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雲。黃帝說。晝夜漏下水百刻。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 一萬 思。 萬日 間。 求虛 所 好事君子。與我同志焉。 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 禍 不 延壽。故老子曰。善攝生者。陸行不遇虎兕。此則道德之佑也。豈假服餌。而祈遐年哉。 人所以製藥餌者。以救過行之人也。故愚者抱病。歷而不修一行。纏 沒齒。終無悔心。 其所以故。岐、和長逝。彭、跗永歸。良有以也。稽康養性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 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 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回其天。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義日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然或有服膺仁義。無嗜欲 者。抑亦其亞歟。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至半百而動作 飲 人 神 賊 不 不 道 生 重 則身體輕強。年老複壯。壯者益理。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澹之味。能從欲快志。得虛無 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 生 長者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毋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 秀。 少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 飧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春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化收藏。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 生喜 乃不 仲長統曰。王侯之宮。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外家數百。晝則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則房室 不及 胞藏 相生 少百 抱朴子曰。或問所謂傷之者。豈色欲之間乎。答曰:亦何獨斯哉。然長生之要。其在房 中。 長俗 羽苞 憔悴 引弩 積傷 傾聽 不 甚 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愿。不得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欲露臥星月。 不欲睡中用扇。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不欲偏多。故酸多則傷脾。苦多則傷肺。辛多則傷肝。咸多則傷心。甘多則傷腎。此五味克五臟。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亦可即覺也。謂久即損壽耳。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製。調 利筋骨。有偃仰之方。祛疾閑邪。有吐納之術。流行營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佚。有予奪 之要。忍怒以全陰。抑喜以養陽。然後先服草木。以救虧缺。然後服金丹。以定無窮。養性 之理。盡於此矣。夫欲快意任懷。自謂達誠知命。不泥異端。極情肆力。不勞持久者。聞此 言也。雖風之過耳。電之經目。不足喻也。雖身枯於流連之中。氣絕於綺紈之內。而甘心焉。亦安可告之以養性之事哉。匪惟不信。乃謂大訛也。而望彼信之。所謂以明鑒結蒙瞽。以 絲竹娛聾夫者也。魏武與皇甫隆令曰。聞卿年出百歲。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 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若有所傳。想可密示封內。隆上疏對曰。臣聞天地之 性。惟人為貴。人之所貴。莫貴於生。唐荒無始。劫運無窮。人生其間。忽如電過。每一思 此。惘然心熱。生不再來。逝不可追。胡不抑情養性以自保。惜今四海垂定太平之際。會當 須展 七 者 稽康雲。穰歲多病。飢年少疾。信哉不虛。是以關中土地。俗好儉嗇。廚膳希羞。不過 菹醬 夭。 四 核 水 抱朴子雲。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 之分 其國 至人 難輕 百 真人曰。