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上

陽曲傅青主先生手著 江都郭鍾嶽校刊

傷寒

初病說

凡病初起之時,用藥原易奏功,無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藥錯亂,往往致變症蜂起,苟看病清,用藥當,何變症之有。

傷風

(按古方書皆曰中風今曰傷風)
凡人初傷風,必然頭痛身痛,咳嗽痰多,鼻流清水,切其脈必浮,方用荊芥防風、柴胡、黃芩、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劑即止,不必再劑也。

傷寒

凡傷寒初起,鼻塞目痛,項強頭痛,切其脈必浮緊,方用桂枝、乾葛、陳皮、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劑即愈。

外感

(外感之發熱,衛氣外閉也,內傷之發熱,營氣內損也,外感熱在皮毛,內傷熱在骨髓,治法不同,內傷發熱方見下)
凡人外感,必然發熱,方用柴胡、黃芩、荊芥、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四時不正之氣,來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榮衛,故用柴胡、荊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內,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挾痰以作祟,黃芩以清火,使邪不得挾火以作殃,甘草調藥以和中,是以邪散而無傷於正氣也,若內傷之發熱,則不可用此方。

傷食

凡傷食必心中飽悶,見食則惡,食之轉痛也,方用 白朮 茯苓 枳殼(各壹錢)穀芽 麥芽(各貳錢)山楂(貳拾個)神曲(伍錢)半夏(壹錢)甘草(伍分)砂仁(三粒)水煎服,一劑快,二劑愈。

瘧疾方用遇仙丹

此方丑丸之大小,未曾定分兩。愚酌以壹錢為准,南方之人,以及老弱久瘧,尤宜減半。

生軍(陸兩)檳榔 三棱 莪朮 黑丑 白(各三兩)木香(貳兩)甘草(壹兩)水丸,遇發日清晨,溫水化三四丸,尋以溫米飲補之,忌生冷魚腥蕎面,孕婦勿服。

傷暑

人感此症,必然頭暈口渴惡熱,甚則痰多,身熱氣喘方用 人三(壹錢)白朮(伍錢)茯苓(三錢)甘草(壹錢)青蒿(壹兩)香薷(三錢)陳皮(壹錢)水煎服,一劑愈。

大滿

此邪在上焦,壅塞而不得散也,方用

瓜蔞(壹個搗碎)枳殼 天花粉(各三錢)梔子(貳錢)陳皮(三錢)厚朴(壹錢伍分)半夏 甘草(各壹錢)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用瓜蔞,能去胸膈之食,而消上焦之痰,況又佐以枳殼花粉,同是消中聖藥,又有厚朴半夏,以消胃口之痰,尤妙在甘草,使群藥留中而不速下,則邪氣不能久存而散矣。

發汗

凡人邪居腠理之間,必須用汗藥以泄之,方用

荊芥 防風 甘草 桔梗 蘇葉(各壹錢)白朮(五錢)雲苓(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君白朮,蓋人之脾胃健,而後皮毛腠理始得開合自如,白朮健脾去濕,而邪已難存,況有荊防蘇梗以表散之乎。

寒熱真假辨

真熱症,口乾極而呼水,舌燥極而開裂,生刺喉痛,日夜不已,大熱烙手而無汗也,真寒症手足寒久而不回,色變青紫,身戰不已,口噤出聲而不可禁也。假熱症,口雖渴而不甚,舌雖乾而不燥,即燥而無芒刺紋裂也。假寒症,手足冰冷,而有時溫和厥逆身戰。亦未太甚,而有時而安,有時而搐是也。

乍寒乍熱辨

(玩此可知治瘧有用小柴胡湯之法)病有淅惡寒而後發熱者,蓋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何謂陽不足,寸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也。何謂陰不足,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陰中,則發熱也。凡治寒熱,用柴胡升陽氣,使不下陷陰中,則不熱也。用黃芩降陰氣,使不升入陽中,則不寒也。

真熱症方用

麻黃 黃連 黃芩 石膏 知母 半夏(各三錢)當歸(伍錢)枳殼(貳錢)甘草(壹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真寒症方用

附子(三錢)肉桂 乾薑(各壹錢)白朮(五錢)人三(壹兩)水煎服急救之。
此乃真中寒邪,腎火避出軀殼之外,而陰邪之氣,直犯心宮,心君不守,肝氣無依,乃發戰發噤,手足現青色,然則用桂附乾薑逐其寒邪足矣,何用三朮即用何至多加,蓋元陽飛越,一線之氣未絕,純用桂附乾薑一派辛辣之藥,邪雖外逐,而正氣垂絕,若不多加三朮,何以反正氣於若存若亡之際哉。

假熱症方用

黃連 當歸 白芍 半夏(各三錢)茯苓 柴胡 梔子(各貳錢)枳殼(壹錢)菖蒲(三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黃連入心宮,佐以梔子,提刀直入,無邪不散,柴胡白芍,又塞敵運糧之道,半夏枳殼,斬殺党餘,中原既定,四隅不戰而歸,然火勢居中,非用之得法,則賊勢弭張,依然複入,又加菖蒲之辛熱,乘熱飲之,則熱喜熱,不致相反而更相濟也。

假寒症方用

肉桂 附子(各壹錢)人三(三錢)白朮(五錢)豬膽汁(半個)苦菜汁(拾三匙)水三杯,煎一杯,冷服將藥並器放冷水中,激涼入膽蔡汁調勻,一氣服之。
方中全是熱藥,倘服不如式,必然虛火上沖,將藥嘔出,必熱藥涼服,已足順其性,況下行又有二汁之苦,以騙其假道之防也哉。

真熱假寒

此症身外冰冷,身內火熾,發寒發熱,戰慄不已,乃真熱反現假寒之象以欺人也,法當用三黃湯加石膏生薑,乘熱飲之。用井水以撲其心,至二三十次,內熱自止,外之戰慄亦若失矣。後用元三、麥冬、白芍各二兩煎湯,任其恣飲,後不再甚也。

真寒假熱

此症下部冰冷,上部大熱,渴欲飲水,下喉即吐,乃真寒反現假熱之形以欺人也,法當用八味湯,大劑探冷與服。再令人以手擦其足心,如火之熱,不熱不已。以大熱為度,用吳萸一兩,附子一錢,麝香三分,以少許白麵入之,打糊作膏,貼足心,少頃必睡,醒來下部熱,而上之火息矣。

