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毒(附論)

夫陰氣盛而陽暴絕。則為陰毒。若陽氣盛而陰暴絕。則為陽毒。大凡陰陽離絕。非大汗 不能複其正氣也。六脈俱洪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証也。陽毒。其脈當弦而洪 數。陰毒。其脈沉細而疾。陽病。則身熱而無汗。陰病。則身冷而有汗。岐伯雲。陽勝則身 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陰勝。則身寒汗出。數栗而寒。寒則厥。此証不 可以常法治之。金匱論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 不可治。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疼。狀如被打。咽喉痛。死生與陽毒同。三因雲。病者。 頭重頸直。皮肉強痺。或蘊而結核。起於喉頸之側。布熱毒於皮膚分肉之中。上散入發際。 下貫顳 。隱隱而熱。不相斷離。病名黃肉隨。以四季。各十八戊己日。其病從太陰陽明相 格。寒濕不調。關節格滯。若腑虛。則皮肉強痺。若臟實。則布毒熱於皮膚。又云:病者。 裡熱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飲。腰痛欲折。或胸脅切痛。類如刀刺。不得轉動。熱彭彭。 服冷多。則洞瀉。病名黑骨溫。以冬三月。源從足太陽、少陰相搏。蘊積壅塞。若腑虛。為 陰毒所傷。則裡熱外寒。若臟實。為陽毒所損。則彭彭發熱。又云:病者發熱。腰痛強急。 腳縮不伸。 中欲折。目中生花。或澀澀憎寒複熱。頸中雙筋。牽不得屈伸。項直背強。眼 赤黃。欲轉動。稱身回側。病名青筋牽者。由春三月。其源從厥陰涉足少陽。少陽之氣始發。 少陰之氣始衰。陰陽怫鬱於腠理。腑臟受厲而生。若腑虛。則為陰邪所傷。故發熱。若臟實。 則病名赤脈KT 者。以夏三月。其病從少陰、太陽之氣相搏而停。則榮衛不通。皮肉痛起。 太陽發動。少陰淫邪之氣。因而作厲。則臟腑隨時受疫病也。若腑虛。為陰邪所傷。則寒戰。 若

治青筋牽(三因方)\x肝腑臟溫病。陰陽毒。膽腑虛。為陰邪所傷。腰脅強急。腳縮不伸。 柴胡(去苗五兩) 茯苓 梔子仁 半夏(湯洗) 大青(各三兩) 桂心 竹茹 香 豉甘草(

又方(三因方)\x肝腑臟溫病。陰陽毒。肝臟實。為陽毒所傷。澀澀惡寒。翕翕發熱。頸外雙 玄參(一兩) 細辛(二兩) 梔子仁 黃芩 升麻 芒硝(各三兩) 石膏( 八兩) 上銼 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入車前草三葉。淡竹葉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治赤脈KT (三因方)\x心腑臟溫病。陰陽毒。若腑虛。為陰邪所勝。脈促。身顫掉不能禁。色 茯苓 人參 桔梗(各三分) 甘草(一兩半) 白芷 青皮(各一兩) 乾薑(炮半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三因方)\x心腑臟溫病。陰陽毒。心臟實。則為陽毒所傷。內熱。口乾舌破。咽塞聲嘶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車前子(炒) 梔子仁 黃芩 升麻 甘草(炙) 寒 水石 (

治黃肉隨(三因方)\x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胃腑虛。則為陰邪所傷。頭重頸直。皮肉強痺。 濃朴(薑製炒一兩半) 白朮 陳皮(各一半) 乾薑(炮) 紫蘇 甘草(炙) 半夏(湯洗 各三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三因方)\x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脾臟實為陽毒所傷。蘊熱結核。起於喉頸之側。布毒 葛根 蒼朮(泔浸) 升麻 白芷 桔梗 青皮(各一兩) 大黃(半兩)
上銼散。 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白氣狸(三因方)\x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太陽腑虛。為陰邪所傷。寒熱互作。上氣咳逆。大腸飧泄。色皓皓白者。

白朮 人參(各一兩) 乾薑(炮) 麥 (炒各三分) 白茯苓 五味子 肉豆蔻 草 果 烏梅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三因方)\x肺腑臟溫病。陰陽毒。肺臟實。為陽毒所傷。體熱。肌膚發斑。氣喘引飲。 紫菀茸(一兩) 梔子仁 升麻 前胡(各三分) 石膏( 半兩) 葶藶(炒一分) 杏仁 (去皮尖)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黑骨溫(三因方)\x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膀胱腑虛。為陰邪所傷。裡熱外寒。煩渴引飲。 附子(炮去皮臍) 茯苓(各一兩) 山茱萸 細辛 山藥 澤瀉(各半兩) 麻黃(三分) 杏仁(去皮尖一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三因方)\x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腎臟實。為陽毒所傷。腰脅切痛。不得轉動。大小便秘澀。小腹脹。食冷則洞泄。色熏黑者。

吳茱萸 黑牽牛(炒) 桃仁(去皮尖) 萆 杜仲(去皮銼薑汁製炒絲斷) 大黃 (蒸各等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頸背雙筋牽。先寒後熱。腰強急縮。目中生花。(出千 金 方) 桂心(一兩) 白朮 芒硝 大青 梔子(各三兩) 柴胡(五兩) 石膏 生薑(各八兩) 生地黃 香豉(各一升)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心腑臟溫病。陰陽毒。戰掉不定。驚動。(出千金方) 大青 黃芩 梔子 知母 芒硝(各三兩) 麻黃(四兩) 玄參(六兩) 石膏 生 葛根 (各八兩) 生地黃(切一升)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腑臟溫病。陰陽毒。頭重頸直。皮肉痺。結核隱起。(出千金方) 大青 羚羊角 升麻 射干 芒硝(各三兩) 梔子(四兩) 寒水石(六兩) 玄參 (八兩) 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咳嗽連續聲不絕。嘔逆。(出千金方) 麻黃 梔子 紫菀 大青 玄參 葛根(各三兩) 桂心 甘草 杏仁 前胡(各四兩) 石膏(八兩)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腑臟溫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熱毒內傷。(出千金方) 茵陳蒿 梔子 芒硝(各三兩) 苦參 生葛(各四兩) 生地黃 石膏(各八兩) 蔥 白 豉(一升)
上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硝。分三服。

大交泰丹 治陰陽二毒傷寒。或因下早亡陽。或致結伏胸膈。四肢厥冷。脈息俱無。心燥如火。或因冷物傷脾。夾臍注痛。生硬入胃。中滿痞塞。及發潮熱。並治翻胃噦逆。霍亂吐瀉。小腸 癖。脅肋氣痛。但是陰陽不順。惡候傷寒。並治之。每服一粒。炭火內 通赤。良久取出。放冷。細研如粉。米飲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隔半時辰。再服。甚效。兼 金星石 銀星石 代赭石 太陰玄精石 雲母石(白色成片子者) 禹余糧石 桂府滑 石 (各一兩) 寒水石(吉州者一兩半) 不灰木(色青黑性軟者一兩) 上同入瓷瓶子內。 炭火半 秤。 。火耗一半。取出放冷。研為細末。糯米粥為丸。如彈子大。候干。依前法服。寒水 石。南人謂之軟石膏。一方加麥飯石。(一兩)

歸魂散(聖濟總錄)治陰陽二毒。不省人事。

石膏(八兩) 寒水石(四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兩)陽起石(三兩同石膏寒水石 三味搗 細研為末和入新罐內 一伏時以紙鋪地出火毒入四味藥) 乾薑(炮) 麻黃(去節各一兩) 杏仁(二七枚去皮尖雙仁炒研) 上搗研令勻。瓷盒盛。冷水調下二錢匕。