雖常服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 及 臥 強 所 欲 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 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足。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此十 二多不除。則榮衛失度。血氣妄行。喪生之本也。惟無多無少者。幾於道矣。是知勿外緣者。真人初學道之法也。若能如此者可居瘟疫之中。無憂疑矣。既屏外緣者。會須守五神。肝 、心、脾、肺、腎從四正。言、行、坐、立言最不得。浮思妄念。心想欲事。惡邪大起。故 孔子曰。思無邪也。嘗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五色了了分明。勿輟也。仍於每旦初起。面向午辰。兩手於膝上。心眼觀氣。上入頂下達涌泉。旦旦如此。名曰 迎氣。常以鼻引氣。口吐氣。小微吐之。不得開口。複欲得出氣少。入氣多。每欲食送氣入 腹。每欲食氣為主人也。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並皆損性傷神。亦 不用深贊。亦不用深毀。常須運心。於物平等。如覺偏陂。尋改正之。居貧勿謂常貧。居富 勿謂常富。居貧富之中須守道。勿以貧富易志。改性識。達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德功。勿 自矜伐。美藥勿離手。善言勿離口。亂想勿經心。常以深心至誠。恭 於人。終身為善。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盡禮。人以為諂。當以 其德不孤。勿言行善不得善報。以自怨尤。居處勿令心有不足。若 得起。人知止足。天遺其祿。所至之處。勿得多求。多求則心自役 病。當由不能養其性。平康之日。恃為常然。縱情恣欲。心所欲得 欺罔幽明。無所不作。自言適性。不知過後。一一皆為病本。及兩 黃天。無所運及。皆此生平粗心。不能自察。一至於此。但能少時 中。皆畏諸 。將如四百四病。身手自造。本非由天。及一朝病發 醫藥無效。神仙無靈。故有智之士。愛惜性命者。常自思念。深 事也。至於居處。不得綺靡華麗。令人貪妄無厭。乃患害之源。 但令雅素淨潔。無風雨暑濕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寶。增長過失。使人煩惱恨深。 廚 雲 曰 想 又食上不得語。語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寢臥多言笑。寢不得語言者。五臟如鐘聲。 不懸則不可發聲。行不得語。若欲語須住腳。乃語。行則令人失氣。冬至日。止可語不可言。自言曰言。答人曰語。有人來問。不可不答。自不可發言也。仍勿觸冷開口大語為佳。語 言既慎。仍節飲食。是以善養性者。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則難 消也。嘗欲令如飽中飢飢中飽耳。蓋飽則傷肺。飢則傷氣。咸則傷筋。酸則傷骨。故每學淡 食。食常熱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腹。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如食五味。必不得暴。 填多。令人神驚夜夢飛揚。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及少菹菜。並 勿食生藥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食面使塞氣空。勿食生肉傷胃。一切肉惟須煮入爛停 冷食之。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熱食訖。以冷酢漿漱口者。令人口氣常臭。 作齒病。又諸熱食咸物後。不得飲食酢漿水。善失聲。成尸咽。凡熱食汗出勿當風。發痙 頭痛。令人目澀多睡。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計使十數裡來。行畢。使人以手摩腹上數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然有所修為快也。飽食即臥。乃生百病。不消成積聚。飽食仰臥成氣痞。作頭風。觸寒來者。寒未解即食 熱食。成刺風。人不得夜食。人雲夜勿過醉飽食。勿精思為勞苦事。有損於氣。虛損人常須 日在己時食訖。則不須飲酒。終身無乾嘔。勿食父母本命所屬肉。令人命不長。勿食自己本 命所屬肉。令人魂魄飛揚。勿食一切腦。大損人。茅屋漏水墮諸脯肉上。食之成瘕。約暴肉 作脯不肯干者害人。祭神肉無故自動食之害人。飲食上蜂行住食之必有毒害。腹內有宿。勿 食鯪鯉魚肉害人。濕食及酒漿臨上看視不見人物者不食之。成卒注。若已食腹脹者。急以藥 下之。每十日一食葵滑。所以通五臟擁氣。又是菜之主。不用合心食之。又飲酒不欲使多。 多則速吐之為佳。勿令至醉。至醉即終身百病不除。久飲酒者。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 損壽。醉不可以當風向陽。令人發狂。又不可當風臥。不可令人扇涼。皆即得病。已醉不可 露臥。及臥黍穰中。發癩瘡。醉不可強食。或發癰疽。或發喑。或生瘡。醉飽不可以走車馬 及跳躑。醉不可以接房。醉飽交接。小者面 咳嗽。大者傷絕臟脈損命。凡人飢欲坐小便。 若飽則立小便。慎之。無病患忍尿不便。