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上古。謂所生之來。天真。天乙始生之真元也。首四篇。論調精神氣血。所生之來謂之精。故首論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故次論神。氣乃精水中之生陽。故後論氣。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徇音循長上聲按史記、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有熊國君少典之子。繼神農氏而有天下。都軒轅之丘。以土德王。故號黃帝。神靈、智慧也。徇順、齊正、敦信、敏達也。此節記聖德稟性之異。發言之早。方其幼也。能順而正。及其長也。既敦且敏。故其垂拱致治。教化大行。廣製度以利天下。垂法象以教後世。生知之聖人也。後鑄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此亦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之真人也。
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天師。尊稱岐伯也。天者。謂能修其天真。師乃先知先覺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貴。師所以傳道而設教。故稱伯曰天師。度、越也。度百歲者。百二十歲也。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于朮數。(上古。太古也。知道。謂知修養之道也。法。取法也。陰陽。天地四時。五行六氣也。和。調也。術數者。調養精氣之法也。蓋陰陽者。萬物之終始。死生之本。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故能取法以和調。是謂得道。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決氣篇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飲食有節。養其氣也。生氣通天論曰:起居如驚。神氣乃浮。起居有常。養其神也。煩勞則張。精絕。不妄作勞。養其精也。夫神氣去。形獨居。人乃死。能調養其神氣。故能與形俱存。而盡終其天年。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酒能傷脾。脾氣傷。則不能宣五穀味。而生氣傷矣。以妄為常。傷其神矣。醉以入房。傷其精矣。言今時之人。不知道者。縱嗜欲而傷其精氣神也。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樂色曰欲。輕散曰耗。真者。元真之氣也。不知持滿。不慎謹也。不時御神。不能四時調御其神也。言不知道者。不能慎謹調養。而喪其精氣神也。
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心藏神。務快其心。喪其神守矣。樂則氣緩。而更逆之。傷其氣矣。起居無節。耗其精矣。言今時之人。惟務快樂。不能積精全神。是以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虛邪、虛鄉不正之邪風也。恬、安靜也。淡、朴素也。虛無。不為物欲所蔽也。言上古之人。得聖人之教化。內修養生之道。外避賊害之邪。所以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恬淡無為。是以志閑而少欲矣。精神內守。是以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矣。真氣從之。是以氣從以順矣。五方之民。衣食居處。各從其欲。是以皆得所願也。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故者。承上文而言。按異法方宜論。東方之民。皆安其處。美其食。西方之民。依山陵而居。不衣而褐荐。華食而肥脂。北方之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南方之域。其地下。水土弱。其民嗜酸而食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其民食雜而不勞。此五方之民。隨天地萬物之所生。山川地土之高下。衣食居處。各從其欲。彼此不相愛慕。故其民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此複言五方之民。各有嗜欲淫邪而致病。惟上古恬淡之世。民皆安居樂俗。而無外慕之思。故雖有嗜欲淫邪。不能傷其內也。
愚智賢不肖。不懼于物。故合於道。(上古之人。無貴賤賢愚。皆全德不危。故不外懼于物。而合於養生之道焉。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德者。所得乎天之明德也。全而不危者。不為物欲所傷也。莊子曰: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陰陽者。萬物之終始也。此複論男女陰陽氣血。有始有終。有盛有衰。各有自然之天數。材力、精力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更平聲長上聲七為少陽之數。女本陰體。而得陽數者。陰中有陽也。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子七歲。腎氣方盛。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血乃腎之液。發乃血之餘。故發長也。按陰陽之道。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以天乙生水。地二生火。離為女。坎為男。皆陰陽互換之道。故女得陽數。而男得陰數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衝脈任脈、奇經脈也。二脈並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循腹上行。為經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夫月為陰。女為陰。月一月而一周天。有盈有虧。故女子亦一月而經水應時下泄也。虧即複生。故於初生之時。男女構精。當為有子。虛則易受故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長上聲腎氣者。腎臟所生之氣也。氣生於精。故先天癸至。而後腎氣平。腎氣足。故真牙生。真牙者。盡根牙也。
