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及諸風方一十四首

(灸法附)病源中風者。風氣中於人也。風是四時之氣。分布八方。主長養萬物。從其鄉來者。而人中少死病。不從卿來者。人中多死病。其為病也。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其人經脈行於五臟者。各隨臟腑而生病焉。心中風。但得偃臥。不得傾側。若唇赤流汗者可療療。五六日而死。肝中風。但踞坐不得低頭。若連兩目連額。色微有青。唇青面黃者可療。

急灸肝俞百壯。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是肝已傷。不可複療。數日而死。脾中風。踞而腹滿。通身黃。吐咸汁出者可療。急灸脾俞百壯。若手足青者。不可複療。腎中風。踞而腰痛。

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可療。急灸腎俞百壯。若齒黃赤。須發直。面土色者。不可複療。肺中風。偃臥而胸滿短氣。胃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療。

急灸肺俞百壯。若色黃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複療。其人當妄。掇空指地。或自拈衣尋衣縫。如此數日而死。診其脈虛弱者。亦風也。緩大者亦風也。浮虛者亦風也。滑散者亦風也。(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中風汗出乾嘔。桂枝湯方。

桂心 甘草(炙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掰)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生薑五兩。忌生蔥海藻菘菜。

又桂枝湯。療中風。身體煩疼。惡寒而自汗出。頭強痛急方。

桂心(五兩) 生薑(八兩) 甘草(二兩炙) 葛根(八兩)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掰)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溫覆取汁。陸伯庸用良。忌生蔥海藻菘菜。(人玉曰此仲景桂枝加葛根湯方也今雲頭強痛急當作項強痛急才是)

又麻黃湯。療中風。氣逆滿悶短氣方。

麻黃(三兩去節) 甘草(二兩炙) 石膏(四兩碎綿裹) 杏仁(五十枚去兩仁及尖皮碎)人參(三兩) 乾薑(五兩) 茯苓 防風(各四兩) 桂心(三兩) 半夏(一升洗)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服。甚良。忌海藻生蔥羊肉餳菘菜。

又茯苓湯。療中風入腹。心下如刺。不得臥。或在脅下。轉動無常。腹滿短氣。 欲死。此病或中虛冷。或素有宿食。食飲不消。或素風氣在內。今得他邪。複於五臟。故成此病方。

茯苓(二兩) 芎 乾薑 芍藥 白朮 當歸 人參(各一兩) 枳實(三分炙) 甘草(炙一兩)
上九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日三。若病劇者。可相去如人行五裡頃一服。胸中有氣。可加人參二兩。服一劑不瘥。不過兩劑。神良。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酢。(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翼中風論︰聖人以為風是百病之長。深為可憂。故避風如避矢。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昔頭風豈可再發。只由不灸。其本不除。所以學人不得專恃於針及湯藥等。○病畢瘥。既不若灸。安能拔本塞源。是以雖豐藥餌。諸療之要。在火艾為良。初得風之時。當急下火。火下即定。此煮湯熟。已覺眼明。豈非大要。其灸法先灸百會。次灸風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

次灸曲池。次灸間使,各三壯。次灸三裡五壯。其炷如蒼耳子大。必須大實作之。其艾又須大熟。從此以後。日別灸之。至隨年壯止。凡人稍覺心神不快。即須灸此諸穴各三壯。不得輕之。苟度朝夕,以致殞斃。誡之哉。誡之哉。

又論曰︰學人凡將欲療病。先須灸前諸穴。莫問風與不風。皆先灸之。此之一法。醫之大術好。仍不及三月三日者。又有卒死之人。及中風不得語者。皆急灸之。夫卒死者氣入五臟。

為生平風發。強忍怕痛不灸。忽然卒死。謂是何病。所以皆必灸之。是大要也。

又論曰︰夫得風之時,則依此次第療之。不可違越。若不依此。當失機要。性命必危。

又凡初得風。四肢不收。心神 憒。眼不識人。言不退場門。凡中風多由熱起。服藥當須慎酒麵羊肉生菜冷食豬魚雞牛馬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瀝湯方。

竹瀝(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訖。覺四體有異似好,以進後方。(土弱日一云有荊瀝一升)

又方

麻黃(去節) 防風(各一兩半) 芎 防己 附子(炮) 人參 芍藥 黃芩 桂心甘草(炙各一兩)(一升)生葛汁(五合
上十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瀝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五日更服一劑。頻與三劑。慎如上法。漸覺稍稍損。次進後方。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竹瀝(二升) 防己(一兩) 麻黃(三兩去節) 防風 升麻 桂心 芎 獨活 羚羊角(各二兩屑)
上九味切,以水四升。並瀝,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兩日進一劑。進三劑。若手足冷。

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次進後方。忌生蔥等如前。

又方 防風 麻黃(去節) 芍藥(各一兩半) 防己 桂心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三分炮) 甘草(炙) 白朮(一兩)石膏(二兩碎
上十七味,以水八升煮減半。下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裡再服。有氣加橘等。

又煮散方。

防風 獨活 芍藥 黃耆 人參 芎 白朮 丹參 薯蕷 茯神 桂心 麥門冬(去心) 山艽石斛 防己兩) 橘皮(三兩) 生薑(二兩切) 乾地黃(六兩) 附子(三兩炮) 遠志(三兩去心)上三十三味搗篩為散。每煮以水三升,納藥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滓。頓服之。日別一服。覺心中煩熱,以竹瀝代水煮之。(千金有黃芩檳榔蒿本杜仲犀角無出茱萸薯蕷甘草麥門冬附子)

又凡患風人多熱。宜服荊瀝方。

荊瀝 竹瀝 生薑汁(各五合)
上三味相和。溫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後當服此荊瀝。常作此將息。

防風湯。主偏風。甄權處治安平公方。

防風 白朮 芎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 (各一兩) 薏苡仁 杏仁(去尖皮兩仁者)人參 葛根 羌活(各二兩) 麻黃(四兩去節) 石膏(碎綿裹) 桂心(各二兩) 生薑(五兩切)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服一劑覺好。更服一劑。一劑一度灸之。服九劑湯九度灸之。灸風池一穴。肩 一穴。曲池一穴。支溝一穴。五樞一穴。陽陵泉一穴。巨墟下廉一穴。合七穴即瘥。仁壽宮備身患腳。奉效灸環跳陽陵泉巨墟下廉陽輔即起行二穴。即得跪起。庫狄欽偏風不得挽弓。灸肩 一穴即瘥。前方忌桃李生蔥。(千金翼本方並云針此云灸者蓋王道不取針也)

