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受諸疾)凡十九門

解顱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解顱候︰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成則髓腦不足,不能結成,故頭顱開解也。

《嬰童寶鑒》︰小兒客風傷腑,即顱骨解囟。

《大萬全方》小兒頭病方論︰小兒有解顱候,有囟不合候,有囟陷候,此三者大同而小異也。解顱者,謂小兒年長而頭顱開解也。夫腎主骨,今骨不合,頭縫開解,此腎氣不成故也。其囟不合與囟陷,雖因臟腑有熱,熱氣上沖,致囟或不合或陷,然亦本於腎氣不足也。

《玉訣》小兒骨氣所傷候歌︰

解顱鶴膝腑傷風,囟腫因驚胃氣攻。語澀行遲胎氣促,筋拳瞪目是肝風。

此患當先行風氣,利膈下涎。次和臟腑,即無誤也。

《葛氏肘後方》治小兒解顱。

蟹足骨、白蘞等分,細末,乳汁和塗上,乾又敷。

《千金》治小兒解顱方。

熬蛇蛻皮,末之,和豬頰車中髓,敷頂上,日三、四度。

《千金》又方

豬牙頰車髓,敷囟上瘥。

《千金》治小兒腦長解顱不合,羸瘦色黃,至四、五歲不能行。半夏熨方

半夏(湯洗七遍) 生薑 芎 (各一兩) 細辛(三兩) 桂心(一尺) 烏頭(去皮臍,十枚)
上六味 咀,以醇苦酒五升漬之。 時,煮三沸,絞去滓,以綿一片浸藥中,適寒溫以熨囟上,冷更溫之,複熨如前。朝暮各三、四熨乃止,二十日愈。(《嬰孺方》只五味,無生薑,又不用苦酒。)

《千金》治小兒解顱。三物細辛敷方

細辛 桂心(各半兩) 乾薑(炮十八銖)
上末之。以乳汁和敷顱上,乾複敷之,兒面赤即愈。

《簡要濟眾》治小兒解顱不合。

驢蹄不許多少,燒灰研,以生油和,敷於頭骨縫上,以瘥為度。

《聖惠》治小兒解顱囟大,身有痼熱,頭汗出,腹脹咳嗽,上氣肩息,脛蹇足交,三歲不行,皆治之。鐘乳丸方

鐘乳粉 防風(去蘆頭) 熟乾地黃 牛黃(細研) 甘草(炙) 漆花(《嬰孺方》以此一味為豺漆,蓋五加皮也。)
上各一分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以犬腦髓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早晨、午間。日晚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顱骨開。宜塗白芨散方

白芨 細辛 防風(去蘆頭) 柏子仁
上各一分搗,細羅為散。以乳汁調塗兒顱骨上,日再用之。

《嬰孺方》治小兒腦長喜搖頭,解顱。狗腦丸方

狗腦(一個) 豺漆(五加皮也) 甘草(炙) 白朮 防風 鐘乳石 乾地黃(各一分) 牛黃(二分)
上以狗腦丸小豆大。一歲飲下二丸,日再,未知加之。又云︰兒囟常令暖,冷即病死。

《嬰孺方》小兒錮囟藥,使腦不長。

芍藥粉
上取黃雌雞臨兒囟上,刺其冠,以血滴囟上,血上以芍藥粉敷之,使血不見,一日立瘥。

《嬰孺方》治小兒解顱囟大,身羸汗出,肺脹咳上氣,三、五歲不行。狗腦丸方

甘草(炙) 地黃(各三分) 防風 白朮(各二分) 鐘乳粉 牛黃(各二銖)
上為末,狗腦丸如小豆大。二歲飲服七丸,日再稍加之。

張渙︰嬰兒頭骨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名曰解顱。宜用玉乳丹方

鐘乳粉(依古法製煉者) 柏子仁(別研) 熟乾地黃(依法蒸焙者) 當歸(洗焙乾。各半兩) 防風(銼) 補骨脂(淨煉炒。各一兩) 或加黃 、茯苓
上件除別研者碾為細末,次入鐘乳粉等拌勻,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茴香湯下,乳食前。

《萬全方》治小兒解顱囟大,身有痼熱,頭汗出,腹脹咳嗽,上氣肩息,脛蹇足交,三歲不行皆治之。磁石丸

磁石(火 ,醋淬七遍,細研飛過) 防風(去蘆頭) 熟乾地黃 牛黃(研入) 甘草(炙) 乾漆(炒令煙出。以上各一分)
上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同研勻,以犬腦髓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粥飲下,早晨、午間、日晚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解顱。虎骨方