上熱下寒

此症上焦火盛,吐痰如湧泉,面赤喉痛,上身不欲蓋衣,而下身冰冷,此上假熱而下真寒也。方用
附子(壹個)熟地(半斛)山萸(肆兩)麥冬(壹兩)茯苓(三兩)五味子(壹兩)丹皮(三兩)澤瀉(三兩)肉桂(壹兩)
水十碗煎三碗,探冷與服,其渣再用水三碗,煎一碗,一氣服之,立刻安靜,此上病下治之法也。

循衣撮空

此症非大實則大虛,當審其因,察其脈,三其症而分黑白矣,實而便秘者,大承氣湯,虛而便滑者,獨三湯,厥逆者加附子。

陰虛雙蛾方用

附子(壹錢)鹽水炒,每用一片含口中,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
附外治法 引火下行,用附子一個為末,醋調貼湧泉穴,或吳萸一兩,白麵五錢水調貼湧泉穴,急針刺少商穴,則咽喉有一線之路矣。

結胸

此傷寒之變症也,傷寒邪火正熾,不可急於飲食,飲食而成此者,方用
瓜蔞(壹個捶碎)甘草(壹錢)水煎服,勿遲。

瓜蔞乃結胸之聖藥,常人服之,必至心如遺若,病人服之,不畏其虛乎。不知結胸之症,是食在胸中,非大黃枳殼檳榔厚樸所能 逐,必得瓜蔞,始得推蕩辟脾,少加甘草以和之,不致十分猛烈也。

扶正散邪湯

人三 半夏 甘草(各壹錢)白朮 茯苓 柴胡(各三錢)水煎服。
此方專治正氣虛而邪氣入之者,如頭痛發熱,右寸脈大於左寸口者,急以此方投之,無不全愈。

火症

瀉火湯總方

梔子 丹皮(各三錢)白芍(五錢)元三(貳錢)甘草(壹錢)水煎服。
心火加黃連一錢,胃火加生石膏三錢,腎火加黃柏知母各一錢,肺火加黃芩一錢,大腸火加地榆一錢,小腸火加天冬麥冬各一錢,膀胱火加澤瀉三錢,治火何獨治肝經,蓋肝屬木,最易生火,肝火散,則諸經之火俱散。但散火必須用下泄之藥,而使火之有出路也則得矣。

火症

真火症,初起必大渴引飲,身有斑點,或身熱如焚,或發狂亂語,方用
石膏 知母 升麻 半夏 甘草(各三錢)元三 麥冬(各壹兩)竹葉(壹伯片)
水煎服,一劑少止,三劑愈。"
大寒之症亦有發斑者,但看其渴與不渴。若身發斑不渴,小飲即吐飲雖沸湯不覺甚熱,此大寒症,不可與此。

火越

此乃胃火與肝火共騰,而外越不為丹毒,即為痧疹,非他火也。方用
元三(壹兩)乾葛(三兩)升麻 青蒿 黃 (各三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青蒿,肝胃之火俱平,又佐以群藥重劑,而火安有不滅者乎。(治小兒亦效)

燥症

此症初起,喉乾口渴,乾燥不吐,痰乾咳嗽不已,面色日紅,不畏風吹者是也。方用
麥冬 元三(各伍錢)桔梗(三錢)花粉 甘草(各壹錢)陳皮(三分)百部(捌分)水煎服。

治火丹神方

絲瓜子 元三(各壹兩)柴胡 升麻(各壹錢)當歸(伍錢)水煎服。小兒服之亦效。

消食病

此火盛之症,大渴引飲,呼水自救,朝食即饑,或夜食不止,方用
元三(壹兩)麥冬(伍錢)生地(三錢)竹葉(三拾片)菊花 白芥子 丹皮(各貳錢)陳皮(伍分)水煎服。

痿症

不能起床,已成廢人者,此乃火盛內熾,腎水熬乾,治法宜降胃火而補腎水。方用降補湯
熟地 元三 麥冬(各壹兩)甘菊花 生地 沙三 地骨皮(各伍錢)車前子(貳錢)人三(三錢)水煎服。

痿症

人有兩足無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飯,少饑則頭面皆熱,咳嗽不已,此亦痿症,方用起痿至神湯
熟地 元三 山藥 菊花(各壹兩)當歸 白芍 人三(各伍錢)神曲(貳錢)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三十劑而愈

鬱結

開鬱

如人頭痛身熱,傷風咳嗽,或心不爽,而鬱氣蘊於中懷,或氣不舒,而怒氣留於脅下,斷不可用補藥。方用
當歸(三錢)白芍(伍錢)半夏(貳錢)枳殼 薄荷 白朮 丹皮 甘草(各壹錢)
水煎服。
頭痛加川芎一錢,目痛加蒺藜一錢,菊花一錢,鼻塞加蘇葉一錢,喉痛加桔梗二錢,肩背痛加枳殼羌活,兩手痛加薑黃或桂枝一錢,腹痛不可按者,加大黃二錢,按之而不痛者,加肉桂(壹錢),餘不必加。

關格

怒氣傷肝,而肝氣沖於胃口之間,腎氣不得上行,肺氣不得下行,而成此症,以開鬱為主。方用
荊芥 柴胡 川鬱金 茯苓 蘇子 白芥子 花粉(各壹錢)白芍(三錢)甘草(伍分)水煎服。

又方用 陰陽水各一碗,加鹽一撮,打百餘下,起泡,飲之即吐而愈,凡上焦有疾,欲吐而不能吐者,飲之立吐。

虛勞

癆症虛損辨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虛損者,陰陽兩虛也。勞症者,陰虛陽亢也。故虛損可用溫補,若勞症則忌溫補而用清補也。兩症辨法不必憑脈,但看人著複衣,此著單衣者為勞症。人著單衣,此著複衣者為虛損,勞症骨蒸而熱,虛損營衛虛而熱也。