又一切風虛方。常患頭痛欲破者。

杏仁(九升去尖皮兩仁者曝乾)
上一味搗作末,以水九升研濾如作粥法。緩火煎。令如麻浮上。匙取和羹。粥酒納一匙服之。每食即服。不限多少。服十日後大汗出。二十日後汗止。慎風冷豬魚雞蒜大酢。一劑後諸風減瘥。春夏恐酢少作服之。秋九月後煎之。此法神妙。可深秘之。(並出第十六卷中千金同)備急療若卒覺體中恍恍。皮肉習習此即欲中風方。

急取獨活桂心各五兩二味切,以酒三升漬。於火邊炙之使暖。一服五合。日三加至一升良。忌生蔥。(千金同出第二卷中)

近效薏苡仁湯。療諸風方。

薏苡仁(五合) 葳蕤 生薑 茯神(各三兩) 生犀角末(二兩) 烏梅(七枚) 麥門冬(去心) 竹瀝(各三合) 白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緩煮。取二升七合汁,絞去滓,納竹瀝白蜜攪調。細細飲之。不須限以服勿輕尤佳,以防風候。忌食米醋油脂陳敗難消等物,以前方療暴風手足癱廢。言語謇澀。

神情恍惚。游風散走。或出諸四肢 痺。有所不穩。似綠風候。即合服之。十日服一劑甚佳。

卒中風方七首

千金芎 湯。主卒中風。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 (六分) 杏仁(二十枚去兩仁尖皮碎) 黃芩 當歸(炙) 石膏(碎綿裹) 麻黃(去節) 桂心 秦艽(炙) 甘草(炙) 乾薑(各四分)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主卒中風。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 (六分) 黃芩 當歸 桂心 秦艽 乾薑 甘草(炙) 麻黃(去節) 黃連(各四分) 杏仁(二十枚去皮尖兩仁碎)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大汗。忌生蔥海藻菘菜豬肉。(並出第八卷中)

崔氏小續命湯。療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惚惚。神情悶亂。

中。凡得四十六劑。風疾迄今不發。余曾任殿中少鹽,以此狀說向名醫。咸雲此方為諸湯之最要。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芍藥 芎 甘草(炙) 杏仁(去兩仁尖皮碎) 桂心(各一兩) 防風(一兩半) 附子(一枚大者炮) 生薑(五兩)上一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甚良。不瘥。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之。可以防喑也。

忌子倍芍藥服之)

又續命湯方。(太府梁卿得效)麻黃(去節) 茯神 生薑(各三兩) 附子(炮) 防己 甘草(炙各一兩半) 芎細辛
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分三服。服別相去八九裡許。覆取汗。

可服三劑。間五日一進。慎如藥法。本方云︰間五日一進。若老弱虛羸。非間十日以上不可頻服,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生菜大酢。(並出第六卷中)

備急療卒得中風急悶亂欲死方。

灸足大趾下橫紋。隨年壯。

又不能語者方。

灸第三或第五椎上。百五十壯。(並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小續命湯療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目不停。舌強不能語。諸中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方。

大附子(一枚炮) 芍藥(一兩) 生薑(五兩) 芎 (一兩) 甘草(一兩炙) 麻黃(三兩去節) 白朮(一兩) 木防己(一兩) 防風(六分)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人參(一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大善。可作三四劑必佳。忌豬肉海藻桃李生蔥菘菜。(出第十四卷中)

四時中風方四首

古今錄驗療中風發三春。脈浮短者多凶。大而長可療。青龍湯方。

甘草(一兩炙) 麻黃(二兩去節) 桂心(七寸) 大棗(二十枚擘) 生薑 芍藥(各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為再服。初服覆取汗。後即止。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又療中風發三夏。脈沉緊。惡寒不汗煩。三陽湯方。

當歸(一兩) 生薑(二兩) 甘草(五分炙) 麻黃(五兩去節) 杏仁(四十枚去尖皮兩仁碎) 石膏(二兩碎綿裹)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半分再服,忌海藻菘菜等物。

又療中風發三秋。脈浮大而洪長。扶金湯方。

葛根(三兩) 獨活(二兩) 附子(一兩炮四破) 石膏(二兩碎綿裹)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九合。晝二夜一。忌豬肉冷水等物。

又療中風發三冬。脈浮大者。溫脾湯方。

芎 (二兩) 石膏(四分碎綿裹) 甘草(四分炙) 黃芩(三兩) 杏仁(十四枚去尖皮兩仁碎) 麻黃(六分去節) 蜀椒(二分去目閉口汗) 防風(四分) 桂心(五分)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中風發熱方三首

深師十一味防風湯。療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風 當歸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三分) 茯苓 天門冬(去心) 附子(炮) 乾地黃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大小便不利,納大黃人參各二分。大棗三十枚掰。生薑三兩。忌海藻菘菜豬肉蕪荑大酢桃李雀肉等。

又防風湯。療中風發熱。頭痛面赤。吸吸苦熱。惡風煩悶。身中 而疼。其脈浮而數者方。

防風 白朮 桂心 蜀椒(汗)黃芩 細辛 芍藥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麻黃(三兩去節)石膏(二兩碎綿裹) 大棗(三十枚掰)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生蔥生菜。(出第三卷中)

范汪療中風發熱。大戟洗湯方。

大戟 苦參
上二味等分搗篩藥半升。用醋漿一斗。煮之三沸。適寒溫洗之。從上下寒乃止。小兒三指撮之。醋漿四升煮如上法。(肘後同出第一卷中)

賊風方一十二首

病源賊風者。謂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此風至能傷害於人。故言賊風也。其傷人也。但痛不可抑按。不得動轉。痛處體平無熱。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但覺身體內凜凜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而不去。重遇冷風相搏。乃結成瘰及偏枯。遇風熱氣相搏。乃變作附骨疽也。(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賊風入腹。五臟四肢心胸急痛。背反寒。咽乾口噤戴眼方。(此故是大續命湯藥分兩不同)

麻黃(三兩去節) 石膏(碎綿裹) 當歸 芎 甘草(炙) 乾薑 桂心(各二兩)黃芩(一兩) 杏仁(三十枚去兩仁尖皮)
上九味 咀,以水酒各五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秦艽湯。療賊風入腹。搶心拘急。四肢不隨。腹滿欲死者方。

桂心 防風 黃芩 乾薑 茱萸 秦艽 甘草(各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湯令熱。不瘥更作。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竹瀝湯。療大虛挾風。及賊風入腹。腹中拘痛。煩亂恍惚。妄語迷惑不知人。口噤不開。