虎骨 敗龜板 不灰木 乳香(各半兩)
上為末。用生豬血於手心內調,塗在頭縫開處,以舊綿子包裹七日,第八日以蔥湯水洗去前藥,再用此藥塗之。經年者已減一分,又歇三日,方再用藥塗之。又服參苓散

人參 茯苓 白附子(炮) 羌活 甘草(炙) 芍藥 白朮(水煮。各一分) 犀角屑 京芎 藿香(後三味減一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用少金銀同薄荷三葉煎至三分,溫服,通驚氣。

囟不合第二

《聖惠》︰夫小兒囟不合者,此乃氣血少弱,骨本不榮故也。皆由腎氣未成,肝肺有熱,壅熱之氣上沖於腦,遂令頭發乾枯,骨髓不足,故令囟不合也。

錢乙論解顱,六年大而囟不合,腎氣不成也,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余見腎虛。

《千金》治小兒囟門不合方。

防風(一兩半) 柏子仁 白芨(各一兩)
上三味末之,以乳和敷囟上。十日知,二十日愈。日一。

《嬰孺方》狗腦丸 治小兒三歲不行,腦長囟大,頭汗出,有熱,足燥脛交方。

鐘乳石 乾地黃 甘草 豺漆(五加皮也)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狗腦丸如小豆大。飲下二丸,日進三服,夜二服。

《嬰孺方》治小兒囟開不合方。

防風(六分) 白芨(四分) 梔子(三分)
上為末。以乳汁蜜和,塗囟上,日一度。

《嬰孺方》小兒囟開令合方。

防風(六分) 白芨(二分)
上為末。乳和塗囟上,日十度,以知為度。二十日當合。

錢乙治囟開不合,鼻塞不通。

天南星大者,微炮去皮,為細末。淡醋調,塗緋帛上,貼囟上,火灸,手頻熨之。

張渙︰嬰兒解顱,囟不合,囟填,囟陷下不平。皆由腎經虛熱。宜用對囟散

蛇蛻皮(一兩燒灰,細研) 防風 川大黃(濕紙裹火,煨存性。) 白芨(各半兩)
上件碾為細末,入青黛半兩,同研勻。每用半錢,以 豬膽汁調勻,用一紙囟子攤之,四邊回各留少白紙,用淡醋、生麵糊貼囟上,不住以溫水潤動,一伏時換。

《莊氏家傳方》治腦縫不合。

山茵陳(一兩) 車前子 百合(各半兩)
上為末,用烏牛乳汁調塗腳及腦縫上,用帛子裹頭,三日一換,五上必效。

《王氏手集》封囟散方 治囟開不合,頭縫開張;囟開崎陷,咳嗽鼻塞。

柏子仁 防風 天南星(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以豬膽汁調勻,稀稠得所,攤在緋絹帛上,看囟子大小剪貼。一日一換,不得令乾,時時以湯潤動。

《聖惠》小兒囟開不合,灸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合,囟開先合,炷如小麥大。

囟填第三

《巢氏病源》小兒囟填候︰小兒囟填,由乳哺不時,飢飽不節,或熱或寒,乘於脾胃,致腑臟不調,其氣上沖所為也。其狀囟張如物填其上,汗出,毛發黃而短者是也。若寒氣上沖即牢●(音昴,履頭也,腫硬如履頭疊起。)熱氣上沖即柔軟。又小兒脅下有積,又氣滿而體熱,熱氣乘於臟,臟氣上沖於腦囟,亦致囟填。又咳且啼,而氣乘臟上沖,亦病之。啼甚久,其氣未定,因而乳之,亦令囟填。所以然者,方啼之時,陰陽氣逆上沖故也。

《石壁經》三十六種積熱囟虛腫候歌︰

積聚脾中熱不通,致令面赤口唇紅。胸高夜嗽多 脹,休使流傳肺有風。喉裡作聲涎上壅,囟門腫起熱來沖。但教涼膈安靈府,能使三朝速有功。積有冷熱皆能作腫。冷則糞白,或酸臭氣衝人。亦有蟲出,其食物皆不能化,腹脹滿而多困,喉中亦鳴也。

熱則使多渴,其糞赤色,面亦黃赤,口內臭氣,亦蟲出。各看其証候調治,且須分水穀去積,並調氣。冷則溫脾胃,熱則去其熱,化涎止渴。囟隱則冷也,腫則熱也。(《鳳髓經》此候歌括一同。有注云︰宜與金華散。)

《石壁經》三十六種積熱囟虛腫候云︰此候宜將時氣門中。三十六種除濕散,濃煎,桑白皮湯下。

《小兒形証論》四十八候︰積熱囟虛腫歌一同。後云︰此候肺熱生風,涎鳴囟腫,將白丁香膏一、二服,或南星丸一、二服便退。

《秘要指迷論方》︰凡小兒生下一月,日內或囟門腫,此乃受胎熱氣,即用黃柏膏塗於足心湧泉穴。如陷即用半夏膏塗手心。此乃嬰兒腎流受冷氣。邪乾心,致令病生。(黃柏、半夏皆為末,皆冷水調貼)

