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卷上 鼻部

鼻疽

【方歌】鼻疽生於鼻柱間,肺經鬱火發督原,堅硬色紫常木痛,千金仙方托裏痊。

【註】此證生於鼻柱,屬督脈經,鼻為肺竅,故又屬肺,由肺經鬱火凝結而成。堅硬色紫,時覺木痛。初宜服千金漏蘆湯,宣解鬱毒;次用仙方活命飲,加梔子、木通、薄荷、桔梗消之。若腫痛不減,勢欲作膿,則宜托裏透膿湯主之。外治法按癰疽潰瘍門。

方劑:千金漏蘆湯

組成:漏蘆(一兩) 枳殼(麩炒,一兩)朴硝(一兩) 大黃(一兩五錢)甘草(生,一兩) 麻黃(一兩)黃芩(一兩) 白蘞(一兩)連翹(去心,一兩) 升麻(一兩)
共研末,每用二錢,水一鍾,薑三片,薄荷葉一錢,煎五分溫服,以取便利為度。

【方歌】千金漏蘆濕疽發,色紫堅疼效更嘉,漏蘆枳殼硝黃草,麻芩白蘞翹升麻。

又方: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托裏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鼻疔

【方歌】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竅腫引腦門疼,甚則唇腮俱浮腫,肺經火毒蟾離宮。

【註】此證生於鼻孔內,鼻竅腫塞,脹痛引腦門,甚則唇腮俱作浮腫,由肺經火毒,凝結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細研末,吹入鼻竅。若腫硬外發,用離宮錠塗之。此證初起之時,須當速治,遲則毒氣內攻,以致神昏、嘔噦,鼻腫如瓶者逆。

方劑:蟾酥丸(見疔瘡門)離宮錠(見腫瘍門)

鼻淵

【方歌】鼻淵濁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穢而腥,膽熱移腦風寒火,控腦砂因蝕腦蟲。

【註】此證內因膽經之熱,移於腦髓,外因風寒凝鬱火邪而成。鼻竅中時流黃色濁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若久而不愈,鼻中淋瀝腥穢血水,頭眩虛暈而痛者,必係蟲蝕腦也,即名控腦砂,宜天羅散服之。但此證久則必虛,當以補中益氣湯兼服之即效。

方劑:奇授藿香丸

組成:藿香連枝葉(八兩)
研細末,雄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食後蒼耳子湯下,或黃酒送下。

【方歌】奇授藿香鼻淵流,濁涕淋漓久不休,豬膽汁合藿香末,蒼耳湯下患可瘳。

又方:天羅散

組成:絲瓜藤(近根處者,燒存性)
為末,每用三錢,食後黃酒送下。

【方歌】天羅蟲蝕腦髓中,頭痛鼻流血水腥,絲瓜根燒研細末,黃酒調服慣殺蟲。

又方:補中益氣湯(見潰瘍門)

鼻匿瘡

【方歌】鼻匿瘡多小兒生,鼻下兩旁斑爛形,總由風熱客於肺,膿汁浸淫癢不疼。

【註】此證多生小兒鼻下兩旁,色紫斑爛,由風熱客於肺經。
膿汁浸淫,癢而不痛,宜服澤瀉散,外搽青蛤散即愈。

方劑:澤瀉散

組成:澤瀉 鬱金山梔(生) 甘草(生,各一錢)
共研末,每服一錢,甘草煎湯調下。

【方歌】澤瀉散治鼻〔匿〕患,膿汁浸淫肺火毒,澤瀉鬱金梔草末,甘草煎湯調送服。

又方:青蛤散

組成:蛤粉(煅,一兩) 青黛(三錢)石膏(煅,一兩) 輕粉黃柏(生末,各五錢)
共研細末,先用香油調成塊,次加涼水調稀,薄塗瘡處。

【方歌】青蛤散塗鼻〔匿〕消,蛤粉青黛煅石膏,輕窄嶼ff研極細,香油拌塊涼水調。

鼻瘡

【方歌】鼻瘡肺熱生鼻中,燥乾如火微腫疼,內服黃芩外定痛,燥乾黃連膏潤靈。

【註】此證生於鼻竅內,初覺乾燥疼痛,狀如粟粒,甚則鼻外色紅微,腫痛似火灸。由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成此瘡。內宜黃芩湯清之,外用油紙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內。若乾燥者,黃連膏抹之立效。

方劑:黃芩湯

組成:黃芩(酒炒,二錢) 甘草(生,五分)麥冬(去心,一錢) 桑白皮(生,一錢)梔子(連皮酒炒,一錢五分)連翹(去心)赤芍 桔梗薄荷 荊芥穗(各一錢)水煎,食後服。