余病。體虛受風。躁憒欲死方。

秦艽 甘草(炙) 防風 當歸(各二兩) 茵芋 烏頭(炮) 乾薑 細辛 人參 黃芩桂心 天雄(炮) 木防己 茯苓 白朮(各一兩)
上十五味切,以竹瀝一斗半,煮取五升。隨病加後藥。胸逆滿加前胡二兩半。半夏二兩洗。朮附子炮各一兩。腹中痛加芍藥二兩。椒一兩。汗煩加知母一兩。口乾加麥門冬一兩去心。體痺加麻黃二兩去節。有方不用朮附子。用半夏二兩。忌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生蔥生菜桃李雀肉酢物等。

又大續命湯。療毒風賊風。身體不能自收。不知痛處。咽中卒不得語。若拘急腰痛。引頸目眩。不得見風。坐欲卻倒。覺即反張。脊不著席。脈動不安。恍惚恐懼欲啼。上氣嘔逆面腫方。

杏仁(三十枚去雙仁皮尖碎) 芎 石膏(碎綿裹) 甘草(炙) 桂心 當歸 麻黃(去節)黃芩(各一兩)乾薑(一兩)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分為四服。取微汗。汗出粉之。勿見風。

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茵芋酒。療賊風濕痺。身體不能自動。四肢偏枯。火炙不熟。骨節皆疼。手足不仁。

皮中淫淫如有蟲行。搔之生瘡。癮疹起手。不得上頭。頭眩瞑。甚者狂走。歷節腫及諸惡風。

悉茵芋 烏頭(炮) 天雄(炮) 石南 女葳 附子(炮) 躑躅花(熬) 秦艽 木防己 防風(各二兩)
上十味 咀,以絹囊盛之。清酒三斗漬之。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平旦服一合。

不知。稍增之可至二合,以意消息。忌如常法。

又甘草湯。療心腹絞痛。賊風入腹。脹滿拘急。不得氣息。並轉筋。寒中下重。溫中止痛。利大小便方。

甘草(炙) 防風(各一兩半) 吳茱萸 乾地黃 芍藥 當歸 細辛 乾薑(各一兩)
上八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良。忌海藻菘菜生蔥菜蕪荑。

又烏頭膏。療賊風。身體不隨偏枯。口 僻。及傷風寒身強直方。

烏頭(炮) 野葛(炙五兩去心) 莽草(一斤)
上三味 咀,以好酒漬令淹漸。再宿三日漬之,以不中水豬肪五斤。煎成膏。合藥。作東向露灶,以葦薪煎之。三上三下。藥成去滓。有病者向火摩三千過。汗出即愈。若觸露鼻中塞。對火摩頭頂。鼻中即通。藥不可令入口眼也。(並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賊風所中。腹內攣急方。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一兩炙切) 石膏(如雞子大碎之綿裹) 鬼箭羽(削圍如雞子大)
上四味,以東流水二杯,煮取一杯。頓服之。忌海藻菘菜。

又大岩蜜湯。主賊風。腹中。

絞痛。並飛尸遁疰。發作無時。發則搶心。脹滿脅下。如刀錐刺。並主少陰傷寒方。

甘草 乾地黃 細辛 乾薑 當歸 羊脂(青羊脂更勝) 桂心 茯苓 吳茱萸 芍藥(各一兩) 梔子(十五枚掰)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脂。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蕪荑酢物。(深師同短劇治中惡一方無桂心有防風)

又烏頭湯。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腹。攻五臟人陰縮。手足厥逆方。

烏頭(十五枚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枚擘) 生薑(一斤) 桂心(六兩)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別取烏頭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減五忌

又倉公當歸湯。主賊風口噤。角弓反張。身體強直方。

當歸 細辛 防風(各六分) 獨活(三分) 麻黃(十分去節) 附子(四分炮去皮)
上六味切,以清酒八升。水四升合,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口不開者。校口下湯。一服當蘇。再服小汗。三服大汗。忌豬肉生蔥。(廣濟同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續命湯。療中風賊風入腹。角弓反張。口噤舌不停。目視不見。不能語。舉身不仁。或心腹絞痛方。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防風(一兩半) 生薑(五兩) 人參 芎 芍藥 麻黃(去節) 木防己(各一兩) 大附子(一枚炮)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令汗。可服三劑。不令人虛。本方有十三味。見藥止有十味。忌海藻豬肉菘菜冷水魚等物。(出第十卷中)

歷節風方一十首

病源歷節風之狀。短氣白汗出。歷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致。亦有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風歷關節。與血氣相搏交擊。故疼痛。血氣虛則汗出。風冷搏於筋,則不可屈伸。為歷節風也。(出第二卷中)

深師大風引湯。療男女歷節風大虛。手腳曲戾或變狂走。或悲笑。言語錯亂。無所不療方。

茯苓 防風 當歸 白前 乾薑 甘草(炙各二兩) 大豆(一升) 生薑 獨活(各三兩) 遠志(去心) 附子(炮) 人參(各一兩) 大棗(三十枚)
上十三味切。先以水一斗五升。煮豆棗取一斗,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為五服。

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蒜面生菜等物。(出第九卷中)

千金論曰︰夫歷節風著人久不療者。令人骨節蹉跌。變成癲病。不可不知。古今以來。

無問貴賤。往往苦之。此是風之毒害者也。療之雖有湯藥。而並不及松膏松節酒。若 旅家貧不可急辦者。宜服諸湯。猶勝不療。但於痛處灸三七壯佳。又防己湯。療風發歷節。四肢疼痛。如捶

不可忍者方。

防己 茯苓 白朮 桂心 生薑(各四分) 人參(二兩) 烏頭(七枚炮) 甘草(三兩炙)
上八味切,以苦酒一升。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半。一服八合。日三夜一。當覺熱痺忽忽然。宜

又大棗湯。療歷節疼痛方。

大棗(十五枚掰) 黃(四兩) 附子(一枚炮) 生薑(一兩) 麻黃(五兩去節)甘草(一尺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古今錄驗同)

又療歷節諸風。百節酸疼不可忍方。

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不能五十遍二十遍亦可用)
上一味以煉蘇三升。溫和松脂三升。熟攪令極調。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數數食面粥為佳。慎血腥。生冷。酢物。果子。百日瘥。

又松節酒。主歷節風。四肢疼痛猶如解落方。(通按 音投酒再釀也)松節(四十斤細銼以水四石煮取一石) 豬椒葉(四十斤細銼以水四石煮取一石)
上二味澄清。合漬乾曲五斗候發,以糯米四石五斗釀之。依家醞法四 。勿令寒冷熱。

第一 時下後諸藥。

柏子仁(五兩) 磁石(十二兩末) 獨活(十五兩) 天雄(五兩炮) 茵芋(四兩炙) 防風(十兩) 秦艽(六兩) 芎 (五兩) 人參(四兩) 萆 (五兩)
上十味細切,納飯中炊之。下 為池。 足訖。封頭四十日。押取清。適性服之。勿令至醉吐。忌豬肉冷水。