內傷發熱方用

當歸 柴胡 陳皮 梔子 甘草(各壹錢)白芍 花粉(各貳錢)水煎服。

凡肝木鬱者,此方一劑即快,人病發熱,有內傷外感,必先散其邪氣,邪退而後補正,則正不為邪所傷也。但外感內傷,不可用一方也。外感發熱方見前。

未成勞而將成勞方用

熟地(壹兩)地骨皮 人三 麥冬(各伍錢)白芥子 山藥(各三錢)白朮(壹錢)五味子(三分)水煎服。

凡人右寸脈大於左寸,即內傷之症,不論左右關尺脈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驗。

陽虛下陷

凡人饑飽勞役,內傷正氣,以致氣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飲食不能運動,往往變為勞瘵。蓋疑飲食不進為脾胃之病,肉黍之積,輕則砂仁、枳殼、山查、麥芽之品;重則芒硝、大黃、牽牛巴豆之類,紛然雜進,必致臌悶而漸成勞矣!若先以升提之藥治之,何至於成勞。方用
人三 柴胡 陳皮 甘草(各壹錢)升麻(三分)黃 白朮(各三錢)水煎服。

陰虛下陷

凡人陰虛脾泄,歲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方用

熟地(壹兩)山藥 山萸 白朮(各伍錢)茯苓(三錢)升麻(三分)肉桂 五味子 車前子(各壹錢)水煎晚服。

此方純是補陰之藥,且有升麻以提陰中之氣,又有溫濕之品以暖命門而健脾土,何至溏泄哉。此症每至腿腳發踵,稍多飲食即便蛔蟲,乃脾陰虛陷已極。方宜加入乾薑、烏梅

陰虛火動夜熱晝寒

此腎水虛兼感寒,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若認作陽症治之,則口渴而熱益熾,必致消盡陰水,吐痰如絮,咳嗽不已,聲啞聲嘶,變成勞瘵。法當峻補其陰,則陰水足而火焰消,骨髓清泰矣。方用
熟地 元三(各壹兩)山萸 地骨皮 芡實(各伍錢)五味子 麥冬 沙三 白芥子(各三錢)桑葉(拾肆片)水煎服。

此方治陰虛火動者神效,陰寒無火。方用

肉桂 柴胡(各壹錢)熟地(壹兩)附子 白朮 人三(各三錢)
水煎服。

二方治陰之中,即有以治陽,治陽之中,即藏於補陰。此兩方似六味八味地黃,而上方之白芥,桑葉,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過於地黃丸之丹,澤者,用者不可以意加減也。

過勞

凡人過勞,脈必浮大不倫,若不安閒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當滋補,方用
熟地 黃 白芍 白朮(各伍兩)山萸肆兩 人三 茯苓 五味子 麥冬(各三兩)神曲(壹兩)砂仁 陳皮 當歸(半斛)蜜丸,早晚滾水送下五錢,

日重夜輕

病重於日間,而發寒發熱,較夜尤重,此症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三 枳殼 青皮 陳皮 半夏 甘草(各壹錢)黃 白朮(各伍錢)當歸(三錢)柴胡(三錢)乾薑(五分)水煎服。

又方 熟地(壹兩)人三 陳皮 白芥子 甘草(各壹錢)白朮(伍錢)柴胡(貳錢)水煎服。

夜重日輕

病重於夜間,而發熱發寒,或寒少熱多,或熱少寒多,一到天明,便覺清爽一到黃昏,即覺沉重,此陰氣虛甚也。方用

熟地(壹兩)山萸(肆錢)當歸 白芍 柴胡 生何首烏 麥冬 白芥子(各三錢)鱉甲(伍錢)五味子 陳皮(各壹錢)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鱉甲,乃至陰之物,逢陰則入,遇陽則轉,生何首烏直入陰經,亦攻邪氣,白芥子去痰,又不耗真陰之氣,有不奏功者乎,必須將黃昏時服,則陰氣固,而邪氣不敢入矣。

陰邪兼陽邪

此症亦發於夜間,亦發寒發熱,無異純陰邪氣之症,但少少煩燥耳,不若陰症之常靜也,法當於補陰之中,少加陽藥一二味,使陽長陰消,自奏功如響矣,方用 熟地(壹兩)山萸(肆錢)鱉甲 茯苓(各伍錢)當歸 白朮 白芥子 麥冬 五味子 生何首烏(各三錢)人三 柴胡(各貳錢)陳皮(壹錢)水煎服。

氣血兩虛

飲食不進,形容枯稿,補其氣血益燥,補其血氣益餒,助胃氣而盜汗難止,補血脈而胸膈阻滯,法當氣血同治。方用
人三 白朮 川芎 穀芽(各壹錢)麥冬(伍錢)甘草(捌分)當歸 茯苓(各貳錢)熟地 白芍(各三錢)陳皮 神曲(各伍分)水煎服。
此治氣血兩補,與八珍湯同功,而勝於八珍湯者,妙在補中有調和之法耳。

氣虛胃虛

人有病久而氣虛者,必身體 弱,飲食不進,或大便溏泄,小便艱澀,方用
人三(壹兩)白朮(伍錢)茯苓(三錢)甘草 陳皮 車前子 澤瀉(各壹錢)
水煎服。

此方用人三為君者,開其胃氣,蓋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開,則上之飲食不能進,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三以養胃土,茯苓車前以分消水氣,如服此不效,兼服八味丸,最能實大腸而利膀胱也。

氣虛飲食不消

飲食入胃,必須氣充足,始能消化而生津液。今飲食不消,氣虛也。方用
人三(貳錢)黃 白朮 茯苓 甘草(各三錢)神曲 麥芽 陳皮(各伍分)山查(三個)水煎服。

傷曲食加來服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錢,咳嗽加蘇子一錢,桔梗二錢。傷風加柴胡二錢,夜臥不安,加炒棗仁二錢,胸中微痛,加枳殼五分,方內純是開胃之品,又恐飲食難消,後加消導之品,則飲食化而津液生矣,

血虛面色黃瘦

出汗盜汗,夜臥常醒,不能潤色以養筋是也,血虛自當補血,舍四物湯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湯。用

熟地(壹兩)麥冬 枸杞(各三錢)當歸(伍錢)茜草(壹錢)桑葉(拾片)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桑葉,以補陰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則血得活而益生,況又濟之歸地麥冬大劑,以共生乎。

