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三 虛勞統論

虛勞,一曰虛損。蓋積勞成虛,積虛成弱,積弱成損也。虛者,空虛之謂。損者,破散之謂。虛猶可補,損則罕有複完者矣。

古有五勞,五蒸、六極、七傷之名,而不一其說。然五勞者主五臟,心勞、肝勞、脾勞、肺、筋極、肌極、精極、骨極,合內外兼陰陽者也。七傷者,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極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大恐懼不節傷志,風雨寒暑傷形,合形臟神而言者也。外此所謂志勞、憂勞、瘦勞、思勞及陰寒、陰痿、裡急、精速等為七傷者損証有自上至下者,有自下至上者,而皆以中氣為主。故《難經》一損損於肺,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心。血脈虛弱不能榮於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於胃,飲食不為肌膚。此自上而下者也。一損損於腎,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筋緩不能自收持。三損損於脾,飲食不能消克。此自下而上者也。《機要》云︰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故損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故損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夫脾胃居中而運水穀。脾胃氣盛,四臟雖虛,猶能溉之。不然則四臟俱失其養矣,得不殆乎。故曰︰治損之法莫善於《難經》,謂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之源,和之使無偏也。脾運水穀而主肌肉,調之適之,毋困其內,亦無傷其外也。肝苦急,緩之使疏達也。腎主精,益之使不匱也。後人不辨損在何臟,概與養陰清火,術亦疏矣。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本出《千金》,此在初學,殊足以為準則。若夫得心應手,神明變化,端不在此區區形跡間也。

虛勞營衛不足

虛勞營衛不足者,脈極虛芤遲,短氣裡急,四肢酸疼,腹中痛,或悸或衄,或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宜甘酸辛藥調之。甘以緩急,酸以養陰,辛以養陽也。

小建中湯方

白芍(六兩) 甘草 桂枝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膠飴(一升) 虛甚者加黃耆(一兩半)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深師治虛勞腹滿、食少泄瀉者,無膠飴,有人參二兩,半夏一升。

《必效方》治虛勞失精,加龍骨、白蘞各一兩。

《古今錄驗》治虛勞裡急,小腹急痛,氣引胸脅,或心痛短氣,以乾薑代生薑,加當歸

經云︰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位在上,腎處在下,脾居四臟之中,生育營衛,通行津液。食甘以緩之,故以飴糖為君,甘草為臣。桂枝辛熱,散也潤也。營衛不足,潤而散之;芍藥酸寒,收也泄也,津液不足,收而行之,故以芍桂為佐。生薑辛熱,大棗甘溫,胃者衛之源,脾者營之本,衛不足,益之必以辛,營不足,補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營衛通,大建中湯方 治內虛,裡結少氣,手足厥冷,小腹攣急,或腹滿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陰縮,或腹中寒痛,或唇口乾,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熱而煩冤,酸疼不能久立,多夢

黃耆 當歸 桂心 芍藥(各二錢) 人參 甘草(各一錢) 半夏 黑附子(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三片,棗二枚,煎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本方加白朮、蓯蓉、麥冬、川芎、熟地、茯苓,名十四味建中湯,皆補益營衛之劑也。

炙甘草湯 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

炙甘草(四兩) 桂枝 生薑(各三兩) 麥冬(去心) 麻仁(各半升) 人參 阿膠(各二兩) 大棗(三十枚) 生地黃(一斤)
上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朱雀湯 治勞傷心氣,變生諸疾。

雄雀(一只,取肉炙) 赤小豆(一合) 人參 赤苓 紫石英 小麥 大棗肉(各一兩) 紫菀 遠志 丹參(各半兩) 炙甘草(二錢半)
上細銼拌勻,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遠溫服。(《奇效方》)。

肺勞

肺勞者,呼吸少氣,咳嗽喘急,嗌乾氣極,則皮毛焦乾,津枯力乏,腹脹喘鳴。由預事而憂,或風邪久住而成,宜分邪正冷熱而治之。

紫菀湯 治氣極,皮毛焦枯,四肢無力,喘急短氣不足以息。

紫菀茸(洗) 乾薑(炮) 黃 人參 五味子 鐘乳粉 杏仁(麩炒,去皮)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服無時。