【方歌】黃芩湯醫肺火盛,鼻內生瘡赤腫疼,芩草麥冬桑梔翹,赤芍桔梗薄荷荊。

又方:辰砂定痛散

組成:辰砂(末,五分) 冰片(二分)胡黃連(末,二兩) 石膏(煅)
共研細末。

【方歌】辰砂定痛鼻瘡乾,冰片胡連膏煅研,油紙捻藥入鼻孔,消疼散熱效通仙。

又方:黃連膏

組成:黃連(三錢) 當歸尾(五錢)生地(一兩) 黃柏(三錢)薑黃(三錢)香油十二兩,將藥煠枯,撈去渣;下黃蠟四兩溶化盡,用夏布將油濾淨,傾入磁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方歌】黃連膏潤諸燥瘡,歸尾生地柏薑黃,油煠去渣加黃蠟,布濾攪凝塗抹強。

鼻痔

【方歌】鼻痔初起榴子形,久垂紫硬礙氣通,肺經風濕熱鬱滯,內服辛夷外點平。

【註】此證生於鼻內,形如石榴子,漸大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礙人氣息難通。由肺經風濕熱鬱,凝滯而成。
內服辛夷清肺飲,以清肺熱;外以磠砂散,逐日點之,漸化為水而愈。宜戒厚味、暴怒,庶不再發。

方劑:辛夷清肺飲

組成:辛夷(六分) 甘草(生,五分)石膏(煅) 知母梔子(生研) 黃芩(各一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三片)升麻(三分)百合 麥冬(去心,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或加羌活、防風、連翹、薄荷。

【方歌】鼻痔辛夷清肺飲,辛草膏知梔子芩,枇杷升麻百合麥,或加羌活翹薄斟。

又方:磠砂散(見耳部耳痔內)

肺風粉刺

【方歌】肺風粉刺肺經熱,面鼻疙瘩赤腫疼,破出粉汁或結屑,枇杷顛倒自收功。

【註】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

方劑:枇杷清肺飲

組成:人參(三分)枇杷葉(刷去毛,蜜炙,二錢)甘草(生,三分) 黃連(一錢)桑白皮(鮮者佳,二錢) 黃柏(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

【方歌】枇杷清肺枇杷葉,參草黃連桑白皮,黃柏同煎食遠服,肺風粉刺盡皆宜。

又方:巔倒散

組成:大黃 硫黃(各等分) 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以涼水調敷。

【方歌】顛倒散敷功效極,大黃硫黃各研細,等分再勻涼水調,耑醫酒齇肺風刺。

酒皰鼻

【方歌】酒齇鼻生準及邊,胃火薰肺外受寒,血凝初紅久紫黑,宣鬱活瘀緩緩痊。

【註】此證生於鼻準頭,及鼻兩邊。由胃火薰肺,更因風寒外束,血瘀凝結。故先紅後紫,久變為黑,最為纏綿。治宜宣肺中鬱氣,化滯血,如麻黃宣肺酒、涼血四物湯俱可選用,使榮衛流通,以滋新血。再以顛倒散,敷於患處。若日久不愈,以梔子仁丸服之,緩緩取愈。

方劑:麻黃宣肺酒

組成:麻黃 麻黃根(各二兩) 頭生酒五壺,將藥入酒內,重湯煮三炷香,露一宿,早晚各飲三五杯,至三五日出膿成瘡;十餘日則膿盡,膿盡則紅色退,先黃後白而愈。

【方歌】麻黃宣肺酒齇鼻,血熱上注外寒瘀,麻黃並根入酒泡,重湯煮飲效不虛。

又方:涼血四物湯

組成:當歸 生地川芎 赤芍黃芩(酒炒) 赤茯苓陳皮 紅花(酒洗) 甘草(生,一錢)
水二鍾,薑三片,煎八分,加酒一杯,調五靈脂末二錢,熱服。氣弱者,加酒炒黃耆二錢立效。

【方歌】涼血四物齇鼻紅,散瘀化滯又調榮,芩苓四物陳紅草,薑煎加酒入五靈。

又方:梔子仁丸

組成:梔子仁研末,黃蠟溶化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茶清嚼下,忌辛辣之物。

【方歌】梔子仁丸齇鼻赤,紫黑纏綿皆可施,梔子為末黃蠟化,丸如彈子茶清食。

又方:顛倒散(見肺風粉刺)\耳部

黑疔

【方歌】黑疔暗藏耳竅生,色黑根深椒目形,痛如錐刺引腮腦,破流血水火毒攻。

【註】此證生於耳竅暗藏之處,由腎經火毒所發,亦有因服丹石熱藥,積毒而成者。色黑根深,形如椒目,疼如錐刺,痛引腮腦,破流血水,急服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水調濃,滴於耳竅內,立效。毒甚者以黃連消毒飲疏解之,黃連解毒湯清之即瘥。