霹靂散(一名黑散子)治陰格陽。煩躁。不飲水。

用附子一枚。炮熟取出。用冷灰焙。細研。入真臘茶二大錢。和勻。為細末。每服分作 二服。水一盞。煎至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或冷服之。須臾燥止得睡。汗出即瘥。

黑龍丹 治陰陽二毒傷寒。

用舶上硫黃一兩。以柳木槌。研三兩日。巴豆一兩。和殼。記個數。用二升鐺子一口。 先安硫黃鋪鐺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釅醋半斤以來澆之。盞子蓋合令緊蜜。更以濕 紙。周回固濟縫。勿令透氣。縫紙干。更以醋濕之。文武火熬。常著人守之。候裡面巴豆作 聲。數已半為度。急將鐺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再以少米醋。並蒸餅少許。再搗。 令冷。可丸如雞頭大。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至六分。服一丸。 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患經五六日。方可服之。食前吃。切在度其病勢。可下即與。雖及日數。病未傳入。或未及其日。病先在臟。亦 不可拘執矣。有孕婦人亦許服。或吐或瀉為候。不可吃熱食。或覺心頭空。以溫白粥。或服 調氣湯散補之。欲辨陰陽二毒之病者。但始得病。惟看手足指冷者。是陰。不冷氣和者。是 陽。若冷至指節二三寸者。病輕。若冷至肘膝。為病難理。陰陽毒病。亦無常也。或初病便 有毒。或服藥經五六日以上。或十余日後不瘥。變成其毒者。其候身重背強。咽喉痛。飲食 不下。毒瓦斯攻心。心腹煩疼。氣促。四肢厥逆。嘔吐。體如被打。面目青而體冷者。陰証也。 陽毒則不然。面目赤。身壯熱。或便膿血。喉疼。生斑點如錦紋是也。合時。忌婦人、貓、 狗見。

破証奪命湯 治陰陽二毒傷寒。証候不明。下藥錯誤。致患人困重垂死。七日以後。十日以來。可服此。傳者雲。千不失一。只一服。不逾時見效。汗自鼻上出盡是應。(方見破証奪命散)

丹砂丸(出活人書)治傷寒陰陽二毒。相伏危惡形証。

硝石(半兩) 太陽石 舶上硫黃 水銀 太陰石 玄精石(各一兩)
上為末。先用 無油 銚子。以文武火炒。下諸藥末。令一如灰色。研如粉面。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如綠豆 大。每服五丸。龍腦、牛黃、生薑、蜜水下。壓躁也。若陽毒。棗湯下。陰毒。任湯下。不 得於屋底炒。一方無太陽石。

奪命丹(出王氏博濟方)治陰陽二毒。氣沖心。

朱砂(二兩) 金箔(八十片) 膩粉(半兩) 巴豆(八十個紙裹出油) 黃蠟(二兩) 上為末。煉蠟為丸。如雞頭大。如有患者。以膩粉一錢。米飲一盞調下。如人行一裡以來。其藥 動下惡物。如藥在其中。取出。掘一地坑。埋三伏時取出。除卻上面黑物。以麝香裹養之。 如更用時。擘為兩處。重為丸。一粒可療五七人。神聖之功。卒難敘述。

青蒿散 治陰陽二毒傷寒。及肢體疼倦。

上用青蒿。八九月候成實。多采。去枝梗。以童子小便。浸三兩日。漉起。酢干日晒。 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烏梅一個。同煎七分。溫服。


陰毒(附論)

夫陰氣獨盛。陽氣暴衰。陽為陰所勝。內外皆陰。故成陰毒傷寒。有初得病。便成陰毒 者。有服湯藥。經五六日以上不瘥。變成陰毒者。以病本屬陰。因服寒藥過多。或臟腑內外 受寒。陰氣轉盛。陽氣不複所致。其候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如被擊。嘔吐下利。其脈沉 細而疾者是也。陰毒已深。疾勢困重。六脈附骨。取之有。按之即無。一息八至以上。或不 可數。宜用蔥熨法。灼艾法。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六七日以上。至十日。 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躁渴虛汗。 或時鄭聲。嘔逆下利。身如被杖。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仲景云:此陰毒之 候。五日可治。至六七日。不可治也。陰毒。甘草湯主之。始得陰毒雲。陰毒本因腎氣虛寒。 因欲事。或食冷物後傷風。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伏內陰。內外皆陰。則陽 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體倦怠而不甚熱。四肢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 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間。或可起行。不甚覺重。診之則六脈俱沉細 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關脈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証也。若服涼藥過多。 則渴轉甚。燥轉急。有此病証者。急服還陽退陰二藥即安。惟補虛和氣而已。宜服正元散。 退陰散。五勝散。陰証不宜發汗。如氣正脈大。身熱而未瘥。用藥出汗無妨。 陰毒為病。手足冷。腰背強。臍腹築痛。咽喉痛。嘔吐下利。身如被杖。脈細欲絕。此 由腎氣虛寒。外傷風冷。或因冷物傷脾。蓋脾為太陰。內外皆陰。則陽氣不守。遂成陰毒。 四肢逆冷。額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如失。故岐伯曰: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 數 又陰毒漸深候雲。積陰感於下。則微陽消於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轉甚。或 咽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一 息七至以來。有此証者。速宜於氣海或關元二穴。灸三四百壯。以手足和暖為效。仍服金液 丹。來蘇丹。玉女散。還陽散。退陰散。 又陰毒沉困候雲。沉困之候。與前漸深之候皆同。而更加困重。六脈附骨。取之方有。 按之即無。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數也。至此。則藥餌難為工矣。但中灼艾如半棗大。三百 壯以來。手足不和暖者。不可治也。偶複和暖。則以前硫黃及熱藥助之。若陰氣散。陽氣來。 即 詩曰。陰毒傷寒身體重。背強眼痛不堪任。小腹急痛口青黑。毒瓦斯沖心轉不禁。四肢厥 然惟思吐。咽喉不利脈細沉。若能速灸臍輪下。六日看過見喜神。陰毒身如擊撲然。疾沉汗 渴 陰氣獨盛。陽氣暴絕。則為陰毒。身冷有汗。其脈沉細而疾是也。沉而不疾者。非初病 遽然而成者。有服藥數日變而成者。蓋以腎氣極損。生冷傷脾。內已伏陰。外又感寒。或先 感外寒。後伏陰於內。內外皆陰。陽氣不守故爾。陽氣獨勝。陰氣暴絕。則為陽毒。身熱無 汗。其脈弦洪促數是也。有初病遽然成者。蓋酒麵過多。丹砂僭燥。腸胃極熱致之。或病証 屬陽。誤投溫藥。助熱為邪。內外皆陽。陰氣不守故爾。陰陽二毒。皆有頭疼微利之証。抑 陰用熱。抑陽用寒。固有條例。然此二毒。隨氣逆上結。伏於胸中。皆令人心下痛硬非常。 法所能通也。當急作規摹以泄之。陰毒泄。則陽氣複。陽毒泄。則陰氣複。陰陽升降。榮衛 流行。自然大汗而解矣。若心下已結。延至六七日間。斷不可活。外証治法詳於後篇。陰毒 外証。面目唇爪青黑。口開氣短。咽喉不利。手足厥冷。身不甚熱。痛重如打撲。或數栗而寒。頭目俱疼。腰重背強。毒瓦斯攻心。心下堅悶。腹中絞痛。外腎並臍下冷硬。額上及手背 間冷汗不止。嘔吐不利。煩渴。陰極發燥。精神恍惚。言語醒醒。聲音鄭重。舌上黑色。陰 病回陽。服藥未透。亦須外借火氣。但勿迫 也。生薑並良薑。皆能散寒邪。發越陽氣。亦 要藥也。陰毒脈沉細。而其疾身冷有汗。可與之。陰毒。甘草湯。及白朮附子散。正陽散。 肉桂散。回陽丹。返陰丹。天雄散。正原散。退陰散。金液丹。皆可選而用之。則陽氣複。 而大汗解矣。醫之能精於此。用藥療証。則無不愈矣。大師陳北山方訣。治陰毒心下結伏。 按之極痛。大小便秘澀。累日用藥不下。但出氣稍暖。亦可療治。急取巴豆肉十粒。研爛。 入面一錢許。捻作一餅。堅實安頓臍心。立小艾炷。灸五七壯。覺腹中鳴。良久自通利。其 次用蔥白一束。緊扎。切作數餅。炙令溫熱。貼於臍下。以熨斗盛火。熨其上。續又易之。 漸覺體溫。即以五積散二錢。附子末一錢。薑七片。棗二枚。鹽少許。水一大盞。煎七分。 溫服。連並二三劑。即汗出而瘥。又法。以大蒜一枚。搗研。捏作餅子。炙熱置於臍心。灸 十壯。大小便即通。陰毒已深。則灸氣海關元二穴。以手足和為效。仍以前項藥濟之。若六 脈附骨。疾勢困甚者。臍中用先艾後蔥法。方訣詳具於前。凡治陰毒。得陽氣乍複。複者皆 生煩燥。切勿誤投涼藥。燥甚。與返陰丹輩。 陰証。太陰、少陰、厥陰。皆屬陰証也。太陰者。脾也。少陰者。腎也。厥陰者。肝也。 何謂太陰証。太陰脾之經。主胸膈 脹。甲乙經云:邪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邪中於陰 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又曰。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 之。陽受之則入腑。陰受之則入臟。入六腑。則身熱不時。上為喘呼。入五臟。則 滿閉塞。 下為飧泄。久為腸 。何謂少陰証。少陰腎之經。主脈微細。心煩但欲寐。或自利而渴。又 問。經雲一二日少陰病者。何也?謂國中病時。腠理寒。便入陰經。不經三陽也。傷寒雖是 三陰三陽。大抵發於陽。則太陽也。發於陰。則少陰也。此二經為表裡。其受病最為多。陽 明、太陰受病頗稀。至於少陽、厥陰肝膽之經。又加少焉。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太陽証不 罷者。但治太陽。有初得病。便見少陰証者。直攻少陰。亦不必先自太陽次傳而至。蓋寒氣 入太陽。即發熱而惡寒。入少陰經。只惡寒而不發熱也。三陰中寒微。則理中湯。稍厥。或 中寒下利。即乾薑湯。手足指頭微寒冷。謂之清。病有此。未可吃四逆。蓋疾輕故也。只可 服理中乾薑之類。大段重者。用四逆湯。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也。何謂厥陰証。厥陰肝之 經。主消渴。氣上沖。心中疼熱。飢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也。若陰氣獨盛。陽 氣暴絕。則為陰毒。其証四肢逆冷。臍腹築痛。身如被杖。脈沉疾。或吐或利。當急灸臍下。服以辛熱之藥。令陽氣複而大汗解矣。古人雲。辛甘發散為陽。謂桂枝、甘草、乾薑、附子之類。能複其陽氣也。微用辛甘。甚則用辛苦。陰極發躁。陰証似陽。學人當以脈別之。

