各四兩) 大黃(生用) 白蘞(各三兩) 藿香葉(去土) 黃芩(各一兩) 凌霄花 甘草(生用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用三錢。沸湯泡。通手淋洗。

凡貼癰腫(出永類鈐方) 生地黃 忍冬藤 芭蕉(等自然汁) 上調藥敷。尤有功。

凡熏洗(出永類鈐方) 加番蜂末 楓乳 上為丸。燒熏去穢安氣。至有功。

療癰腫(本草) 以蚤休根醋摩。敷之。

治癰腫風毒(本草) 以 頭摩。敷腫上。

治癰腫(本草) 以蒿實吞一枚即破。若熱結癰腫無頭者。吞之則為頭易穴。一方用九月十月采陰乾。

治癰腫不消(本草) 以半夏新生者摩。塗之。

治癰腫(本草) 以伏雞子根搗。敷之。

治癰(本草) 折取苦苣莖中白汁。滴上立潰。

治癰腫(本草) 以蝦蟆碎塗之。

治癰腫惡瘡(本草) 取紫葛根皮搗細末。醋和封之。

治癰(本草) 以黃 作膏。貼之。

治患癰苦不潰

以雀屎一枚。敷之立決。(雄雀屎頭尖者是也)

治癰毒(本草方見本門前諸癰疽)\x類(即以米粉散)

射癰腫令散(本草) 以好井水。及土石間新出泉水飲之。易散。

治癰腫惡瘡(本草) 用螺螄絲煮。洗之。

療癰腫(本草) 用甘草煮熱。洗之。

治癰瘡甚效(本草) 用小青葉三月采。生搗碎敷。

治癰瘡(本草) 用黃葵花為末。水調塗之。立愈。

主癰腫(本草) 搗鬼膊莖菜。敷之瘥。

治癰腫(本草) 以人髭燒灰。敷瘡立愈。唐李績嘗疾。醫治之須得須灰服之方止。太宗遂自剪須燒灰賜 服之。故白樂天雲。煎須燒藥賜功臣。

消癰腫(本草) 用見腫消生苗葉。爛搗貼。

治癰腫無頭(本草) 杵蜀葵末。敷之。

主癰腫瘡疹腳疼(本草) 以螺厴草搗敷之。亦煮湯洗腫處。

療癰腫(本草) 用苦茄子其子。以醋摩敷癰腫。根亦作浴湯。

治諸瘡癰腫不散者(本草) 取生白藥根。爛搗敷貼。干則易之。無生者用末。水調塗之亦可。

治一切惡瘡癰腫(本草) 以風延莓煮。服之。

治癰一切腫未成膿拔毒(方見蠣粉散)

治癰瘡腫毒(本草) 以芋葉和鹽研細。敷之。

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

用火炭母草葉搗爛。於 器中。以鹽酒炒。敷腫處。經宿一易。

治癰腫發數處(方見二聖散)

治癰腫未有頭必穴方

以醋摩黃藥。塗之。

治癰腫

用升麻水煎。綿沾拭瘡上。亦治豌豆瘡。

又方 用齒 和黑虱研。塗之。

又方 用東向廁溺坑中黑泥水調。服之。未膿即散。有膿潰之。

治生癰毒未成頭。赤腫疼痛。不可忍。

上以竹片為圈子。看腫大小。作圈置腫上。取馬蝗三五條置圈中。令咂去毒血。即消。

腸癰

(附論) 夫癰發於外。人可得見者。猶為危急之疾。況隱伏腸間。痛無定處。又不可得而見者乎。 蓋癰疽五發。在外則為發背、發腦、發眉、發須、發頤。在內則為腸癰、心癰、腎癰、肺癰、臍癰等患。治之得法。尚庶幾焉。一著小差。枰棋去矣。何則。腸癰為病。身皮甲錯。腹皮 緊急。如腫之狀。而按之濡。體無哄熱。腹無積聚者。此積陰冷之所致也。當以濕藥調之。 發汗無汗。洒淅惡寒。小腹腫強。而按之痛。小便澀數。其候如淋者。此內結熱之所致也。 當以涼劑利之。其脈遲緊。膿未成者可下。其脈洪數。膿已成者不可下。甚者腹肚脹大。轉 側聞有水聲。或繞臍生瘡。膿汁穿出。或臍中常常出膿。或大便屢下膿血。凡此皆為惡証。 其間寒熱氣急。煩渴悸驚。嘔惡唾膿。咳嗽痰涎。自汗自利。如尋常發癰之狀。亦類有此。 婦人尤多得之。內經有曰。息賁病、有人得之二三年。遍身微腫。其後大便與臍俱出膿血。 遂至不救。此亦腸癰之類。 寸口脈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營。數則為衛。衛下降。營上升。遇熱則營衛相干。 血為濁敗。小腹痞滿。小便或難汗出。或複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聚為瘀血。血下則愈。膿成引日。又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洒淅惡寒。若有痛處者。當積有膿。脈滑澀者小腸 癰出血者也。千金方云:官羽林婦病。醫何以知林婦腹中有膿。為下之即愈。答曰:寸口脈 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營。數則為衛。衛數下降。營滑上升。營衛相干。血 為腹滿痞堅。小便或澀或複汗出。或複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即為瘀血。下則愈。

當歸煎(出聖惠方)治腸內生癰腫。令人心隔間氣滯。急痛、壯熱、嘔逆。小便黃赤 。腹表發腫。腫中夜間如湯沸聲。速須救療。

當歸(一兩) 沒藥(三分) 麝香(半兩細研) 乳香(半兩) 桂心(半兩) 朱 砂(半兩細 研) 黃 (三分) 漏蘆 自然銅 丁香(各半兩) 木香(三分) 芎 (各半兩) 麒 麟竭(二分) 檳榔 雲母粉 沉香 甘草 白蘞 白芷 密陀僧(各半兩) 赤芍藥(三分) 野 駝脂 (三兩) 黃犬脂 (三兩) 生地黃(半斤絞取汁) 上藥除脂外為末。銀鍋內用好酒五升。 慢火煎去二升。即下地黃汁。更煎漸膿。次入野駝脂。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如膏。即下藥末。 更攪令勻。以瓷盒盛。每日空心。午晚間以甘草酒下一彈丸大。取塗貼患處。亦良。

木通散(出直指方)治腸癰熱証。腹痛而強。發熱惡寒。小便似淋。膿未成者用此。

薏苡仁 木通 葶藶(炒) 甘草(炙) 川升麻 桔梗 桃仁(浸去皮炒) 赤茯苓 牡 丹 皮(各一兩) 生乾地黃 甜瓜子 敗醬 赤芍藥(各一兩半) 大黃(半兩) 朴硝(一分)
上為散。每服三錢。井水一盞半。薑五片。煎服。