膝冷成痺。忍大便不出。成氣痔。小便勿弩。令兩 足及膝冷。大便不用氣及強弩。令人腰痛目澀。宜慎之佳。凡遇山水塢中出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癭病。又深陰地冷水不可飲。必作 瘧。飲食以調時。慎脫著。凡人早起著衣。反 者便著之吉。衣光者當戶三振之。日殃去吉。濕衣及汗衣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搔。大汗 能易衣佳。不易衣者及洗之。不爾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脫衣。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 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脫著既得須調處。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頭 勿北臥。及牆北亦勿安床。凡遇眠勿歌詠不祥。起上床坐。先脫左足。臥勿當舍脊下。臥訖 勿留燈燭。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頭邊勿安火爐。日久引火氣上頭。頭重目赤。睛 及鼻乾。夜臥當耳勿有風吹。人即耳聾。夏不用露面臥。令人面皮濃。喜成癬。勿作面風。 冬夜勿覆頭。得長壽。凡人眠勿以腳懸踏高處。久成腎痺。及損。房室多足令人腎虛。每見 不能步。直牆勿順牆臥。風利吹人。發癩及體重。人汗勿 床懸腳。久成血痺。兩足重。腰 疼。又不得晝眠。令人失氣。臥勿大語。損人氣力。暮臥嘗習閉口。口開即失氣。且邪惡從 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按孔子不尸臥。故日睡而魘。覺不魘。凡人舒睡。則有鬼痛魔邪。凡眠先臥心。後臥眼。人臥一夜。當作五度。反覆 常逐更轉。凡人夜魔。勿然燈喚之。定死無疑。暗喚之吉。亦不得近前急喚。夜夢惡不須說。旦以水面東方 之。咒曰。惡夢著草木。好夢成寶玉。即無咎矣。又夢之善惡。並勿說為 吉。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合養生之道。故善攝生者。無犯日月之忌。無失歲時之 和。須知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晦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 無燃燭行房。暮護常氣也。凡氣冬至起於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三 陽成。二月至膊。三月至項。四月至頂。純陽用事。陰亦仿此。故四月十月不得入房。避陰 陽純用事之月也。每冬至日。於北壁下濃鋪草而臥。雲受元氣。每八月一日以後。即微火暖 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不欲泄於上。春凍木旺。衣欲下濃上薄。養陽收陰。 繼世長生。養陰收陽。禍則滅門。故曰。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 陽氣。有損於人也。又雲。冬日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聖人之常法也。春秋晏臥早起。夏 及秋侵夜乃臥早起。冬欲早臥而晏起。皆益人。雖雲早起。莫在雞鳴前。雖言晏起。莫在日 出後。凡冬月忽有大熱之時。夏月忽有大涼之時。皆物受之。人有患天行時氣者。皆由犯此也。即須調氣息。使寒熱平和。即免患也。每當臘日勿歌舞。犯者必凶。常於正月寅日。燒 白髮吉。凡寅日剪手甲。午日剪足甲。又燒白髮吉。 凡人居止之室。必須周密。勿令有細隙。致有風氣得入。小覺有風。勿強忍久坐。必須 急急 皆 得 雨 待過後乃出。不爾損人。或當時雖未苦。於後不佳矣。又陰霧中亦不可遠行。凡家中有經像。行來先拜之。然後拜道長。每行至則峻坐焉。凡居家不欲數沐浴。若沐浴必須密室。不得 大熱。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冬浴不必汗出。沐浴後不得觸冷。新沐發訖勿當風。勿濕發 髻。勿濕頭臥。使人頭風眩悶。發禿面黑。齒痛耳聾。頭生白屑。飢忌浴。飽忌沐。沐訖須 進少許食飲乃出。夜沐發。下食即臥。令人心虛。饒汗多夢。又夫妻不用同日沐浴。常以晦 日浴。朔日沐吉。凡炊湯。經宿用洗體成癬。洗面無光。洗腳即疼痛作甑畦瘡。熱泔洗頭。 冷水濯之。作頭風。飲水沐頭。亦作頭風。時行病新汗解。勿冷水洗浴。損心包不能複。凡 居家。常戒約內外長動。有不快即須早道。勿使隱忍。以為無苦。過時不知。便為重病。遂 成不救。小有不好。即便按摩援捺。令百節通利。泄其邪氣。凡人無問有事無事。常須日別 蹋脊背四肢。以及頭項。若令熟蹋。即風氣時行不能著人。此道要妙。不可具論。凡人居家 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備急丸。避鬼丸。生肌藥。甘濕藥。疔腫藥。水銀大黃芒硝甘草乾薑桂心蜀椒。不能更蓄余藥。此等常不缺少。及一兩卷百一備急藥方。並帶辟毒蛇蜂蠍 等藥隨身也。凡人自覺十日以上康健。即須灸三數穴。以泄風氣。每日必須調氣。補瀉按摩 導引為佳。勿以康健。便為常然。須安不忘危。預防諸病已。灸法常須避人神。凡蓄手力細 累。春秋皆須與轉瀉一度。則不中天行時氣也。