方劑:黃連解毒湯

組成:黃連 黃芩黃柏 生梔子(研,各一錢五分) 水煎熱服。

【方歌】黃連解毒焮痛瘡,諸般疔毒煩躁狂,黃連芩柏生梔子,四味煎服保安康。

又方:蟾酥丸(見疔瘡門)黃連消毒飲(見頭部百會疽)

耳疳

【方歌】耳疳時出黑臭膿,青震白纏黃色聤,胃濕相兼肝經火,紅風偏肝血熱成。

【註】此證耳內悶腫出膿,因膿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膿者,名耳疳;出青膿者,名震耳;出白膿者,名纏耳;出黃膿者,名聤耳,俱由胃濕與肝火相兼而成。
宜柴胡清肝湯主之。氣實火盛者,以龍膽瀉肝湯服之。
惟風耳則出紅膿,偏於肝經血熱,宜用四物湯加丹皮、石菖蒲服之。外俱用醬茄內裏然油滴之,俟膿淨換滴耳油,時時滴入,腫消生肌自愈。

方劑:滴耳油

組成:核桃仁研爛,擰油去渣,得油一錢,兌冰片二分。每用少許,滴於耳內。

【方歌】滴耳油治耳疳證,膿淨滴之效更深,核桃擰油消腫痛,冰片發散熱通神。

又方:柴胡清肝湯(見前鬢疽)龍膽瀉肝湯(見腰部纏腰火丹)四物湯(見瘡瘍門)

耳衄

【方歌】耳衄上焦血熱成,鮮血時流耳竅中,肝火柴胡清肝治,胃熱生地麥門冬。

【註】此證由上焦血熱所致,耳竅中時流鮮血。若肝脈弦數者,以柴胡清肝湯服之;腎脈虛數者,以生地麥冬飲主之。總以涼血為急,乃抽薪止沸之法也。外以神塞丸塞之即瘥。

方劑:生地麥冬飲

組成:生地 黃麥冬(去心,各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方歌】生地麥冬耳衄鮮,上焦血熱是其原,各用五錢煎食後,清肺降火保平安。

又方:神塞丸

組成:麝香(一分) 生白礬(一錢)沈香(三分) 糯米(五十粒)
共研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薄綿裹之,如左耳出血塞右鼻,右耳出血塞左鼻;右鼻出血塞右耳,右鼻出血塞左耳;兩耳俱出血塞兩鼻,兩鼻俱出血塞兩耳。

【方歌】神塞麝香生白礬,沈糯同研麵糊丸,大如梧子薄綿裹,塞入耳鼻衄血痊。

又方:柴胡清肝湯(見前鬢疽)

耳痔耳蕈耳挺

【方歌】耳痔蕈挺耳竅生,肝腎胃火凝結成,微腫悶疼皮損破,塞久令人必重聽。

【註】此三證皆生耳內,耳痔形如櫻桃,亦有形如羊奶者;耳蕈形類初生麻菇,頭大蒂小;耳挺形若棗核,細條而長,努出耳外。俱由肝經怒火、腎經相火、胃經積火凝結而成。微腫悶疼,色紅皮破,不當觸犯偶犯之,痛引腦巔。皆宜服梔子清肝湯,外用磠砂散點之,漸漸消化。

方劑:梔子清肝湯

組成:梔子(生研) 川芎當歸 柴胡白芍(酒炒) 丹皮(各一錢)甘草(生,五分) 石膏(煅)牛蒡子(炒,研,各一錢) 黃芩黃連(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方歌】梔子清肝蕈痔挺,腎肝胃火忿怒成,芎歸柴芍丹皮草,膏蒡芩連用有功。

又方:磠砂散

組成:磠砂(一錢) 輕粉雄黃(各三錢) 冰片(五釐)
共研細末,水調濃,用穀草細梗咬毛,蘸點痔上。

【方歌】磠砂散實有奇功,痔蕈挺在耳內生,輕片磠雄研為末,水調點痔消縮形。

旋耳瘡

【方歌】旋耳瘡生耳後縫,瘡延上下連耳疼,狀如刀裂因濕熱,穿粉散搽即成功。

【註】此證生於耳後縫間,延及耳摺,上下如刀裂之狀,色紅時津黃水,由膽、脾濕熱所致。然此瘡月盈則瘡盛,月虧則瘡衰,隨月盈虧,是以又名月蝕瘡也。宜穿粉散搽之,即可成功。

方劑:穿粉散

組成:輕粉(研,隔紙微炒) 穿山甲(炙)鉛粉 黃丹(水飛過,各三錢)
共研極細末,香油調敷。

【方歌】穿粉散敷旋耳瘡,清熱滲濕油調良,輕粉研細隔紙炒,穿山甲共鉛粉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