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卷二 大便下血統論

許學士云︰予苦疾三十年,蓄下血藥方,近五十餘品,其間或驗或否,或始驗而久不應者,或初不驗棄之,再服有驗,未易歷談。大抵此病,品類不同,對病則易愈。如下清血色鮮者,腸風也。血濁而色黯者,臟毒也。肛門射如血線者,脈痔也。亦有一種下部虛,陽氣不升,血隨氣而降者。仲景云︰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此下部虛而下血者是也。若是革脈,卻宜服溫補藥。蟲痔宜熏,《千金》用 皮、艾者佳。予嘗作,頗得力。

黑地黃丸 (頗佳。鶴年)

結陰便血

結陰便血者,以風冷之邪,結於陰分而然。蓋邪在五臟,留而不去,是之謂結陰。邪內結不得行,則病歸血分,故為便血。經曰︰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正此之謂。宜外灸中脘、氣海、三裡以引胃氣,散風邪,內以平胃地榆湯溫散之劑止之。(景岳)

《寶鑒》平胃地榆湯 治邪陷陰分,結陰便血。

陳皮 濃朴 蒼朮 甘草 地榆 人參 白朮 當歸 芍藥 升麻 干葛 茯苓 神曲 乾薑(炒) 香附(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加薑棗煎,空心服。一方無香附,有附子,益智仁。

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及下血,或下清血,或下豆汁,久而無度去滓稍熱服。蓋亦陰結之類,為陰氣內結,故去甘寒而加辛熱,結者散之也。

經驗方

荊芥一味,略炒為末,米飲服二錢。

地榆湯 河間曰︰陰結便血者,以陰氣內結,不得外行,血氣無宗,滲入腸下,地榆(四兩) 甘草(半炙半生,三兩) 縮砂仁(七枚)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三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

濕熱便血

濕熱便血者,血濁而色黯,滑氏所謂足太陰積熱久而生濕,從而下流也,赤豆當歸散主之。若但熱而無濕者,腹中痛,血色鮮,連蒲散主之。

赤豆當歸散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晒乾) 當歸(十兩)
上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連蒲散

生地 當歸 白芍 枳殼 川芎 槐角 黃芩(各一錢) 黃連 蒲黃(水二盅,煎八分服。

《泊宅編》云︰乾柿燒灰,米飲服二錢。《本草》︰柿治腸癖,解熱毒,消宿血。又《百一選方》云︰曾通判子病下血十年,用此方一服而愈。

王煥之知舒州,下血不止。郡人陳宜父令其四時取柏葉,其方如春取東枝之類,燒灰調

潔古芍藥黃連散 治腹痛下血有熱。

芍藥 黃連 當歸(各半兩) 大黃(一錢) 淡桂(五分) 甘草(炙,二錢)
每服五錢,水煎。痛甚者,調木香、檳榔末一錢。用淡桂者,略借辛溫以助藥力,且拔病本也。一方︰平胃散加槐花、當歸、枳殼、烏梅。(丹溪。)

中虛脫血

中者,脾胃也。脾統血,脾虛則不能攝血。脾化血,脾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脫陷妄行。其血色不甚鮮紅,或紫或黑,此陽敗而然,故多無熱証。而或見惡心嘔吐,宜理中湯溫補脾胃。中氣得理,血自歸經矣。

理中湯

理物湯 即理中,四物合劑。

黃土湯

白朮 甘草 附子 地黃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心黃土(半升)
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腸痔下血

《本事》治腸痔在腹內,有鼠奶出血方

白蕪荑 貫眾 野狼牙根 椿東引枝 槐東引枝(白皮者,各一分) 白 頭(一個,炙焦) 雄黃(半兩) 皮(一分,炙焦)
上為末,臘月豬脂和為丸,如彈子大,綿裹納下部,日三易。

附方︰

木耳(五錢)
浸一宿洗淨,空心生食,禁茶湯半日許。如嫌淡,少加鹽,三服必愈。但不能除根耳。

溲血

溲血有虛有實,實者下焦積熱,血為熱迫,尿血成淋。虛者房勞內作,血失統御,溺血不已。亦有心臟有熱。熱乘於血,血滲小腸而尿血者,當參合脈証治之。凡小便血出,成淋作痛,或雜尿而出者,從膀胱中來也。如血出不痛者為尿血,乃心熱移於小腸,血從精竅中來也。

《濟生》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之劑。

生地(四兩) 小薊根 滑石 通草 蒲黃(炒) 淡竹葉 藕節 當歸 山 梔仁 甘草(炙,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空心溫服。一方有白茅根、阿膠。

鹿茸散 治下元虛憊,小便尿血,日夜不止之劑。

鹿茸(酒洗去毛,塗酥,炙令黃) 當歸(焙) 生地黃(焙,各二兩) 蒲黃(一合)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溫酒調服,日二。一方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

如神散 治心臟有熱,熱乘於血之劑。

阿膠(蛤粉炒,一兩) 山梔 車前子 黃芩 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井華水調服,日三。此方合犀角地黃湯用之良。

發灰散

亂髮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以醋二合、湯少許調服,或以側柏葉汁調糯米粉,和丸梧子大,湯服五十丸。

鹿角膠丸 治房事勞傷,小便出血。

鹿角(一兩,炒成珠) 沒藥 油發灰(各六錢)
上為末,取白茅根汁打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鹽湯吞七八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