服氣法(附論)

神仙服氣之術。古方不載。黃庭、內景、玉函隱者雖有於世。而學人莫得其要。故服氣 之法 或閉

法赤松子服氣法(出聖濟總錄) 序曰。天道悠長。萬品不齊。人生為貴。陰陽同皆。天道坦坦。修之不迷。世何庸愚。 相隨 禍莫 糧絕 月三 夫行氣欲於山林中幽寂處。近東流之泉。向陽之地。沐浴蘭湯。以丹書玉房為丹田方一 寸。 相去 枕高

絕谷行氣法(出聖濟總錄) 當食日減一口。十日後可不食。二日腹中或涓涓吞飢。取好棗九枚。方寸術餅九枚。食 之。 含棗 經曰:道者氣也。愛氣則得道。得道則長生。精者神也。寶精則神明。神明則長存。行 氣一 一息 一周 令人 便煉 九 肢 經曰:行氣常以月一日至十五日。念氣從手十指出。十六日至三十日。念氣從足十指出。 久 長 諸行氣之後。或還欲食者。初飲米汁粥。日增一日。以漸加之。十日以後。可食淖飯。 勿致 經曰:行氣之法。其初多不和調。令人致逆。四肢或冷。既行之久日。自益也。四九三 百六 臟六 凡初行氣之時。先安身和體。若氣未調身不安者。且止。和乃行之。氣至則形安。形安 則鼻 徐養 諸行氣。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惟精思則正氣來至。正氣 來至 則氣 行氣之法。以鼻微微引氣納之。以口吐之。此為長息。納氣由吸也。吐氣有六呼也。吹 也嘻 呼。。 夫欲長生。三一當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絳宮中。下一在丹田中。修真之士當知此。 夜 二 滿 閉氣之法。以鼻微微引納之。數滿於口中微吐之。小吐即更以鼻小引咽之。如此再三。 可長 口出

行五行氣法(出聖濟總錄) 春以丙日時加巳。食氣百二十數。氣於心。令心勝肺。使肺不傷肝。此養肝之時也。春 有九 夏以戊日時加未。食氣百二十。以助脾。令勝腎。使腎不傷心。數亦如上季夏庚日。時 加申 秋以壬日時加亥。食氣百二十。以助腎。令勝心。使心不傷肺。秋有九壬行亦如上。 冬以甲日。時加寅食氣百二十。以助肝。令勝脾。使脾不傷腎。此五行食氣之要法也。 四時 經曰:道以精為寶。施與則生人。留己則生身。生身則得。生人則功。遂天地有陰陽。 陰陽 則骨 則為 寸為 丹田 一

神仙絕谷十二時食氣法(出聖濟總錄) 始從夜半。九九八十一咽。日出。六六三十六咽。日中。九九八十一咽。日入。六六三 十六 十五 十六 呼吸 不 力

神仙絕谷食五行氣法(出聖濟總錄) 東方青牙。服食青牙。飲以朝華。祝已舌撩上齒表。舐唇舌。漱口咽之。三。 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飲以丹池。祝已舌撩下齒表。漱口而咽之。三。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飲以靈液。祝已琢齒七。漱口咽之。三。 北方元滋,服食元滋。飲以玉飴。祝已以鼻納氣而咽之。三。 中央戊己。仰望泰山。服食精氣以醴泉。祝已瞑目而咽之。三。食五行氣。內附五臟。 青牙 腎也 氣。飢取 月短長。

服六戊法(出聖濟總錄) 平旦早起正衣冠。先續甲子空戊辰。正向辰。以金梁叩玉英。滌華池。漱醴泉。吸靈液。 閉 而三十咽其精華也。此是服三五之法。要朝暮為之。若飢者。日中餉九宮。餉九宮之法。金 梁叩玉英。三五而一咽之便止。下盡六戊。皆如行三五七九引氣法。

諸避世入山欲絕谷不食(出聖濟總錄) 先知引三五七九之氣。又當知六甲六丁。不爾者。但作家修身。食三五七九氣。以口一 吐死 九九 一吐 死氣 者。 九八 之法 意得 氣不 諸行 務令 氣逆 痿黃 重難以行。四旬顏色轉悅。心志安康。五旬五臟調和。精氣內養。六旬體複如故。撥關調良。七旬心惡喧嘩。志愿高翔。八旬恬澹寂寞。信明術方。九旬榮華潤澤。聲音洪亮。十旬正 氣皆至。其效日昌。修之不止。年壽延長。三年之後。瘢灸除滅。顏色有光。行之六年。髓 填骨強。預知存亡。經歷九年。役使鬼神。玉女侍旁。腦實脅胼。不可複傷。號曰真人。上 佐上皇。與天同壽。日月齊光。傳非其人。身受其殃。可傳而傳。不可則止。可傳而不傳。 為遏天道。不可傳而傳。為泄天寶。遏道泄寶。命不終老。