犀角丸(出聖濟總錄)治腸癰。並一切癰疽、發背、腫毒。

犀角屑(一兩半) 巴豆(十粒去皮心炒研去油) 大黃(三分蒸三度銼) 蜀椒(去 目並閉 口者炒去汗半兩) 黃芩(去黑心) 防風(去叉) 人參 當歸(切焙) 黃耆(細銼) 藜 蘆(去蘆頭) 山梔子(去皮) 黃連(去鬚) 甘草(炙銼) 升麻(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 丸如梧桐 子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飲下。加至四五丸。利下黃水為度。

牡丹散(出直指方)治腸癰冷証。腹濡而痛。時時利膿。

人參 牡丹皮 白茯苓 天麻 黃 木香 當歸 川芎 辣桂(各三分) 白芷 薏 苡 仁甘草(炙各二分) 桃仁(浸去皮炒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井水煎。食前服。

木通散(出聖惠方)治腸癰小便不利似淋。腹中苦痛。寒熱汗出。時時利膿。

木通(銼) 薏苡仁(各一兩) 生乾地黃(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桔梗(去蘆 頭各一兩) 丹參(二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半) 赤茯苓(一兩) 敗醬(二兩) 牡 丹(一兩) 黃 (一兩銼)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不 計時候溫服。以小便利為度。

內補散(出醫方集成)治諸發已潰。去舊生新。老人血氣虛弱。宜補之。此潰後服至愈而止。一名護壁都尉。及治腸癰冷証。癰疽等患。

人參 當歸 川芎 濃朴(薑製) 防風 白茯苓 桔梗(焙) 白芷 辣桂 黃 (炙) 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如不飲酒。楠木香煎湯下。諸癰熱証。 黃 栝蔞煎湯下。一方無白茯苓。

牡丹湯(出千金方)治腸癰。

牡丹皮(一兩) 芍藥 丹參 生乾地黃(切焙各二兩) 桔梗(銼炒)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 甘草(炙) 赤茯苓(去黑皮) 敗醬(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 盞。入 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晚溫服。

甜瓜子散 治腸癰腫痛妨悶。氣欲絕。

甜瓜子(二兩) 桃仁(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牡丹皮(各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 川朴硝(一兩) 薏苡仁(一兩) 敗醬(一兩) 當歸(半兩) 檳榔(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牡丹散(出聖惠方)治腸癰未成膿中。痛不可忍。

牡丹(二分) 川大黃(二兩銼微炒) 木香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三分) 川 硝 (一兩) 赤芍藥(三分) 敗醬 甜瓜子(各三分)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 分。去滓。食前服。以利下膿血為度。

伏梁丸(出外科精要)治環臍腫痛。胃瘡疽。

濃朴(薑汁製) 茯苓 枳殼(麩炒去瓤) 白朮 人參 京三棱(炮) 半夏(湯洗 七次各一兩)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湯下。

梅仁湯(出聖濟總錄)治腸癰裡急隱痛。大便閉塞。

梅核仁(四十九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 牡丹皮(一兩三分) 冬瓜仁(四兩) 犀 角(鎊 一兩半) 芒硝(二兩半)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 以 下膿血三兩行為度。

赤茯苓散(出聖惠方)治腸癰小腹牢強。按之痛。小便不利。時有汗出。惡寒脈遲。未成膿。 赤茯苓(一兩) 甜瓜子(二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半兩) 桃仁 (一兩浸 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牡丹(一兩半)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 溫服。日三四服之。

大黃湯(出聖濟總錄)治腸癰。小腹堅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其上色或赤或白。小便稠數。汗出憎寒。其脈遲緊者未成膿。如脈數則膿已成。

大黃(銼炒) 牡丹皮 硝石(研) 桃仁(浸去皮雙仁麩炒) 芥子(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牡丹湯(一名瓜子湯出千金方)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惡寒。其脈遲緊者。濃未成。可下之。當有血。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

大黃(蒸) 桃仁(去皮尖各十兩) 牡丹皮(一錢一字) 栝蔞子(三分一作瓜子) 芒 硝 (二錢) 上銼散。以水三盞。煎八分。去滓。入芒硝再煎沸。不拘時頓服。一方用冬瓜子 一升。無栝蔞子。未效用敗毒散。刪繁方用芒硝半合。瓜子五合。劉涓子用硝石三合。雲、腸癰之病。小腹痞堅。或偏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堅大如掌熱。小便自調。時欲汗出。其 脈遲堅者未成膿。可下之。當有血。脈數膿成。不複可下。

薑黃散 治內毒。

乾薑(一兩) 大黃(一兩) 生薑(一兩) 皂角刺(九個) 上用酒一碗。水一碗。 同煎至一半。去滓溫服。滓、酒水各一碗。再煎溫服。須用瓦器煎。

四聖散(一名神效瓜姜散出直指方)治腸癰癰疽。生於腦、髭、背、腋、乳、便毒。神效。

生黃栝蔞(一枚去皮) 粉草末(四錢) 沒藥末(三錢) 乳香末(一錢) 上用好 紅酒二大 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兩日服盡。大便順下惡物妙。若干栝蔞則用兩枚。一方若病 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結成。即膿化為水。毒未成即於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 以退為妙。

薏苡仁湯(一名瓜子湯出千金方)治腸癰。

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 桃仁(各三兩) 瓜瓣仁(二升)
上 咀。以水六升。煮 取二升。 分再服。姚氏不用桃仁用杏仁。崔氏有芒硝二兩。雲、腹中疼痛。煩毒不安。或脹滿不思飲 食。小便澀。此病多是腸癰。人多不識。婦人產後虛熱者。多成此病。縱非癰疽。疑是便服 此湯。

瓜子汁(出聖惠方)治腸癰壯熱惡寒。微汗氣急。小腹痛。小便澀。或大便如刀錐刺痛。或有濃。腹中已成膿。

瓜子仁(三合與水六合約研絞取汁) 當歸(切焙一兩搗未) 蛇蛻(一條燒灰研) 上 將二 味末和勻。分作二服。用瓜子汁調下。空心日午服。下膿血瘥。

薏苡仁附子敗醬散(出鮑氏方)治脈數身無熱。腹無積聚。按之濡。此為腸癰。及治腹癰有膿者。

薏苡仁(二兩半) 附子(炮半兩) 敗醬(一兩一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 煎七分。去滓。空心服。小便利為效。一方入生薑半分同煎。

雞毛散(出千金方)治腸癰。

雄雞頂上毛(燒灰) 雄雞屎(燒灰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用溫酒二合。空心調下一錢。 日晚再服。

燒棗散(出直指方)治腸癰。

干棗(連枝燒存性) 川百藥煎(研細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治腸癰腹脹皮急。微汗。小腹重強。按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未有膿方。(出聖 惠方) 牛蒡根(汁五合) 川芒硝(一兩) 上藥相和。煎一二沸。分為二服。空心及晚食前 溫服。