又方松膏一升搗。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數劑即愈。

又方松葉三十斤。酒二石五斗。漬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並出第八卷中)

延年療歷節風四肢頭面腫方。

黃 (十二分) 獨活(八分) 生地黃(切三升曝乾) 豆豉(一升熬) 鼠粘子(三升曝乾)
上五味搗篩為散。一服方寸匕。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蕪荑蒜面豬肉。(一方無鼠粘子)

又療歷節風流入腰腳方。

獨活(六兩) 玄參(四兩) 犀角(屑) 升麻(各三兩) 生地黃(切三升曝乾) 豉(三合熬) 鼠粘根(切三升曝乾)
上七味搗篩為散。服方寸匕。飲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蕪荑蒜面。(並出第十卷中)

古今錄驗防風湯。主身體四肢節解疼痛如墮脫。腫按之皮急。(一作陷)頭眩短氣。溫溫悶亂如欲吐方。

防風 桂心 知母(各四兩) 白朮 生薑(各五兩) 芍藥 甘草(各三兩炙) 附子(二枚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忌生蔥豬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四卷中千金有半夏杏仁芎 為十味無附子)

中風角弓反張方七首

病源風邪傷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諸陽經故也。(出第一卷中)

肘後療中風。無問男子婦人。中風脊急。身 如弓。紫湯方。

雞屎(二升) 大豆(一升) 防風(三兩切)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防風取三合汁。豆雞屎二味 中熬之令黃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後用防風汁和。分為再服。相去如人行六七裡。衣覆取汗忌風。(出第二卷中)

短劇大岩蜜湯。療中風身如角弓反張。並生卒心腹絞痛方。

茯苓 芎 當歸 甘草(各一兩炙) 桂心(二兩半) 梔子(十四枚掰) 吳茱萸(三兩) 細辛 乾薑 乾地黃(各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相去如行十裡頃。若痛甚者。加羊脂三兩當歸芍藥人參各一兩。心腹脹滿堅急者。加大黃三兩。忌酢生蔥生菜海藻菘菜蕪荑等。(出第四卷中)

千金小岩蜜湯。主惡風。角弓反張。飛尸入腹。絞痛悶絕。往來有時。筋急少陰傷寒。

口噤不利方。

大黃(二兩) 雄黃(一兩) 青羊脂 乾薑 桂心 芍藥 甘草(炙) 細辛 乾地黃(各四分) 吳茱萸(三兩) 當歸(四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藥。用水三斗,煮取九升。分十服,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深師同)

又療半身不隨。手足拘急。不得屈伸。體冷。或智或痴。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狀。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大小便不利方。

人參 桂心 當歸 獨活 黃芩 乾薑(各三分) 甘草(二分炙) 石膏(六分碎綿裹)杏仁(四十枚去皮兩仁尖碎)
上九味切,以井華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二服。日二。覆取汗。不汗更合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等物。

又療賊風口噤角弓反張 者方。

當歸 防風(各三分) 獨活(六分) 麻黃(去節五分) 附子(一枚炮) 細辛(二分)
上六味切,以酒五升。水二升,煮取三升。服一升。口不開。尺 口下湯。一服當開。

二服小汗。三服大汗。又單服荊瀝。忌豬肉冷水生菜。(並出第八卷中)

備急療若身體角弓反張。四肢不隨。煩亂欲死者方。

清酒(五升) 雞屎白(一升熬)
上二味搗篩合和。揚之千遍。乃飲之。大人服一升。小兒服五合。更小者服三合良。(肘後同出第二卷中)

必效療風入耳。角弓反張。及婦人風方。

烏豆二升。熬令聲絕。酒三升,納鐺中急攪以絹濾頓服取汗。不過三劑。極重者和雞糞合熬。若口不開者灌之良。(備急文仲同出第三卷中)

古今錄驗療卒中風。身體直。角弓反張。口噤。西州續命湯方。

麻黃(去節) 乾薑(各三兩) 附子(一兩炮) 防風 桂心 白朮 人參 芎 當歸 甘草(炙各一兩)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及兩仁碎)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未食分再服。覆令汗出。(文仲同出第一卷中)

風口噤方一十首

病源諸陽經筋皆在於頭。三陽之筋。並絡入於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

故口噤不開。診其脈遲者生。(出第一卷中)

深師竹瀝湯。療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方。

淡竹瀝(一斗) 防風 葛根(各一兩) 菊花 細辛 芍藥 白朮 當歸 桂心 通草防己 人參(各一兩) 甘草(炙) 附子(炮) 茯苓 玄參(各一兩) 秦艽 生薑(各二兩)楓寄生(三兩)
上十九味切,以淡竹瀝一斗。煮藥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菜生蔥醋桃李雀肉等物。

又甘竹瀝湯。療卒中惡風噎倒悶。口噤不能語。肝厥。尸蹶死不識人。閉目。灸針不知痛。風狂。宜服此湯方。

甘竹瀝(一斗) 生薑(三兩) 防風 甘草(炙各三兩) 防己 麻黃(去節) 人參黃芩
上十四味 咀,以湯漬藥令赤。合竹瀝煮取四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生菜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排風湯。主諸毒風氣邪風所中。口噤悶絕不識人。身體疼煩。面目暴腫手足腫方。

犀角末 羚羊角 貝齒末 升麻末
上四味,各一兩和勻,以方寸匕為一分水二升半納四匕,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殺藥者以意增之。若腫和雞子敷上。日三。老小以意。亦可多合用之。(深師同)

又療中風口噤不能言者方。

防己(二兩) 葛根(三兩) 桂心 麻黃(去節各二兩) 甘草(炙) 防風 芍藥(各一兩) 生薑(四兩)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喑不能言皆療。忌海藻菘菜生蔥。

又方服淡竹瀝一斗。

又方白朮(四兩切) 酒(二升)
上二味合煮取一升。頓服之。忌桃李雀肉。

又方服荊瀝一升。

又方豉(五升綿裹) 吳茱萸(一升)
上二味以水七升。同煮取三升。漸漸飲之。(並出第八卷中)

備急陶隱居效驗方。療人卒中風。口不開。身不著席。大豆散方。

大豆(二升熬令焦) 乾薑 椒(汗各三兩)
上三味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一。汗出即瘥。大良。(文仲同)

又方若口噤不開。大豆五升。熬令黃黑,以五升酒漬。開口灌之取汗。肘後同。(並出第二卷中)

風口方九首

病源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 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診其脈浮而遲者可療。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口 。(出第一卷中)

廣濟療風著口面 語不多轉方。

生地黃汁(一升) 竹瀝(一升) 獨活(三兩切)
上三味相和煎取一升。頓服之。未正更進藥一劑。無所忌。(出第一卷中)