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腎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母子之相生也。女子四七。精血盛極之時。是以筋骨堅。發長極也。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陽明之脈榮於面。循發際。故其衰也。面焦發墮。夫氣為陽。血脈為陰。故女子先衰於脈。而男子先衰於氣也。再按足陽明之脈。並衝任挾臍上行。衝任脈虛。而陽明脈亦虛矣。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三陽之脈。盡上於頭。三陽脈衰。故面皆焦。血脈華於色。血脈衰。故發白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地道、下部之脈道也。三部九候論曰:下部地。足少陰也。癸水藏於腎。天癸竭。是足少陰下部之脈道不通。衝任虛。是以形衰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八為少陰之數。男本陽體。而得陰數者。陽中有陰也。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靈樞經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今婦人之生。有餘于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衝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須不生焉。是則男子之天癸。溢於衝任。充膚熱肉。而生髭須。女子之天癸。溢於衝任。充膚熱肉。為經水下行而妊子也。男子二八精氣滿溢。陰陽和合。瀉泄其精。故能有子也。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平、足也。均、和也。極、止也。故真牙生而筋骨所長。以至於極矣。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四居八數之半。是以隆盛之極。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願。(腎為生氣之原。男子衰於氣。故根氣先衰。而發墮齒願也。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發鬢頒白。(根氣先衰。而標陽漸竭矣。平脈篇曰: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發長。陽氣衰。故顏色焦而發鬢白也。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肝乃腎之所生。腎氣衰。故漸及於肝矣。肝生筋。肝氣衰。故筋不能運動。腎主骨。筋骨皆衰。故形體疲極也。
八八則齒發去。(數終衰極。是以不惟頒白枯願。而更脫落矣。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此複申明先天之癸水。又藉後天之津液所資益也。腎者主水。言腎臟之主藏精水也。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者。受後天水穀之精也。蓋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津液各走其道。腎為水臟。受五臟之精而藏之。腎之精液。入心化赤而為血。流溢於衝任。為經血之海。養肌肉。生毫毛。所謂流溢於中。布散於外者是也。故曰:天癸者。天乙所生之精也。是以男子天癸至而精氣溢瀉。腎之精。化赤為血。溢於衝任。生髭須。女子天癸至而月事以時下。故精血皆謂之天癸也。再按、經云。榮血之道。內谷為寶。穀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專精者行於經隧。常榮無已。男子八八。女子七七。天地之數終而天癸絕。然行於經隧之榮血未竭也。是以老年之人。能飲食而脾胃健者。尚能筋骨堅強。氣血猶盛。此篇論天癸絕而筋骨衰。其後天水穀之精。又不可執一而論也。再按、女子過七七而經淋不絕者。此系行於經隧之血。反從衝任而下。是以面黃肌瘦。骨憊筋柔。當知經隧之血。行於脈中。衝任之血。兼滲於脈外。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此複申明天地陰陽之數。止盡終於七七八八也。天壽過度。先天所秉之精氣盛也。氣脈常通。後天之地道尚通也。是以腎氣有餘而有子。此雖有子。然天地之精氣。盡竭于七八之數者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此承上文而言。惟修道者。能出於天地陰陽之數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敞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上古真人者。言所生之來。自然合道。而能全其天真之人也。天真完固。故能斡旋造化。燮理陰陽。吐納精氣。與道獨存。守神全形。是以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壽過天地。無有終極之時。此由道之所生。故無為而道自合也。玉師曰、天命之性。複歸於無極。是謂真人。佛老以真空見性。本經謂空中有真)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中古至人者。謂有為以入道。而能全所生之天真者也。天真雖泄。複能修德全道。積精養神。故令神氣充塞於天地之間。耳目聰明於八達之外。此蓋從修煉保固得來。亦能複完天真。而同歸大道。夫真人者。得先天之真者也。至人者。得後天一氣者也。其趨則一。故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于俗。外不勞形于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至人真人者。去世離俗。修道全真。無妻室之愛。無嗜欲之情。所謂游方之外。高出人類者也。聖人者。處天地之內。順八方之理。教以人倫。法于製度。黻冕于朝堂之上。不欲離於世俗章服。無為而治。不勞其形。隨機而應。不役其神。此治世之聖人也。亦可以優游泮渙。而長享百年矣。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約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賢人者。處塵俗之內。鮮拘蔽之習。取法天地。如日月之光明。推測象緯。順逆二氣。序別四時。將與上古天真之聖。同合於道。亦可使益壽而至於壽敝天地之極。此修道之賢人。而由人以合天。超凡以至聖者也。此帝勉人修為。而不得以凡庸自棄。故移精變氣章曰:去故就新。乃得真人。