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煩渴(附論)

夫腎者。水臟。膀胱者。津液之府。二經為表裡。傷寒熱入於臟。流於少陰之經。則腎 受病矣。水惡燥。熱盛則燥。故渴而引飲。又傷寒邪氣。非發汗吐下。則不能除。發汗吐下 過甚。則亡津液耗少。熱氣內生。亦令渴也。傷寒病。煩渴者。發汗吐下以後。臟腑空虛。 津液竭絕。腎家有餘熱。故使其煩渴也。傷寒渴者。裡有熱也。傷寒之邪。自表傳至裡。則必有各証隨其邪淺深而見焉。雖曰一日在皮。二日在膚。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 六日入胃。其傳經者。又有証形焉。太陽主氣。而先受邪。當一二日發。頭項痛而腰脊強者 是矣。太陽傳陽明。則二三日發。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也。陽明傳少陽。三四日。胸膈 痛而耳聾。此三陽皆受病。為邪在表。而猶未甚作熱。故不言渴。至四五日。少陽傳太陰。 則邪氣漸入裡。寒邪漸成熱。當此之時也。津液耗少。故腹滿而溢干。至五六日。太陰傳少 陰。是裡熱又漸深也。當此之時也。則津液為熱所傳。漸耗而干。故口燥舌乾而渴。及至六 七日。則少陰之邪傳於厥陰。厥陰之為病。消渴。為裡熱已極矣。所謂消渴者。飲水多而小 便少。是謂熱能消水也。所謂傷寒病。至六七日。而渴欲飲水。為欲愈之病。以其傳經已盡 故也。是以厥陰病。雲渴欲飲水。少少與之愈者是也。邪氣初傳入裡。熱氣散漫。未收斂成 熱。裡蒸焦膈。傳耗津液。遂成渴也。病患雖渴欲飲水。又不可多與之。若飲水過多。熱少 不能消。故複為停飲諸疾。經曰:凡得時氣病。至五六日。渴欲飲水。水飲不能多。勿多與 也。何者。以腹中熱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也。若大渴欲飲水。猶當依証與之。與 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言能飲一斗。與五升。又曰。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 渴者宜五苓散。至於大渴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皆欲潤其燥。而生津液也。凡 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欲愈之病。其不曉病者。但聞病飲水自瘥。小渴者。乃強與飲之。因 成大禍。不可複救。然則悸動也。交結也。喘咳。噎噦。乾嘔。腫滿。小便不利。數者。皆 是飲水過傷。而診病之工。當須識此。勿令誤也。 歌括雲。熱氣熏蒸。津液耗少。所以發渴。熱邪深淺。條例不同。然是渴者。大熱。裡 有熱也。 或曰。又經外証。猶少陰曰渴。厥陰屬肝。心之母也。病主消渴。飲水多而小便少。是 其裡熱也極已。子氣乘母。於是挾心火以為煩。惟煩則消矣。凡煩証用藥。並去半夏。以其 煩躁而逐水也。若先嘔後渴者。則為欲解。當與之水。先渴後嘔者。則為水停心下。屬赤茯 湯。 活人書曰。脈浮。渴。屬太陽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而渴者。小青龍去半夏。加栝蔞湯。 太陽病。桂枝証。大汗出後。大煩渴者。白虎加人參、栝蔞。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 者。五苓散。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栝 蔞根主之。太陽証。身體拘熱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為風溫。栝蔞根湯主之。有汗而渴者。 屬陽明。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虛人老人。及春秋月。可與竹葉石膏湯。陽明病。但頭汗出。 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身必發黃。茵陳湯。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栝蔞根湯。傷氣寒熱。 或發熱惡風而渴。屬少陽。少陽脅下硬。不大便。而舌上白胎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 栝蔞根湯。自利而渴。屬少陰。傷寒。熱入於臟。流於少陰之經。少陰主腎。腎惡燥。故渴 而引飲。少陰下利。咳而嘔渴。豬苓湯主之。不利。欲飲水者。以有熱也。白頭翁湯主之。 切戒太陽証無汗而渴者。不可與白虎湯。仲景云:渴欲飲水。無表証者。白虎加人參湯。脈 浮。發熱無汗。是表未解也。不可與白虎湯。意以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人參也。傷寒四五 日。身熱惡風。脅下不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人參也。陽明証。汗多 而渴者。不可與五苓散。汗多胃中燥者。苓。複利小便故也。意以竹葉湯與之。仲景云:陽 明病發作者。有時汗出。多言。急下之。然太陽病渴。終不可與白虎耶。太陽証。得汗後。 脈洪大而渴者。方可與之也。陽明病渴。終不可與五苓散耶。陽明証。小便不利。汗少。脈 浮而渴者。方可與之。此皆仲景之妙也。仲景豬苓湯証。亦雲脈浮發熱。渴飲水。小便不利 者。豬苓湯主之。凡病非大渴。不可與水。小渴。咽乾者。少少呷。滋潤之。令胃中和。若 大渴煩躁甚。能飲一斗者。與五升飲之。若全不與。則乾燥無由作汗。發喘而死。常人見因 渴飲水得汗。小渴遂劇飲之。致停飲心下滿結。喘死者甚眾。當以五苓散。或陷胸丸與之。 得時氣。至五六日。而渴欲飲水。水不能多。不當與也。何者。以腹中熱尚少。不能消 之。便更為人作病矣。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猶當依証與。常令不足。勿極意也。凡人但 見仲景云:得病反能飲水。此為愈。遂小渴者。乃強飲之。因成其禍。不可勝數。大抵傷寒 水氣。皆因飲水過多。致水停心下。氣上乘心。則為悸為咳。結於胸脅。則為水結胸。胃中 虛冷。則嘔。為噦。令氣相搏。則為噎。上迫於肺。則為咳。漬入腸中。則為利。邪熱所搏。 蓄 黑奴丸主之。中暑伏熱深。累取不瘥。其人發咳不已。酒蒸黃連丸主之。傷寒有所不利者。 行之。取其滲泄也。渴而飲。停者有躁。而煩滿者。有病氣去。而水氣不得行者。其表裡得 見煩躁。口燥欲飲水。水入即病氣去。而水氣不得化。頭痛發熱。身疼痛。欲飲水者。有發 熱汗出。複惡寒。不嘔。心下痞者。並宜五苓散。其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少 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宜與豬苓散。其大病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此利水道。滲泄之意也。口燥咽乾。脾臟有熱。則津液故少。令口燥 而舌乾。仲景云:傷寒無熱。口燥渴而煩。背微寒者。白虎東加人參也。又云:陽明病。渴 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咽乾者。慎不可發汗。發汗則重亡津液。少陽 証。口苦咽乾者。小柴胡湯。少陰証。口燥咽乾者。急下之。病患默默欲眠。目不能閉。起 居不安。其聲嗄。或咽乾者。當作孤惑治之。