葛可久保和湯 治風寒久嗽成勞,及肺燥成痿者,服之決效。

知母 貝母 天冬 麥冬 款冬(各三錢) 花粉 薏仁 杏仁(炒,去皮尖 菀五味子 馬兜鈴 百合 桔梗(各一錢) 阿膠 生地黃 當歸 紫蘇 薄荷(各五分) 生薑(三片)
上水煎,入飴糖一匙服,三日三服,食後進。一方無地黃,有百部。若血盛,加薄黃,茜根、藕節、大薊、茅花根;痰盛,加半夏、橘紅、茯苓、枳實(炒)、栝蔞;喘甚,加桑白皮、陳皮、葶藶子、蘇子;熱盛,加山梔(炒黑)、黃連、黃芩、連翹;風熱加防風、金沸草、甘菊花;寒甚,加桂枝、五味子;臘月加乾薑。

心勞

心勞者;恍惚驚悸,少顏色。熱則煩心、口乾、溺澀;寒則內栗、夢多恐怖。由曲運神機而成。熱則清之,寒則溫之,養血安神則一也。

遠志引子 治心勞虛寒,夢寐驚悸。

遠志(去心) 茯神(去木) 肉桂 人參 棗仁(炒) 黃 當歸(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煎服無時。

麥門冬湯 治心勞虛熱,唇口赤,煩渴溺澀。

麥門冬(去心) 遠志(甘草煮,去心) 人參 黃芩 生地黃 茯神 石膏(煎服法同前。

腎勞

腎勞之証,面黑足冷,耳聾,膝軟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腎氣丸主之。此為腎臟不足,內生寒冷。王太仆所謂腎虛則寒動於中也。

八味腎氣丸

熟地黃(八兩) 萸肉 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建澤瀉 白茯苓(各三兩) 附子(製) 肉桂(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滾湯下。本方加五味子、鹿茸,名十補丸。本方去附子,加五味子二兩,名加減八味丸。

薯蕷丸 補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薯蕷 枸杞子 續斷 茯苓 牛膝 菟絲子 巴戟 杜仲(各一兩) 蓯蓉(二兩) 五味子 山萸肉 蛇床子(各一兩)
上為散,酒調方寸匕,日三夜二,禁醋蒜。

治腎勞精敗面黑

肉蓯蓉(四兩),水煮令爛,薄細切研,精羊肉分為四度,下五味以米煮粥,空心食。(許學士《本事方》,唐鄭相國云︰予為南海節度使,時年七十有五,粵地卑濕,傷於內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乳石補益之藥,一切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舶主獻此方,經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驗。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其方用破故紙十兩,揀洗為末,用胡桃肉去皮二十兩搗如泥,即入前藥末,更以好煉蜜和勻如飴,盛瓷器中,且日以溫酒化藥一匙服之。不飲酒,溫熱水化下。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益筋骨,但禁食芸苔、羊血。蕃人呼為補骨脂丸。

脾勞

脾勞之証,食不化,心腹痞滿,嘔吐吞酸,面色痿黃。甚者心腹常痛,大便泄利,手足逆冷,骨節酸疼,日漸消瘦,由脾胃久積風冷之氣所致,亦名冷勞。木香豬肚丸主之。

木香豬肚丸

木香 附子 郁李仁 乾薑 陳皮 麥冬(各一兩) 肉豆蔻(一兩) 熟艾 鱉甲 柴胡 神曲(各二兩) 濃朴(薑水炒,三兩) 鐘乳粉 桂心(各五錢)
共末,用雄豬肚一具,去脂膜切細,入好米醋三升,煮爛研細入末搗和丸梧子大,空心

《千金》治虛補雀襂方

羊肚(一具,切) 白朮(一升)
上二味,以水二斗,煮取六升,每服二升,日三。

又方

豬肚(一具) 人參(五兩) 蜀椒 乾薑(各二兩半) 蔥白(七兩) 白粱米(半升)
上六味, 咀,諸藥令相得,和米內肚中,縫合勿令泄氣,取四斗半水,緩水煮爛,空腹食之,大佳,兼下少飯。

《濟生》白朮湯 治脾勞虛寒,嘔吐不食,腹痛泄瀉,胸滿善噫。

人參 白朮 草果 肉豆蔻(面裹煨熟) 濃朴 陳皮 木香 麥芽(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一枚,煎服無時。

風勞

風勞之証,肌骨蒸熱,寒熱往來,痰嗽盜汗,黃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風邪淹滯經絡,瘀郁而然。其病多著於肝,亦名肝勞。

《寶鑒》秦艽鱉甲散

鱉甲(一兩,醋炙) 柴胡 地骨皮 秦艽 知母 當歸(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入烏梅一枚,青蒿五葉,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臨臥空心,大便硬者服之。大便溏者,半氣半血,服逍遙散。《元珠》云︰體虛之人,最易感于邪氣,當先和解,微汗微利之,從其性而治之,次則調之。醫者不知邪氣加於身而未除,便行補劑,邪氣得補,遂入經絡,往往至死,不可不知也。