深師續命湯。療中風口僻噤諸疾。卒死不知人。補虛起死神方。

人參 木防己 麻黃(去節) 芍藥 芎 甘草(炙) 黃芩 白朮(各一兩) 桂心防風(各二兩) 大附子(一枚炮) 生薑(五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不瘥複作。忌海藻菘菜豬肉生蔥桃李雀肉。

又療中風面目相引偏僻。牙車疼急。舌不得轉方。

牡蠣(熬) 礬石(燒令汁盡) 附子(炮) 灶中黃土
上四味分等搗篩,以三歲雄雞冠血和藥。敷其急上。預持鑒及水著邊照。才欲複故便洗去血。不速去便過不複還也。(肘後范汪同出第九卷中)

千金附子散。主中風手臂不仁口面僻方。

附子(炮) 桂心(各五兩) 細辛 防風 人參 乾薑(各六兩)
上六味搗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稍稍增之。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

又口 不正方。

取空青如豆一枚含之即愈。(范汪同)

又療卒中風口 方。

以葦筒長五寸,以一頭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泄氣。一頭納大豆一顆。並艾燒之令燃。灸七壯即瘥。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不傳)

又方灸手交脈三壯。左灸右。右灸左。其煙如鼠屎形。橫安之。兩頭放火也。

又方炒大豆三升令焦,以酒三升淋取汁。頓服之。

又方大皂莢五兩去皮子下篩,以三年大醋和。右 塗左。左 塗右。乾更塗。(並出第八卷中)

風失音不語方八首

病源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也。會厭者聲之戶。舌者聲之機。唇者聲之扇也。風寒客於會厭之間。故卒然無音。皆由風邪所傷。故謂風失音不語。養生方云︰醉臥當風使人發喑。

(出廣濟療風失音不得語方。

羌活(十分) 甘草(炙) 人參(二分) 荊瀝 竹瀝 生地黃(汁各二升) 大附子(一枚炮八分)
上七味切。諸藥納三汁中,煎取一升六合,去滓,分溫二服。未瘥。四五日更進一劑。

取微利。忌熱面海藻菘菜豬肉冷水蕪荑魚蒜粘食。(出第一卷中)

深師防風陽。療中風兩目不開。不能言。短氣欲死方。

防風 甘草(炙) 黃芩 茯苓 當歸(各一兩) 杏仁(五十枚去兩仁尖皮) 秦艽(半兩) 生薑(五兩) 乾棗(三十枚擘) 麻黃(二兩去節)
上十味 咀,以清酒水共四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發汗。忌海藻菘菜大酢。

又四逆湯。療卒中風不能言。厥逆無脈手足拘急者方。

山茱萸 細辛 乾薑(炙各一兩) 甘草(三兩炙) 麥門冬(一升去心)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菜。(出第九卷中)

肘後療卒不得語方。

以苦酒煮芥子。敷頸一周,以衣包之。一日一夕乃解。即瘥。(范汪千金同)

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粘含之。亦但濃煮飲之。(並出第一卷中范汪同)

千金厥失音論曰︰風寒之氣客於中。滯不能發。故喑不言。及喉疼失聲。皆風邪所為也。入臟皆能殺人。凡尸蹶如死。脈動如故。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氣閉故也。療之方。

取灶突墨彈丸大。漿和飲之。

又方濃煮桂汁服之一升。覆取汗。亦可末佳著舌下。漸咽汁。忌生蔥。(范汪同)

又方濃煮豉汁含之亦佳。(並出第八卷中)

風不得語方二首

病源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出第一卷中)

救急療中風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

不令人虛。湯方。

麻黃(去節) 防己 黃芩 桂心 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防風 人參(各六分) 附子(一枚炮) 生薑(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空腹分為三服。服別相去十裡。能言別服十劑。諸風悉愈。禁生冷及風勞酒。(出第六卷中千金有芎杏仁為十二味)古今錄驗療卒不得語方。

取人乳汁半合,以著美酒半升中合攪。分為再服。(肘後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風身體手足不隨方二首

病源風身體手足不隨者。由體虛腠理開。風氣傷於脾胃之經絡也。足太陰為脾之經。脾與胃合。足陽明為胃之經。為水穀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為胃消行水穀之氣,以養身體四肢。脾氣弱則肌肉虛。受風邪所侵。故不能為胃通行水穀之氣。致四肢肌肉無所稟受。而風邪在經絡。搏於陽經。氣行則遲。關機緩縱。故令身體手足不隨也。診其脈。脾脈緩者為風痿。四肢不用。又心脈腎脈俱至。即難以言。九竅不通。四肢不舉。腎脈來多即死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法雲。極力左右振兩臀。不息九通。

愈臀氣不已。愈臀痛勞倦風氣不隨。患久行不覺痛癢。作種種形狀。又云︰偃臥合兩膝。布兩足。

生腰氣。床席必須平而且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必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余事。

意專念氣。徐徐漱醴泉。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後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吐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之為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能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魚肥肉。大飽食後。喜怒憂恚。不得輒行氣。唯須向曉清靜時行氣佳。能愈萬病。(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心虛寒。性氣反常。心手不隨。語聲冒昧。其所疾源。厲風損心。白朮釀酒。補心志定氣方。

白朮(切) 地骨根皮 荊實(各三升) 菊花
上四味切,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釀米兩石。用曲如常法,以酒熟隨多少能飲。常取小小半醉。忌桃李。(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小續命湯。療中風入臟。身緩急不隨。不能語方。

麻黃(去節) 桂心(各三兩) 甘草(炙) 人參 芍藥 芎 黃芩 防風 當歸 石膏(各二兩碎綿裹) 白朮(一兩) 生薑(五兩) 附子(二枚炮)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兩仁)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不瘥。可服三四劑。一方石膏三兩。忌海藻菘菜生蔥桃李豬肉。(出第四卷中)

風半身不隨方八首

病源風半身不隨者。脾胃氣弱。血氣偏虛。為風邪所乘故也。脾胃為水穀之海。水穀之精。

半身不隨也。診其脈寸口沉細。名陽中之陰。苦悲傷不樂。惡聞人聲。少氣。時汗出。臂偏不舉。又寸口偏絕者,則不隨其兩手。盡絕者不可療。(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風半身不隨。口不能言。十物獨活湯方。

獨活(四兩) 桂心(五兩) 生葛根(八兩) 甘草(炙) 防風 當歸(各二兩) 生薑(十兩) 芍藥 附子(一兩炮) 半夏(一升洗)右藥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日三。大驗。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羊肉餳。

(出第九卷中)