附子散(一名桂附散)治陰毒傷寒。唇青面黑。身重背強。四肢逆冷。或因服冷藥過度。心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桂心 白朮 當歸(銼微炒各半兩)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 乾薑(炮裂銼) 天南星(炮裂) 木香(各一分)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入生薑 半

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身體疼痛。或時心頭結硬。宜服此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 甘草(炙微赤銼) 麻黃(去根節以上各一兩) 桂心(半兩) 木香(三分)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 時候。稍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

烏頭散 治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脈候沉細。心腹脹滿。腹中 痛。咽喉不利。遍身疼痛。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 赤芍藥(各三分) 麻黃(去根節) 桂心 枳殼 (麩炒微黃去瓤) 當歸(銼微炒)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乾薑(炮裂銼以上各半兩) 上 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 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

麻黃散(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二三日不得汗。煩躁。

麻黃(去根節) 防風(去蘆頭各一兩) 乾薑(炮裂銼) 桂心 川烏頭(炮裂去皮 臍各半兩)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二錢。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 服。

回陽散(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益智子 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 乾薑(炮裂銼各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上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 時候。稍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

白朮散(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心胸滿悶。喘促。四肢厥逆。

白朮 前胡(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皮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 香熟 各一兩) 桂心(三分) 甘草(炙微赤銼) 五味子 乾薑(炮裂細銼各半兩) 上搗粗 羅。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

天雄散(出活人書)治陰毒傷寒。身重背強。腹中 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堅強。 天雄(炮裂去皮臍) 肉桂(去粗皮)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一兩) 麻黃 (去根節) 當歸(銼微炒) 白朮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各半兩) 川椒(去目並閉口者 微炒去 汗一分醫學發明用一錢) 乾薑(炮裂銼三分醫學發明用生薑二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三分 醫學發明用一錢)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 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十裡未汗。再服。

吳茱萸散(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回陽。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麻黃(去根節) 肉桂(去皴皮各一兩) 濃朴(二兩 去粗皮 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乾薑(炮裂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分) 白朮細辛 天南星(炮裂) 木香(各半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 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汗。再服。

正陽散(出活人書)治陰毒傷寒。面青。張口出氣。心下硬。身不熱。只額上有汗。煩渴不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皂莢(一梃去皮塗酥炙令黃色去子) 乾薑(炮製銼)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麝香(一錢細研入)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 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治陰毒傷寒。項背強。心神煩。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麻黃(去根節) 附子(炮裂去皮臍) 澤瀉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肉桂(去皴皮) 甘草 (炙微赤銼) 乾蠍(微炒) 乾薑(炮裂) 天南星(炮裂以上各半兩) 上搗細羅為散。 每服二錢

前胡散(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四肢厥逆。頭痛。心躁。胸中結實。兩脅妨悶。

前胡(去蘆頭) 桔梗(去蘆頭各三分) 檳榔 桂心 木香 當歸(銼微炒) 青橘皮(湯洗去白瓤各半兩) 訶黎勒皮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 錢。 水一

四逆湯(出聖惠方)治陰毒傷寒。脈候沉細。四肢逆冷。煩躁。頭痛。

乾薑(炮裂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心 甘草(炙微赤銼) 白朮 當歸(銼微 炒以上各半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

白朮散(出活人書)治陰毒傷寒。心間煩躁。四肢逆冷。宜服此方。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 桔梗(去蘆頭) 附子(炮裂去皮臍) 白朮 細辛(以上各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搗粗篩為散。如患一日兩日者。溫酒調下一錢。如是三四 日至五日 者。用藥末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稍熱。和滓頻服。

治陰毒傷寒。四肢厥逆。胸膈不利。宜服此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乾薑(炮裂銼) 肉桂(去皴皮)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白朮 木香 五味子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一兩) 訶黎勒皮(一兩半)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篩。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時候。稍熱。頻服。