肺脾雙虧

咳嗽不已,吐瀉不已,此肺脾受傷也,人以咳嗽宜治肺,吐瀉宜治脾,殊不知咳嗽由於脾氣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則上為咳嗽矣。吐瀉由於肺氣之弱,清肅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瀉矣。方用

人三(壹錢伍分)麥冬 茯苓(各貳錢)車前子 甘草(各壹錢)柴胡 神曲 薏仁(各伍分)水煎服。

此治脾治肺之藥,合而用之,咳嗽吐瀉之病各愈,所謂一方而兩用之也。

肝腎兩虛

腎水虧不能滋肝,則肝木抑鬱而不舒,必有兩脅飽悶之症,肝木不能生腎中之火,則腎水日寒,必有腰背難以服俯仰之症。此症必須肝腎同補,方用

熟地(壹兩)山萸 當歸 白芍(各伍錢)柴胡(貳錢)肉桂(壹錢)水煎服。

熟地、山萸,補腎之藥,歸、芍、柴、桂,補肝之品,既云平補,似乎用藥不宜有重輕。今補肝之藥多於補腎者何?蓋腎為肝之母,肝又為命門之母,豈有木旺而不生命門之火者哉。

心腎不交

腎,水藏也,心,火藏也。是心腎二經,為仇敵矣,似不可牽連而合治之也。不知心腎相克而實相須,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如人驚惕不安,夢遺精泄,皆心腎不交之故。人以驚惕為心之病,我以為腎之病,人以夢泄為腎之病,我以為心之病,非顛倒也,實有至理焉。人果細心思之,自然明白。方用

熟地 白朮(各伍兩)山萸 人三 茯神 棗仁炒 麥冬 柏子仁(各三兩)遠志 菖蒲 五味子(各壹兩)山藥(三錢)芡實(伍錢)蜜丸,每早晚溫水送下五錢。

此方之妙,治腎之藥,少於治心之味,蓋心君謐靜,腎氣自安,何至心動,此治腎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腎也,所謂心腎相依。

精滑夢遺

此症人以為腎虛也,不獨腎病也,心病也,宜心腎兼治,方用

熟地(半斛)山藥 肉桂 鹿茸 炒棗仁 遠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紙 五味子(各壹兩)山萸 白朮(各肆兩)人三 茯苓 麥冬 白芍 巴戟 肉蓯蓉(各三兩)紫河車(壹副)砂仁(伍錢)附子(壹錢)蜜丸,早晚白水送下五錢。

此方用熟地山藥山萸之類,補腎也,巴戟、肉蓯蓉、附子、鹿茸,補腎中之火也,可以已矣。而又必加人三茯苓柏子仁麥冬遠志棗仁者何也?蓋腎火虛,由於心火虛也,使補腎火不補心火,則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補腎火,必須補心火,則水火相濟也。

夜夢遺精

此症由於腎水耗竭,上不能通於心,中不能潤於肝,下不能生於脾,以致玉關不閉,無夢且遺,法當補腎而少佐以益心肝脾之品,方用

熟地(壹兩)山萸(肆錢)茯苓 白芍 生棗仁 當歸 薏仁(各三錢)白朮(伍錢)茯神(貳錢)五味子 白芥子(各壹錢)肉桂 黃連(各伍分)水煎服,一劑止,十劑不犯。

遺精健忘

遺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合治之而鹹當乎。蓋遺精雖是腎水之虛,而實本於君火之弱。今補其心君,則玉關不必閉而自閉矣,所謂一舉而兩得也。方用

人三 芡實 麥冬 生棗仁 當歸 山萸(各三兩)蓮須(貳兩)熟地(伍兩)山藥(肆兩)柏子仁去油 遠志 昌蒲 五味子(各壹兩)蜜丸,每日服五錢,白水下。

倒飽中滿

氣虛不能食,食則倒滿,方用 人三 來服子 甘草(各壹錢)白朮(貳錢)茯苓 山藥(各三錢)芡實 薏仁(各五錢)陳皮(三分)水煎服 下喉雖則微脹,入腹漸覺爽快。

久虛緩補

久虛之人,氣息奄奄,無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氣血大虛,驟加大補之劑,力量難任,必致胃口轉膨脹,不如緩緩清補之也。方用

當歸 茯苓 山藥(各壹錢)白芍(貳錢)白朮 棗仁(各伍分)人三 陳皮 麥芽 炮薑 甘草(各三分)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芍為君,引三苓入肝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使脾氣漸實,胃口漸開,然後再用純補之劑,先宜緩補之也。如久餓之人,驟投以飯則飽死,須以薄粥徐徐飲之,同是一理。

補氣

右手脈大,氣分之勞也,方用補氣丸

人三 黃 白芍(各三兩),茯苓(肆兩)白朮(半斛)陳皮 五味子 白芥子 遠志(各壹兩)麥冬(貳兩)灸甘草(捌錢)蜜丸,早服五錢,白水下。

補血

左手脈大,血分之勞也,方用補血丸

熟地 白芍(各半斛)山萸 當歸(各肆兩)棗仁 麥冬 白芥子 五味子(壹錢)砂仁 肉桂(各伍錢)蜜丸,晚服一兩,白水下。如身熱,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錢。

出汗

人有病不宜汗多,若過出汗,恐其亡陽,不可不用藥以斂之,方用

人三 黃耆 當歸(各壹兩)桑葉(伍片)麥冬(三錢)炒棗仁(壹錢)水煎服。

癆症

癆症既成,最難治者,必有蟲生之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其氣血,而不入殺蟲之藥,則飲食入胃,蔭蟲而不生氣血。若但殺蟲而不補氣血,則五藏俱受傷,又何有生理哉。惟於大補之中,加殺蟲之藥,則元氣既全,真陽未散,蟲死而身安矣。方用

熟地 地栗粉 何首烏(各半斛)鱉甲 山藥(各壹斛)神曲 麥冬(各伍兩)桑葉(半斛)人三 白微(各三兩)熟地為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錢,半年蟲從大便出矣。

痰嗽

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標,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陳湯,上中下久暫之痰皆治之,而其實無實效也。今立三方,痰病總不出其範圍也。