人參散 治傷寒大汗後。煩渴。熱不解。脈大者。

人參(一兩去蘆頭) 知母(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豬苓散 治傷寒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 秦艽(去蘆頭) 滑石 澤瀉(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 炙微赤銼)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傷寒身體大熱。小便黃赤。煩渴不止。心中悶絕。言語錯亂。睡多驚 犀角屑(一兩) 人參(三分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 茵陳(半兩) 細辛(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 麻黃(半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 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芩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止。

黃芩 人參(去蘆頭) 甘草(炙微赤銼) 麥門冬(去心) 柴胡 葛根(銼以上各一兩) 桂心(半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二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栝蔞根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大腸秘澀。煩躁不止。

栝蔞根(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梔子仁(半兩) 川芒硝(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服。如人行十裡。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下後。煩渴。宜服此方。(出聖惠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五味子(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聖 濟作半兩) 石膏(一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不計時候。去滓。 溫服。

土瓜根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煩渴不止。

土瓜根(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 炙微黃 聖濟作一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去滓。溫服。 聖

黃 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煩渴不止。

黃 (銼) 麥門冬(去心) 黃芩 葛根(銼) 枇杷葉(拭去毛炙微黃) 梔子仁 人參 (去蘆頭) 赤茯苓 柴胡(去苗) 赤芍藥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搗粗。羅 為散。 每服

茵陳散(出聖惠方)治傷寒頭項汗出。身體無汗。小便不利。渴欲飲水者。是瘀熱在裡。身 茵陳 梔子仁 川大黃(銼碎微炒) 木通(銼以上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裡。再服。 以小便快利為度。

石膏湯(出聖惠方)治傷寒已大汗後。不利。其人煩渴不解。其脈洪大。

石膏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 人參(去蘆頭各一兩) 上搗粗。羅為散。 每服 五錢。水一大盞。入粳米一百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麻黃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壯熱。煩渴。頭痛。

麻黃(去根節) 葛根(銼) 知母 柴胡 梔子仁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 (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石膏(二兩)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 至 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下後。上氣。煩渴不止。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 人參(去蘆頭) 葛根(銼) 甘草(炙微赤銼) 石膏 芎 桑根白皮(銼各一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

半夏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嘔吐。煩欲飲水。

半夏(三分湯洗七次去滑) 蘆根(一兩銼) 赤茯苓 澤瀉(三分) 桂心(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麥門冬(三分去心)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 半分。 煎

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或已吐下。餘熱不盡。口乾煩渴。

麻黃(去根節一兩) 知母(一兩半) 葛根(一兩半銼) 石膏(二兩半聖濟作兩半) 甘草 (一兩炙微赤銼)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聖濟名葛根麻黃湯。

竹茹飲子(出聖惠方)治傷寒吐利後。煩渴不止。

青竹茹(一雞子大) 人參(去蘆頭半兩) 烏梅肉(二枚) 上件藥。細銼。水一大 盞。煎 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

青葙子丸(出聖惠方)治傷寒後。熱結在胸膈。煩渴。

青葙子(二兩外台作五兩) 黃芩(一兩) 龍膽(一兩去蘆頭外台作三兩) 梔子仁 (一兩) 苦參(銼一兩) 黃柏(銼一兩外台作二兩) 栝蔞根(一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 桐子 大。

治傷寒心神熱躁。口乾煩渴。(出聖惠方) 秦艽(一兩去苗) 上細銼。以牛乳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又方(出聖惠方) 栝蔞(二兩)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新竹葉二十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濟不用竹葉。

知母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數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之。

知母(焙) 芍藥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 澤瀉(各三分) 石膏(一兩 半) 黃芩 (去黑心) 甘草(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一棗大。拍碎。竹 葉三 七

葛根飲(出聖濟總錄)治傷寒頭痛。燥渴。不得眠睡。四肢煩痛。

葛根(銼) 黃芩 大青 石膏(碎)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葛根石膏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下後。頭疼。口乾煩渴。

葛根(銼) 麥門冬(去心焙) 黃芩(去黑心) 升麻(各一兩) 石膏(碎一兩半) 甘草 (炙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芩蘆根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止。

黃芩(去黑心) 蘆根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上粗搗 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 時。

芍藥黃連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溫病吐下。有餘熱。煩渴不止。

芍藥 黃連(去鬚) 麥門冬(去心焙各三分) 栝蔞根(半兩) 甘草(炙一分) 黃芩(去 黑心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葛根郁金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熱氣熏蒸臟腑。煩渴。飲水不休。

葛根(銼) 郁金(銼)石膏(碎) 荊芥穗(各一分) 甘草(炙一錢) 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升麻飲(出聖濟總錄)治傷寒煩躁大渴。飲水不休。

升麻 黃芩(去黑心) 葛根(銼) 柴胡(去苗) 山梔子仁 荊芥穗 牡丹皮 黑 牽牛 (各一分) 黃連(去鬚) 硝石(研各一錢) 上粗搗篩九味。拌和研者。每服三錢匕。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

黃連丸(出聖濟總錄)治傷寒時氣煩渴。飲水不止。

黃連(去鬚) 栝蔞根(各一兩) 葛根(半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 十丸。煎大麥湯溫下。不拘時。

茯苓地黃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後。胃熱引飲。煩渴不止。

赤茯苓(去黑皮) 生乾地黃(焙) 栝蔞根(各一兩) 知母(焙半兩) 麥門冬(焙 一兩半 去心) 上粗搗。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小麥一百粒。淡竹葉三五片。棗三枚。擘破。同 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土瓜根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後。毒瓦斯上攻。津液燥少。大渴引飲。