神仙服氣法(出聖濟總錄) 存心如嬰兒在母胎。十月成就。筋骨和柔。以心息念和。氣至呼吸如法咽之不飢。百毛 孔開

取陽時法(出聖濟總錄) 半夜服九九八十一。平旦寅服八八六十四。食時辰服七七四十九。正中午服六六三十六。 晡 為 外 尸。 真人本性幽閑。發言合道。心行無瑕。漱咽靈津。服之百味自足。通三焦理正氣。氣自 周遍 是名 精 凡入氣為陰。出氣為陽。此二者。服日月精華也。外內自安靜。安靜即神定。神定則氣 和。 上應 脈。 仙矣

真理六氣訣(出聖濟總錄) 噓屬肝。呵屬心。 屬肺。吹屬腎。呼屬脾。嘻屬三焦。六氣各有所理。五臟有疾。皆 屬於 正氣 戒在 凡服氣。靜定安坐。寂然瞑目。叩齒閉口。鼓令氣滿口即咽。至九十一息。春夏服冷氣。 秋 蜜

服氣法(出聖濟總錄) 凡欲服氣。即正腳臥。先叩齒三十六下。吐去濁惡氣。即上下卷肚七下。左右如之各七 度。 歇。 十歇 陰氣 凡吐去濁氣。若陽時。鼻微微引外氣長取之術。下丹田。飽閉之食極。口中微微吐之。 任依 霧雷 凡服氣。先導引為佳。每日能咽得三五十咽津液。勝服諸藥。 凡運氣。如屋漏注。相連相續。送至病處。若患時疾瘴氣。但能引外氣。呵去之立效。 凡服氣。飲一兩合暖水。水是氣母。又每食前。飲少許暖水。久久耐寒暑。飲多不妨。 凡為道者。當淨盟漱。勿住情性。節減滋味。不欲勞形疲神。高聲叫呼。嗔怒喜樂憂悲。 觸 凡初服氣。必須心意坦然。勿疑勿畏懼。氣即難行。若四體調和。意自欣樂。不羨一切 事。 入生 凡服氣。但不失時節。丹田常滿。縱出人事。亦不可廢。行之日久。雖失一時。亦無所覺。 若服氣成者。終日不服氣。氣亦自足。至妙不可窮盡。服氣但臍下丹田常滿。雖叫呼讀誦。 終日語言。其氣力不少衰。但可行步出入少時。冷氣下大妙。 凡服氣成欲食。食亦不妨。亦不障氣。氣還作聲。直至臍下。一成以後。兼食行氣。皆 無窒 凡服氣。欲得身中百物不食。腸中滓穢既盡。氣即易行。能忍久作。自覺精神有異。四 體日 可別 兼食 患。 凡服氣。面腫者。為飲淡水上沖。氣壅不行。所以如此。食中尤忌胡荽芸苔邪蒿韭薤菠 菱蔥 諸物皆木之精。能損脾亂氣。大不可食。夫恚怒傷魂。卒哀驚魄。哭泣之事。至人不為。 必 中 凡腸長者氣易固。腸短者難固。如腸中攪轉作聲。即須右脅著床。以右手支頭。以左手 牽腳 腸屈 四坎 泄出

調氣法

彭祖曰。道不在煩。但能不思衣食。不思聲色。不思勝負。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 榮辱 人 阻 暑 旦 下 一 向 取 陽 押 而止 下入 皆受 達於 二 強 氣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消息失宜。即諸 兢起。善攝養者。須知調氣方焉。調氣方。療 萬病大患。百日生眉須。自余者不足言也。 凡調氣之法。夜半後。日出前。氣生得調。日中後。夜半前。氣死不得調。調氣之時。 則仰 五寸 盡。 能至 不問 出。 八十 左右 病有四種。一冷腫。二氣疾。三邪氣。四熱毒。若有患者。安心調氣。此法無有不瘥也。 凡 之 吹 美 喜 脾 或 及 中 當使 病者 有病

按摩法

\x天竺國按摩。此是波羅門法。(出聖濟總錄) 兩手相捉紐捩如洗手法。兩手相捉紐翻覆向胸。兩手相捉共按 。左右同。以手如挽五 石弓 開胸 兩 虛 踏 按 右十八勢。但是老人,曰則能依此三遍者。著一月後。百病除。行及奔馬。補益延年。 能食