治腸癰(出千金方) 用截取檐頭尖少許燒灰。水和服。當作孔出膿血愈。

拔毒散(出千金方)\x凡腸癰其狀。兩耳葉紋理甲錯。初患腹中苦痛。或繞臍有瘡如粟皮。熱便膿血出。似赤白下。

用馬蹄灰以雞子白和塗。即拔氣。不過再。

又方(出千金方) 用瓜子三升搗末。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出千金方) 用死人塚上土作泥。塗之

治內癰未作頭者方(出千金方) 取伏雞屎服之。即瘥。

又方(出千金方) 用馬牙灰和雞子塗之。干則易。

治腸癰腹臟瘀血運撲損。用大薊葉生研。酒並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名四音。又名刺薊。山牛旁散。治小腸癰毒皮軟。癤不作頭。(本草) 以茅針濃煎。和酒服。

木占斯散(一名內補散)治腸癰病在上當吐。病在下當下膿血。此謂腸癰之屬。其癰腫即服。諸疽痔若瘡已潰。便早愈。發背無有不療。不覺腫去。時常服去敗醬。多治婦人諸產。症瘕益良。(方見內補散)

肺癰

(附論) 內經曰:肺之癰喘而兩 滿。蓋肺主氣。而合於息。其脈反別者。從肺系橫出腋下。故 邪氣蘊積於肺。則上為喘急。下連兩 滿。治宜瀉其肺臟之邪毒也。 肺癰病咳嗽膿血。其脈數實者屬肺癰。虛者屬肺痿。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 為浮寒。非肺痿。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極滑數。此為肺癰也。問曰:病者咳 逆。師脈之何以知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後竟吐膿死。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 寸口脈微而數(三因雲寸口脈數而實按之滑)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 風 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口乾喘滿。 咽燥不渴。多唾濁。時時振寒。熱氣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 膿已成則難治。寸口脈數。趺陽脈緊。寒熱相搏。故振寒而咳。趺陽脈浮緩。胃氣如經。此 為肺癰。師曰。振寒發熱。寸口脈滑而數。其又飲食起居如故。此為癰腫病。醫者不知。而以傷寒治之。不應愈也。何以知有膿。膿之所在何以別知其處。師曰。假令膿在胸中者為肺 癰。其脈數。咳唾有膿血。設膿未成。其脈自緊數。若但數膿已成也。 凡病肺癰。脈來短澀順。浮大者死。其色當白。而多赤者亦死。 中府隱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瘡也。中府者穴也。在雲門下一寸六分。乳肋間 動脈應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則可救。膿成則多死。若欲知有膿者。但診其脈。若微緊而數者。未有膿也。緊甚而數者。已有膿也。 肺癰肺痿二証。皆為難治。肺癰者出於上焦。客熱停於肺腑。咳嗽胸膈內痛。致使肺爛 成癰。唾膿如敗糊臭穢。此難治。脈關前緊後微小。下虛上盛也。古人以黃 為主。甘桔湯 為佐。然罕有安者。以肺穿故。 儒門事親書雲。舞水有一富家二子。長者年十三。幼者十一歲。皆好頓食紫櫻一二斤。 每歲須食半月。後一二年幼者發肺癰。長者發肺痿。相繼而歿。戴人常曰。人之死者命耶天 耶。

生南星湯。治肺有癰膿。腥氣上沖。嘔而咳嗽。

生南星(一兩) 知母 貝母(去心炒) 生地黃 阿膠(炒) 川芎 桑白皮(炒) 甘草(炙各三兩) 防風 射干 桔梗 天門冬(去心) 腦荷 杏仁(不去皮) 半夏(治) 上 銼 散。每四錢薑七片。烏梅一個。食後煎服。(紫蘇葉及白芷白芨各半兩)

桔梗湯(出危氏方)治男婦人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乾口燥。煩悶多渴。時出濁唾。腥臭。名肺癰。小便赤黃。大便多澀實者。先投參蘇飲四服。虛者先投小青龍湯四服。並用生薑棗子煎卻服之。

桔梗(去蘆) 貝母(去心) 大當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去瓤炒) 薏苡仁(微炒) 桑 白皮(炒) 甘草節 防己(去粗皮各一兩) 百合(蒸半兩) 黃 (一兩半) 正地骨 皮知母 杏仁 北五味子 甜葶藶(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不拘時 溫服。咳不渴加百藥煎。熱加黃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黃少許。小便澀甚。加木通、車前子煎。 煩燥加白茅根。咳而疼甚。加人參、白芷。

桔梗湯(出濟生方)治肺癰心胸氣壅。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咽乾多渴。兩腳腫滿。小便赤黃。大便多澀。

桔梗(去蘆) 貝母(去心膜) 當歸(去蘆酒浸) 栝蔞子 枳殼(去瓤麩炒) 薏 苡仁(炒) 桑白皮(蜜水炙) 防己(各一兩) 甘草節(生用) 杏仁(去皮尖麩炒) 百合(蒸各半兩) 黃 (去蘆兩半)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若大便閉者加大黃。小便閉者加木通。

理肺膏(出危氏方)治肺癰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訶子去核百藥煎 五味子(微炒) 條參(去蘆) 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貝母 甜葶藶 子紫菀 百合 甘草節(各五錢)
上為末。用白茅根淨洗稱三斤。研取自然汁。入瓷石 器 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二斤。再熬勻候冷。調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吞下。

黃 散(出聖惠方)治肺癰心胸氣塞。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小便赤。大便多澀。

黃 (一兩) 白蒺藜(三分)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紫蘇莖葉 赤茯苓(各一兩)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桑根白皮(銼) 天門冬(去心) 川大黃(銼碎 微炒各一兩) 當歸 甘草(各半兩) 生乾地黃(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 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葶藶散(出危氏方)治肺癰咳嗽氣急。睡臥不安。心胸脹滿。

甜葶藶子(一兩半) 百合 白附子 北五味子(炒) 甘草節 羅參 款冬花 百藥 煎 (各一兩) 紫菀(去木一兩) 大朱砂(五錢別研)
上為末。每服二錢。燈心湯調下。

升麻白蘞膏 療腸癰肺癰方

升麻 白蘞 漏蘆 芒硝(各一兩) 黃芩 枳實(炒) 連翹 蛇銜(各三兩) 梔子(二 十枚擘) 蒴 根(四兩) 上搗令細。以水三升。漬經半日。以豬脂五斤。煎令水竭。去滓 敷之。日三。若膠緊合水煎。

漢防己散(出聖惠方)治肺癰喘急。咳嗽膿血。心神煩悶。咽乾多渴。

漢防己(三分) 麥門冬(三分去心) 桑根白皮(一兩銼) 赤茯苓(一兩) 枳殼 (三分麩 炒微黃) 地骨皮(三分) 前胡(一兩去蘆) 黃 (一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牡丹散 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口吐膿血。氣作腥臭。