囟陷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囟陷候︰此謂囟陷下不平也。由腸內有熱,熱氣熏臟,臟熱即渴引飲。而小兒泄利者,即腑臟血氣虛弱不能上沖髓腦,故囟陷也。

《聖惠》治小兒臟腑壅熱,氣血不榮,致囟陷不平者。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二兩) 烏雞骨(一兩塗,醋炙令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

《聖惠》治小兒囟陷方。
上取豬牙車骨髓,煎如膏,塗囟上良。

《聖惠》又方
上以狗頭骨炙令黃,搗、羅為末。以雞子清調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天靈蓋炙令黃,搗、羅為末。以生油塗調之。

《千金》小兒囟陷,灸臍上、下各半寸,及鳩尾骨端。又足太陰各一壯。

滯頤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滯頤候︰滯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於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為涎,脾氣冷,不能收製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滯漬於頤也。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滯頤疾候︰滯頤疾者,涎流口邊無時,此即因風冷入脾胃,故令涎水常流。

《惠濟方》小兒滯頤候歌︰(宜蔥湯丸,取用銀白丸補)

滯頤為患本因傷,流出清涎口角傍。此患脾虛寒胃口,愚夫卻道破涎囊。終朝服藥全無效,夜臥流涎亦汗床。洗肺更宜溫胃口,脾元一壯自安康。

《千金》治小兒口中涎出方。以白羊屎內口中。

《千金》又方

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口中及頤上。

《千金》又方

桑白汁塗之瘥。

張渙︰小兒有多涎,常留在兩口角,此由脾胃有冷,流出漬於頤下,乃名滯頤之病。宜溫脾丹方

半夏(一兩,用生薑六兩同搗,細炒令黃) 丁香 木香(各一兩) 乾薑 白朮 青橘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 溫胃散 治脾冷流涎。

半夏(白礬水浸,炒黃) 人參(去蘆頭) 肉豆蔻 白朮 乾薑 甘草(炙。以上各半兩) 丁香(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二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齒不生第六

《巢氏病源》小兒齒不生候︰齒是骨之所終,而為髓之所養也。小兒有稟氣不足者,髓即不能充牙齒骨,故齒久不生也。

《千金翼方》︰溺 中竹木主小兒齒不生,正旦刮,塗之即生。

《外台》︰《短劇》又方

取雌鼠屎三、七枚,以一枚拭齒根處,盡此止,二十一日齒當生。雌鼠屎,頭尖是也。《千金》同。《楊氏產乳方》用三十枚,仍雲雌糞,用兩頭丸者。

《聖惠》治小兒齒不生,或因落不生方
上取牛糞中黑豆二、七枚,小開去頭上皮,以此豆頭開處,注齒根上,時時用之,當效。

張渙云︰稟受腎氣不足者,即髓不強。蓋骨之所終而為髓,髓不足不能充牙齒,故齒不生。宜香附丹方

大香附子(揀淨,刮去皮) 沉香(各一兩) 檳榔 雌鼠糞(燒灰) 乾蟾(燒灰。以上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用羊髓四兩,煮爛和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髮不生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頭髮不生候︰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華在髮。小兒有稟性,少陰之血氣不足,即髮疏薄不生。亦有因頭瘡而禿落不生者,皆由傷損其血,血氣損少,不能榮於發也。

《千金》治少小頭不生髮。一物楸葉方

楸葉搗取汁,敷上立生。(《千金翼》取楸葉中心,絞汁塗。)

《千金》治小兒頭不生髮方。

燒鯽魚灰末,以醬汁和敷之。

《千金翼》治髮薄不生方。

先以醋泔清洗禿處,以生布揩令火熱,臘月豬脂並細研鐵,生煎三沸塗之。日三遍。

《外台》深師療頭風烏啄膏,生發令速長而黑光潤方,亦治小兒發不生。

烏啄 莽草 石南星草 續斷 皂莢(去皮子,熬) 澤蘭 白朮(各二兩) 辛夷人(一兩) 柏葉(切,半升) 豬脂(二升)
上十味以苦酒漬一宿,以脂煎於東向灶釜中,以葦薪煎之。先置三堆土,每一沸即下置一堆土。候沸定,卻上至三沸,共置土堆上,三畢成膏訖去滓,置銅器中。數北向屋溜,從西端至第七溜下埋之,三十日藥成。