初病之痰

傷風咳嗽吐痰是也,方用

陳皮 半夏 花粉 茯苓 蘇子 甘草(各壹錢)水煎服。

二劑而痰可消矣,此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自然清肅,又何致火之上升哉。此症醫治不善,極易成勞,緣痰嗽皆責之於肺,傷風痰嗽是風傷肺也,若發散燥痰太過,則肺不斂必嗽愈甚。而上嗆血絲,久則肺傷而腎熾,若寒涼滋潤太過,則肺不舒必痰愈多,而氣喘聲痿,久則金冷而水寒。此方無此二弊,願病者勿以小病而忽之也。

已病之痰

必觀其色之白與黃而辨之,黃者火已退也,白者火正熾也,正熾者用寒涼之品,將退者用 逐之味,今一方而俱治之。方用

白朮 白芥子(各三錢)茯苓(伍錢)陳皮 甘草(各壹錢)枳殼(伍分)水煎服。
有火加梔子,無火不必加。此方健脾去濕,治痰之在中焦者也。

又方 白朮 茯苓 薏仁至義盡(各五錢)陳皮(壹錢)益智(三分)水煎服。
有火加黃苓一錢,無火加乾薑一錢,甘草二分。此方健脾去濕而不耗氣,二劑而痰自消也。

久病之痰

久病痰多,切不可作脾濕生痰論之,蓋久病不愈,未有不因腎水虧損者也,非腎水泛上為痰,即腎火沸騰為痰,當補腎以 逐之。方用

熟地 薏仁(各壹兩)山藥 山萸 麥冬 芡實(各伍錢)五味子 茯苓(各三錢)益智仁(貳錢)車前子(壹錢)水煎服。

此治水泛為痰之聖藥也。 若火沸騰為痰,加肉桂一錢,補腎去濕而化痰,水入腎宮,自變為真精而不化痰矣。此治下焦之痰也。

又方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實有奇功,無火加桂附。

滯痰

夫痰之滯,乃氣之滯也, 不補氣,而惟去其痰,未見痰去而病消也,方用

人三 陳皮 花粉 白芥子(各壹錢)白朮(貳錢)茯苓(三錢)蘇子(捌分)白蔻仁(貳粒)水煎服。

濕痰

治痰之法,不可徒去其濕,必以補氣為先,而佐以化痰之品,乃克有效,方用

人三壹兩 茯苓 半夏 神曲(各三錢)薏仁(伍錢)陳皮 甘草(各壹錢)水煎服。

蓋此方之中用神曲,人多不識,謂神曲乃消食之味,絕非化痰之品,不知痰之積聚稠粘,甚不易化。惟用此神曲以發之,則積聚稠粘開矣,繼之以半夏、陳皮,可以奏功。然雖有陳半消痰,使不多用人三,則痰難消。今有人三以助氣,又有薏仁茯苓,健脾去濕,而痰焉有不消者乎。

寒痰

人有氣虛而痰寒者,即用前方加肉桂三錢、乾薑五分足之矣。

熱痰

人有氣虛而痰熱者,方用 當歸三錢 白芍 麥冬 茯苓(各貳錢)甘草 白芥子 花粉 陳皮(各壹錢)神曲(三分)水煎服。

老痰

凡痰在胸膈不化者,謂之老痰,方用 柴胡 茯苓 甘草 陳皮 丹皮 花粉(各壹錢)白芍 薏仁(各壹錢)白芥子(伍錢)水煎服。此方妙在百芥子為君,薏仁、白芍為臣,柴胡、花粉為佐,使老痰無處可藏,十劑而老痰可化矣。

頑痰

痰成而塞咽喉者,謂之頑痰,方用

貝母 半夏 茯苓(各三錢)白朮(伍錢)神曲(貳錢)甘草 桔梗 白礬 炙紫苑(各壹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貝母半夏同用,一燥一濕,使痰無處逃避,又有白礬消塊,梗苑去邪,甘草調中,有不奏功者乎。

水泛為痰

腎中之水,有火則安,無火則泛,倘人過於入房,則水去而火亦去,久之則水虛而火亦虛,水無可藏之地,必泛上為痰矣。治之法,欲抑水之下降,必先使火之下溫,當於補腎之中,加大熱之藥,使水足以制火,火足以暖水,則水火有既濟之道,自不上泛為痰矣。方用

熟地(壹兩)山萸(伍錢)肉桂(貳錢)牛膝(三錢)五味子(壹錢)水煎服,一劑而痰下行矣,二劑而痰自消矣。

中氣又中痰

中氣中痰,雖若中之異,而實中於氣之虛也,氣虛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氣,雖分而實合也,方用

人三 甘草(各壹兩)半夏、南星 茯苓(各三錢)附子(壹錢)水煎服。

人三原是氣分之神劑,而亦消痰之妙藥。半夏南星,雖逐痰之神品,而亦扶氣之正藥。附子甘草,一仁一勇,相濟而成。

濕嗽

秋傷於濕,若用烏梅粟殼等味,斷乎不效,方用

陳皮 當歸 甘草 枳殼 桔梗(各壹錢)白朮(貳錢)水煎服。三劑帖然矣。

冬嗽皆秋傷於濕也,豈可拘於受寒乎。久嗽方用

人三(伍錢)益智仁(伍分)白芍 棗仁(各三錢)五味子 白芥子(各壹錢)水煎服。
二劑後,服六味地黃丸。

久嗽方用 瓜蔞仁(去油)烏梅(各伍錢)薄荷 甘草(各伍分)人三(童便浸)五味子(酒蒸)寒水石火煆 杏仁 硼砂(各壹錢)貝母(三兩)胡桃仁(貳錢去油)蜜丸櫻桃大,淨綿包之,口中噙化。
虛勞未曾失血,脈未數者,皆用之。 無論老少神曲效,十粒見功,二十粒愈。