川升麻 苦梗 薏苡仁 地榆 黃芩 赤芍藥 牡丹皮 北甘草(各等分) 上銼散。 每 一兩水一升半。煎五合。溫服。日三。

桔梗白朮湯 治肺癰吐膿。經時不瘥。

桔梗(銼三升) 白朮 生地黃(焙) 薏苡仁 甘草(炙) 敗醬 當歸(切焙一兩) 桑根 白皮(銼一升) 上銼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去豆。內清酒三升。 合 諸藥煮之。去滓。取三升。每服一盞。日三夜二。

升麻湯(出經驗良方)治肺癰吐膿血作臭氣。胸乳間皆痛。

升麻 桔梗 薏米(即苡仁) 地榆 黃芩 牡丹皮 芍藥(各五錢) 甘草(七錢半)

生地黃湯 治肺癰。

生地黃(汁一升) 當歸(切焙) 甘草(炙) 白石英(碎綿裹) 人參(各一兩) 附 子(炮製去皮臍一兩) 白豆(小者十粒) 白雞(一雙男用雌女用雄製如食法一作雄) 上除地 黃汁 雞外。銼如麻豆。以水一斗五升。先煎雞取七升汁。去雞內地黃汁諸藥等。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盞。日三夜二服。

平肺湯 治肺癰氣逆喘咳。

紫菀(去土) 人參 紫蘇(去梗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 橘皮(湯浸去 白焙各一兩) 黃 (一兩銼) 沉香(半兩)
上 咀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滓溫服。日三為效。

竹茹散(出聖惠方)治肺癰煩悶。咳嗽膿血。

苦竹茹(一兩) 生乾地黃(一兩) 茜根(半兩) 百合(半兩)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雙 仁麩炒) 黃 (一兩銼) 甘草(半兩炒微赤銼) 上為粗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 生薑 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內護排膿散(出危氏方)\x理肺癰吐膿後宜服。排膿補肺。

嫩黃 (二兩) 川白芷 北五味子(炒) 人參(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小 指頭大。 偃仰入口含化。旋旋咽下。食後臨臥服。專治肺癰証。始萌易治。膿成難治。診其脈數而實。 症已成而膿清漸愈。面色白。嘔膿而止者自愈。有膿而嘔食。面色赤。吐膿如糯米粥者不治。 男子以氣為主。得之十愈二三。婦女以血為主。得之十愈七八。

青葦散(出聖惠方)治肺癰咳。其聲破嗄。體有微熱。煩滿。胸前皮甲錯者肺腫也。

青葦(二莖) 薏苡仁(一合) 甜瓜子(二合) 桃仁(五十枚湯浸去皮尖) 上搗 碎。先以 水三大盞。煎葦至一大盞。去滓。入薏苡仁等二味。同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 服。

四順湯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 桔梗(炒) 紫菀(去苗土各一兩) 甘草(炙銼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時候稍冷服。如咳嗽甚。入去皮尖杏仁二枚同煎。小兒量減。

華蓋散 治肺癰上喘咳嗽。胸膈滿悶。口乾煩熱及吐血。

赤茯苓(去黑皮) 甜葶藶(隔紙炒)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大黃(半兩濕紙裹煨 熱)
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姜水調下。食後臨臥服。

葦葉湯(出三因方)治肺癰。

薏苡仁 瓜瓣仁 桃仁(去皮尖各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先以葦葉一 握。 煎取一盞。去滓。入藥六分。食後服。或吐膿血勿疑。

葶藶丸 治肺癰。

甜葶藶(隔紙炒別研細羅過)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如膏各一兩) 貝母(煨令 黃色 去心別搗再研半兩)
上先使不蛀皂莢肥者二兩。生捶碎。入在無灰酒半升內。熟 。濾去滓。入淨銚子中。慢火熬成膏。次將前三味藥拌勻。旋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 十丸。溫水下。如肺氣喘急。濃煎桑白皮湯下。不拘時候服。

防己葶藶丸 治肺癰。

防己(一兩) 葶藶(隔紙炒三分)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如脂一分)
上先搗前 三味。 細羅為末。與杏仁同研令勻。取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煎桑白皮湯下二十丸。 日三服。

麥門冬湯 治肺癰。涕唾涎沫。吐膿如粥。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桔梗(去蘆頭五兩) 甘草(炙銼三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青蒿葉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稍輕者粥飲調下亦得。不計時候。

杏仁丸 治肺癰喘急。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生薑蜜湯下十丸 至 二十丸。食後臨臥服。

棗膏丸(出醫方集成)治肺積。在右脅下大如杯。發為癰疽。

陳皮 桔梗 葶藶(研各二兩) 上前二味為末。入葶藶研勻。煮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米湯送下。

薏苡湯 治肺癰。唾吐膿血。

薏苡仁(二合) 黑豆(百粒) 烏梅(一個) 上水二盞。煎至一盞。入透明阿膠、生蒲黃 各一錢。再煎沸。食後服。日二。

桔梗白散(一名桔梗丸出聖惠方)治咳。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肺癰也。

桔梗(三分) 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心皮熬研作脂) 上搗篩。強人服半錢。 羸人減 之。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利。若利不止者。飲冷水一杯則定。忌豬肉蘆筍等。

葶藶湯 治肺癰咳嗽。上喘氣急。不得臥。涕唾稠粘。胸膈不利。

葶藶(隔紙後炒紫色別研如膏) 桑根白皮(微火細銼) 大棗(揀洗去核) 上用水 三盞。 先煎桑白皮一兩。棗十二枚。取一盞半。去滓。入葶藶膏一彈子大。攪化。煎取八分。溫服。 良久當吐惡物。或微利三兩行。其疾減後。宜服補肺藥。七日外病未退。量人加減。更一服。 一方瀉肺湯無大棗。

薏苡仁湯 治肺癰。心胸甲錯者。

薏苡仁(一升) 苦酒(三升) 上同煮取一升。去滓。微溫頓服。有膿血吐出驗。

補肺散 治肺癰已吐出膿血。以此潤護。

真鐘乳粉(一兩) 白滑石 上為末。每服三錢。米飲調下。

夜合湯(一名黃昏湯出聖惠方)治肺癰咳嗽。體有微熱。煩滿。胸前皮甲錯者。

用夜合白皮(一兩銼) 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分溫二服。

排膿散(出聖惠方)治肺癰得吐膿血喘急。此藥排膿補肺。

用綿黃 去蘆二兩。生用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吐膿後。用甜葶藶二兩半。隔紙炒令紫色為末。每錢煎六分。溫服。