小兒當刮頭,日三塗。大人數沐,沐已塗之甚驗。

《本草》甑氣水,主長毛發。以物於炊飲飯時承取沐頭,令發長密黑潤。不能多得,朝朝梳。小兒頭漸漸覺有,益好。

《圖經》曰︰小兒白禿,發不生,搗榆皮末,苦酒調塗之。

《聖惠》治小兒腦疳,頭發連根作穗子,脫落不生,兼瘡白禿,發不生者。並宜用生發神效黑豆膏

黑豆 苣勝(各三分) 訶梨勒皮(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水拌令勻,內於竹筒中;以亂髮塞口,用 灰白煨取油,貯於瓷器中。先以米泔皂莢湯洗頭,拭乾,塗之,日再用,十日發生。

《聖惠》又方

葛根末 豬脂 羊脂(各二兩)
上件藥入銚子內,以慢火熬成膏,收於瓷盒中。每取一錢,塗摩頭上,日再用,不過五、七度效。

《聖惠》治小兒白禿,不生發,燥痛。宜用香薷煎方

陳香薷(二兩) 胡粉(一兩) 豬脂(半兩)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豬脂相和令勻。塗於頭上,日再用之。

《聖惠》治小兒頭禿不生發,苦癢。蔓菁子散方
上取蔓菁子,搗為末,以豬脂調塗於禿處佳。

《聖惠》又方
上用貫眾燒灰,細研。以油調敷之。

《聖惠》又方
上取麻子一升,熬黑,壓取脂,敷頭上良。

《聖惠》又方
上用鹽湯洗之,生油和蒲葦灰敷之。

《聖惠》又方
上用雁脂敷之佳

《嬰孺方》治小兒發不生。

熊白
上取塗之。

《嬰孺》又方

桃葉
上取汁塗。

《嬰孺》又曰︰煮雞子取七個,剝去白,熬令汁出,取塗之。

張渙云︰稟受氣血不足,不能榮於發,故頭發不生,呼為疳病,非也。宜苣勝丹方

苣勝(一合,別研) 當歸(洗,焙乾) 生乾地黃 芍藥(各一兩,以上搗,羅為細末) 胡粉(半兩,細研)
上件同研勻,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湯下。兼化塗搽頭上無妨。量兒大小加減。

發黃第八

《巢氏病源》小兒頭發黃候︰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血氣華於發。若血氣不足,則不能潤悅於發,故發黃也。

《千金翼》發黃方

臘月豬膏和羊屎灰、蒲灰等分敷之,三日一為,取黑止。

《千金翼》又方

以醋煮大豆爛,去豆,煎令稠,塗發。

《千金》又方

熊脂塗發梳之,散頭床底,伏地一食頃即出。形盡當黑,用之不過一升。

安師傳治小兒發黃極妙方。

破故紙不計多少,銀石器中慢火炒丸。
上為細末,用地黃汁煎成膏,和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五、二十丸,鹽湯送下,食前。

蟲胞第九

(謂胎中頭生瘡,其瘡有蟲)

《巢氏病源》蟲胞候︰小兒初生,頭即患瘡,乃至遍身,其瘡有蟲,故因名蟲胞也。

固堤張先生論小兒蟲胞︰《巢源》徒有其証,而後世不見其方。大抵是小兒初生,頭上便即有瘡,迤邐侵淫,生至身體。又其瘡有蟲,似從胞中有蟲也,故謂之蟲胞。治之之法,服去蟯蟲等藥,又洗貼頭瘡藥中藥蟲之藥,可以為效矣。

《子母秘錄》︰小兒頭身諸瘡有蟲,燒雞卵殼研和豬脂敷之。

《千金》治小兒頭瘡方。(此以下數方,皆能殺蟲。)

胡粉(一兩) 黃連(二兩)
上二味末之,洗瘡去痂,拭乾敷之即瘥。更發,如前敷之。

《千金》又方

胡粉 連翹(各一兩) 水銀(半兩)
上三味以水煎連翹,內胡粉、水銀和丸敷之。

《千金》又方

胡粉 白松脂(各二兩) 水銀(一兩) 豬脂(四兩)
上四味合煎去滓,內水銀粉調敷之。

《千金》治小兒頭瘡。苦參洗湯方

苦參 黃芩 黃連 黃柏 甘草(炙) 大黃 芎 (各一兩) 蒺藜子(三合)
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漬布 瘡上,日數遍。

安師傳治小兒蟲胞藥方。

百部 雄黃 黃柏
上三味等分為末,油調塗瘡上。

鶴節第十

《巢氏病源》小兒鶴節候︰小兒稟生,血氣不足,即肌肉不充,支節柴瘦,骨節皆露,如鶴之腳節也。

《聖惠》論︰夫腎臟者,精神之所舍,元氣之所系。若其氣強盛,則骨髓滿溢,故令肌體充盛之。若氣血不足,臟腑勞傷,真氣不守,邪氣所侵,則腎氣虛弱,骨髓枯竭,不能榮華,故令骨萎羸瘦也。