土瓜根 甘草(炙半兩) 豉(半合) 上並細銼。分作為三服。每服用水一盞半。入 大棗 二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栝蔞丸(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後。體虛。心脾積熱。口乾煩渴。

栝蔞根 黃連(去鬚) 茯神(去木) 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人參 桑根白皮(銼) 犀 角屑 地骨皮 鐵粉 黃芩(去黑心各三兩) 甘草(炙半兩) 上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 百 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煎小麥湯下。

知母犀角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後。煩渴。飲水無度。日漸瘦悴。

知母(焙) 犀角屑 升麻(各半兩) 石膏(碎三分) 上細銼。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 入竹葉三十片。小麥五十粒。同煎七分。去滓。入土瓜根汁。栝蔞根汁各半合。攪勻。食後溫服。

黃芩飲(出聖濟總錄)治傷寒汗後。煩躁熱不止。

黃芩(去黑心) 桑根白皮(銼各三分) 葛根(銼一兩) 甘草(炙半兩) 麥門冬 (去心焙 一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豬苓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煩渴。小便不利。

豬苓(去黑皮銼) 赤茯苓(去黑皮) 滑石(碎) 葛根(銼) 澤瀉(銼各等分)
上粗搗 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紫蘇丸(出聖濟總錄)治傷寒霍亂。發熱煩渴。

紫蘇葉 蘆香葉(各二兩) 乾木瓜(不入鹽者) 人參 甘草(微炙銼各一兩) 白 茯苓 (去黑皮三兩) 桂(去粗皮半兩)
上為細末。入麝香二錢。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櫻桃 大。 每服

主傷寒渴

用栝蔞根三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清淡竹瀝一升。水二升。煮好銀二兩。 減半。去銀。先與病患飲之。然後服栝蔞湯。其銀汁須冷服。

黃芩人參湯 治傷寒吐下後。內外有熱。煩渴不安。

黃芩 人參 甘草 桂心 生薑(各二兩) 大棗(十五枚擘破) 上切。以水八升。 煮取 三升。分三服。徐徐服。忌菘菜、海藻、生蔥等物。

栝蔞根湯 治傷寒餘熱。渴欲飲水。

栝蔞根 黃芩(各二兩) 人參 桂心 大黃 甘草(炙) 芒硝(各二兩) 上切。 以水八 升。煮取三升。去滓。飲一升。須臾當下。不下。複飲一升。得下。勿複飲湯。藥力勢歇。 乃可食糜耳。一方用生薑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油膩等物。

高堂丸 治傷寒苦渴。煩滿欲死。令極飲水法。

大黃(二分) 硝石(三分熬) 釜底墨(一分) 灶突中墨(一分) 黃芩(一分) 梁 上塵(一分) 麻黃(二分去節) 灶中黃土(一分) 上八味。篩末。蜜和如彈丸。著一盞水 中。盡 用服之。則自極飲水。出得熱除矣。一名黑奴丸。一名駐車丸。並療溫瘧。神良。胡洽用芒 硝。無黃土。

增損白朮散(出德生堂)\x止渴順氣。下熱生津。宜服之。

白朮 甘葛根 茯苓 藿香葉 人參 木香(各一兩) 陳皮(二兩) 乾生薑(一錢)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或涼服亦得。

春澤湯(出御藥院方)治傷寒不解。表裡發渴飲水。小便赤澀。陰陽不分。凝貳之間。宜服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 赤茯苓 白朮(各二錢) 官桂(一錢) 人參 柴胡 麥門冬 (各二錢)
上 咀。依証如法修製。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燈草二十根。同煎八分。去滓。 空

竹葉湯 治兩尺浮。身無大熱。郁冒。或下利煩渴者。

柴胡(四兩) 黃芩 麥門冬(去心) 甘草 人參 茯苓(各二兩) 小麥(二合) 竹 葉(一把)
上銼。以水一斗。先煮竹葉、小麥。減四升。去小麥、竹葉。內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大便實者。加大黃二兩。

黃連濃朴湯(出德生堂)治傷寒發熱煩渴。自得病二日後。大便自利。日夜不

止。 黃連(三錢) 濃朴(二錢)
上 咀。用生薑一小塊。切碎。同藥和為一處。以酒拌 均勻。 砂 再煎服。

五苓散(出指南方)治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証。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白朮(各三分) 桂(去粗皮半兩) 澤瀉(一兩一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白湯調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豬苓湯 治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渴。嘔而煩。不得眠。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阿膠(炙燥) 澤瀉 滑石(各一兩)
上銼碎。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黃連解毒湯(出德生堂)治傷寒。或經汗下後。有大熱。煩渴。錯語。不得睡。及上焦虛炎 黃柏 黃芩 黃連 山梔子(各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未退。再服之。

奪命獨參湯(同前)治傷寒汗下後。終日昏悶。不省人事。發熱發渴。似有狂言。一切危急 揀苦參(一兩)
上 咀。作一服。用水一升。煎至七分。去滓。溫冷隨意。不拘時候 服。 滓。再煎服。亦可嚼。滋益。

升麻葛根湯(同前)治傷寒身熱發渴。在表。

升麻 白芍藥 葛根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水煎。溫服。如在裡。宜小柴胡湯。 並 加栝蔞根。