肉桂散 治傷寒服冷藥過度。心腹脹滿。四肢逆冷。昏沉不識人。變為陰毒。

肉桂(去皴皮) 白朮 木香 高良薑(銼) 濃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各三分 醫學 發明各用三錢) 赤芍藥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前胡(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搗羅為散。 每服四 錢

人參散 治陰毒傷寒。手足逆冷。心下煩滿。

人參(去蘆頭) 木香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心 乾薑(炮裂銼) 當歸(銼微炒) 吳茱 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檳榔(以上各一兩)
上 咀。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棗 三

治陰毒傷寒。頭痛。四肢不和。心腹氣悶。宜服此方。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裂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 檳榔(以上各一兩) 甘草(三兩炙微赤銼)
上 咀。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子三枚。煎至六分。去滓。

桂心散 治陰毒傷寒。項直腳冷。百節疼痛。

桂心 麻黃(去根節)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三(二)兩〕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 乾薑 (炮裂銼) 枳殼(麩炒黃去瓤)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上 咀。汗出為度。

回陽丹 治陰毒傷寒。面青。手足逆冷。心腹氣脹。脈候沉細。

乾薑(一分炮裂銼) 硫黃(細研入) 蓽澄茄 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微炒) 附子 (炮裂 去皮臍) 木香 桂心(一方去桂心) 乾蠍(以上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 如 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生薑湯下三十丸。頻服。三服後。以熱酒一盞投之。衣蓋取汗。 愈。

正陽 香丸 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心下痛硬。氣欲絕者。

香子(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臍) 天南星(炮裂) 硫黃(細研) 丁香 木香 吳茱萸 (湯洗七遍焙乾微炒) 預知子 桂心(以上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和研了藥令勻。醋煮 麵糊 丸

來蘇丹 治陰毒傷寒。(一名正陽丸) 硫黃 硝石 太陰玄精石(以上各一兩) 上都研細。於瓷瓶中盛。以瓦子蓋瓶口。用 黃 泥固濟。陰以炭火半斤。養令火盡。即出之。更研如粉。用湯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熱酒下三丸至五丸。衣蓋取汗。

黑聖散 治陰毒傷寒。發汗。

川烏頭(三個每個劈作四片) 吳茱萸(六兩湯浸七遍焙乾)
上先掘地作一坑子。築 令淨 潔。以大火燒赤。淨掃去灰。後下茱萸。次下烏頭。安在上面。用好醋一大碗。旋旋澆入坑 子內。以盡為度。後以瓦盆蓋之。待冷取出。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熱酒。調下一錢。汗 出。立瘥。

治陰毒傷寒。頭痛。心躁。手足厥冷。宜服此方。

用附子一兩。炭火內燒令黑色。勿令全過。取出。用盆子蓋之。冷細研。水磨沉香一分。 煮稀粥飲。不計時候。調下二錢。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

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宜熨之。

用吳茱萸一升。以酒拌令勻濕。以熟絹袋二枚盛。蒸令極熱。取熨腳心。候氣通暢勻暖。 即停熨。若以湯煎溫藥漂洗。以接四肢亦可。

升麻鱉甲湯(出千金方)\x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 升麻(二兩) 當歸〔二兩(一)〕 蜀椒(炒去汗一兩) 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甘草(二兩) 雄黃(半兩研)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後千金方。 陽 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無雄黃。

陰毒甘草湯(一名陽毒升麻湯出活人書)治傷寒初得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或服藥經旬以上。變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堅強。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身如被擊。咽喉痛。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

甘草(炙) 升麻 當歸〔炙各三(半)兩〕 雄黃〔研一兩(分)〕 桂(去粗皮半兩) 蜀 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去汗一分) 鱉甲(一兩半醋炙去裙 ) 上除研外。銼如麻豆。每服 五錢 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裡。更進一服。溫覆取汗。毒當從汗出。 未汗再服。千金方。無桂、雄黃。

正陽湯(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上氣喘促。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桂(去粗皮三分) 乾薑(炮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 五錢 匕。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之。

回陽發表湯(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

附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人參 澤瀉(各半兩) 乾薑(炮) 半夏(湯洗七遍炒令乾) 天南星(炮) 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中盞入生薑 半分。 拍碎

附子湯(出活人書一名大附子當歸散)治陰毒傷寒為病。手足冷。腰背強。頭疼腹痛。或煩渴。精神恍惚。額與手背時出冷汗。聲鄭重。爪甲唇面色青黑。多因脾腎虛寒伏陰。重感於寒所致。或因服冷藥過多。心腹脹滿。昏不知人。婦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臍腹 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分) 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白朮(各半兩) 半夏(湯洗七遍去 滑) 乾薑(炮各一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汗。再服。

定命湯(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目赤唇焦。頭疼。煩渴。面色赫赤而身惡寒。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高良薑 白朮 乾薑(炮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 匕。用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未服藥前。先飲酒。使醺醺。後服藥。 如思食。即與酒粥吃。不得妄食他物。若小便出血。是陰毒去矣。

桂附湯(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

桂(去粗皮一分) 附子(去皮臍生用半兩) 丁香 吳茱萸(湯洗三遍焙乾炒各半分)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七分。溫服。

回陽散(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

硫黃(一兩) 寒水石(三分) 硝石(半兩) 上入砂瓶子內盛。以瓦蓋瓶口。通用 黃泥固 濟。陰乾。用炭火五斤。 令火盡。研如粉。每服一錢匕。溫水調下。

黑神散(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

附子(三兩去皮臍燒令煙盡) 麻黃(去節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上搗羅為細散。 每服 二錢匕。蜜湯調下。

來蘇丹(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面青。手足冷。身如被擊。

太陰玄精石 硫黃 硝石 白礬 水銀(各一分) 上同研。令水銀不見星。入瓷盒子 內。 燒通赤。粟米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溫水下。

四逆散(出聖濟總錄)治陰毒傷寒。手足厥。身冷。脈細。

太陰玄精石(三分末) 硫黃(一兩) 不灰木 盆硝(各一分) 上研為細末。入在 銚子 內。以盞子蓋。周遭用濕紙閉縫。安火上。紙干為度。取出細研。入龍腦半錢。乾薑末半兩。 拌勻

退陰湯(出活人書)治陰毒傷寒。手足厥。面多青。腹中 痛。兼治陰毒咳逆等疾。

烏頭(炮裂去皮臍) 乾薑(炮各半兩) 上粗搗篩。炒令轉色。放冷。每服二錢匕。 水一盞。鹽一捻。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一方云:脈沉細。頭痛腰重。少少傷冷。每服一字。 入正元散。同煎。入鹽一捻。陰毒証咳逆。煎一服。細細熱呷之。便止。

還陽湯 治陰毒傷寒。四肢厥冷。時有汗。

不灰木(一兩) 延胡索(半兩) 太陰玄精石(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 一盞。 蔥白一寸。同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退陰丸 治傷寒伏陰氣。手足厥冷。肌膚不熱。

硫黃(半斤生) 太陰玄精石( 三兩) 上用柳椎細研為末。水浸炊餅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煎艾湯下。日三。

夜光丹 治陰毒傷寒。四肢逆冷。面青。胸膈不利。嘔噦。虛煩。

硫黃(研) 太陰玄精石(研) 硝石(研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者一兩生去皮 者半兩) 上先將玄精、硝石二味。於鐵銚子中慢火熬。候勻熱。以匙於中心隱作坑子。納硫黃候熔。 攪勻。放冷研細。別搗羅生附子為細末。入研者藥。合研勻。以軟爛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 大。每服五丸。冷艾湯下。