《外台秘要》療小兒羸瘦 。常服不妨乳

甘草(五兩,炙)
上一件搗,篩,蜜丸如小豆大。一歲兒服十丸,日三,盡即更合。

《集驗方》︰小兒稟氣不足,真元怯弱,肢體柴瘦。補其本氣,自然氣體充盛,肌膚盈溢。宜補腎地黃丸

熟乾地黃(八分,焙,秤) 山茱萸 乾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各三錢)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二、三丸,溫水空心化下。

手拳不展第十一

《聖惠》論︰夫小兒手拳者,由在胞之時,其母臟腑虛為風冷所乘;兒生之後,肝氣不足,致筋脈攣縮,不得伸展,故令手拳不展也。

《聖惠》治小兒手拳不展,是肝氣不足,內傷風邪。宜服薏苡仁散方

薏苡仁(三分) 秦艽(去苗) 防風(去蘆頭) 酸棗仁(微炒) 甘草(微炙赤,銼。以上各半兩) 當歸(銼,微炒) 桂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服之。

《聖惠》治小兒手不展,是風邪滯氣所客,令榮衛不通。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 羌活 五加皮 白蘚皮 桂心(以上各一分) 麻黃(半兩,去節、根) 甘草(半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聖惠》又方

麻黃(半兩,去節、根) 桂心 赤芍藥 羌活 細辛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張渙治小兒受肝氣怯弱,致筋脈攣縮,兩手伸展無力。宜薏苡丹方。又治手拳不展。

當歸(洗,焙乾) 秦艽(去苗) 薏苡仁(湯浸,去皮研細) 酸棗仁 防風 羌活
上件各等分搗,羅為細末,煉蜜和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麝香荊芥湯化下,不計時候。

腳拳不展第十二

《聖惠》論︰夫小兒腳拳者,由在胞之時,其母臟腑內有積冷,為風邪所乘,兒生之後,腎氣不足,血氣未榮,故令腳指拳縮不展也。

《聖惠》治小兒腳不展,指拳縮。宜服當歸散

當歸(銼,微炒)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羌活 酸棗仁(微炒) 人參(去蘆頭) 杜仲(去粗皮,微炙,銼) 桂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乳食前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腳拳不展,筋急乾細。山茱萸散方

山茱萸 羌活 薏苡仁 桂心 羚羊角屑 當歸(銼,微炒) 甘草(炙微赤,銼) 黑豆(炒熟) 白茯苓 防風(去蘆頭。以上各一分) 生乾地黃 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乳食前,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腳指拳縮。宜服生乾地黃丸方

生乾地黃 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微炒。各半兩) 牛膝(去苗) 防風(去蘆頭) 桂心 海桐皮 羌活 白茯苓 薏苡仁(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於乳食前以溫酒下七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張渙方》小兒稟受腎氣不足者,氣血未榮,腳指拳縮無力,不能伸展。宜海桐皮散方。治腳拳不展。

海桐皮 牡丹皮 當歸(湯洗,焙乾) 熟乾地黃 牛膝(酒浸焙乾。以上各一兩) 補骨脂 山茱萸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語吃第十三

《千金》論︰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膈連其舌下後喜,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可以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可燒發作灰末敷之,血便止。

《小兒集驗方》云︰小兒語吃,本於心氣不足,舌本無力,故欲有言而舌不能運。又有成於積習而然者,是生而不吃,一旦小兒相較而吃,俗諺所謂︰學吃三日,改吃三年是也。心氣不足而舌本無力,可調之以藥。若其積習而成,則初習之時,令詳緩而語,急改之為上。

陳藏器《本草》云︰鴝鵒主吃,取炙食之,小兒吃不過一枚瘥也。臘月得者,主老嗽。

《明堂針灸經》灸翳風二穴,在耳後陷中,按之引耳中,手足少陽三會。治耳聾、口眼 斜,失欠脫頜,口噤不開,吃不能言,頰腫,牙車急痛。

通睛第十四

《龍木論》論小兒通睛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失誤築打著頭面,額角兼倒蹙撲下,令小兒肝受驚風,遂使眼目通睛。宜服牛黃丸、犀角飲子、通頂石南散立效。牛黃丸方

牛黃 白附子 肉桂 乾蠍 芎 石膏(各一兩) 白芷 藿香(各半兩) 朱砂 麝香(各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臨臥薄荷湯下三丸。乳母忌熱面、豬肉等。小兒化服亦得。