治傷寒消渴

用生藕汁一中盞。入生蜜一合。令勻。分為二服。


傷寒虛煩附論

夫傷寒虛煩者。心中郁郁而煩也。有胸煩。有心中煩。有虛煩。諸如此者。皆熱也。若 止雲煩者。表熱也。及其邪熱傳裡。故有胸中煩。心中煩。虛煩之別。三者。要在觀其熱所 從來。審其虛實。而治為不同也。如不經發汗吐下而煩者。則是傳經之熱。不作膈實者。但 多和解而已。故經曰: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者。小柴胡湯主之。少陰病。二三日。心 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少陰病。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是皆和解而徹熱者 也。若因吐下發汗後。而煩者。則是內陷之煩。但多涌吐而已。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 必反複顛倒。心中懊 者。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濃朴湯主之。丸藥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者。 梔子乾薑湯主之。是皆取其吐。而涌其熱者也。虛煩之狀。心中溫溫然欲吐。憒憒然無奈欲 其不嘔。擾擾亂亂。是名煩也。非吐則不能已。經曰:若下後更煩。心下濡者。為虛煩也。 梔子豉湯主之。脈作結。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病在胸中。瓜蒂散主之。二者証均煩也。 藥均是吐也。而又輕重之不同。吐下發汗後。邪氣乘虛而入。煩者。則謂之為虛煩。與梔子 豉湯。則是吐劑之輕者。不因吐下發汗後。邪氣結胸中。則為膈實。與瓜蒂散。則是吐劑之 重者。又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則是煩之實者也。與調胃承氣湯下之。傷寒二三日。 心中悸。心煩者。則是煩也。虛也。與小建中湯補之。煩。為熱也。悸而煩。複為虛者。以 悸為虛。悸甚而煩。故為虛也。少陽之邪入府者。煩而悸。則為熱也。大抵先煩而悸者。是 為熱也。先悸而煩者。是為虛也。內經曰:治病必先求其本。誠哉是言也。又云:傷寒病後 躁煩者。有虛煩。有谷煩。陽氣偏多。謂之虛煩。病瘥後。食穀太早。心虛不勝穀氣。胃內 蒸熱。謂之谷煩。若陰陽和調。則虛煩自已。損其穀食。則谷煩者瘥。 活人書雲。不惡寒。身不痛。頭不疼。脈不緊。但煩熱者。此多虛煩熱証也。煩熱與傷 寒相似。然不惡寒。身不疼痛。故知非傷寒也。不可發汗。頭不疼。脈不緊數。故知非裡實 也。不可下。如此者。內外皆不可攻。攻之。必遂損竭多死者也。此虛煩。但當與竹葉湯。 苦嘔者。與橘皮湯一劑。不愈。再與之。孫真人云:此法數用。甚有效。傷寒虛之。宜服。 王叔和云:有熱不可大攻之。熱去則寒起。並宜服竹葉湯。

竹葉湯 治虛煩。狀似傷寒。但身不疼痛。不惡寒。或得汗。亡津液。躁熱未解。內外皆不 竹葉(半把) 石膏(碎四兩) 半夏(湯洗去滑切焙三分) 人參(半兩) 麥門冬 (去心二兩) 甘草(炙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粳米一百餘粒。生薑 半 分。拍碎。同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並解暑毒。陰証傷寒未解人。勿服。若表裡俱虛。不 利。發熱。去石膏。加附子煎。名既濟湯。濟生除石膏、粳米。加茯苓、小麥。治傷寒霍亂 吐瀉後。心虛煩悶。

梔子豉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發汗後。虛煩不得眠。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 。宜服梔子豉湯。又傷寒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痛。亦宜服梔子豉湯。又傷寒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虛煩也。亦宜服之。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梔子(十四枚去皮) 豉(四合)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溫服。得快吐。止後服。

烏梅湯(同前)治傷寒大病瘥後。體虛煩滿。

烏梅(取肉) 山梔子仁 甘草(炙) 葛根(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 一盞。 入豉二七粒。同煎至半盞。去滓。早晚食後。溫服。

麥門冬飲(同前)治傷寒汗後虛煩。心神不寧。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 防風(去叉) 半夏(湯洗滑薑汁製) 赤茯苓(去 黑皮) 犀角(鎊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人參湯(出同前)治傷寒後虛煩。心胸滿悶。腹脹微喘。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杏仁(去皮尖雙仁細研各半兩) 上除杏仁外。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同煎。米熟去滓。溫服。空心。

麥門冬湯(出同前)治傷寒後不解。或寒或熱。四肢瘦弱。飲食不能。胸中煩滿虛躁。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參 白朮(各一兩) 桂(去粗皮半兩) 陳橘皮 (去白炒一兩) 甘草(炙半兩) 地骨皮 黃耆 (銼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 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再。

濃朴飲(出同前)治傷寒發汗後。氣虛心煩。腹滿痰逆。不思飲食。

濃朴(二兩去粗皮薑汁製) 甘草(炙) 半夏(薑汁製) 人參 陳橘皮(去白焙各二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薏苡仁湯(出同前)治傷寒汗後煩滿。多睡。小便赤色。

薏苡仁 酸棗仁 防風(去叉) 人參 甘菊花 地骨皮 紫蘇子 甘草(炙) 白茯苓 (去黑皮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荊芥、薄荷、生薑各少許。同煎七 分。 去

人參飲(出同前)治傷寒汗後煩滿。氣虛。心神不寧。

人參 赤茯苓(去黑皮) 陳橘皮(去白焙) 白朮(銼炒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 五錢 匕。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麥門冬茯苓飲(出同前)治傷寒後煩滿。心神恍惚。不得眠臥。

麥門冬(去心焙) 赤茯苓(去黑皮) 知母(焙) 芎 酸棗仁(微焙) 陳橘皮 (去白焙) 檳榔(銼) 甘草(炙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至一 盞。去滓。溫服。日三。

柴胡湯(出聖濟總錄)治傷寒後。虛勞煩熱。驚悸不得眠睡。

柴胡(去苗半兩) 酸棗仁(微炒二兩) 遠志(去心一分) 當歸 防風(去叉) 甘草(炙銼) 茯神(去木) 豬苓(去黑皮) 黃耆 (銼) 人參 生乾地黃 芎 (各半兩) 麥門冬(去 心焙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空心。 日三服。

人參湯(出同前)治傷寒後。虛勞不得眠。煩悶。四肢乏力。

人參(一兩) 酸棗仁(微炒三兩) 當歸(切焙) 芎 (銼) 桂(去粗皮) 甘草(炙銼) 柴胡(去苗) 白茯苓(去黑皮) 石膏(碎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 生薑 三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服。

六神湯(出同前)治傷寒虛煩不安。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防風(去叉) 百合 黃耆 (銼) 干山芋(各一兩)
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酸棗仁湯(出同前)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臥。頭目昏眩。

酸棗仁(炒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地骨皮(銼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匕。水 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茯神散(出同前)治傷寒後虛煩。心腹不快。