治肺癰方(出聖惠方) 薏苡為末。糯米飲調下。又粥內煮吃亦可。一方水煎服。當下膿血便愈。

葶藶大棗瀉肺湯(出聖惠方)治肺癰胸脹滿。一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聞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飲不得息。

以葶藶炒令黃。研細。丸如彈子大。用水三盞。煮棗十枚。至一盞去棗。入藥煎至七分。 食後服。金匱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藥。一方去棗水煎服。

治上隔壅熱而成肺癰。兼感風寒重出。

用加味敗毒散。入黃芩、栝蔞仁、薄荷、當歸、川白芷、半夏、烏梅、桑白皮。半料各五錢。生薑、生地黃、燈心、白茅根煎。熱甚加大黃。

治腹癰為病。小腹重抑之則痛。小便數。時時汗。複惡寒。其身背甲錯。或繞臍生瘡。或膿出大便。療之方亦治腸癰肺癰。

搗生鯽魚令熟。以醇酒加塗腹上。

集驗方(出肘後方)\x療胸中滿。而振寒脈數。咽燥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糯米粥。是肺癰。治之一名桔梗湯。

桔梗 甘草(各二兩炙)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膿血則愈。一方溫服。 如人行八九裡再服。

金沸草散(如宜方)治肺癰嗽出膿血。神悶。咽燥渴。大小便澀。

荊芥穗(四兩) 半夏(製) 甘草(各一兩) 麻白(製) 前胡 旋複花(各二兩) 赤芍藥 (一兩)
上 咀。薑棗煎熱服。後服防己丸。又紅棗、百藥煎等分。燒灰存性為末。飲湯 下。

桔梗湯(出衛生家寶方)治肺癰初萌。

桔梗 甘草 薏苡仁(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服。

治肺癰喀血(出永類鈐方) 以薏苡仁為末。熟煮豬胰切片。蘸藥食。候空時食之。蓋苡仁補肺。豬胰引入經絡。又 薏苡仁三合。搗爛。水二大盞。煮一盞。去滓。分二服佳。

肺癰咳血經效(出永類鈐方) 馬兜鈴 桑白皮 地骨皮(並蜜微炒) 桔梗 薏苡仁 以食後粳米一撮。入生地黃汁 少 許。

補肺散(出永類鈐方) 人參 北五味 黃 上用羊肺、豬肺。瓦器煮食。蘸好鐘乳粉。

便癰

(附論) 大便癰者謬名也。乃男子血疝也。難素所不載。然而足厥陰肝之經絡。是血流行之道路也。衝脈、任脈、督脈。亦屬肝經之旁絡也。難經曰:男子七疝。血疝乃七疝之一也。治以 導水丸、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投之。若瘀血聚而不散。可以大作劑料。大瀉一二十行。以 玉燭散和血通經之類是也。世人多用大黃、牡蠣。間有不愈者。是不知和血通經之道也。

七聖散 治便癰。

大黃 山梔 牡蠣(生) 栝蔞 金銀花 皂角針(火燒出火氣)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兩。生薑一大塊。酒水各一盞。煎耗半。去滓空心服。以通利為度。卻以藥安於 腫處。仍用扯自身衣帶。縛住腳大指。隨病左右。

乳香定痛膏(出經驗良方)治便癰先服複元通氣散。黑神散打和。酒調服。以藥調塗。

南星 半夏 僵蠶(各半兩) 柏霜葉(一兩即芙蓉葉) 沒藥 乳香(各一兩)
上為末。 薑汁調塗。極能定痛消腫。及治腫毒。無名惡瘡。

栝蔞散(出瑞竹堂)治便癰等惡瘡。

栝蔞(一個去皮) 生薑(半兩) 甘草(半兩) 金銀花(三錢) 牛蒡子(三錢微炒) 上將 藥不犯銅鐵捶碎。用酒一大升。煎數沸。空心溫服。微利為度。

便癰方(出神效方)\x便癰本名血疝。

牡蠣 大黃 甘草(各半兩) 懸蔞(一個) (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三物湯 治便癰。

牡蠣 大黃 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酒一大盞。煎至七分。露一宿。溫起空心 服。

治便癰。

朴硝末(三錢) 乾薑末(一錢) 上作一服。用無灰好酒半碗。空心調下。

宣毒散 治便癰腫毒。

大黃(一兩) 牡蠣(一兩炒)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二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 以 利為度。水調掃腫上即消。

治便癰(出神效方) 用冬葵子為末。酒調下三兩服。

又方 治便癰俗名 。欲作未作之時。

用皂莢不蛀者燒過。陰乾為末。酒調服之。皂角子七個。服之亦效。

胡桃酒方(出神效方) 用胡桃七個燒過。陰乾為末。酒調服。不過三服。

生蜜粉方(出神效方) 用生蜜、米粉調服。休吃飯。利小便為度。

治便癰(出危氏方) 牛蒡子 破故紙 大黃 黑牽牛 上等分為細末。空心酒調下。一服即消。

神效樺皮散(出永類鈐方)治便癰初發即用。

樺皮 杏仁 皂角刺 甜桃(十二枚) 山梔(五味各燒灰三錢) 穿山甲(黃土炒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 酒浸別研。調和麝香少許。共九味。前六味並作末。卻加下三味。 可 作六服。酒調。猛進二服即見效。經驗只用豬牙皂角。煨令黃色作末。酒調效。 初發時服五香連翹散。吞皂角煎丸。用複元通氣散不及此。淮人用蜀葵子七粒。皂角半 梃作末。以鍛石同醋調。搽貼。獨子肥皂莢同蒜搗貼。亦佳。身熱脈實。先服敗毒散數服住。已潰者太乙膏貼。又四住散一兩。十宣散二兩。打和酒調。又擂蔥根入蜜和勻。貼腫處。 用紙不令走氣。內服樺皮通氣等散。一云服樺皮散前。用胡桃煎於油中。卻用酒空心嚼胡桃。使大便稍利。卻用樺皮散。一云穿山甲燒存性為末。酒服後。用土塗瘡上。未成即消。已 成即潰。初作宜服複元通氣散為先。

腎癰

(附論) 夫腎癰於內腎相對。皆由腎氣衰敗而成。突起皮赤者易安。陷入皮黑者難痊。如精神清 爽。顏色紅潤。飲食不減。多起少臥。此為善義也。顏色黑黃。飲食全減。斯為可憂。惟須 詳審速療。腎癰乃將理失宜。勞傷氣血。風寒之氣。乘虛而入。內舍於腎。及挾邪熱。其氣 結聚。或作寒熱。脈數而實者是也。