犀角飲子

犀角(一兩) 射乾 草龍膽(各半兩) 鉤藤(三分) 黃芩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遠志(各一分)
上為末,水一盞,散一錢,煎至五分。食後去滓溫服。

通頂石南散

石南(一兩) 藜蘆(三分) 瓜蒂(五、七個)
上為末,每用一粳米許,一日兩度,通頂為妙。

安師傳治小兒通睛眼方。

竹葉(四十九片) 黑豆(四十九粒) 石決明(研極細,一錢)
上三物用水一盞半同煎至半盞,遂旋隨兒大小與溫服少許。令兩日盡,再煎服之。

愍塞第十五

《巢氏病源》小兒愍塞候︰人有稟性陰陽不和而心神愍塞者,亦有因病而精采暗純。皆由陰陽之氣不足,致神識不分明也。

《葛氏肘後方》療人心孔愍塞多忘喜誤。

七月七日,取蜘蛛網著領中,勿令人知。

《葛氏肘後》又方

丁酉日,密自至市買遠志,著巾角中還,末服之,勿令人知。

《葛氏肘後》又方

丙午日,取鱉甲,著衣帶上良。

《葛氏肘後》又方

取牛、馬、豬、雞心肝,乾之末,向日酒服方寸匕,日三,問一知十。

《葛氏肘後》︰孔子大聖智枕中方

茯苓 人參 茯神(各五分) 菖蒲(二分) 遠志(七分)
上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葛氏肘後》又方

章陸花陰乾一百日,搗末,暮水服方寸匕。暮臥思念所欲知事,即於眠中醒悟。

《葛氏肘後》又方

上黨人參半斤,七月七日麻谷一升,合搗蒸,候氣盡遍服一刀圭,暮臥逆知未然之事。

行遲第十六

《巢氏病源》小兒數歲不能行候︰小兒生自變蒸至於能語,隨日數血脈骨節備成,其臏骨成即能行。骨是髓之所養,若稟生血氣不足者,即髓不充強,故其骨不即成而數歲不能行。

《聖惠》論︰夫小兒行遲者,是肝、腎氣不足,致骨氣虛弱,筋脈無力,故行遲也。

張渙論︰凡兒生至周歲,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近世小兒多因父母氣血虛弱,故令胎氣不強,骨氣軟弱,筋脈無力,不能行步。

《嬰童寶鑒》論︰小兒骨蒸,肺脈寒,長不能行。

《顱囟經》治小孩子自小傷抱,腳纖細無力,行立不得,或骨熱疳勞,肌肉消瘦。柴胡飲子方

柴胡 鱉甲(米醋塗,炙) 知母 桔梗 枳殼(麩炒,去瓤) 元參 升麻
上件等分並細銼。每日煎時,三歲以下取藥半兩,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兩服,空心,食前後各一服。

忌毒物。飲後用澡浴方。

《顱囟經》澡浴方苦參 茯苓皮 蒼朮 桑白皮 白礬(各半兩) 蔥白(少許)
上銼細。每浴時取一兩,沸水二升,浸藥後通溫與兒浴之。避風於溫處,妙。

《千金》治小兒數歲不行方。

取葬家未開戶,盜食來以哺之,日三便起行。

《千金翼》治小兒數歲不行方。

葬家未開戶時,盜取其飯以哺之,不過三日即行,勿令人知之。

《千金翼》︰牛臍中毛,主小兒久不行。

《元和紀用經》療小兒三歲不能行,由虛弱受氣不足,腰脊、腳、膝筋骨軟 。

真五加皮
上末之,粥飲滴酒少許,調一粟殼許,日三服。有風骨節不利者尤相宜。經以四味飲、黑散、紫丸、至聖散、蜀脂飲、麝香丸並此五加皮藥七方,謂之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一名《保子七聖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方是也。

《聖惠》治小兒十歲以來,血脈不流,筋脈緩弱,腳膝無力,不能行步。宜用生乾地黃丸方

生乾地黃 當歸(銼,微炒) 防風(去蘆頭) 酸棗仁(微炒) 赤茯苓 黃 (銼) 芎 羚羊角 羌活 甘草(炙微赤,銼) 桂心
上件藥各等分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食前以溫酒下十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五、六歲不能行者,骨氣虛,筋脈弱。宜服益肝腎臟羚羊角丸方

羚羊角屑 虎脛骨(塗醋,炙令黃) 生乾地黃 酸棗仁(微炒) 白茯苓(以上各半兩) 桂心 防風(去蘆頭) 當歸(銼,微炒) 黃耆(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前,以溫酒破研五丸服之。(錢乙方同,至服食法則云︰每服一皂子大,兒大者加之。仍云︰溫水化下,日三、四,久服取效。)