茯神(去木) 柴胡(去苗) 陳橘皮(去白焙) 甘草(炙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連一物湯 治傷寒不解。恐服藥大多。大小便不利。虛煩不安。

黃連(一兩銼碎生薑數片入酒少許微炒) 上作一服。水一碗。煎七分。去滓。徐飲。 冷 熱皆不可服。一物黃連瀉心湯。易老。隨証加減。列於後。 煩者加梔子。躁者加香豉。嘔者加半夏。滿者去甘草。腹痛加芍藥。脈遲者加附子。大 便硬。加酒浸大黃。 用乾薑、附子。先煎。令熱不僭也。後另煎黃連。與黃連薑附同用。少陰渴逆者。失下 也。陰消將盡。陽逆上行。使陰不納也。或舌彎。言語不正。反昏冒。與咽喉痛者。少陰也。 速下之。宜大承氣湯。若陽極脈微將盡者。不宜下。宜瀉心湯。涼膈。去硝。清肺亦可。飲 水多。心下痞。渴逆。無別惡候者。五苓散主之。

地仙散 治大病後。煩熱不安。及一切虛勞病煩熱。宜服之。

地骨皮(去木二兩) 防風(去叉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 五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枳實柴胡湯(出濟生方)治虛煩昏悶。嘔逆惡心。往來寒熱。胸膈悶肢節痛。日晚所發潮熱 枳實(半兩麩炒令紫色去瓤) 柴胡(去苗二兩) 黃芩(一兩半) 人參(半兩) 甘草(炙 一兩半) 上杵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不拘時候。

大橘皮湯(出活人書)治動氣在下。不可發汗。汗發則無津。心中大煩。骨節疼痛。目運惡 甘草(炙半兩) 人參(一分) 竹茹(半升) 橘皮(一兩半去白)
上銼麻豆大。 每服五錢。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分二服。


傷寒譫語(附論)

夫傷寒不應發汗而汗之。遂致亡陽。津液內竭。胃中燥實。令譫語。此病或由津液不和。 內有燥屎。或三陽合病。或瘀熱蓄血在裡。或婦人熱入血實。皆使譫語。凡身當有熱。脈屬 胃。胃者。足陽明經也。陽明為病。主身熱。故譫語妄言。蓋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洪 大亦陽脈也。故其病為順。若譫語而手足四厥。脈而反沉細而微者。為逆也。然又有鄭聲者。 取其鄭重之意。與譫語相類。蓋古人以此分虛實。醫者當以脈証參合別之。不可不慎。故謂 虛則鄭聲。實則譫語。傷寒四五日。脈沉。喘滿。沉為在裡。而反發汗。其津液越出。大便 為難。表虛裡實。久久則成譫語。發汗後。重發其汗。亡陽亦為譫語。其脈反和者。不死。 陽明病。下血而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者而瀉之。 然汗出 者。則愈。病若譫言妄語。人身熱。脈當洪大者生。沉細而微。手足四逆者死也。傷寒譫語。 何 夫心藏神而主火。病則熱氣歸焉。傷寒謂中熱盛。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昏亂。而語言 多出。熱昏不知所以然。遂言失次。而成譫妄之語。輕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語言差謬。有譫語者。有獨語者。有狂語者。有語言不休者。有言亂者。此數者。見其熱之輕重也。 譫語與獨語。雖間有妄錯之語。若與人言有次。是熱未至於極者也。經曰:獨語如見鬼。若 劇者。發則不識人。是病獨語未為劇者。狂語者。熱甚者也。由神昏而無所見覺。甚則至於 喊叫而言語也。言語不休者。又其甚也。至於言亂者。謂妄言罵詈善惡。不避親疏。為神明 已亂也。經曰:諸逆發汗微者難瘥。劇者言亂。是難可複製也。譫語之由。又自不同。皆當 明辨之。有被火劫譫語者。有汗出譫語者。有下利譫語者。有下熱譫語者。有燥屎在胃譫語 者。有三陽合病譫語者。有過經譫語者。有亡陽譫語者。經曰:大熱入胃。水竭躁煩。必發 譫語。又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大便艱澀。久則譫語。是因被火劫譫語者。汗出譫語。此 為風也。須下之。過經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是汗出譫語者也。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是下利譫語者也。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 刺期門。隨其虛實而瀉之。是下血譫語者也。譫語者。潮熱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 也。是謂燥屎在胃譫語者也。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屎。是三陽合 病譫語者也。過經譫語者。熱也。當下之。是過經譫語者也。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是以有通津液後。自愈。是亡陽譫語也。諸如此。脈短則死。脈自和 則愈。又身微熱。脈浮大者生。逆冷。脈沉細。不過一日死。實則譫語。氣收斂在內。而實 者。本病也。或氣上逆而喘滿。或氣下奪而自利者。為逆也。經曰:直視譫語。喘滿者死。 下利者亦死。謂其正氣脫絕也。能知虛實之診。能識逆從之要。治病療疾則不失矣。病患有譫語。有鄭聲二証。鄭聲為虛。當用溫藥。白通湯主之。譫語為實。當須調胃承氣湯主之。 服調胃承氣湯。而譫語止。或更衣者。停後服。不爾。再與之。仲景云:實則譫語。虛則鄭 聲。鄭聲。重語也。多不別。然譫語鄭聲亦相似難辨。須更用外証與脈別之。若大小便利。 手足冷。脈微細者。必鄭聲也。大便秘。小便赤。手足溫。脈洪數者。必譫語也。以相參。 然後用藥萬全矣。大抵傷寒不應發汗。發汗即譫語。譫語屬胃。胃和則愈。不知。煩而躁。 宜服調胃承氣湯。然亦有三陽合病譫語者。有胃實譫語者。或發汗多。亡陽譫語者。 下利譫語。為有燥屎。脈不微細。即須下之。用小承氣湯。譫語而利不止。則不治。又 汗出譫語者。風也。須候其過經乃下之。瘀血譫語者。狂言漱水。大便黑。小便多。遍身黃。 小腹滿。緣當汗。蓄熱在裡。熱化為血故爾。輕者。犀角地黃湯。重者。桃仁承氣湯。抵當 丸。有下後譫語者。有婦人熱入血室譫語者。 發少陽汗。則譫語。經云:汗之則譫語甚。謂少陽也。下之則額上汗。手足逆冷。謂下 之早也。發汗多。亡陽譫語。不可下。柴胡桂枝湯主之。火劫譫語。口乾煩躁。喘滿。小柴胡加黑豆主之。大便秘。譫語。不惡寒。反惡熱。宜用白虎湯。又問仲景云:無犯胃氣。何 也。答曰:熱因經水適來。乘虛入實。故血室有熱。遂令譫語。當以小柴胡解之。即與胃實 譫語不同。胃實有燥糞。故宜調胃承氣湯下之。若血實有熱譫語。非胃家實。仲景恐人作胃 實攻之。故曰:無犯胃氣也。大抵譫語是熱。屬陽。反見陰証者逆。