柴胡飲子 (太無)

人參 黃芩 炙草 大黃 芍藥 柴胡 當歸(各半兩)
每服四錢,水薑煎溫服。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黃瘦,盜汗肌熱,口臭,婦人血風攻疰四肢。(方見

《良方》團魚丸 治骨蒸勞嗽累效。

貝母 前胡 知母 杏仁(各一兩) 柴胡(半兩)
用團魚二個,同煮熟,取肉連汁食之。將藥焙乾為末,再以團魚骨甲,煮汁一盞,和藥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黃耆六一湯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黃 六一湯方調理。

《廣濟》療骨蒸肺熱,每至日晚,即惡寒壯熱,頰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漸羸瘦方

生地黃(三兩,切) 蔥白(一把) 香豉(二兩) 炙甘草(五錢) 童子 小便(二
上五味,以地黃等,於小便中浸一宿,平晨煎兩沸、絞去滓,澄取一升二合,分溫二服,相去如人行七八裡,服一劑,瘥止。

《直指》全鱉丸 此與《良方》團魚丸治同。

知母 貝母 杏仁(浸去皮,各三兩) 柴胡(二兩) 川芎(一兩) 當歸 明阿
上粗截,入濃瓷器中,用中等活鱉一個,生宰去頭,以鱉肉並血並藥,用醇酒五升,同浸一藥酒汁調米粉為糊,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米飲下。

傷寒餘熱未盡,或失於調攝,致咳嗽寒熱,吐血衄血,纏綿日久,狀如勞瘵。此皆元氣邪氣留著,例用養氣生血藥,兼小柴胡、青蒿、鱉甲,或前胡、犀角、石膏等,隨証加減,無有不愈者。切不可純用補劑,亦不可誤認虛損勞怯,輕用杜仲、熟地、山萸等溫補之藥也

熱勞

熱勞者,因虛生熱,因熱而轉虛也。其証心神煩躁,面赤唇焦,身熱氣短,或口舌生瘡是也。《明醫雜著》云︰人之一身,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況節欲者少,過欲者多,精血既虧,相火必旺,火旺則陰愈消,而勞瘵咳嗽,咯血吐血等証見矣。故宜常補其陰,使陰與陽齊,則水能製火,而水升火降,斯無病矣。

補陰丸方

黃柏(去皮,酒炒褐色) 知母(去皮毛,酒炒) 龜板(酥炙透,各三兩) 杞子 鎖陽(酥炙乾) 白芍(酒炒) 天冬(去心,各二兩) 熟地(酒蒸,五兩) 五味(一兩) 乾薑(炒紫色,三錢,冬用五錢)
上為末,入煉蜜及豬脊髓三條,和勻杵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寒月可用溫酒下。丹溪原方,有陳皮、牛膝、當歸、虎骨、無杞子、天冬、五味、乾薑,用酒煮羊

瓊玉膏 治虛勞乾咳。

生地黃(四斤) 茯苓(十二兩) 人參(六兩) 白蜜(一斤)
上先將生地黃熬汁去滓,入蜜煉稠,再將參苓細末和入瓷罐封,水煮半日,白湯化服。

按︰虛勞之人,氣血多有郁聚之處,故雖形衰氣少,而脅下迫塞,不得左右臥者,虛中有實獲效,是豈徒參、地、苓、蜜之力哉。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米泔水洗淨,少加酒蒸極爛,以山藥末搗和焙乾) 敗龜板(酥炙,一兩)天冬 麥冬(各一兩二錢) 熟地(二兩半) 夏加五味(七錢)
上除熟地另杵外,共為末,用酒煮米糊,同熟地搗膏丸桐子大,或蜜丸亦可,每服八九十丸,空心臨臥鹽湯下,冬月酒下。婦人去龜板,加當歸二兩。

大補天丸 治勞婦虛損勞傷,形體羸瘦,腰痛疼痛,遺精帶濁。

紫河車(初胎者一具,米泔浸淨,入小砂罐內,加水一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籃中,四圍用紙糊蜜烘乾為末) 知母(乳炒) 龜板(酥炙,各三兩) 黃柏(蜜炙,三兩) 熟地(五兩,搗) 肉蓯蓉 牛膝 麥冬

山藥(炒) 虎脛骨(酥炙) 黃耆(蜜炙) 茯神(各一兩半)杜仲 何首烏 人參
冬加乾薑(半兩炒焦。)
上為細末,用豬脊髓三條蒸熟,加煉蜜和搗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治骨蒸便溏口渴