千金療卒暴風口面僻。半身不隨不轉。竹瀝湯方。

竹瀝(三升) 防風 防己 升麻 桂心 芎 羚羊角(屑各二兩) 麻黃(四兩去節)
上八味切,以水四升。合竹瀝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三日服一劑。常用。忌生蔥。(廣濟同集驗無羚羊角余同)

又療心虛寒風。半身不隨。骨節離解。緩弱不用。便利無度。口面 斜。薑附湯方。

乾薑 附子(炮各八兩) 麻黃(去節) 芎 桂心(各四兩)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日一劑。忌豬肉生蔥冷水。(崔氏同)

又療大風半身不隨方。

蠶砂(兩石)
上一味熟蒸。作直袋三枚。各受七斗。即熱盛一袋著患處。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

數數傳。(並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療大痺。一身不隨。或半身一手一臂。口不能言。習習不知人。不覺痛癢。續命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 防風(二兩) 石膏(碎綿裹) 黃芩 乾地黃 芎 當歸 甘草(炙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雙仁) 桂心(二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再服之。當汗出。氣下自覆。當慎護風寒。不可見風。並療上氣咳逆。面目大腫。但得伏不得臥更善。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

又獨活湯。療風。半身不隨。口不能語方。

獨活(四兩) 生葛根(半斤) 芍藥(三兩) 防風(二兩) 半夏(一斤洗) 桂心(五兩)當歸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兩) 生薑(十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一方去半夏。用麻黃三兩去節。

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豬肉冷水等。

又八風續命湯。療半身不隨。手腳拘急。不得屈伸體冷。或痴或智。身強直不語。或生或死。狂言不可名狀。或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用食。或大小便不利。皆療之方。

麻黃(八分去節) 人參 桂心 當歸 獨活 甘草(炙各三兩) 石膏(六分碎綿裹)黃芩乾薑(各三分)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上十味切,以井花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二服。日二。覆令汗。汗解。食白糜慎風。

不汗複更服。唯汗得瘥。忌生蔥海藻菘菜。

又八風九州湯。療男子婦人寒冷不自愛護。當風解衣。汗出臥冷濕地。半身不隨。手足苦冷。或不隨。或俯仰屈伸難。周身淫淫痺。四肢不收。狀如風狂。飲食損少方。

麻黃(四兩去節) 甘草(炙) 乾薑 附子(炮) 防風 獨活(各三兩) 石膏(綿裹) 茯苓白朮 芎 柴胡 當歸 人參(各二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細辛(二兩)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清酒五升漬三夜,煮取四升,分為三服。一日令盡。若病患羸瘦者肉雀肉。(並出第四卷中)

癱瘓風方四首

廣濟療癱瘓風及諸風。手足不隨。腰腳無力方。

驢皮膠(五兩炙令微起)
上一味。先煮蔥豉粥一升別貯。又香淡豉二合,以水一升。煮豉去滓,納膠更煮六七沸。膠烊如餳。頓服之及暖。吃前蔥豉粥。任意多少。如吃令人嘔逆。頓服三四劑即止。風並瘥。忌熱面炙豬肉魚蒜。

又療熱風癱瘓常發者方。

羌活(二斤) 谷子(一升五合水中取沉者)
上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稍加之。無忌。(並出第一卷中)

文仲療癱瘓風方。

生地黃汁 淡竹瀝 荊瀝(各一升) 防風(四分) 獨活(八分) 附子(一枚中形正者炮)
上六味切三味,以和地黃等汁,煮取半升,去滓,空腹分再服取暖。隔日一劑。若虛三日一劑。服可絕根。大神驗。忌豬肉蕪荑。(備急同出第八卷中)

元侍郎希聲集療癱瘓風神驗方。

側子(一兩去皮) 五加白皮(四兩) 磁石(一斤綿裹) 甘菊花(一斤) 漢防己 羚羊角(屑) 杏仁(去皮仁(一升)防風 芎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煎。取三升。分溫三服。相去十裡久。將息取汗訖。敷粉勿當風。慎熱物及豬魚蒜酒。(出第一卷中)

風痱方三首

病源風痱之狀。身體無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亂。一臂不隨者。風痱也。時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也。(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風痱方。風痱者。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隨而不強直是也方。

伏龍肝(五升末) 冷水八升和攪。取其汁飲之能盡佳。(范汪同兼主中惡出第八卷中)

古今錄驗西州續命湯。療中風痱。身體不自收。口不能語。冒昧不識人。不知痛處。但拘急中外皆痛。不得轉側。悉主之方。

麻黃(六兩去節) 石膏(四兩碎綿裹) 桂心 當歸 甘草(炙各二兩) 芎 乾薑黃芩(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九升。先煮麻黃再沸。吹去沫。後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一升。

稍能自覺者。勿熟眠也。可臥濃覆。小小汗出已。漸漸減衣。勿複大覆。不可。複服瘥。前服師胡洽集驗文仲肘後千金同)

又續命湯。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姚雲與大續命同。兼療產婦大去血者。及老人小兒方。

甘草(炙) 桂心 當歸 人參 石膏(碎綿裹) 乾薑(各二兩) 麻黃(三兩去節)芎(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當小汗。薄覆脊。憑幾坐。汗出則愈。不更服。

病及用水升數煮取多少並同。汪云︰是仲景方。本欠兩味。(出第八卷中)

偏風方九首

病源偏風者。風邪偏客於身一邊也。人體有偏虛者。風邪乘虛而傷之。故為偏風也。其狀或不知痛癢。或緩縱。或痺痛是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養生方導引側勢急挽之二七。去頭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痺。膊內冷注偏風。又云︰一足 地。一手向後長舒弩之。一手捉涌泉。急挽足。弩手挽一時。極勢左右換易二七。去上下偏風。陰氣不和。(廣濟療偏風。麻子湯方。

大麻子(一升淨擇水漬一宿) 麻黃(去節) 防風 生薑 橘皮 荊芥 芎 (各三兩)桂心(二兩)(三十枚汗去目) 杜仲(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煮麻子令牙出,去滓,取一斗。先煮麻黃三沸。去沫,納諸藥。煎亦不利。有患風 及大風者。不過三四劑。忌生蔥生菜熱面蕎麥豬魚筍。一切陳臭物。

又療偏風不隨。服補麻子湯後。次服枳實丸方。

枳實(炙) 防風 羌活 人參 羚羊角(各六分屑) 甘菊花 干葛 薏苡仁 桂心(各四分) 茯苓 升麻 黃連 乾地黃(各八分)
上十三味搗下篩。蜜和為丸,以酒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忌生蔥酢物豬肉冷水蕪荑生菜熱面蕎麥雞魚蒜筍。陳臭物。(並出第一卷中)