枳實湯 治傷寒脈沉在裡而反發汗。津液越出。大便難甚。表虛裡實。遂發譫語。其人如狂。

枳實(去瓤麩炒) 木香(各一分) 朴硝(三分) 大黃(銼微炒一兩) 甘草(炙 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犀角湯 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言妄語。身體壯熱。

犀角(鎊) 大青 人參(各三分) 遠志(去心一分) 升麻(一兩半) 柴胡(去苗) 甘草 (炙銼半兩)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 碎。 蘆

芎 湯 治傷寒裡實。譫語狂妄。

芎 (三分) 大黃(炒銼一兩) 甘草(炙銼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 半。煎 七分。去滓。溫服。

柴胡湯 治傷寒熱實。煩躁譫語。

柴胡(去苗) 人參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犀角(鎊) 朴硝 茯神(去木各三分) 甘草 (炙銼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人參柴胡湯 治傷寒經六七日不解。默默煩心。腹中乾燥。大腹結澀。譫言妄語。

人參(三分) 柴胡(去苗一兩) 芍藥 知母 黃芩(去黑心) 大黃(銼微炒) 葳 蕤半夏 (湯洗七次焙) 甘草(炙各半兩)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 碎。 同

黃芩散 治傷寒煩熱不解。譫言妄語。欲發狂走。

黃芩(去黑心) 甘遂(麩炒黃) 龍膽(去蘆頭各一兩) 上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冷 水調下。更令病患飲水三兩盞。腹滿則吐之。此方藥積熱。甚之。

栝蔞散 治傷寒發熱。煩躁。言語譫妄。目赤口乾。心神恍惚。

栝蔞根(二兩) 郁金 甘草(銼各一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生薑蜜水調下。 不拘 時候。

治傷寒發汗多。亡陽譫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柴胡(去苗四兩) 桂(去粗皮) 黃芩(去黑心) 芍藥 人參(各一兩半) 半夏 (湯洗七 次焙) 甘草(炙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大棗 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人參湯 治厥陰病。亡陽譫語。驚狂者。

人參 茯苓(各二兩) 甘草 菖蒲 當歸 紫石英 熟地黃(各一兩) 上以水五升。 煮 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

人參柴胡湯 治傷寒不分陽陰。汗下太早。為紅靨。發大熱。並譫語。不得安寧。宜服之。 人參(二兩) 柴胡 麥門冬(去心各二兩)
上 咀。分作三服。水一大碗。煎至七 分。去滓。冷服。熱亦可。滓再煎服。此方汗之輕劑。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傷寒邪熱在胃。譫語錯亂。

犀角屑 川升麻 柴胡(去苗) 葛根(銼) 川芒硝(各一兩一方用馬牙硝) 甘草 (炙微赤銼) 藍葉(各半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柴胡散(出同前)治傷寒譫語。頭疼壯熱。骨節疼痛。

柴胡(去苗) 赤芍藥 知母 梔子仁(各一兩) 川升麻 黃芩 大青 川大黃(銼 碎微 炒)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 石膏(四兩) 上粗 羅為散。每服

黃藥散 治傷寒發熱。面目赤黃。煩躁欲走。如見鬼神。譫語不禁。

黃藥 川大黃(銼碎微炒) 梔子仁 人參(去蘆頭) 檳榔 郁金 甘草(炙微赤銼) 龍 膽(去蘆頭) 犀角屑(各半兩) 紫菀(一兩) 川朴硝(二兩) 上細羅為散。每服不 計時候。 以

漢防己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熱毒逼心。譫語見鬼神。不安。

漢防己(半兩) 桂心 防風(去蘆頭各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地黃(二斤 研絞取 汁) 上搗羅為末。入地黃汁。更入水一大盞。調勻。入銀器中盛。於甑中蒸半日。取出。 每服三合。以溫水調下。不計時候。

又方(出同前) 犀角屑(一兩) 黃連(半兩) 茯神(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粗為散。 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生地黃散(出同前)治傷寒心膈熱毒。煩悶。譫語失度。

生地黃(三兩) 玄參 赤茯苓(各一兩半) 麥門冬(去心) 川升麻(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治傷寒經五六日。未經發汗。大便結澀。譫言妄語。煩躁不安。(出聖惠方) 前胡(去蘆頭) 葛根(銼各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 以水 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葛根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熱毒在裡。譫言妄語。體熱心燥。

葛根(銼) 黃芩(各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柴胡(去苗) 犀角(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以通利 為 度

赤茯苓飲(出聖惠方)治傷寒心臟虛熱。譫語。恍惚不定。

赤茯苓(一兩半) 牡蠣(一兩燒為粉) 龍骨(一兩半) 黃芩(一兩) 上為粗散。 先以水 二盞。入羊心一枚。煮熟。去羊心。次入藥五錢。生薑半分。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 溫服。分為二服。

大承氣湯(出聖惠方)治傷寒陽明病。譫語。有潮熱。不能食者。必有燥糞在腸胃。若能食者。但硬耳宜服此湯下之。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半) 枳實(三分麩炒黃) 濃朴(一兩去粗 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如人行五裡時。 再

鉛霜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得汗後。狂躁。譫語欲走。

鉛霜(細研) 馬牙硝 人參(去蘆頭) 郁金 茯神(各半兩去木)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煎麥門冬。溫水服。調下二錢。