《嬰孺方》治小兒不生肌肉,又三歲不能行,往來寒熱如大癇,數發不能灸刺。用五參浴湯方

大黃 黃芩 黃連 沙參 元參 紫參 苦參 濃朴(炙) 附子(炮) 芍藥(以上各二兩) 消石(三兩) 丹參(一兩) 雷丸(五十個)
上以黍米淘汁三升,同煎令三沸,適寒溫浴了。當臥汗出,余汁更浴,煎同上法。甚者加豬蹄一具良,更添水。

《嬰孺方》治小兒數歲不行方。

祭米飯
上取墓未閉門時,取米飯就墓門中哺兒,二十日便行,勿令人知。

張渙 麝茸丹方 治數歲不能行,曾經大效。

麝香(製研) 茄茸(酥炙黃) 生乾地黃 當歸(洗焙乾) 黃耆(銼) 虎脛骨(銼,塗酥炙黃)
上件各一兩,搗、羅為細末。用羊髓四兩,煮爛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摩沉香湯下,乳食前,日三服。

《良方》治小兒筋骨諸疾,手足不隨,不能行步運動。左經丸

草烏頭(肉白者,生,去皮臍) 木鱉(去殼,別研) 白膠香 五靈脂(各三兩半) 當歸(一兩) 斑蝥(二百個,去翅足,少醋煮熟)
上為末,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糊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酒磨下。筋骨疾但不曾針灸傷筋絡者,四、五丸必效。予鄰裡胡生者,一女子膝腕軟不能行立已數年。生因游淨因佛寺,與僧言。有一僧云︰能治。出囊中丸十枚,以四枚與生,曰︰服此可瘥。生如其言與服,女子遂能立。生再求藥於院。僧曰︰非有愛也,欲留以自備。必欲之,須合一料。生與錢一千,辭不受,止留百錢。後數日得藥,並余余十餘悉歸之。同院僧佐其理藥,乃引得此方。予至嘉興,有一裡巷兒年十歲,雙足不能行,以一丸分三服,服之盡,四、五丸,遂得行。自此大為人之所知,其效甚著。此藥通榮衛,導經絡,專治心腎肝三經,服後小便少淋澀,乃其驗也。

《吉氏家傳》︰五、六歲不行方。

石斛 牛膝 鹿茸(酥炙) 茯苓 菟絲子(各一分) 黃耆(二分)
上件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丸,加減,溫水下。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大人、小兒銼骨行步艱難,腳足無力,並皆治之。續命丹

防風 乳香 蔓荊子(炒) 牛膝 麻黃 羚羊角屑 酸棗仁 草烏頭(去皮) 沒藥 白朮 茯苓(各一分) 天麻(酒煮)胡麻(炒) 當歸 續斷(各半兩) 川烏頭(去皮) 黃耆(各四錢) 蒺藜(半分)
上件以法製合為細末,煉蜜為丹,小彈子大。每服一粒,用蔥酒細嚼,一日三、五服。用後洗藥,服藥三日方洗。

草烏頭 當歸 地龍 木鱉子 紫貝草 楸目 蔥鬚 荊芥(各一兩)
上為末煎湯,露腳指甲,從上淋洗至下。次用薰法︰

柴胡 草烏頭 赤小豆 吳茱萸 羌活 晚蠶沙(各一兩)
上為末,黑豆三升,次用熱水泡,少傾,去黑豆,入前件藥,依舊煮,盆盛,熏銼閃處令出骨中汗,或無力者亦依此。

《食療》︰白鴨卵小兒食之,能使兒腳軟不行,行多愛倒。若鹽淹食之,即宜人。

《嬰童寶鑒》灸法︰小兒五歲不能行,灸足兩踝,各三壯。

語遲第十七

《巢氏病源》小兒四、五歲不能語候︰人之五臟有五聲,心之聲為言。小兒四、五歲不能言者,由在胎時其母卒有驚怖,內動於兒臟,邪氣乘其心,令心氣不和,至四、五歲不能言語也。

《千金》︰論小兒初出腹有連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連其舌下後喜,令兒言語不發不轉也。可以爪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出血不止,可燒發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姚和眾云︰若不摘去,兒啞。)

張渙論︰心之聲為言。若兒稍長,合語而遲語,由妊娠時其母因有驚怖,內動於兒臟,邪氣乘於心,使心氣不足,舌本無力,故語遲也。

《千金》治小兒四、五歲不語方。

赤小豆酒和敷舌下。

《本草》日華子云︰社壇余胙酒,孩兒語遲,以少許令吃。

《聖惠》治小兒心氣不足,舌本無力,令兒語遲。芍藥散方

赤芍藥(一兩) 黃耆(三分,銼) 犀角(屑) 檳榔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五、六歲不語者,為心氣不足,舌本無力,發轉不得。亦云風冷傷於少陰之經,是以舌難發於五音,故至時不語。菖蒲丸方