千金甘草湯。療偏風積年不瘥。手腳枯細。口面 僻。精神不足。言語倒錯方。

甘草(炙) 桂心 芎 麻黃(去節) 人參 當歸 芍藥(各一兩) 獨活(三兩)秦艽(一兩半) 茯神朮 黃芩 細辛(各一兩)
上十九味切,以水一斗。煮麻黃。去沫。取汁七升,納諸藥。並瀝。和煮取三升。分為四服物等。

又方青松葉一斤。搗令汁出。清酒一斗。漬二宿。近火一宿。初服半升。漸至一升。頭面汗即止。(並出第八卷中)

備急徐玉療偏風半身不遂。兼失音不語方。

取杏仁生吞。不去皮尖。日別從一七漸加至七七。周而複始。食後即以竹瀝下之。任意多少日料一升取盡。(文仲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療偏風半身不遂。冷痺疰等方。

桃仁一千七百枚。去兩仁尖皮,以好酒一斗三升。並大升斗。浸經二十一日。出桃仁曝乾。搗令極細。堪作丸即止。日別再服。服別三十丸。還將浸桃仁酒服之。禁食豬肉蒼耳。

餘並不禁。

又小續命湯。主偏風半身不遂。口眼 。不能言語。拘急不得轉側方。

麻黃(去節) 防己 附子(炮去皮) 芎 桂心 黃芩 芍藥 人參 甘草(炙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兩仁) 生薑(四兩切) 防風(一兩半)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分為三服。隔五日更服。頻進十劑。病不愈。

乃至二十劑。忌海藻菘菜生蔥豬肉冷水。(並出第十二卷中)

又急療偏風。膈上風熱經心臟。恍惚神情。天陰心中 。如醉不醉方。

淡竹瀝(三升若熱多用竹瀝冷多用荊瀝) 羚羊角(二分屑) 石膏(十分碎綿裹) 茯神(六分切)
上四味,以水一斗合竹瀝,煮取一升五合,去滓,食後欲消,分為三服。常能服之。永不畏風發。忌酢物。(經心錄文仲同)

又方生附子(一兩) 無灰酒(一升)
上二味 咀。附子納酒中。經一七日。隔日飲之一小合。有病出。無所怪。特忌豬肉生冷醋滑。(並出第一卷中)

風猥退方三首

病源風猥退者。四肢不收。身體疼痛。肌肉虛滿。骨節懈怠。腰腳緩弱。不自覺知是也。皮肉薄弱。不勝四時之虛風。故令風邪侵於分肉之間。流於血脈之內。使之然也。經久不瘥,則變成風水之病。(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猥退。半身不隨。失音不語方。

杏仁三升。去兩仁者及尖皮。洗入臼搗二升。令碎研。如寒食粥法。取汁八升,煎取四升。口嘗看香滑即熟。反此為不熟。唯熟為佳。停極冷。然後納好曲一升。炊時,以前所留一升杏仁肉。取四升搗。下水一斗六升,煎取八升。第一遍 也。次一炊。複取杏仁三升。

研取一斗二升汁,煎取六升。第二 也。次一炊準第二 取杏仁汁多少。為第三 也。疑米不足八升汁,煎取四升更 之,以熟為限。一石米。杏仁三斗。所以節次。研杏仁者。恐並煎汁酢故也。若冬日任意並煎。準計三斗杏仁。取一石六斗,煎取八斗四升漬曲,以外分之酒熟。封四七日開。澄取清。然後押糟。糟可乾末。和酒服之。大驗。(士弱氏口 音豆酒也 音分一蒸飯也)

又方蓖麻子脂(一升) 酒(一升)
上二味。銅缽盛著。酒中一日煮之令熟。服之。(並出第八卷中)

千金翼療猥退風方。

蒼耳子(五升苗亦得) 羊桃(二升切) 蒴 (切) 赤小豆(各二升半) 鹽(二升)
上五味,以水兩石五斗煮。取五斗。適寒溫,納所患之腳。漬深至絕骨勿過之。一度炊二斗米頃出之。慎風冷。汗從頭出。(出第八卷中)

風曳及攣方二首

病源風 曳者。肢體弛緩不收攝也。人以胃氣養於肌肉經脈也。胃若衰損。其氣不實。

氣不實則經脈虛。經脈虛則筋肉懈惰。故風邪搏於筋而使 曳也。(出第一卷中)

范汪療中風 不能起。逐水消食。平胃下氣方。

百部(四分) 烏頭(炮) 牛膝 白朮(各一分)
上四味搗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增。可至三匕良。忌豬肉冷水桃李。(出第二十卷中)

古今錄驗療風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攣。獨活湯方。

獨活(四兩) 生薑(六兩) 甘草(炙) 桂心 生葛根 芍藥 栝蔞(各二兩)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四卷中)

柔風方二首

病源血氣俱虛。風邪並入。在於陽則皮膚緩。在於陰則腹裡急。柔風之狀。皮外緩腹裡急。四肢不能自收。裡急不得伸息者。柔風侯也。(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柔風。體疼白汗出。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研) 甘草(一兩炙)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可以七服。武家黃素方。(出第九卷中)

古今錄驗療中柔風。身體疼痛。四肢緩弱欲不隨。獨活葛根湯。產後中柔風。亦用此方羌活 桂心 乾地黃 葛根 芍藥(各三兩) 生薑(六兩)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五合。日三。忌生蔥蕪荑海藻菘菜。

(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許仁則療諸風方七首

許仁則療諸風病方。此病多途。有失音不得語。精神如醉人。手足俱不得運用者。有能言精神俱不異平常。而發作有時。每發即狂言浪語。高聲大叫。得定之後。都不自醒者;有諸事不異尋常。發作有時。每發即狂走叫喚者。有時每發即作牛羊禽獸聲;醒後不自覺者。有諸事不異尋常。發作有時。發即頭旋目眩。頭痛眼花。心悶輒吐;經久方定者。有諸事不異平常。發作有時。每發即熱。頭痛流汗;不能自勝舉者。此等諸風。形候雖別。尋其源也。

俱失於養生。本氣既羸。偏有所損。或以男女。或以飲食。或以思慮。或以勞役。既極於事。

能無敗乎。當量已所歸而舍割之。靜思息事。兼助以藥物。亦有可複之理。風有因飲酒過節。不能言語。手足不隨。精神昏恍。得病經一兩日。宜合生葛根等三味湯服之方。

生葛根(一挺長一尺徑三寸) 生薑(汁一合) 竹瀝(二大升。如不可得宜用 竹根一大升切,以水一大斗如上法上藥先取生葛根淨洗刷。使搗極碎且空。榨取汁令盡訖。又搗。即以竹瀝潑洒極榨取汁。汁數。及食前食後。如覺腹內。轉作聲又似痛。即以食後溫服之。如此經七日以後。服附子等十味湯。