又方用 人三當歸細茶各一錢,水煎,連渣嚼盡,一二劑即愈。

肺嗽兼補腎

肺嗽之症,本是肺虛,其補肺也明矣,奈何兼補腎乎,蓋肺經之氣,夜必歸於腎。若肺金為心火所傷,必求救於其子,子若力量不足,將何以救其母哉。方用

熟地 麥冬(各壹錢)紫苑(伍分)山萸(肆錢)元三(伍錢)蘇子 牛膝(各壹錢)沙三 天冬(各貳錢)水煎服。

喘症

氣治法

氣虛氣實,不可不平之也。氣實者非氣實,乃正氣虛而邪氣實也。法當用補正之藥,而加逐之品,則正氣足而邪氣消矣。方用

人三 白朮 麻黃 半夏 甘草(各壹錢)柴胡(貳錢)白芍(三錢)水煎服。

推而廣之,治氣非一條也,氣陷 補中益氣湯可用,氣衰 六君子湯可采,氣寒 人三白朮附子湯可施,氣虛則用四君子湯,氣鬱則用歸脾湯,氣熱用生脈散,氣喘用獨三湯,氣動用二陳湯加人三,氣壅塞用射幹湯,氣逆用逍遙散,氣虛則嬴弱,氣實則壯盛,氣虛用前方,實者另一方。

白朮 柴胡 甘草 梔子(各壹錢)茯苓(三錢)白芍(貳錢)陳皮 枳殼(各伍分)山查(拾個)水煎服。

氣喘

凡人氣喘而上者,人以為氣有餘也。殊不知氣盛當作氣虛看,有餘當作不足看,若認作肺氣之盛,而用蘇葉桔梗百部豆根之類,去生遠矣。方用

人三(三兩)牛膝(三錢)熟地 麥冬(各伍錢)山萸(肆錢)胡桃(三個)枸杞 五味子(各壹錢)生薑(伍片)水煎服。

此方不治肺,而正所以治肺也。 或疑人三乃健脾土之藥,既宜補腎,不宜多用人三。不知腎水大虛,在一時不能遽生,非急補其氣,則元陽一線必且斷絕,況人三少用則泛上,多用即下行,妙在用人三三兩,使下達病原,補氣以生腎水。方中熟地、山萸之類,同氣相求,直入命門,又何患其多哉。若病重之人,尤宜多加。 但喘有初起之喘,有久病之喘,初起之喘多實邪,久病之喘多氣虛,實邪喘者必抬肩,氣虛喘者微微氣息耳。此方治久病之喘,若初起之喘,四磨四七湯,一劑即止喘,不獨肺氣虛而腎水竭也。實喘方

黃芩(貳錢)柴胡 甘草(各伍分)麥冬(三錢)蘇葉 烏藥 半夏 山豆根(各壹錢)水煎服。

一劑喘定,不必再劑也,凡實喘症,氣大急,喉中必作聲,肩必抬,似重而實輕也。

虛喘

大抵此等症,氣少息,喉無聲,肩不抬也,乃腎氣大虛,脾氣又複將絕,故奔沖而上,欲絕未絕也,方用救絕湯

人三 熟地(各一兩)山萸(三錢)牛膝 五味子 白芥子(各一錢)麥冬(五錢)水煎服。

氣短似喘

此證似喘而非實喘也,若非實喘治之,立死,蓋氣短乃腎氣虛耗,氣沖上焦,壅塞於肺經不足之故也,方用

人三(二兩)熟地(一兩)山萸 牛膝 補骨脂 枸杞(各三錢)麥冬(五錢)胡桃(三個去皮)五味子(二錢)水煎服,三劑氣平喘定。
此方妙在用人三之多,能下達氣原,挽回於無何有之鄉。 又純是補肺補腎之品,子母相生,水氣自旺,則火氣自安於故宅,不上沖於喉門矣。

抬肩大喘

人忽感風邪,寒入於肺,以致喘息肩抬氣逆,痰吐不出,身不能臥,方用

柴胡 茯苓 麥冬 桔梗(各二錢)黃芩 當歸 甘草 半夏 射幹(各一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柴胡射幹桔梗,以發舒肺金之氣,半夏以去痰,黃芩以去火。蓋感寒邪,內必變為熱證,故用黃芩以清解之。然徒用黃芩,雖曰清火,轉足以遏抑其火,而火未必伏也。有射幹桔梗柴胡一派辛散之品,則足以消火減邪矣。

腎寒氣喘

人有氣喘不能臥,吐痰如湧泉者,舌不燥而喘不止,一臥即喘,此非外感之寒邪,乃腎中之寒氣也,蓋腎中無火,則水無所養,乃泛上而為痰,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桂附大劑飲之。蓋人之臥,必腎氣與肺氣相安,而後河車之路,平安而無奔越也。

腎火扶肝上沖

凡人腎火,逆扶肝氣而上沖,以致作喘,甚有吐紅粉痰者,此又腎火炎,上以燒肺金,肺熱不能克肝,而龍雷之火升騰矣,方用

沙三 地骨皮(各壹兩)麥冬(伍錢)丹皮(三錢)甘草(三分)桔梗(伍分)白芍(伍錢)白芥子(貳錢)水煎服。

此方妙在地骨皮清骨中之火,沙三丹皮以養陰,白芍平肝,麥冬清肺,甘草桔梗引入肺經,則痰消而喘定矣。

假熱氣喘吐痰

人有假熱氣喘吐痰者,人以為熱而非熱也,乃下元寒極,逼其火而上喘也,此最危急之症, 不急補其腎水與命門之火,則一線之微,必然斷絕。方用

熟地(肆兩)山藥 麥冬(各三兩)五味子 牛膝(各壹兩)附子 肉桂(各壹錢)水煎冷服,一劑而愈。

喘嗽

人有喘而且嗽者,人以為氣虛而有風痰也,誰知是氣虛不能歸源於腎,而肝木挾之作祟乎,法當峻補其腎,少助以引火之品,則氣自歸源於腎,而喘嗽俱止,方用

人三(壹兩)熟地(貳兩)麥冬(伍錢)茯苓(三錢)牛膝 枸杞 白朮 五味子 兔絲子(各壹錢)水煎服。連服幾劑,必有大功。倘以四磨四七湯治之,則不效矣。

貞元飲 此方專治喘而脈微澀者
熟地(三兩)當歸(柒錢)甘草(壹錢)水煎服,婦人多此症。

吐血

陽症吐血

人有感暑傷氣,忽然吐血盈盆,人以為陰虛也,不知陰虛吐血與陽虛不同,陰虛吐血,人安靜無躁動,陽虛必大熱作渴,欲飲冷水,舌必有刺,陰虛口不渴而舌胎滑也,法當清胃火,不必止血也,方用