青蒿 烏梅 秦艽 甘草 小麥 水煎服。

草還丹 治陰虛骨蒸。

青蒿(一斗五升) 童便(三斗)
文武火煎,約童便減至二斗,去青蒿,再煎至一升,入豬膽七個,再熬數沸,用甘草末,收和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又方

鮮地骨皮(三錢) 紅棗(七枚) 煎湯代茶,日一劑。治骨蒸神效。若治童勞,加燕窩(黃耆鱉甲煎 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忪,日晡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減食多濁,咳唾稠粘,時有膿血。

黃耆 知母 桑白皮 炙甘草 赤芍藥 紫菀(各五錢半) 地骨皮 胡(各六錢六分) 肉桂 人參 苦桔梗(各三錢三分) 鱉甲(酥炙) 天冬(各一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一名人參黃耆散。

乾血勞

乾血,血瘀而干也。瘀則生熱,內傷肝肺,發熱咳嗽,日以益甚,不已則成勞。《金匱》所謂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是也。

大黃 蟲丸

大黃(二兩五錢)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虻蟲(升) 蟲(半升) 蠐螬(百枚)

芍藥(四兩) 乾地黃(十兩) 干漆(一兩)
上為末,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王念西云︰虛勞發熱,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內傷者。人之起居飲食,一有,便能成傷。瘀積之血,牢不可拔,新生之血,不得周灌,與日俱積,其人尚有生理乎。仲景施活人手眼,以潤劑濡乾血,以蠕動啖血之物行死血,死血既去,病根以鏟,而後可以從事于滋補矣。陳大夫百勞丸可與此互用。

喻嘉言曰︰此世俗所稱乾血勞之良治,血結在內,手足脈必相失,宜服此方。然必兼大補劑瓊玉膏之類服之。按︰相失者,不相得也。血結脈不通使然。

陳大夫百勞丸 治一切勞瘵積滯,疾不經藥壞者宜服。

錦紋大黃(去皮及黑心,四錢) 乳香 沒藥 當歸(各一錢) 人參(二錢) 桃仁(去皮尖,另研如泥) 虻蟲 水蛭(各十四枚,炒)
上為極細末,煉蜜丸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勞水下,取惡物為度,服白按︰都作一服,服當作劑。劑,量也。量病之輕重而製其大小也。雲取惡物為度,則非一服令盡可知。

傳尸勞

張雞峰云︰傳尸勞者,緣尸疰,及挾邪精鬼氣而成者也。大概寒熱淋露,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積年累月,漸就委頓,即死之後,又複傳易他人者是也。茲須以通神

《百一選方》 治傳尸勞。

天靈蓋(三錢,酥炙黃為末,秤) 鱉甲(極大者,醋炙黃為末,稱一兩,九肋者更妙)桃仁(二錢五分,去皮尖,研) 青蛇腦(小豆許,酥炙色轉為度,無蛇腦亦得) 虎糞內骨安兩以上,為末,絹篩篩過) 檳榔(二錢半,別為細末) 麝香(一錢,別研) 青蒿(取寸細銼,六兩) 豉(三百粒) 楓葉(二十一片) 蔥根(二十一個,拍破) 童便(半升)桃、柳、李、桑東引枝(各七莖,長七寸,如著頭大,細銼)
上先將青蒿、桃、李、桑枝、楓葉、蔥、豉以官升量水三升,煎至半升,去滓,入安息天靈蓋、虎糞內骨、鱉甲、桃仁、童便同煎取汁,去滓有四五合,將檳榔、麝香同研勻,調作一服,早晨溫服,以被覆出汗。恐汗內有細蟲,以帛拭之,即焚此帛。相次須瀉必有蟲下,如未死,以大火焚之,並棄長流水內,所用藥,切不可令病患知之,日後亦然,十來日後,氣體複原,再進一服。

獺肝散

獺肝一具,陰干杵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未愈再服。《肘後》云︰此方甚效。

《寶鑒》紫河車丸 治傳尸勞,服三月必平複,其餘勞症,須數服神效。

紫河車(一具,用米泔水浸一宿,洗淨,焙乾) 鱉甲(酥炙) 桔梗(去蘆) 胡黃連 芍藥 大黃 敗鼓皮心(醋炙) 貝母(去心) 龍膽草 黃藥子 知母(各二錢半) 芒硝 犀角 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食前溫酒服,二十丸,如膈熱,食後服,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