附子回陽散 治陰毒傷寒。面青。四逆及臍腹 痛。身體如冰。並療一切卒暴冷氣。

用附子二枚。炮裂去皮臍。 搗為細散。每服三錢匕。取生薑自然汁半盞。冷酒攪勻。 共一盞。調服。更以冷清酒一盞送下。相次更進一服。良久臍下如火。遍身和暖為度。

太陽丸 治陰毒傷寒。四肢厥逆。脈息微細。

硫黃(研) 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 十丸至十五丸。煎艾鹽湯下。不計時候。

回陽煮散 治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脈候微細。心胸痞悶。

天南星(二兩酒浸七日取出銼炒令黃)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 二錢 匕。酒一盞半。慢火同煎至六分。溫服。不計時候。

定命丸 治陰毒傷寒。

硫黃(研) 吳茱萸(湯浸焙乾炒搗為末) 硝石(研各一兩) 巴豆(去皮膜半分) 上 一處 研令勻。軟飯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先以椒煎湯浸手。良久。男左女右執之一丸。汗出即瘥。 婦

吳茱萸湯 治陰毒傷寒。

吳茱萸(湯洗炒乾一兩) 白附子 天南星 柴胡(去苗) 鱉甲(去裙 醋煮) 前胡(去蘆頭) 細辛(去苗葉) 羌活(去蘆頭) 黃耆 (銼) 乾薑(炮) 枳殼(去瓤麩炒)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赤芍藥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白檀 五味子 桔梗(各半兩) 蒼朮(米 泔浸 一宿去皮) 莎草根 當歸(切焙) 芎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各一兩) 甘草(炙 一兩 半)
上銼碎。入淨鍋內。慢火炒令黃。再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 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順元煮散 治傷寒陰盛裡寒。脈細。手足厥冷。

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天南星(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木香(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大體此散能溫裡。脈遲細沉伏。手足 冷。毛髮恂栗。傷寒裡証之類。大啜三兩杯。當手足溫。或汗乃愈。今世醫多用此散和一切 氣。通利血絡。人病脾瘧。用紫金丸逐下。仍服此散。紫金丸。用硫黃、針砂各三錢匕。鐵 粉五錢匕。膩粉五錢匕。粟米飯丸如皂莢子大。每服一丸。乳香湯下。氣實。服一丸半至二 丸。

蔥薤湯 治陰毒傷寒。出汗。

蔥白 薤白 荊芥穗 竹茹(各一握) 豉(去皮半升) 生薑(一分) 蜀椒(去目 並閉口 炒去汗四十九粒)
上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酒二盞。煎十數沸。去滓。又別取此藥 二十錢匕。以沸湯一升沃之。候通手。淋背上了。即服前藥酒。蓋覆出汗。仍煮蔥薤粥投之。 汗

附子湯 治陰毒傷寒。頭痛眼疼。心中悶亂。身體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脈候沉細。 附子(炮裂去皮臍二枚) 桂(去粗皮半兩) 當歸(切焙半兩) 乾薑〔炮裂二(一) 分〕 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 空 心頓服。以衣覆。如人行五裡。再一服。少頃。生薑煮熱稀粥投。身體四肢自然汗出。須臾 頭輕目明。婦人病。加赤芍藥半兩。神效。

回生神膏(出濟生拔粹)治男女陰毒傷寒。外接法。

牡蠣( 粉) 煉粉 乾薑(炮裂各一錢)
上為細末。男病用女唾調。手內擦熱。緊 掩二 卵上。得汗出。愈。女病用男唾調。手內擦熱緊掩二乳上。得汗出。愈。卵與乳。男女之根 蒂。坎離之分也。陰証大小不通。及諸雜病陰候。大小不通者。並宜此外法治。數日不通為 急。非

治陰毒吃逆方

川烏頭 乾薑 附子(以上俱炮) 肉桂 甘草(炙) 芍藥 半夏 吳茱萸 陳皮 大黃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五片。煎至七分。去濁滓取清。熱服。

玉女散(出十便良方)治陰毒瓦斯攻上腹痛。四肢逆冷。惡候。並治之。

用川烏去皮臍。冷水浸七日後。薄切曝干。紙裹盛。有患者。取研末一大錢。入鹽一小 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壓下陰毒。所往如豬血相似。未已。良久再進一服。

還陽散(出十便良方)治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燥腹痛。

用硫黃末。新汲水調下二錢。良久。或寒一起。或熱一起。更看緊慢。再服。汗出瘥。

陰毒甘草湯(出千金方)治傷寒初病。一二日便結成陰毒。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堅強。短氣不得息。嘔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脈沉細緊數。仲景云:此陰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甘草 升麻(各半兩) 當歸 蜀椒〔各六錢(銖)〕 鱉甲(一兩)
上 咀。以水 五升。 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裡。須臾。進一服。溫覆發汗。毒當從汗出。則愈。若不汗 出。則不除。重作服。仲景方。去蜀椒。

返陰丹(出活人書)治陰毒傷寒。心神煩躁。頭痛。四肢逆冷。面青。腹脹。脈沉者。

硫黃(通明五兩別研) 硝石(別研) 太陰玄精石(各二兩別研) 乾薑(炮) 桂心(各半兩) 附子(炮半兩) 上用鐵銚。先鋪玄精。次下硝末各一半。中間鋪硫黃末。又將二兩 余 末蓋上。以小盞合。著熱炭火三斤。燒令得所。勿令煙出。急取瓦盆合。著地上。四面灰蓋。 勿令煙出。候冷。取出研細。入後藥為末。同研勻。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煎艾葉湯下。頓服。汗出為度。未退。乃大著艾炷。灸臍下丹田氣海。更不退。則以蔥餡熨 之。

蔥餡熨法(出活人書)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事。及傷寒陰厥。百藥不 用蔥一束。以索纏如餅餡大。去根葉。惟存白。長二寸許。先以火 。一面令通熱。勿 至灼人。乃以熱處著病患臍下上。以熨斗盛火熨之。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餅。遇 一餅壞不可熨。即易一餅。候病醒。手足溫。有汗乃差。更服四逆湯。以溫其裡。昔曾有人 患傷寒。冥冥不知人。四體堅冷如石。藥不可入。用此遂瘥。一方。用釅醋拌麩。炒熱。注 布袋中。蒸熨。比上法尤佳。

治陰毒傷寒。破傷風。(出神效方) 草烏(七個文武火燒熱去蘆頭) 麝香(半錢) 朱砂(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 以熱 酒調下。食前服之。汗出為度。忌豬、兔、魚、鱉、 、狸肉。

治陰毒傷寒(出神效方) 用芥末。新水調膏藥。貼臍上。汗為效。

又方(出神效方) 牡蠣 乾薑(各等分)
上為末。新水調塗手心。握外腎。汗出為度。

治陰毒傷寒(出儒門事親) 用煮百合濃汁。服一升。良。

治陰毒傷寒

用烏藥子一合。炒令黑煙起。投於水中。煎取三五沸。服一大盞。候汗出回陽。立瘥。

代灸陰臍膏(出濟生拔粹)\x病者因飲酪水。及食生物。下利紫黑血十余行。脾胃受寒溫毒。與六神平胃散半兩。加白朮三錢。以利腰臍間血。一服愈。潔古云:煩滿囊縮。可灸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是也。陰病在內。活人定以返陽丹。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又以臍下一寸。灸之。及以臍下各四邊一寸。三處齊灸之。極則二寸石門。急灸之。仍與前 附子 馬藺子 蛇床子 吳茱萸 肉桂 木香 上各等分。為細末。可用白面一匙。藥末一匙。或用各半匙。生薑自然汁。煨成膏。攤紙上。圓三寸許。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晚至 曉。火力可代灸百壯。腰痛亦用貼之。