人三 當歸 香薷 石膏(各三錢)荊芥(壹錢)青蒿(伍錢)水煎服。

此方乃陽症吐血之神曲劑也,方中雖有解暑之品,然補正多於解暑,去香薷一味,實可同治,但此方可用一二劑,即改六味地黃湯。

大怒吐血

其吐也,或傾盆而出,或沖口而來,一時昏暈,死在頃刻。以止血治之,則氣悶不安,以補血治之,則胸滿不受,有變症蜂起而死者,不可不治之得法也。方用解血平氣湯
白芍 當歸(各貳兩)炒荊芥 黑梔(各三錢)紅花(貳錢)柴胡(捌分)甘草(壹錢)水煎服。
一劑而氣平舒,二劑而血止息,三劑而病大愈。

此症蓋怒傷肝,不能平其氣,以致吐血,若不先舒其氣,而遽止血,則愈激動肝火之氣,必氣愈旺而血愈吐矣。方中用白芍平肝又舒氣,荊芥柴胡引血歸經,當歸紅花,生新去舊,安有不愈者哉。

吐血

此症人非以為火盛,即以為陰虧,用涼藥以瀉火,乃火愈退而血愈多,用滋陰之味,止血之品,仍不效,誰知是血不歸經乎,治法當用補氣之藥,而佐以引血歸經之味,不止血而血自止矣,方用

人三(伍錢)當歸(壹兩)丹皮炒,黑芥穗(各三錢)水煎服,一劑而止。

此方妙在不專補血,而反去補氣以補血,尤妙在不去止血,而去行血以止血。蓋血逢寒則凝,逢散則歸經,救死於呼吸之際,大有神曲功。大凡吐血,多系不歸經之血,因何腑何藏而發,腑藏之血,吐則立死,此自然之理也,火盛陰虧兩層,世間誤殺,奚止千百,寒涼滋陰之,輕則凝結而成病根,重則經阻而成乾血。此論此方,發菩提心,作當頭棒喝也。

吐白血

血未有不紅者,何以名白血,不知久病之人,吐痰皆白沫,乃白血也,白沫何以名白血,以其狀似蟹涎,無敗痰存其中,實血而非痰也,若將所吐白沫,露於星光之下,一夜必變紅矣,此沫出於腎,而腎火沸騰於咽喉,不得不吐者也。雖是白沫,而實腎中之精,豈特血而已哉。不速治,則白沫變為綠痰,無可如何矣。方用

熟地 麥冬(各壹兩)山藥 山萸 茯苓(各伍錢)丹皮 澤瀉(各貳錢)五味子(壹錢)水煎,日日服之。

血不歸經

凡人血不歸經,或上或下,或四肢毛竅,各處出血,循行經絡,外行於皮毛,中行於臟腑,內行於筋骨,上行於頭目兩手,下行於二便,一劑周身無非血路,一不歸經,斯各處妄行,有孔則鑽,有洞則泄,甚則嘔吐,或見於皮毛,或出於齒縫,或滲於臍腹,或露於二便,皆宜順其性以引之歸經,方用

熟地 生地(各五錢)當歸 白芍 麥冬(各三錢)荊芥 川芎 甘草 茜草根(各一錢)水煎服。

此方即四物湯加減,妙在用茜草引血歸經。

三黑神曲奇散

丹皮(炒黑七分)黑梔(五分)真蒲黃(炒黑一錢二分)川芎(酒洗)貝母(各一錢)生地(酒洗)水二樽,童便藕汁各半樽,煎服。

此方治吐血神效無比,二劑止。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最能補腎滋肝,木得其養,則血有可藏之經,而不外泄,血證最宜服之。

嘔吐

脾胃症辨

人有能食而不能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補脾,補脾尤宜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不能食,食之而安然者,乃脾不病而胃病也,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世人一見不飲食,動曰脾胃虛也。殊不知胃之虛寒,責之心,脾之虛寒,責之腎也,不可不辨也。

反胃大吐

大吐之症,舌有芒刺,雙目紅腫,人以為熱也,誰知是腎水之虧乎,蓋脾胃必借腎水而滋潤,腎水一虧,則脾胃之火,沸騰而上,以致目紅腫而舌芒刺也,但此症時躁時靜,時欲飲水,及水到又不欲飲,即強之飲亦不甚快,此乃上假熱而下真寒也,宜六味地黃湯加桂附,水煎服。外治法,先以手擦其足心,使之極熱,然後用附子壹個煎湯,用鵝翎掃之,隨乾隨掃,少頃即不吐矣。後以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即安然也。或逍遙散加黃連,亦立止也,無如世醫以雜藥投之,而成噎嗝矣。方用

熟地(貳兩)山萸 元三(各壹兩)當歸(伍錢)五味子(貳錢)牛膝 白芥子(各三錢)水煎服。蓋腎水不足,則大腸必乾而細,飲食入胃,難於下行,故反而上吐矣。

寒邪犯腎大吐

寒入腎宮,將脾胃之水,挾之盡出,手足厥逆,小腹痛不可忍,以熱物熨之少快,否則寒冷難支,人多以為胃病,其實腎病也。方用

附子(壹個)白朮(肆兩)肉桂(壹錢)乾薑(三錢)人三(三兩)水煎服。

此藥下喉,便覺吐定,煎渣再服,安然如故。

嘔吐

世人皆以嘔吐為胃虛,誰知由於腎虛乎。故治吐不效,為窺見病之根也。方用

人三 芡實(各三錢)白朮 薏仁(各伍錢)砂仁(伍粒)吳萸(伍分)水煎服。

火吐

此症若降火,則火由脾而入於大腸,必變為便血之症,法宜清火止吐,方用

茯苓(壹兩)人三(貳錢)砂仁(伍粒)黃連(三錢)水煎服。

寒吐

此症若降寒,則又引入腎而流於膀胱,必變為遺尿之症,法宜散寒止吐,方用

白朮(貳兩)人三(伍錢)附子 乾薑(各壹錢)丁香(伍分)水煎服。

此方散寒而用補脾之品,則寒不能上越,而亦不得下行,勢不能不從臍出也。

胃吐

此症由於脾虛,脾氣不得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補脾則胃安,方用

人三 茯苓(各三錢)白朮(伍錢)甘草 肉桂 神曲 半夏(各壹錢)砂仁(三粒)水煎服。

此方治胃病,以補脾者何也?蓋胃為脾之關,關門之沸騰,由於關中之潰亂,欲使關外之安靜,必先使關中之安寧,況方中砂仁半夏神曲 等味,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者乎,此脾胃兩補之法也。