老子按摩法(出千金方) 兩手捺 。左右捩身。二七遍。兩手捻 。左右紐肩。二七遍。兩手抱頭。左右紐肩。 二七 一 手 前 肩 振 兩手上聳三遍。兩手下頓三遍。兩手叉頭上過。左右伸助。十遍。兩手拳反背上。屈脊上下 亦三遍。掘指之也。兩手反捉。上下直脊三遍。覆掌搦腕內外振。三遍。覆掌後從三遍。覆 掌兩手相叉交橫。三遍。覆手橫直即聳。三遍。若有手患冷。從上打至下。得熱便休。舒左 腳右手承之。左手捺腳。聳上至下直腳。三遍。右手捺腳亦爾。前後捩足三遍。左捩足。右 捩足。各三遍。前後卻捩足三遍。直腳三遍。紐 三遍。內外振腳三遍。若有腳患冷者。打 熱便休。細 以意多少。頓腳三遍。卻直腳三遍。虎踞。左右紐肩三遍。推天推地,左右三 遍。左右排山。負山拔木。各三遍。舒手直前。頓伸手三遍。舒兩手兩膝。亦各三遍。舒腳 直。反頓伸手三遍。捩內脊外脊。各三遍。

導引法(附論)

人之五臟六腑百骸九竅。皆一氣之所通。氣流則形和。氣逆則形病。導引之法。所以行 血氣 故修 日行

法轉脅舒足(出聖濟總錄) 混元經云:戌亥子三時。陰氣生而人寐。寐則氣游百節。養生家睡不厭縮。覺不厭伸。 故陽

鼓腹淘氣(出聖濟總錄) 淘氣訣。閉目仰面舉按脊。鼓氣海中氣。使內外轉。吐而去之。不使耳聞。一九二九止。 若 吹屬腎。嘻屬三焦。導引家不經師授。大月從噓為順。小月從嘻為逆。行之理。推之不應。 大致如是。大抵六 不出不可過。過則

導引按蹺(出聖濟總錄) 踴身令起。平身正坐。兩手叉項後仰視。舉手左右招搖。使項與手爭。次以手拔腳梢。 閉氣 真按 仰面視上舉首。使項與手爭。為之三四。令人精和血通。風氣不入。久能行之無病。畢。 又 不 蓋

捏目四 (出聖濟總錄) 太上三關經云: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兩 。閉氣為之。氣通則止。終而複始。常行之。 眼能 見之

摩手熨目(出聖濟總錄) 捏目四 畢。即用兩手側立。摩掌如火。開目熨睛數遍。

對修常居(出聖濟總錄) 內景經云:常以兩手按眉後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書。亦可於人中密行之。勿語其狀。 眉後 之道 仰和 下人

俯按山源(出聖濟總錄) 紫微夫人雲。俯按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側在鼻下小谷中也。楚莊公時。市長宋來子 洒掃 以滅 手為 三遍 源。 閉門 伏。 邪。

營治城郭(出聖濟總錄) 銷魂經云:耳欲得數仰左右。令無數。使人聽徹。所謂營治城郭。名書皇籍。

擊探天鼓(出聖濟總錄) 天鼓者。耳中聲也。舉兩手心緊掩耳門。以指擊其腦中。常欲其聲壯盛。相續不散。一 日三

拭摩神庭(出聖濟總錄) 真誥曰。面者。神之庭。發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發素。太素丹經云:一面 之上 年。 叩。

上朝三元(出聖濟總錄) 真誥曰。順手摩發。如理櫛之狀。使發不白。以手乘額上。謂之手朝三元。固腦堅發之 道也 泥丸

下摩生門(出聖濟總錄) 黃庭經云:兩部水王對生門。生門者。臍也。閑內氣。鼓小腹令滿。以手摩一周天。

櫛發(出聖濟總錄) 谷神訣。凡梳頭勿向北梳。欲得多多則去風。多過一千。少不可數百。仍令人數。太極 經雲 太 不須解發也。

運動水土(出聖濟總錄) 真誥雲。食物過多。多則生病。飽慎便臥。臥則心蕩。學道者。當審之。登真秘訣雲。 食飽 此養 飢方 三年 間。 氣。

呂公成導引法(臨江仙出余居士選奇方) 子後寅前東向坐。瞑心卓齒三通。瞑心即閉心存想兩目中如日月光也口中不出氣鼻中微 微出 合眼 之狀 分為也。 所謂 至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