破陰丹 治頃年鄉人李信道得疾。六脈沉不見。深按至骨。則弱緊有力。頭疼。身溫煩躁。指末手背冷。中滿惡心。更兩醫矣。醫者不知。止供調氣藥。予因診視曰。此陰中伏陽也。仲景法中無此証。世人患此者。若用熱藥以助之。則為陰邪隔絕。不能導引真陽。反生客熱。用冷藥。則所伏真火。愈見消鑠。須用破散陰邪。導達真火之藥。使火升水降。然後得汗而解。予授此藥二百粒。作一服。冷鹽湯下。不半時。煩躁狂熱。手足燥擾。其家大驚。予曰。俗所謂換陽也。須臾稍定。略睡。已中汗。自昏達旦方止。身涼而病除。

硫黃 水銀(各一兩) 陳皮 青皮(去白各半兩末)
上先將硫黃銚子內熔。次下水 銀。 用鐵杖子打勻。令無星。傾入黑茶盞內。研細。入二味勻研。同濃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如煩躁。冷鹽湯下。陰証。冷艾湯下。

霹靂散(出濟生拔粹方)治陰勝隔陽傷寒。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者是。

用附子一枚。燒為灰。存性。為末。蜜水調下。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 行。而汗出乃愈。

又方(出肘後方)治陰毒傷寒。口鼻冷者。乾薑、桂各一分。溫酒三合。服之當大熱。瘥。凡陰陽二毒。不但初得便爾。或一二日變作者。皆以冷藥治之。得此病多死。治熱病不解而下痢。困篤欲死者。服此大青湯方。

大青(四兩) 甘草(三兩) 膠(二兩) 豉(八合) 赤石脂(三兩) 上以水一 斗。煮取三 升。分三服盡。更作。日夜兩劑。愈。

又方(出肘後方) 用梔子十四枚。薤白一把。水五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

又方(出肘後方) 用龍骨半斤。搗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極冷。稍稍飲。至得汗。即愈矣。

又方(出肘後方) 用黃連二兩。熟艾如鴨卵大。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立止。天行諸痢。悉主之。

又方(出肘後方)\x天行諸痢。悉主之。

黃連(三兩) 黃柏 當歸 龍骨(各二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入蜜七 合。 又火煎。取一升半。分為三服。效。

又方 治陰毒傷寒。及重感冒。風寒頭痛。拘急。

用口嚼生薑一大塊。用二三錢。熱酒調服一大盞。涎吐汗出。即愈。

又方 治陰証

用黑豆一合。炒焦。酒浸。熱飲一碗。豆不用。被蓋汗出。愈。

老君神白散(出余居士選奇方)治傷寒陰証。

白朮 附子(各二兩) 桔梗 細辛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白湯點服。

陰毒熏法(出活人書)治陰毒。逆冷囊縮者。

用大豆三升。炒令極熱。先以淨盆桶內。置熱醋三升。旋扶病患坐桶上。熏少時。卻以 熱豆傾桶中熏之。有頃囊下。卻以陰証藥服之。

回陽丹(出衛生寶鑒)治陰毒傷寒。手足厥冷。

牡蠣(燒) 不灰木(燒) 良薑(切炒) 川烏頭(炮) 白芍藥(各二錢) 麝香 (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男病。女唾津調塗外腎。女病。男唾津調塗乳上。

手陽丹(出衛生寶鑒)治陰毒傷寒。手足厥冷。指甲青色。體冷。脈沉細而微。神效。

上用憨蔥四五枝。陳蜂窠四五個。燒存性。為細末。用憨蔥搗如泥。丸如桐子大。手心 內握定。用手帕緊系定。須臾汗出。以綿被覆蓋。如手心熱甚。休教解開。如服藥時。先服 升麻湯五錢。出子連鬚蔥三枝。生薑五片。水二大盞。去滓。溫服。以被覆之。汗出。愈。

海藏已寒丸(出濟生拔粹方)治陰証服四逆。背胸中發躁而煩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澀 肉桂 茯苓(各五錢) 良薑 烏頭(炮各七錢) 附子(炮) 乾薑(炮) 芍藥 茴 香(炒 各一兩)
上為細末。糊為丸。桐子大。溫酒下。空腹食前。五七十丸。八九十丸亦得。酒 醋為糊俱可。

麻黃升麻湯(出濟生拔粹方)治傷寒陰結。不大便六七日。大下之。結去脈當浮。則愈。反寸脈沉而遲。手足厥冷。寸脈沉而遲者。少陰本脈。故主咽喉不利。唾膿血。四肢厥者。為厥陰。利不止。為太陰。為難治。溫之則咽中痛。不可溫也。

麻黃〔二(半)兩〕 升麻 當歸(各一兩一分) 知母(三分) 麥門冬(一分去心) 黃芩(三分) 乾薑 芍藥 桔梗 石膏 茯苓 甘草 白朮(各一分)
上 咀。每服五錢。 水煎。 相次一服。汗出止。

一法(出濟生拔粹方)治陰諸証。藥不效。並湯水不下。身冷。脈絕氣息。不知人。

丁香 蓽茇 乾薑 牡蠣(各等分燒粉) 用手心中。以唾津調如泥。以手掩其陰。至 暖 汗出為度。

溫內玉抱肚(出衛生寶鑒方)治陰毒傷寒。

川烏 細辛 良薑 天仙子 肉桂 牡蠣 胡椒 乾薑(各等分)
上為細末。醋糊調。 塗臍下。以綿覆之。

破棺丹(出華佗中藏經方)治厥陰面目俱青。心下硬。四肢冷。脈細而欲絕。

硫黃(一兩酒煮三日) 朱砂(一兩研)
上為末。酒糊丸。雞頭大。入室中勿令人知。同 病患掘一坑。深一尺。入粟稈火。燒坑子極熱。醋五升。沃令氣出。衣被鋪坑。以酒化一丸 服之。後令病患坑上臥。少時汗出。愈。

治傷寒陰証脫陽。或因大吐大瀉之後。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醒人事。或傷寒新瘥。懼與婦人交。其証小腹緊痛。外腎搐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亦是脫陽証。須臾不治。即不救 蔥白(炒令熱熨臍下次用) 附子 白朮(半兩) 乾薑(半兩) 木香(一錢) 上銼碎。用 水兩碗。煎至八分。去滓。放冷。灌與服。須臾又進一服兩服。滓再作一服。如無前件藥。 只用單方。用桂皮二兩。好酒二升。煎至一升。候溫。分作二服。灌與。如無桂皮。只用連 須蔥白三七莖。細銼。就砂盆中研細。用酒五升。煮至二升。分作三服。灌。陽氣即回。先 更用炒鹽。熨臍下氣海之所。勿令氣冷為妙。

治陰毒傷寒。煩躁迷悶。不治誤人。急者。(出本草) 用大附子一個。可半兩者。立劈作四片。生薑一大塊。立劈作五片。如中指長。糯米一 撮。三味。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去滓。如人體溫。頓服。濃衣覆之。或汗出。或不出。候 心神定。即別服水解散。太白通關散之類。不得與冷水。如渴。更將滓煎與服。今人多用。 有效。故詳著之。


陽毒(附論)