消毒散(出百一選方)治男子腎癰。婦人乳癰。一切赤腫 毒。服之自散。

赤土(一皂子大) 木鱉子(七個炮去皮) 上同研令極勻。分三服。熱酒或米飲調下。 食 後服。不動臟腑。不過一劑效。

治外腎癰瘡

用抱雞卵殼、鷹爪、黃連、輕粉等分為末。煎過。清油調塗。

治丈夫陰頭癰(出肘後方) 用鱉甲一個。燒為末。以雞子白和。敷之。

治腎癰及天行熱疾

用烏賊骨末粉。敷之。

甘草膏(出百一選方)治水穀道前後生癰。謂之懸癰。乃肛門及膀胱處。生核子如橄欖樣。或梅李狀。初不作痛。至旬日。漸作熱。不早治瘡潰膿血出。日數碗。有至腸腐而大便從瘡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以數月。遠至一二年亦愈。須是作核未痛以前治之。不過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後。如覺赤腫似桃李即破。若破則難治。服此藥。此癰已破服此藥二服。瘡口即合。甚妙。

用粉草半斤。內用無節者四兩。如算子樣劈破了。取泉石間長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 以炭火將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盡為度。不可急性擘開。和將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五盞。無 灰好酒五盞。用瓦罐煎至二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節甘草四兩。仍用泉水隨罐 大小煎湯。漉洗患處三遍。其效如神。如水冷再溫熱洗。一方治懸癰卒腫。用硼砂半錢。綿 裹含咽津瘥。

治懸癰。

大黃 甘草節 貝母 白芷 上為末。小酒調。兼治弩氣諸瘡癤瘥。虛弱人加當歸一半。 大黃煨一半。

治懸癰乖宜。咽中妨悶。(出本草) 白礬(一兩焙灰) 鹽(一兩) 上細研為散。以箸頭點藥在上瘥。

附骨癰

(附論) 凡身體盛熱。不可當風。蓋風冷之氣。入於肌內。則熱氣搏伏不得出。故附著於骨而成 癰也。其狀無頭。但腫而闊。皮膚薄澤者。以毒瓦斯伏留於內故也。法宜外散其寒。內達蘊熱。 乃得標本之治乎。

金石凌法(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

梔子仁(半斤) 犀角屑 麝香(研各半兩) 桔梗(銼炒二兩半) 石膏(捶碎) 寒 水石 (捶碎各四兩) 木通(銼) 甘草(銼炙) 郁金(銼各二兩) 青木香(銼一分) 朴硝(研四斤) 金二十兩 上除朴硝、麝香外。先將寒水石、石膏、金。以水二斗。於銀器內慢火煎至一斗。 次下前犀角等藥七味。再煎至五升。以生絹濾去滓。下朴硝。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稍凝 即住火。入麝香拌令勻。盛密器中。每服一錢。新水調下。老幼加減服。

貫眾湯(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生股上。伏肉腠。

貫眾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葉(拭去毛炙) 荊芥(去梗) 蜀椒(去目並閉口者各一兩) (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當歸散(出神效方)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

當歸(半兩) 甘草(一兩) 山梔子(十二個) 木鱉子(一個去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冷酒調下。

密陀僧散(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

密陀僧 自然銅(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二七枚) 上用苦竹筒一枚。入藥在內。 紙封筒口。慢火煨。候竹筒黃色。取研極細。看瘡大小用藥。以新汲水調勻。用雞翎掃藥 塗癰上。甚者不過二七日效。

蛇皮散(一名三生散)治附骨癰疽、癰腫、疔腫、諸毒。根在臟腑。瘡口久不合。

蛇皮 露蜂房 亂發(各半兩) 上燒灰存性。研細。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日三服。 一方其蜂房用櫥上懸得風露者。其蜂黃黑色。長寸許。螫馬牛人及自死者。用此皆有效。非人 家屋下小小蜂房也。

牛膠散(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

牛皮膠(黃明者慢火炙令黃) 甘草(用水一盞蘸炙水盡銼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 濃煎木賊湯調下。空心服。複取藥末以井水調膏。看瘡大小攤紙貼之。

甘草湯(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

甘草(炙二兩) 露蜂房(一兩) 上銼。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以故帛二片浸 湯中。 更互洗瘡上。日三。

槲皮散(出聖濟總錄)治附骨癰疽。

用槲皮三兩。燒令煙盡。細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調下。日晚再服。

治附骨癰方(出聖濟總錄) 用生地黃取汁一盞。於銀石器中煎如膏。候冷。塗敷腫上。日三五度。

又方(出聖濟總錄) 用新鼠皮一張。看瘡大小裁貼。日二次。出膿。若已潰者。用豬脊脂貼。吮膿出盡即瘥。

五香連翹湯(一名連翹散)治附骨癰、結核。膿水腫痛。心腸氣滿。方見本門發背類。內托黃 柴胡湯(出試效方)治附骨癰。

黃 (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五分) 連翹(一錢三分) 肉桂(三分) 土 瓜根(一錢 酒製) 生地黃(一分) 黃柏(五分) 當歸尾(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盞。 酒一盞。 同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宿食消盡服。一服而愈。昔賈德茂男年十歲。丁未四月十一日。於 左腿近膝股內出附骨癰。肉色不變。漫腫皮澤未硬。瘡勢甚大。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在足 厥陰肝經之分。少侵足太陰脾經之分。具脈左三部細而弦。按之洪緩。微有力。一方無黃柏。

內托黃 酒煎湯(出試效方)治附骨癰。

柴胡(一錢半) 連翹(一錢) 肉桂(一錢) 黍粘子(炒一錢) 黃 (二錢) 當歸尾(二錢) 黃柏(五分) 升麻(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 咀。好糯米酒一盞半。水一大 盞半。 同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空心宿食消盡服之。待少時。以早 壓之。使不令大熱上攻中上 二焦也。丁未季春二十二日。蒲度主老七十。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癰。於左腿外側。足少陽膽 經之分。微侵足陽明分。闊六七寸。長一尺。堅硬漫腫。不變肉色。皮澤深。但行步作痛。 以指按至骨大痛。與藥一服立止。再日堅硬而腫消。

石癰

(附論) 夫人之氣血。得熱則潤澤。得寒則凝結。石癰者寒氣凝結致熱。一氣不得散。故其腫結 確實有核。皮肉不甚熱。微痛。熱時自歇。此寒多熱少。堅硬如石之狀。而謂之石癰。久久 熱氣乘之。乃有膿也。治宜溫調營衛。散其寒邪。使氣得陽而外發。則腫硬自消。而膿血出 矣。

沉香湯 治石癰腫毒。結硬疼痛。口乾煩熱。四肢拘急不得臥。犀角湯(出聖惠方)治石癰熱毒瓦斯盛。腫硬疼痛。口乾煩悶。

犀角湯(鎊三分) 連翹 射干 梔子仁 升麻 當歸(切焙各一兩) 大黃(銼炒二兩) 木香(三分) 枳殼(麩炒) 赤芍藥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不 計時候溫服。