郁金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發狂。譫語。大便不通。心腹脹滿。欲走。

郁金(三分)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梔子仁(三分) 柴胡(去毛半兩) 甘草(一分 微赤銼) 犀角屑(半兩) 上細羅為散。每服煎蔥豉湯下二錢。如人行十裡。再服。大便 通 利為度。

朱砂散(出聖惠方)治傷寒伏熱在心脾。譫言。狀如痴人。

朱砂(細研) 太陰玄精(各半兩細研) 犀角屑(一兩) 鉛霜(半兩細研) 紫石 英(三分 細研水飛過) 人參(去蘆頭) 赤茯苓 防風(各一兩去蘆頭) 訶黎勒皮(三分) 上 細羅為散。入上件四味。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蔥湯調下二錢。


傷寒發斑(附論)

夫傷寒發斑。陽盛故也。其病在表。或未經發汗。或已經發汗。或吐下後。邪熱不除。 毒瓦斯內盛。因表虛。熱毒乘虛出於皮膚。發為斑疹。如錦紋。若色赤。及發在五日內者。可 治。若色黑。過七日乃發。難治。甚則喉舌身體皆成瘡也。 歌雲。溫毒成斑肌肉焦。石膏一劑毒須消。若還黑毒乘虛出。疹豆斑瘡別有條。 大抵發斑。不可用表藥。蓋表虛裡實。若發其汗。重令開泄。胸斑爛也。咽痛。玄參升麻湯。斑出。大青四物湯。又名阿膠大青湯也。又豬膽雞子湯。近用升麻葛根湯。最良。下 部生瘡。下利。嘔吐青汁。睛赤。口瘡者。黃連橘皮湯。斑瘡豌豆。用黃連一物。煮濃汁服。 大好青黛。大如棗。服之。又青木香。煮湯汁服。瘡出煩疼者。五物木香湯。犀角大青湯。 芒硝、豬膽塗瘡法。証治論。化斑湯乃白虎加人參湯別名也。孫兆用紫雪。有下証者。調胃 承氣湯。 又云:溫毒渾身似錦紋。發斑癮疹嘔吐頻。或時咳逆心煩悶。冬感於寒發在春。 溫毒用黑膏方。嘔青汁者。葛根橘皮湯。 夫熱病在表。已發汗未解。或吐下後。熱毒瓦斯不散。煩躁謬語。此為表虛裡實。熱燥於 外。故身體發斑如錦紋。凡發斑不可用發表藥。令瘡開泄。更增斑爛。表虛故也。 又歌曰:血如溫毒黑膏良。熱病重陽別有湯。裡實表虛因發出。若還發汗愈增瘡。 病証屬陽。誤投溫藥。或當汗不汗。或當下不下。或當汗下未解。陽熱內然。蒸泔外迫。 熱毒入胃。被致發斑。蓋熱必傷血。血熱不散。裡實表虛。由是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輕則如疹子。重則如錦紋。是治斑家。謹勿發汗。汗之重令開泄。斑又加多也。凡斑略見一二。 須早圖治。日遲稍延。獨陽絕陰。則不可救藥其發黑斑者。熱劇胃爛無及矣。然而斑紋方萌 與蚊跡類焉。又不可誤用藥也。發斑多見於胸腹。蚊跡多在手足之間。關前陽脈洪大。病患 昏潰。先紅後赤者。斑也。陽脈不洪。病患自靜。先紅後黃。蚊也。發斑屬陽。陽毒具。而陰脈形或大極。自利。或怫郁氣短。而躁糞久不得通。盧扁複生。莫能施其巧。溫毒發斑。 冬月胃寒。至春間陽盛。則發病。凡吐下而表未解。毒未消也。黑膏主之。肌肉斑爛。咳而心悶。下利。嘔吐清汁。鄭聲。口瘡。宜黃連橘皮湯。葛根橘皮湯。熱病發斑。時氣發斑。 大青四物湯。豬膽雞子湯。陽毒。曰重陽。發斑有本條。咽痛者。玄參升麻湯。發斑通用升麻葛根湯。敗毒散。犀角地黃湯。熱多者。玄參升麻湯。加生薑、烏梅。又黃連一物湯。青 木香一物湯。可擇用。有下証。少與調胃承氣湯。孫兆用紫雪一劑。証治論。用白虎加人參 湯。發斑湯一劑。須以紫草、川芎為佐。血熱內結者。與小柴胡湯。發斑小點稀疏。色常鮮 細者。易治。或如錦紋癮起。並塌者。難治者。初發色紅。漸次微點。良久點又轉其面色肌 肉黧黑者。斷不可救。初發便如黑痣亦然。赤斑五死一生。黑斑十死。凡內外熱熾。汗下不 解。煩悶咳嘔。足冷耳聾。便是發斑之証。

漏蘆散(出聖惠方) 治傷寒斑出。癮疹如錦紋而咳嗽。心神煩悶。嘔吐不止。 漏蘆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 前胡(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 黃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芩湯(出聖惠方)治傷寒臟腑壅毒。不得宣疏。肌膚發斑。

黃芩 大青 川升麻 石膏(以上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川朴硝(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半。入豆豉。蔥白二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稍

又方(出聖惠方) 犀角屑(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梔子仁(半兩) 藍葉(一兩) 川升麻 (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黃芩散(出聖惠方)治傷寒十日內未得汗。表裡有熱。發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黃。心中煩 黃芩 大青 川升麻 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茵陳(一兩) 川朴硝(一兩) 梔子仁(半兩) 黃連(半兩去鬚)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 入竹葉 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大青散(出聖惠方)治傷寒身面發斑。

大青(一兩半) 川升麻(二兩) 甘草(二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 一大盞。 入豆豉小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治傷寒斑瘡欲出。脈洪大。心燥熱。但令患人溺於紙上。如金色是也。宜服名豬膽雞子湯(出聖惠方) 豬汁(一合) 釅醋(一合) 雞子(一枚打破去黃) 上相和。煎三兩沸。放溫。頓 服。強 人盡服。羸人六七沸服。汗出愈。