夫陽氣獨盛。陰氣暴衰。陰為陽所勝。內外皆陽。故為陽毒傷寒。有初得病。便成陽毒 者。有服湯藥。經五六日以上不瘥。變成陽毒者。以病本屬陽。或以火劫發其汗。或因灸KT。陽氣轉盛。陰氣內消所致。其候面赤。發躁狂走。妄言。發斑如錦紋。咽喉疼痛。涕唾 膿血。或下利黃赤。其脈洪實滑促是也。 歌括。陽毒已深脈洪大。內外結熱舌焦黑。鼻中如煙煤。宜用水漬法。 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後。變成陽毒。身重。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 或走。或見鬼。或吐血。下利赤黃。其脈浮大而數。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疼痛。唾膿血。 五六日可治。至六七日不可治。陽毒。升麻湯主之。咽痛。玄參升麻湯。甚者。或有逾垣上 屋。陽毒。脈弦洪促數。身熱無汗。陽毒。升麻湯。葶藶苦酒湯。苦酒即醋。大黃湯。梔子 仁湯。黑奴丸。太乙牛黃膏。用竹葉湯調下。或研生地龍。大者三條。入生薑汁。薄荷汁。 生蜜、腦子各少許。新汲水調。灌下。可選用之。令陰氣複。而大汗解矣。陽毒大熱煩渴。 譫語。赤斑。衄血不止。白虎湯一服。效。陽毒已深。脈洪大。內外結熱。舌卷黑。鼻中如 煙煤。用新汲水。浸濕布數重。搭於胸上。續又換新水。浸布漬冷。熱勢才減。已之。 本事方。灸結胸。巴豆肉七粒。黃連七寸。搗細。津唾調膏。安於臍。艾灸其上。不拘 壯數。以腹中有聲為效。灸畢。即以湯蘸軟帛拭之。恐成瘡爛。此方與集驗神功散。一同陰 陽二毒。但有微氣者。皆可灸。臍間有聲。即得汗解。 尚藥孫用和。破結丹。治陰陽伏逆。變為結胸。五六日。大便結。攻之不及。達之不可。 以此主之。用錦辰砂、銀。青礞石、北亭脂、肉豆蔻、木香、官桂、牽牛、生黑附。炮。巴 豆肉。不去油,各半兩。輕粉半分。麝香半錢。金五箔。上件。將法醋半升。八味。朱砂、 附子、牽牛三味。熬成膏。次入餘藥。打和得所。丸如皂子大。輕粉衣。每服二丸。蜜湯調 下。 陽証如陰冷。四肢冷。脈沉。尿赤。大便稀。面紅煩躁。身微熱。陰証。如陽沉更微。 陰極發燥。熱極發厥。物極則反也。重陽必陰。重陰必陽。寒暑之變也。四肢冷。小便赤。 大便秘。或糞色黑。眼閉。言動。脈沉而滑。謂之陽証似陰。面赤煩躁。身有微熱。眼閉發 熱。脈沉而微。謂之陰証似陽。欲知的定。當推原反本。察色聽聲。辨以六經。參以外証。 徐徐焉。據脈驗之。數熱。遲寒。陰陽別矣。陽之體輕。陰之體重。陰家脈重。陽家脈輕。 陽盛旦靜。陰盛夜寧。陽虛暮亂。陰虛夜爭。陽証似陰。白虎湯。熱極生寒。則四肢逆冷。 或用承氣湯。陰証似陽。四逆東加蔥白主之。陰盛則燥。下虛則面赤。裡寒則身微熱也。陰 盛格陽。脈細沉疾。身冷。大煩躁。嗜臥泥水之中。欲飲水。而不欲入口者是。飲水者非。 可以服霹靂散。少焰散。丹砂丸亦效。孫用和。以半兩黑附子一枚。燒存性。候冷為末。入 真臘茶一大錢匕。和為二服。每服水一盞。蜜半匙。煎六分。冷服。躁止得睡。汗出。皆藥 之驗也。陽証。太陽、陽明、少陽。皆屬陽証也。太陽者。膀胱也。發熱惡寒。頭痛腰疼。 而脈浮也。陽明者。胃也。不惡寒。反惡熱。 汗出。大便秘。潮熱。而脈長也。少陽者。 膽也。口苦咽乾。脅下滿。發熱而嘔。或往來寒熱。而脈弦也。麻黃湯。大青龍湯。桂枝湯。 治太陽經傷風寒也。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治陽明傷寒也。小柴胡 湯。治少陽傷寒也。其它藥。皆發汗吐下後証也。若陽氣獨盛。陰氣暴絕。即為陽毒。必發 躁狂走。妄言。面赤。咽痛。身斑斑如錦紋。或下利赤黃。脈洪實。或滑促。當以酸苦之藥。 令陰氣複。而大汗解矣。古人雲。酸苦涌泄為陰。謂苦參、大青、葶藶、苦酒之類。能複其 陰氣也。微用苦。甚兼用酸苦。折熱複陰。若熱極發厥。陽証似陰。學人以脈別之。

升麻散 治傷寒一日。便成陽毒。或服藥發汗吐下之後。毒瓦斯不解。身重背強。煩悶狂言。 川升麻 射干(各一兩) 當歸(銼微炒) 犀角屑 甘草(炙赤微銼各半兩) 黃芩 黃連 (去鬚) 地骨皮(各三分)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時候

麥門冬散 治陽毒傷寒。身體疼痛。頭面如火。胸心煩熱而渴。小便赤黃。不得睡臥。宜服 麥門冬(去心焙) 葛根(銼) 柴胡(去苗) 赤芍藥 知母 馬牙硝(各一兩) 子 芩玄參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 川升麻 犀角屑(各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 一中 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角散 治陽毒傷寒。狂言亂走。面赤斑斑。咽喉乾痛。心胸煩滿。四肢拘急。小便赤黃。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 射干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各三分) 柴胡(去苗) 川升麻 川芒硝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淡竹葉三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石膏散 治陽毒傷寒。壯熱頭痛。肢體煩重。口乾心躁。

石膏(一兩) 知母 柴胡(去苗) 麻黃(去根) 甘草(炙微赤銼) 黃芩 赤芍藥防風 (去蘆頭) 赤茯苓 川升麻 甘菊花(以上各半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 盞。 入

大黃散(出活人書)治陽毒傷寒未解。熱結在內。恍惚如狂者。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桂心(三分) 川芒硝(二兩) 甘草(炙微赤銼) 木通(銼) 大腹皮(銼各一兩) 桃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四 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通利為度。

地骨皮散(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頭昏身重。咽喉唇乾。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脹滿。嘔 柴胡(一兩去苗) 地骨皮 木香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微赤銼) 川升麻 栝 蔞根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木通(銼以上各半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煎 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散(一名梔子仁湯出活人書)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升麻 黃芩 石膏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三(二)兩〕 赤芍藥 大青 知母 梔子仁(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粗搗羅 為散。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桂枝麻黃散(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項背汗出。急強惡風。

桂枝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微赤銼) 赤芍藥 葛根(銼) 杏仁(湯浸去皮尖 雙仁麩 炒微黃各一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 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裡未有汗。再服。良久以蔥白豉粥投之。

白虎湯(出三因方)治陽毒傷寒。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渴。煩躁不解。脈洪大者。

知母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麻黃(二兩搗碎) 粳米(一合) 上細銼。以水二 大盞。 煮米熟為度,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膈煩躁。嘔吐不止。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柴胡(去苗) 黃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半夏 (半兩湯浸七遍洗去滑)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生薑半分,煎至

栝蔞散(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五六日以上。俱胸中煩熱。乾嘔。

栝蔞 柴胡(去苗) 知母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半) 蘆根(二兩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甘草散(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脈洪大。心中悸壯。宜服。