又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共秤重一兩半者炮) 生薑 乾薑(各三兩) 桂心(一兩) 石膏(六兩碎綿裹) 生犀角(屑) 地骨白皮 白朮 獨活 芎 (各二兩)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溫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裡久服。服湯後如覺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須臾歇汗後,以藥末粉身。其湯須服五六劑。間三四日服一劑。

其方一劑後量患進退。臨時加減藥物。熱多加生麥門冬一兩。去心。冷多加桂心一兩。有痛加當歸二兩。不能食加人參二兩。大便澀加檳榔七枚。合皮子用之。忌豬肉生蔥桃李雀肉等。

又療風熱未退。服湯日數未滿。病後未堪服丸。宜合薏苡仁等十二味飲服之方。

薏苡仁(一升) 葳蕤(五兩) 生麥門冬(二兩去心) 石膏(八兩碎綿裹) 杏仁(六兩去尖皮兩仁碎)參(二兩)竹瀝(一升)上藥切,以水一斗煮十味。取三升,去滓,納竹瀝白蜜攪調。細細飲之。不限冷暖。及食前後。若熱多即食前冷凍飲料。冷多即食後暖飲。如服丸藥,以飲送彌佳。

又療風熱未退。頻服湯飲。力不能攻。宜合苦參十二味丸服之方。

苦參 乾薑 芎 (各六兩) 玄參 丹參 人參 沙參 白朮(各五兩) 地骨白皮 獨活(各四兩) 薏苡仁(二升) 蜀升麻(二升)上藥搗篩。蜜和為丸。用薏苡仁飲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大。

處。去沙參。加當歸六兩。若覺有氣。去玄參。加橘皮四兩。若大便澀加大檳榔仁二十枚。

忌桃李生蔥生菜蕪荑。

又至九月以後。二月以前。宜合五加皮等入味藥酒。細細用下前丸飲之方。

五加皮 薏苡仁 大麻仁(熬各五升) 丹參(五兩) 生薑 生地黃(各四斤) 桂心(五兩) 大豆(一斗熬)上藥切,以絹袋盛。用無灰清酒六斗。浸六七日。細細取下前丸。初服一二合。再服稍稍加至五六合。能至一升亦佳。忌生蔥蕪荑。

又預防熱病急黃賊風。干葛散方。

干葛 乾地黃(各三斤) 新香豉心(一升)
上三味。曝令乾。搗篩為散。每食後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匕。牛乳蜜湯竹瀝粥飲梅漿任意下之。

又依前干葛等三味散服之。雖覺熱氣少退。熱未能頓除。宜合黃連等八味散服之方。

黃連 黃芩 乾薑 蜀升麻 知母 乾地黃(各一斤) 梔子仁 大青(各半斤)上藥搗篩為散。每食後。飲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加至二匕。若能食飲適寒溫。男女節勞逸卷中)

張文仲療諸風方九首

元侍郎希聲集張文仲方九首。奉敕語張文仲等諸患風氣。醫人處方多不同。可共諸名醫修一本進來。仍令殿中監王方慶。專勾當臣文仲言。臣準敕諸名醫集諸方為一卷。風有一百二十種。氣有八十種。風則大體共同。其中有人性各異。或冷熱。庸醫不識藥之行使。或冬藥夏用。或秋藥冬用。多殺人。唯香港腳頭風大風上氣。此四色常須服藥不絕。自余諸患看發。

即服。輕者服小方。重者服大方。藥味雖同。行使殊別。謹上如後桑枝煎。療偏風及一切風方。

桑枝(銼一大升不用全新嫩枝)
上一味,以水一大斗,煎取二大升。夏月井中沉。恐酢壞。每日服一盞。空腹服盡。又煎服。若豫防風能服一大升。終身不患偏風。無忌。

又療風飲子方。

羌活(三兩) 桂心(半兩) 人參(一兩) 蜀升麻 茯神 防風 生薑(合皮切) 生犀角(屑各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大合。分溫三服。如熱下竹瀝一盞。一無禁忌。唯忌生蔥酢。

又方仲云︰四時俱服神方。十九味丸。

防風 羌活 五加皮 芍藥 人參 丹參 薏苡仁 玄參 麥門冬(去心) 乾地黃 大黃青膝(八分) 茯神(八分) 桂心(八分)
上十九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以酒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為度。忌豬肉魚蒜生蔥酢蕪荑。

又療一切風及偏風發四肢。口目 戾。言語謇澀。其湯不虛人。勝於續命湯。故錄傳之。特宜老人用之方。

生地黃(汁) 竹瀝 荊瀝(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 羌活 防風(各二兩) 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八九破重一兩者有神)
上六味切,納前三瀝汁中。寬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溫分二服。服別相去八九裡。風甚頻服五六劑。驗不可論。特宜老小等。無問冬夏。並同服之。無忌隔三日服一劑。益佳。

忌豬肉蕪荑。

又煮散方。

茯神(六兩) 防風 牛膝 枳實(炙) 防己 秦艽 玄參 芍藥 黃 白蘚皮 澤瀉麥門冬(一兩去心) 羚羊角(二枚屑)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三兩炙) 磁石(二十四兩綿裹)
上二十一味。切如麻豆。分作二十四帖。每日取一帖。著杏仁十四枚。去尖皮兩仁者碎,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腹頓服。每春中夏初。服禁生冷。忌醋生蔥海藻生菜。

又療一切風。乃至十年二十年不瘥者方。

牛蒡根(細切一升) 生地黃(細切) 牛膝(細切) 枸杞子(微碎各三升)
上四味。取無灰酒三升漬藥,以疏絹袋盛之。春夏一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服皆須空腹。

仍須稍稍令有酒色。

又寒水石煮散方。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白石脂 龍骨(各八兩) 桂心 甘草(炙) 牡蠣(各三兩熬)赤石脂 乾薑 大黃(各四兩) 犀角(一兩屑)
上十二味搗,以馬尾羅篩之。將皮囊盛之。急系頭。掛著高涼處。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納方寸一匕藥。煮七八沸。下火澄清。瀉出頓服。服之。每日服亦得。百無所忌。小兒服

又五粒松酒方。(冬十月以去服)五粒松葉(七斤並大片) 麻黃(七兩去節) 防風 黃 獨活 秦艽(各二兩) 牛膝(四兩) 生地黃(一斤) 芎 (二兩)
上九味切,以無灰清酒四大斗漬。春七日。冬二十日。夏五日。日別二三度服。服別大合四合以來。忌如藥法。

又釀酒法。

糯米(一升) 曲(一升半) 防風(半斤切) 蒼耳子(三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煎取六升。米曲一時拌於瓷器中。盛暖著一周時即熟。若須重釀。

任情覺冷。加五味子一升。(並出上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