菖蒲 人參(去蘆頭) 黃連(去鬚。以上各半兩) 麥門冬(去心,焙) 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赤石脂 丹參(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研下五丸。量兒大小,不計時候,加減服之。

錢乙治小兒心氣不足,五、六歲不能言。菖蒲丸

石菖蒲 丹參(各二錢) 天門冬(去心,焙秤) 麥門冬(去心,焙秤。各一兩) 赤石脂(三分) 人參(半兩,切去鬚焙)
上同為細末,煉蜜丸綠豆大或麻子大。溫水下五、七丸至一、二十丸。不計時候,日三、四服,久服取效。

又有病後腎虛不語者。宜兼服錢氏地黃丸(方在虛寒門中。)

張渙 菖蒲湯丹方 治數歲不能語。

菖蒲(一寸,九節者) 遠志(去心) 桂心(以上各一兩) 酸棗仁 黃耆 人參(去蘆) 黃連(去鬚。以上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煎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張氏家傳》治小兒不語方。

酸棗仁 柏子仁(各半兩) 郁李仁 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蜜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每服十丸。若是氣虛之人,只使郁李仁、人參二件。

《莊氏集》 穴灸法︰四、五歲不語,灸兩足踝上各三壯。

《莊氏集》 穴灸法︰小兒至五、六歲不語,是心氣不足,舌無力,發轉難故也。灸心 三壯,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龜胸第十八

《聖惠》論︰小兒龜胸者,緣肺熱脹滿,致使胸高如龜。又云︰多食熱乳,亦能致此也。

張渙論︰凡乳母乳兒,常捏其宿乳。夏常洗乳淨,捏去熱乳。若食兒飲熱乳,損傷肺氣,胸高脹滿。令兒胸高如龜,乃名龜胸。

《聖惠》治小兒龜胸,肺熱壅滯,心膈滿悶。大黃丸方

川大黃(三分,銼,微炒) 天門冬(去心焙) 百合 杏仁(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木通桑白皮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川朴硝(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研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麻黃(去蘆節) 川大黃(銼,微炒。以上各半兩)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研下五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龜胸方。
上取龜尿,隨多少摩胸骨上,即瘥。

張渙治龜胸百合丹方

桑根白皮 木通 川朴硝 杏仁(湯浸去皮尖) 川大黃 天門冬(去心。各半兩) 百合(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龜胸方。

葶藶(熬) 大黃(各三分) 桂心(一分) 麻黃(二分,去節)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聖惠》灸法︰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轉更胸起高出。灸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二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則灸十而不能一、二愈也。

《莊氏集》 穴灸龜胸法︰取九家灰一料盛簸箕中,令兒合面,印胸跡於上,於龜胸從上當中及兩邊,令三姓人同下火,各於灰上灸三壯,棄灰於河流或水中。

龜背第十九

《聖惠》論︰小兒龜背者,由坐兒稍早,為客風吹著脊骨,風氣連於髓,使背高如龜之狀也。

錢乙論龜背︰龜背者,肺熱脹滿,攻於胸膈,即成龜胸。又乳母多食五辛亦成。又兒生下,客風入骨,逐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以龜尿點節骨。取尿水法︰當蓮葉安龜在上,後以鏡照之,自尿出,以物盛之。

張渙論︰嬰兒生後一百八十日,始 骨成,方能獨坐。若強令兒坐,坐之太早,即客風寒,吹著兒背及脊至骨,傳入於髓,使背高如龜之狀,乃日龜背。宜松蕊丹(方在後。)

《聖惠》治小兒龜背。麻黃丸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桂心 獨活 防風(去蘆頭) 赤芍藥 川大黃(銼,微炒)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松花(以上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檳榔 川大黃(銼,微炒。各半兩) 桂心 前胡(去蘆頭) 防風(去蘆頭) 赤芍藥 獨活 訶梨勒皮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 松花(乾用) 麻黃(去根節。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龜尿摩背上瘥。

張渙 松藥丹 治小兒龜背。

松花(洗,焙乾) 枳殼(麩炒,去瓤) 防風(去蘆頭) 獨活(以上各一兩) 麻黃(去根節) 川大黃(炮) 前胡 桂(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治龜背方︰大抵小兒此病,為生時被客風吹拍著背,風透於骨髓,使背高如龜狀。獨活丸方

獨活 防風 桂心 大黃(各二分) 麻黃(去節) 枳殼(炙) 芍藥(各一分)
上件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聖惠》灸法︰小兒龜背,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風達於髓所致。灸肺 、心 、鬲 各三壯,炷如小麥大。

肺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心 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鬲 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