升麻散(出聖惠方)治傷寒熱毒不解。欲變成斑。解毒。

川升麻 梔子仁 大青 黃芩 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地黃汁半合。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角散(出聖惠方)治傷寒赤斑不止。

犀角屑 麻黃(去根節) 梔子仁 黃連(去鬚)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銼) 馬牙 硝郁 金(以上各一兩) 石膏(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 計時候

治傷寒黑斑出不止。宜服。

川升麻(一兩) 黃芩(一兩半)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犀角屑(一兩半) 川 芒硝(一兩)

天竺黃散 治傷寒發斑瘡。已出。心臟尚有餘熱不除。發斑煩躁。

天竺黃(研) 川升麻 子芩 茯神 犀角屑 赤芍藥 人參(去蘆頭) 鉛霜(研以 上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乾一兩)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梔子仁(一兩) 黃連(一分 去鬚)
上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煎竹葉湯下一錢。

黃連散 治傷寒斑毒不解。

黃連(一兩去鬚) 犀角屑(半兩) 石膏(二兩) 梔子仁(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阿膠湯 治傷寒一二日。及十余日。發黃膽。斑出。皆主之。(一名大青四物湯) 大青(四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明膠(半兩杵碎炒令黃燥亦用阿膠) 豉(五 兩) 上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

又方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 杏仁(三十粒) 芒硝(五合) 麻黃(二兩) 黃芩 (一兩) 巴 豆(三十粒) 上熬。搗蜜和丸如大豆。服三丸。當利毒。利不止。以米飲止之。家人視病 者。 亦可先服取利。則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預合置。

犀角湯 治傷寒熱毒內盛。身發赤斑。

犀角(鎊) 麻黃(去根節) 石膏(各一兩) 山梔子仁(一兩半) 黃連(去鬚三分) 上搗 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山梔子湯 治傷寒發斑。心躁煩亂。

山梔子仁(三分) 大青 升麻(各一兩) 阿膠(炒令燥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 用水 一盞半。入豉百粒。同煎至一盞。去滓。

麻黃葛根湯 治傷寒發斑。狀如錦紋。嘔逆。煩悶。

麻黃(去根節) 葛根(銼) 知母(焙)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黃芩(去黑心各一兩)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甘草(炙各半兩)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去滓。溫服。

犀角散 治傷寒毒瓦斯外攻。皮膚發斑。燥熱。

犀角(鎊) 黃芩(去黑心) 大青 馬牙硝(別研) 黃連(去鬚) 麥門冬(去心 焙各一兩) 山梔子仁 牛黃(別研) 赤茯苓(去黑皮) 天竺黃(別研) 甘草(炙各半兩) 麝香 (別研一錢) 上搗研為散。每服三錢匕。煎竹葉湯調下。

石膏湯 治傷寒黑斑。

石膏(一兩半) 麻黃(去根節) 桂(去粗皮一兩半) 葛根(一兩) 黃連 故鞋(一只去 土細銼) 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一分)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一盞。去滓。 溫服。衣覆取汗。

知母湯 治傷寒毒瓦斯滋盛。蒸於肌膚。發為赤斑。通身大熱痛。精神昏亂。

知母(焙) 牽牛子(炒) 山梔子仁 大黃(銼炒) 黃芩(去黑心) 牡丹(去心) 麻黃 (去根節各一兩) 荊芥穗 硝石 虎杖 射干 羌活(去蘆頭) 杏仁(各一分) 連翹(半兩) 半夏(一錢以生薑二錢同搗捻作餅子曝干) 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黃芩湯 治傷寒發斑。煩躁。除胃內瘀熱。

黃芩(去黑心一兩) 山梔子仁 甘草(炙一兩) 馬牙硝(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匕。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黃連散 治傷寒發斑。

黃連(去鬚一兩) 檳榔(銼半兩) 甘草(炙半兩) 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入蜜 少許。 如點湯。放溫服。不計時候。

玄參升麻湯 治傷寒失下。不當下之。熱毒在胃。發斑如錦紋。甚則煩躁譫語。兼治喉閉腫 升麻 玄參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為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溫毒亦能發。

化斑湯 治斑毒。

人參 石膏(各半兩) 葳蕤 知母 甘草〔各一兩(分)〕 上銼散。每服五錢匕。 水 一盞半。入糯米一合。煎八分。取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香豉湯 治腑臟暴氣斑點。

香豉(一升熬綿裹) 蔥須(切一兩) 石膏(八兩碎裹) 梔子仁(三兩擘) 生薑 (六兩) 大青(二兩) 升麻(三兩) 芒硝(三兩) 上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然 後

麻黃解肌湯 一二日便服之。

麻黃 甘草 升麻 芍藥 石膏(各一兩) 貝齒(三枚) 杏仁(三十枚) 上末之。 以水 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補虛。即宜也。

又方 麻黃(二兩) 黃芩 桂(各一兩) 生薑(三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 服。

葛根解肌湯 亦可服。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麻黃 大青 甘草 黃芩 石膏 桂(各一兩) 大棗 (四枚)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三服。微取汗。

升麻湯 治大人小兒傷風寒。瘟疫。頭痛發熱。腹疼。斑瘡已發未發。並可服。

升麻 干葛 甘草 芍藥(各等分)
上 咀。每服秤五錢重。水二盞。煎七分。去滓。 熱服。小兒量與。一法加紫草茸煎。

鼠粘子散 治傷寒斑瘡。毒瓦斯盛。脈洪。大便秘澀。咽膈不利。或致疼痛。語聲不出。

鼠粘子(炒) 丹參 升麻 甘草(炙) 干薄荷葉 上等分。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服。凡似感風熱。而咽疼聲重類疹証。正宜服之。

煮萍飲 治斑瘡甚者。

青萍 紫萍(各一握淨洗) 上煮羹。吃三服。

神仙紫雪

黃金(十兩) 寒水石 石膏(各四兩八錢) 犀角 羚羊角(各一兩) 玄參(一兩 六錢) 沉香 木香 丁香(各半兩) 甘草(八錢) 升麻(六錢) 上以水五升。煮黃金至三升。 去金。 入 入盆中。更須研朱砂、麝香各三錢。急攪令勻。候凝成雪也。每服一錢匕。細細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