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按此篇論三陰三陽之氣。皆出於地之陰。出則為陽。合則歸陰。與天地定位。日月呈象之陰陽不同。故帝設此問。而名曰陰陽離合論也。陰陽系日月論曰: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與日月論文義相同。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數上聲陰陽者。有名而無形。不可勝數。然其要道。歸於一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莫子晉曰:天地定位。日月營運。寒暑往來。陰陽出入。總歸於太極一氣之所生。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天覆地載。萬物方生。言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然天地之化育萬物。由四時之陰陽出入。而能生長收藏。為萬物之終始。未出地者。命曰陰處。言處於陰中。而為陰中之陰。則出地者為陽。其名曰陰中之陽。言從陰中所出而為陽也。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向明處曰正。予、我也。言在地之氣。乃陰中之陰。故陰為之主。以我所主之氣。而向明處欲出者為陽。故曰陽予之正也。如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乃室之向明處也。後曰太沖。乃陰為之主也。是以三陽皆根起於陰。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生長收藏者。地之陰陽也。春夏秋冬者。天之陰陽也。此複言地氣之出入。又因天氣之四時、而為之生長收藏。此天地陰陽離合之常理。失常則天地四時之氣皆閉塞矣。夫天有陰陽。地有陰陽。三陰三陽之氣雖出於地。而又當於天之陰陽相交。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天地之陰陽。數之可十可百。推之可千可萬。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不可勝數也。如人之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手之十指為陽。足之十二經脈為陰。背為陽。腹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外為陽。內為陰。腑為陽。臟為陰。與三陰三陽不相應也。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離則為三陰三陽。合則為一陰一陽。

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南面者。人君聽治之位。故曰聖人。然人皆面南而背北。左東而右西。以聖人而推及于萬民也。南面為陽。故曰廣明。背北為陰。而曰太沖。太沖乃陰血之原。位處下焦。上循背裡。是以三陰以太沖為主。
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太沖所起之地。為足少陰之處。
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少陰與太陽合。陽出於陰。故在陰之上。
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至陰、穴名。在足小指外側。太陽經脈之根。起於此也。結、交結也。按靈樞根結篇曰:太陽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陽明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少陽結於蔥籠。蔥籠者。耳中也。太陰結於太倉。少陰結於廉泉。厥陰結於玉英。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身半以上。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地氣主之。陽出於陰。從下而上。故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先以前面為陽。此複以中身而上為陽。
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主中土。而為陰中之至陰。故位居廣明之下。
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太陰與陽明合。並主中土。故位居太陰之前。
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厲兌、穴名。在足大指次指之端。乃足陽明經脈之所起。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太陽之氣在上。故曰少陰之上。兩陽合明曰陽明。在二陽之間而居中土。故曰太陰之前。厥陰處陰之極。陰極於裡。則生表出之陽。故曰厥陰之表。蓋以前為陽。上為陽。表為陽也。曰上曰前曰表者。言三陽之氣也。曰至陰厲兌竅陰者。言三陽之經脈也。手足十二經脈。主三陰三陽之氣。在經脈則分為三陰三陽。在氣相搏。命曰一陰一陽耳。
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竅陰、穴名。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少陽主初生之氣。故名陰中之少陽。三陽之氣。皆出於陰。故曰陰中之陽。而只論足之三經也。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陰陽之氣。分而為三陰三陽。故有開闔樞也。太陽者。巨陽也。為盛陽之氣。故主開。陽明合於二陽之間。故主闔。少陽乃初出之氣。故主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勿浮。命曰一陽。(開闔者。如戶之扉。樞者。扉之轉牡也。舍樞不能開闔。舍開闔不能轉樞。是以三經者。不得相失也。開主外出。闔主內入。樞主外內之間。若摶於中而勿浮。則合而為一陽矣。

帝曰:願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陽氣出而主外。陰氣升而主內。
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陰陽二氣。皆出於下。陰氣出而在內。是以中為陰。其所出之太沖在下。而沖之上名曰太陰。衝脈為十二經脈之原。故三陰三陽。皆以太沖為主。
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隱白、穴名。在足大指端。太陰為陰中之至陰。
太陰之後。名曰少陰。(中為陰。故曰後曰前。言陰氣出於下。而並處於裡之中也。
少陰根起於湧泉。名曰陰中之少陰。(湧泉、穴名。在足心下。蜷指宛宛中。少陰乃一陰初生之氣。故為陰中之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少陰主水。厥陰主水生之木。故在少陰之前。
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大敦、穴名。在足大指三毛中。足厥陰肝經所出之井穴。陰在下。故論足之三陰也。十一月一陽初生。厥陰主十月。為陽之盡。故曰陰之絕陽。兩陰交盡。名曰厥陰。故為陰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太陰者。三陰也。為陰之盛。故主開。厥陰為兩陰之交盡。故主闔。少陰為一陰之初生。故主樞。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摶而勿沉。命曰一陰。(陰氣從下而出。在內之中。摶聚而勿沉。命為一陰也。陽氣主浮。故曰勿浮。陰氣主沉。故曰勿沉。蓋三陽之氣。開闔於形身之外內。三陰之氣。開闔於內之前後。故曰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
陰陽●●。積傳為一周。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氣之往來也。陰氣積於內。陽氣傳於外。日出而陽氣始生。日中而陽氣隆。日晡而陽氣衰。日入而陽氣內歸於陰。一晝夜而為之一周。陰氣開闔於裡。陽氣出入於形表。而為陰陽離合之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