占斯散 治石癰結實。已壞未壞。升麻湯(出聖濟總錄)治石癰皮色紫赤。惡寒壯熱。一二日未成膿者下之。亦治石疽堅硬。

升麻 連翹 大青(各一兩) 生地黃(焙二兩) 敗醬 絡石 白蘞(各半兩) 人參(一兩) 大黃(銼炒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更入芒硝末半分。去滓。 空心溫服。微利為度。

黃連散(出聖惠方)治石癰結硬發熱。紫赤色。毒瓦斯攻沖未定。日夜疼痛。宜

用此消腫化毒止痛。 黃連 川大黃(生用) 白蘞 馬牙 黃柏(銼各一兩) 青鹽 麒麟竭(各半兩) 赤 小豆 (半兩炒熟) 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研用)
上為細散。用蜜水調塗癰上。干則易之。

凝水石散(出聖濟總錄)治癰疽結硬。未成膿貼之。

凝水石 黃柏 黃 (銼) 黃連(去鬚) 大黃 石膏 梔子仁 白蘞(各一兩)
上搗羅 極細。以漿水調如糊。攤故帛上。貼患處。

大黃散(出聖惠方)治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當歸(一分) 川芒硝 黑豆皮 枳殼(麩炒微黃各半兩) 牛 蒡 子(一分微炒) 芎 (一分) 甘草(半兩生銼)
上為散。分為三服。每服水一大盞。 煎至五 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木香散(出聖濟總錄)治石癰已服前升麻湯後。用此貼塗。

木香 大黃(銼炒) 升麻 白蘞(各半兩) 芒硝 赤小豆(各半兩)
上為散。以 榆白皮 汁入水少許。調和如糊。塗故帛上貼之。日二。

雄黃散(出聖惠方)治石癰風毒初結。 核堅硬。

雄黃(細研) 川大黃(生用) 磁石(搗碎細研) 白礬(燒令汁盡) 細辛(各半兩) 上為 細散。用雞子白和生蜜調塗之。干則易也。

練石散(出千金方)治癰有堅硬如石核者。複大色不變。或作石疽。

粗理黃石(一斤) 鹿角(一兩燒) 白蘞(三兩) 上用醋五升。先燒石令赤。內醋 中。不 限數。醋減半止。總搗末。以余醋和如泥。濃敷之。干則易。取消止。盡更合。諸漏及瘰。其藥悉皆用之。仍火針針破頭敷藥。又單磨鹿角、半夏末和敷之。

黃 當歸散(出聖濟總錄)治石癰久不瘥。

黃 (銼十兩) 當歸(切炒八兩)
上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計時候。

蜀漆方(出聖濟總錄)治石癰疽。

蜀漆(干者半兩) 桑根白皮(二兩)
上為末。量多少而用以熔牛皮膠並酒調和。敷 腫處。 日三五次。

又方(出聖惠方)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

梁上塵 葵根莖葉(各等分) 上醋和。敷之即瘥。並治石疽。

又塗半夏方(出聖濟總錄)治癰疽結硬未成膿。

用半夏一兩為末。以新水和如糊。塗患處。日三五次。

又塗莨菪子方(出千金方) 用莨菪子二兩為末。以醋調如糊。塗患處。干即易。一方治癰始覺腫令消。用莨菪末三 指撮。水和服之。

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出千金方) 用生商陸根不拘多少。熱搗敷之。干則易。取軟為度。及治濕漏諸癰癤。

蛇蛻散(出千金方) 用蛇蛻皮貼之。經宿便瘥。一方燒灰細研。以醋調。塗腫上。

又方(出千金方) 用櫟子一枚。以醋於青石上磨之。以塗腫上。干易。不過十度愈。

赤小豆方 治發癰至堅而有根者。名為石癰。治療之法。當服非酒即藥。勢不宜。但當稍飲。取令相得。和散便止。凡癰腫有肥人用貼。宜栝蔞根。和平體氣。

用赤小豆五合。內苦酒中熬之畢。搗為散。以苦酒和。塗擦紙上。貼腫從發腫兩頭。

治石癰發腫至堅。而有根者方。(出千金方) 用桑根白皮搗末。酒敷之。一方陰乾搗末。烊膠和酒附腫。根即拔。

治石癰堅如石。不作膿者方。(出聖惠方) 用芫花為末。水和如膏。塗之。

胃脘癰

(附論) 內經謂人病胃脘癰者。當候胃脈。其脈沉細者氣逆。氣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 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夫陰陽升降。則營衛流通。氣逆而隔。則留結為癰。胃脘癰者。由寒氣隔陽。熱聚胃口。寒熱不調。故血肉腐壞。以氣逆於胃。脈沉細。以陽氣不得下通。故人迎甚盛。令人寒熱如瘧。皮甲錯。或咳或嘔。或唾膿血。 觀伏梁之病。亦有挾胃脘癰者。以其裡大膿血。居腸胃之外故也。

連翹升麻散(出聖惠方)治熱聚胃脘。留結為癰。

連翹 升麻 射干(去尾) 獨活(去蘆頭) 桑寄生 木通(銼各二兩半) 大黃(銼 微炒 二兩以上搗為粗末) 木香 沉香(鎊) 薰陸香 丁香 麝香(各等分以上搗研為細末) 上 煎藥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入後五香末二錢。再煎至一盞。溫服。日三服。以 快利為度。

芍藥湯(出聖濟總錄)治胃脘蓄熱。結聚成膿。

赤芍藥 犀角(鎊) 木通(銼) 石膏(碎) 升麻(各二兩) 甘草(銼) 朴硝 玄參麥 門冬(去心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麥門冬湯(出聖濟總錄)治熱氣留聚胃脘。內結成癰。

麥門冬(去心焙) 犀角(鎊) 葳蕤 薺 赤芍藥 石膏(各一兩半) 甘草(炙 銼) 紅 雪(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入竹瀝一合。再煎三二沸。 溫服。

犀角湯(出聖濟總錄)治胃腑實熱。留結為癰。陽氣不得下。胃脈沉細者。

犀角(鎊) 梔子仁 赤芍藥 赤茯苓(去黑皮) 黃芩(去黑心) 射干(去毛) 大黃(銼 炒各一兩)
上粗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濾去滓。入蜜一匙。攪勻。再煎一兩沸。食後溫服。

射干湯(出聖濟總錄)治營衛不流。熱聚胃口。血肉腐壞。胃脘成癰。

射干(去尾) 梔子仁 赤茯苓(去黑皮) 升麻(一兩) 赤芍藥 白朮(各一兩半)
上 咀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生地黃汁一合。蜜半合。再煎三沸。 溫服。不拘時候。日二服。

癰有膿

(附論) 夫癰有膿者。由寒氣搏於肌肉。折血氣結聚乃成癰也。凡癰不瘥。不複可消者。若按之 都牢強者。未有膿也。按之牢強半軟者有膿也。又手掩上不熱者為無膿。若熱甚者有膿也。 凡覺宜急破之。不爾、侵蝕筋骨也。 方