甘草(炙微赤銼) 桂心 茯神 人參(去蘆頭)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麥門冬(去 心以 上各一兩) 生乾地黃 麻黃(去根節各二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 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散(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氣盛昏昏如醉。熱躁煩渴。口苦舌乾。

黃芩 川升麻 柴胡(去苗各一兩) 石膏(二兩)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 甘草 (炙微赤銼各半兩) 上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牛黃丸(出聖惠方)治陽毒傷寒。心躁煩悶。恍惚如狂。結熱不散。

牛黃(細研) 天竺黃(細研) 防風(去蘆頭) 真珠(細研以上各半兩) 龍腦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麝香(一錢細研) 犀角屑 羚羊角屑 朱砂(細研水飛過) 黃芩 川 升麻 (各一兩) 上搗羅為末。入前研了藥。更研令勻。以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

治陽毒傷寒。煩熱。大便不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半兩) 上搗篩。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 不計 時候。分溫二服。如人行五七裡。再服。當利下惡物。

治陽毒傷寒。毒瓦斯在臟。狂言妄語。欲走起者。宜服此方。

龍膽(一兩去蘆頭) 鐵粉(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磨刀水。 調 下一錢。

升麻散(出活人書)治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腰背痛。煩悶不安。面赤。狂言。或走見鬼。或下利。脈浮大數。面赤。斑紋如錦。咽喉痛。出膿血。五升麻 犀角(鎊) 射干 黃芩(去黑皮) 人參 甘草(炙銼各一分) 上六味。銼 如麻豆 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頃再服。溫覆出汗。未汗再服。甚 者大承氣湯。除濃朴。加木通、甘草、大腹皮、桃仁各一兩。以利為效。

瀉心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頭痛壯熱。狂言妄語。似見鬼神。

石膏(一兩) 芍藥 葛根(銼)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大黃 黃連(去鬚各三分) 上粗 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不拘時。

升麻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腰背疼痛。煩悶。面赤。狂言妄走。或見鬼。下利無常 升麻 雄黃(醋煮研各半兩) 當歸(切焙) 桂(去粗皮各一兩) 甘草〔炙銼二(三) 分〕 鱉甲(醋炙去裙 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 二。 不拘時候。

大青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煩躁不解。或下利。危困。

大青(二兩) 秦艽(去苗土一兩) 犀角(鎊) 山梔子仁 甘草(炙銼) 黃連(去鬚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豉一百粒。薤白七寸。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解陽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口舌乾燥。

麻黃(去根節)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葛 根 (銼各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甘草(炙銼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

五解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發熱煩躁。

山梔子仁 黃芩(去黑皮) 甘草(炙銼) 大黃(銼醋炒各一分) 朴硝(二錢)
上粗搗 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

犀角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初得。身體大熱。眼赤。小便黃。心悶頭痛。煩渴不止 犀角(鎊一兩) 人參(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 茵陳蒿 細辛(去苗葉) 陳橘皮(湯浸 去白炒)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 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葛根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頭痛壯熱未解。身體疼痛。

葛根(銼) 龍膽 大青(各三分) 桂(去粗皮) 葳蕤 芍藥 黃芩(去黑心) 升麻石膏(碎)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銼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一 棗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葛根散(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身熱如火。頭痛燥渴。咽喉酸痛。

葛根(銼三炒) 山梔子仁 黃芩(去黑心) 大黃(銼醋炒) 甘草(炙銼各半兩) 朴硝 (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不拘時。溫服。熟水調下。

秦艽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心躁悶亂。煩熱狂語。口乾不止。

秦艽(去苗土) 黃芩(去黑心) 甘草(炙銼) 木通 枳殼(去瓤麩炒) 玄參(各半兩) 芍藥 桔梗(炒) 吳藍 山梔子仁〔各半分(一)〕 枇杷葉(三分拭去毛薑汁炙)
上粗搗篩。 每

清涼散(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口乾煩躁。大渴。發汗。

葛根(銼二兩) 大黃(銼炒) 黃芩(去黑心) 朴硝 麻黃(去根節) 甘草(炙銼各一兩) 桂(去粗皮三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汲水調下。

琥珀丸(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六七日間。服熱藥過度。致使陽氣內伏。身體微熱。眼 琥珀(研一分) 黃連(去鬚) 黃柏(去粗皮) 大黃(煨銼各半兩) 巴豆(去皮 心膜出油 取霜二錢) 上搗羅四味為細末。與巴豆霜拌勻。煮薄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十) 丸。 柳枝

妙應湯(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遍身壯熱。大喘上氣。躁悶。

甘草(炙銼)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大黃(煨銼) 山梔子(去皮) 麻黃(去根 節各半兩) 陳橘皮(去白炒) 木香(各一分)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蜜 一匙。 生

鐵粉散(出聖濟總錄)治陽毒傷寒。發狂走者。

鐵粉 朴硝(各一兩) 天竺黃(半兩) 龍腦(一分) 右四味。研令勻細。每服二錢匕。 雞清水調下。不拘時。

水漬法(出活人書)治陽毒壯盛。內外結熱。煩躁。

以新汲水。漬疊布數重。搭於胸上。須臾蒸熱。再浸再搭。數換新水浸之。此良法也。

治陽毒傷寒。壯熱頭痛。心神煩躁。利胸膈。(出肘後方) 用生瓜菜。搗取自然汁。飲之。葉生搗。貼腫毒。

升麻湯 治傷寒一二日。便成陽毒。或服藥吐下之後。變成陽毒。身重。腰背疼痛。煩悶不安。狂言。或走。或見鬼神。或吐血下利。其脈浮大數。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療。至七日不可療也。宜服升麻湯。肘後。陽毒升麻湯。治証同。無梔子、鱉甲。 升麻(二分) 當歸(二分) 蜀椒(出汗一分) 雄黃(研) 梔子 桂心(各一分) 甘草 〔三(二)分炙〕 鱉甲(大如手一片炙) 上件藥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如人 行五裡久。再服。溫覆手足。毒出則汗。汗出則解。不解。重作服。亦取得吐。佳。陰毒去 雄黃。忌海藻、菘菜、生蔥、莧菜。張仲景方。無梔子、桂心。陰毒去雄黃、蜀椒。

治陽毒傷寒。昏憒不知。藥食隔斷者。(出經驗良方) 將早晚白米。用新汲水爛研作漿。頻頻灌之。能解諸毒。續穀氣。

陽毒梔子湯(一名梔子仁湯出濟生拔粹方)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

升麻 梔子仁 黃芩 芍藥 石膏 知母 甘草 杏仁 柴胡(各等分) 上為粗末。 每服五錢。生薑五片。豉百粒。水煎服。一方有大青。

治陽毒傷寒。面赤頭痛。身上熱如火。心神躁。眼赤睛迸露。頭目昏眩。項背強直。坐臥不 麻黃(去根) 杏仁(去尖) 山梔 黃芩 柴胡 前胡(各去毛) 大黃 白朮 桔 梗通 草羌活 秦艽 干葛 牡丹皮(去心) 荊芥穗(各一分) 牽牛(一兩) 半夏(四銖) 黃連 細辛(各三錢) 上搗羅為末。每服五錢匕。水一碗。生薑三片。蔥三枝。同煎一兩沸。食 後 熱服。

浴腸湯 治陽厥發狂。將成疸。

大黃(四兩濕紙裹) 大青(一兩) 梔子(一兩) 甘草(一兩炙) 上水五升。煎 至二升。 納朴硝五合。再熬去一升。分四服。量虛實與之。

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疼痛不可忍。

用郁金五個。大者。牛黃一皂莢子大。別細研二味。同為散。每服用醋漿一盞。同煎三 沸。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