反胃

人有食入而即出者,乃腎水虛不能潤喉,故喉燥而即出也,方用

熟地(貳兩)山萸 茯苓 麥冬(各伍錢)山藥(壹兩)澤瀉 丹皮(各三錢)五味子(貳錢)水煎服。

此症又有食久而反出者,乃腎火虛不能溫脾,故脾寒而反出也,方用

熟地(貳兩)山萸(壹兩)山藥(陸錢)澤瀉(貳錢)茯苓 丹皮 附子 肉桂(各三錢)水煎服。

此即八味地黃,也可用生地桂枝。

胃寒

心腎兼補,治脾胃兩虛者固效,若單胃之虛寒,自宜獨治心之為妙,方用

人三 遠志(各壹兩)白朮 茯苓 蓮子 白芍(各三兩)菖蒲 良薑 棗仁(各伍錢)半夏 附子 白芥子(各三錢)山藥(肆錢)蜜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錢。

腎寒吐瀉心寒胃弱

此症由於心寒胃弱,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五更時痛瀉三五次者是也,人以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藥而不效者何也?蓋胃為腎之關,而脾為腎之海,胃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穀食,脾氣弱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飲食而生精華,故補脾胃,莫急於補腎也。方用

熟地 茯苓 人三(各三兩)山萸(貳兩)山藥(肆兩)附子 肉桂 五味子(各壹兩)吳萸(伍錢)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錢。

臌症

水臌

此症滿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從膀胱出,則為死症矣,方用決流湯

黑丑 甘草(各貳錢)肉桂(三分)車前(壹兩)水煎服。一劑水流鬥餘,二劑全愈,斷勿與三劑也,與三劑反殺之矣。

蓋二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車前子,引火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牛遂之過猛也,二劑之後,須改五苓散,調理二劑,再用六君子湯補脾可也,忌食鹽,犯之則不救矣。諸臌症最忌寬中市醫多用五皮飲描頭畫角百無一效。

氣臌

此症氣虛作腫,似水而實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上腫起,後漸腫至身上,於是頭面皆腫者有之,此即謂之氣臌,宜於健脾行氣之中,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各壹兩)甘草 肉桂(各壹分)枳殼(伍分)人三 神曲 車前子 蘿蔔子(各壹錢)山藥(伍錢)水煎服。初服若覺有礙,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劑而愈矣,亦忌食鹽秋石。

蟲臌

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腫而未甚,面色紅而有白點,如蟲食之狀,是之謂蟲臌,方用消蟲神奇丹

當歸 鱉甲 地栗粉(各壹兩)雷丸 神曲 茯苓 白礬(各三錢)車前子(伍錢)水煎服。
一劑下蟲無數,二劑蟲盡臌消,不必三劑,但病好必用六君子湯,去甘草調理。

血臌

此症或因跌閃而瘀血不散,或憂鬱而結血不行,或風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致成血臌,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則脹,脹成臌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症非水,徒傷元氣,以治氣法治之,而又非氣,徒增飽滿,方用逐瘀湯

水蛭(此物最難死火燒經年,入水猶生,必須炒黃為末方妥)雷丸 紅花 枳殼 白芍 牛膝(各三錢)當歸(貳兩)桃仁(肆拾兩)水煎服。一劑血盡而愈,切勿與二劑。
當改四物湯調理,於補血內加白朮茯苓人三,補元氣而利水,自然全愈,否則恐成乾枯之症,辨血臌惟腹賬如臌,而四肢手足並無臌意也。

水症

水腫

此症土不能克水也,方用

牽牛 甘遂(各三錢)水煎服。

此症治法雖多,獨此方奇妙,其次雞屎醴亦效,雞屎醴治血臌尤效。

呃逆

此症乃水氣淩心包也,心包為水氣所淩,呃逆不止,號召五臟之氣,救水氣之犯心也,治法當利濕分水,方用

茯神 薏仁(各壹兩)蒼朮 白朮 人三(各三錢)芡實 丁香(各伍錢)法制半夏陳皮(各壹錢)吳萸(三分)水煎服,二劑愈。

水結膀胱

此症目突口張,足腫氣喘,人以為不治之症,不知膀胱與腎,相為表,膀胱之開合,腎司其權,特通其腎氣而膀胱自通矣,方用通腎消水湯。

熟地 山藥 薏仁(各壹兩)山萸(壹錢伍分)茯神(伍錢)肉桂 牛膝(各壹錢)車前子(三錢)水煎服。

濕症

黃症

此症外感之濕易治,內傷之濕難療,外感者利水則愈,若內傷之濕,瀉水則氣消,發汗則精泄,必健脾行氣而後可也,方用 白朮 茯苓 薏仁(各壹兩)茵陳 黑梔(各三錢)陳皮(伍分)水煎服。

此方治內感之濕,不治外感之濕,若欲多服去梔子。

癉症

此症雖因風寒濕而來,亦因元氣之虛,邪治得趁虛而入,倘攻邪而不補正,則難愈矣,今於補正之中,佐以去風寒濕之品,而癉如失矣,方用

白朮(伍錢)人三(三錢)茯苓(壹兩)柴胡 附子 半夏(各壹錢)陳皮(伍分)水煎服。

經云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此條原本癉字,當是痹字之誤。

傷濕

此症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方用

澤瀉 豬苓(各三錢)肉桂(伍分)茯苓 白朮(各伍錢)柴胡 半夏 車前子(各壹錢)水煎服,一劑愈。

腳氣

今人以五苓散去濕,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氣,而濕未必盡去也,必須提氣而水乃散也,方用

黃耆(壹兩)人三 白朮(各三錢)防風 肉桂 柴胡(各壹錢)薏仁 芡實 白芍(各伍錢)半夏(貳錢)陳皮(伍分)水煎服。

此方去濕之聖藥,防風用於黃耆之中,已足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舒氣,則氣自升騰,氣升則水散,白朮茯苓薏仁芡實,俱是去濕之品,有不神效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