托裡排膿散(出聖惠方)治癰疽一切瘡腫。

木香(一分) 黃 (三分銼) 白蘞(一分) 占斯 芎 當歸(銼微炒) 細辛 桔梗 (去蘆頭) 赤芍藥 檳榔 敗醬 甘草(炙微赤銼) 桂心 羌活 白芷(各一分)
上為細 散。每服二錢。食前甘草湯調下。

雄黃散(出聖惠方)治癰疽赤腫疼痛。未得膿潰。貼成膿。

雄黃(三兩細研) 麝香(一兩細研) 木香(半兩) 川大黃(三分) 黃連(一兩) 白芷 (二分) 桂心(半兩) 當歸(三分麩微炒) 黃柏(三分銼) 檳榔(二分) 芎 (半兩) 麒 麟竭(三分)
上為細散。用臘月豬脂調令勻。塗於絹上。貼腫處。候膿潰後。即用膏藥搜 膿 生肌。

龍骨散(出聖惠方)治癰疽赤腫。未得膿潰。化膿止痛。

龍骨(一兩) 川大黃(半兩生用) 白蘞(半兩) 黃 (半兩銼) 黃芩(半兩) 白芨(半兩) 牡蠣(半兩燒為粉) 雌黃(半兩細研) 甘草(半兩) 芎 (半兩)
上為細散。 用豬膽調 令如膏。攤於帛上。塗貼。取穴為度。

大黃散(出聖惠方)治癰腫已作膿。宜貼之。

川大黃 當歸(各一兩) 細辛(半兩) 木通(銼) 芎 黃連 赤芍藥 黃 (銼) 白芨(各一兩)
上為細散。每用以雞子白和。塗於故細布上。以貼腫處。燥複易之。

黃 散(出聖惠方)治癰腫惡瘡。排膿。

黃 (一兩半銼) 白蘞 赤芍藥 芎 赤小豆(各一兩) 附子 羊桃根(銼) 茹 牡蒙(各半兩) (案︰此方缺製法及服法。)

當歸散(出聖惠方)治癰疽瘡等。熱毒熾盛不散。已成膿潰。痛不可忍。止痛搜膿。

當歸(一兩) 羊桃根(一兩銼) 桂心(半兩) 白蘞(一兩) 木香(半兩) 丁香榆白皮 (一兩銼) 漢防己(一兩)
上為細散。用醋漿水調如膏。貼於腫上。干即易之。

丹粉散(出聖惠方)治癰腫惡瘡中膿水。及新瘡口未干。宜用此散令干方。

黃丹(二兩) 定粉(二兩) 白礬(二兩) 上藥研入瓷瓶內。用鹽泥固濟。慢火 令干後。 即用大火 通赤。候冷。將出細研。敷瘡。

密陀僧散(出聖惠方)治癰腫穴後。及惡瘡膿水雖減。肌肉不生。宜此。

密陀僧(一兩) 黃連(一兩去鬚) 檳榔(二分)
上為細散。日三貼之。

治癰腫惡瘡內。膿不止。(出聖惠方) 用 皮燒灰。細研。內瘡孔中。

癰煩渴

(附論) 夫癰者因寒搏於血。血澀不通。而熱歸之。壅結所成。熱氣不得宣泄。內熏五臟。故煩 躁而渴也。凡癰腫熱渴者。則引飲。冷氣入於腸胃。即變下利。亦變嘔噦。所以然者。本由 虛熱氣逆。故嘔噦逆冷乘之。故下利也。

連翹散(出聖惠方)治癰腫 痛。口乾煩渴。不欲飲食。

連翹(一兩半) 葛根(銼) 川升麻 枳殼(麩炒微黃) 黃芩 藍葉 赤芍藥 玄參白 蘞羚羊角屑 木通(銼) 黃 (銼) 川大黃(銼碎微炒) 甘草(銼各一兩) 上為 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黃 散(出聖惠方)治癰腫體熱煩渴。肢節拘急。肩背疼痛。

黃 (一兩半) 生乾地黃(一兩) 赤芍藥(半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赤茯苓 知母 柴胡(去苗) 川升麻(各一兩) 當歸(半兩) 木通(一兩銼) 甘草(半兩生 銼) 羚羊 角屑(一兩)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小麥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 溫服。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癰腫初發。熱盛口乾煩渴。四肢拘急。骨節疼痛。

犀角屑 知母(各半兩) 木通(三分銼) 赤芍藥 川升麻(各半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 微炒) 葳蕤 黃芩(各半兩) 麥門冬(三分去心) 甘草(半兩生銼) 馬牙硝(一兩半) 上 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下三二行為度。

玄參散(出聖惠方)治癰腫成膿水。不能下食。心熱口乾。煩渴飲水。四肢羸瘦。

玄參(一兩) 川升麻(三分) 白蘚皮(一兩) 黃連(一兩去鬚) 木瓜根(一兩) 麥門冬 (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 大麻仁(一兩半) 川硝(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細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葛根散(出聖惠方)治癰腫熱甚。口乾煩渴。或時乾嘔。

葛根(一兩銼) 甘草(半兩生銼) 黃 (一兩銼) 川升麻 栝蔞根 麥門冬(去心) 赤芍藥 生地黃 梔子仁(各一兩) 黃芩(三分)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拘時溫服之。

癰虛熱

(附論) 夫發癰虛熱者。由寒客於經絡。使血氣痞澀。及結腫成癰。熱氣壅結。則血化為膿。膿 潰既瘥之後。余熱未盡。而血氣已虛。其人翕翕苦熱。 虛乏。故謂之虛熱也。

熟地黃散(出聖惠方)治癰發後。膿潰不止。肌體虛熱。口乾少食。

熟乾地黃 黃 (銼)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黃芩(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石 膏 (二兩) 芎 當歸(各半兩) 白茯苓(一兩) 甘草(半兩生用)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 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 散(出聖惠方) 治癰膿潰。數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目昏悶。

黃 (銼) 防風(去蘆頭) 川升麻 羚羊角屑(各一兩) 芎 (三分) 甘草(半 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地骨皮(半兩) 白茯苓 石膏(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 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沉香散(出聖惠方)治癰膿潰已絕。肌肉內虛。尚余熱不退。

沉香(一兩銼) 黃芩 甘草(生銼各半兩) 熟乾地黃(二兩) 柴胡(一兩去苗) 栝 蔞根 (半兩) 白朮(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黃 (一兩銼)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 水一中 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人參散(出聖惠方)治癰穴後。膿水過多。致內虛熱。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三分) 麥門冬(一兩去心) 地骨皮(半兩) 熟干地 黃黃 (銼) 白茯苓(各一兩) 甘草(半兩生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拘時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